哈爾濱市雙城經開區:優化企業服務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2021-01-11 中國食品報社融媒體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記者高偉)哈爾濱市雙城經濟開發區不斷優化服務,全面推進經開區改革和創新發展工作,通過實施「一站式」審批服務、容缺審批制度、實行了領辦、代辦制度、重點項目會商制度,助力企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雙城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由黑龍江省政府批准設立的首批省級經濟開發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2019年通過了省政府的優化整合後,形成了「一區三園」的新格局,即雙城食品園區、新興工業園區、周家工業園區等三個園區。總規劃面積87.5平方公裡,已經建成13.6平方公裡。圍繞食品加工、現代物流和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統一管理,同步推進。相繼引進了雀巢、娃哈哈、旺旺、完達山、匯源、洽洽、雨潤、森鷹、飛鶴、韻達等知名企業入駐。截至2019年底,園區登記入駐企業171戶,其中規上企業33戶,企業在職員工1.05萬餘人,總投資460億元。2019年,實現產值118億元,稅金12.18億元。

雙城經開區能夠吸引這麼多知名的企業入駐,具備以下幾點優勢:

一是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雙城是黑龍江省的南大門,航空便利,水運暢通,多條公路、鐵路穿境而過。是 「哈長城市群」、「哈大齊工業走廊」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的黃金節點,經開區更是位於哈爾濱十分鐘經濟圈內。特別是正在拓寬的京哈高速在經開區的新興園區和雙城園區都設有出入口,區內經過的102國道也在修建拓寬改造,這些都是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

二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近幾年總計投入16.43億元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基本達到了「七通一平」的標準,提升了園區產業承載力和招商引資吸引力,充分滿足入區企業的需要。打造了良好的投資硬環境。

三是服務企業質量不斷優化。全面推進經開區改革和創新發展工作。通過實施「一站式」審批服務、容缺審批制度、實行了領辦、代辦制度、重點項目會商制度,通過做好外商投資決策前的諮詢服務、項目審批中的代辦服務、項目建設中的現場服務、項目開工投產後的全面服務,使得企業家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建設和生產中,營造了「親商、安商、富商」的投資軟環境。

四是產業集聚明顯加快。食品工業、現代物流和裝備製造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特別是食品加工業依託雙城豐富的農副資源,以雀巢、娃哈哈等重點龍頭企業帶動,食品園區入駐企業達到57戶,並正在建設飛鶴全產業鏈智能產業園項目,拉動雙城區大小食品企業發展到1400餘戶,產值佔哈爾濱市食品工業產值的四分之一。現代物流業先後引進了雨潤農產品全球採購中心、韻達物流、萬科物流、新地物流等重點物流企業落戶園區。裝備製造業相繼引進了森鷹窗業、廣旺機電、廣聯機電、龍江鑄業等裝備製造企業發展。

相關焦點

  • 哈爾濱市 雙城經濟開發區發揮比較優勢 吸引多家知名企業入駐
    雙城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魏新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雙城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由黑龍江省政府批准設立的首批省級經濟開發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2019年通過了省政府的優化整合後,形成了「一區三園」的新格局,即雙城食品園區、新興工業園區、周家工業園區等三個園區。總規劃面積87.5平方公裡,已經建成13.6平方公裡。
  • 產業集聚形成與發展的五大要素
    產業集聚促進了區內企業組織的相互依存、互助合作和相互吸引:一方面,產業集聚有利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包括人工成本、開發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等,因而有利於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有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集聚體內企業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產生「整體大於局部之和」的協同效應,最終有利於提高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創新發展。
  • 高質量發展看神木|經開區:提升基礎設施 優化營商環境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園區環境;優化營商環境,企業發展動力十足。從硬體提升到軟體優化,經開區面向全國張開了懷抱。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2.7億元,為優化營商環境奠定了產業基礎。軟體優化 園區集聚效應凸顯今年以來,為助力企業快速復甦,園區不斷優化服務水平,主動發揮政策激勵引導作用,積極打好「政策+服務」組合拳,堅定信心抓「六穩」促「六保」,形成了優環境、穩增長、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 宿松縣經開區: 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融媒體訊 宿松縣經開區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引領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高質量邁進的重要領域和關鍵支撐,利用區位、人才、技術、政策等現有優勢,重點布局電子信息產業園區,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記者在安徽優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車間看到:這裡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作業。
  • 哈爾濱市雙城區加快大項目建設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趙麗英 攝人民網哈爾濱10月28日電(楊雪楠)10月27日,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組織縣(市、區)系列新聞發布會和實地採訪活動走進哈爾濱市雙城區,雙城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加快大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聞發布會。雙城區副區長高見進行主旨發言。雙城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劉喜來、雙城區投促中心主任魏永權、雙城區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魏新成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益陽長春經開區:加快產業集聚 推動產業生態共融互促
    承接產業轉移,加快園區產業集聚近年來,為承接沿海地區電子電路板產業轉移,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在省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益陽長春經開區以湖南省為數不多的三類工業用地為依託,著力打造PCB特色產業園。
  • 「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落戶法律服務集聚區
    廣州法律服務集聚區集聚效應凸顯的今天,三年後的12月,重磅「來襲」——「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成立並決定落戶,這是白雲戮力搭建產業新發展平臺的「果實」,更加驅動白雲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標杆區,搶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發展機遇上邁開新步伐。
  • 哈爾濱市雙城區:加快大項目建設 促產業結構升級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雙城區地處哈爾濱半小時經濟圈內,2014年國務院批准撤市設區,是省際重要交通樞紐。10月27日,由哈爾濱市委宣傳部組織縣(市、區)系列新聞發布會和實地採訪活動走進雙城區,雙城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了「加快大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主題新聞發布會。
  • 聚焦首位產業 重振發展雄風——井岡山經開區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近年來,井岡山經開區緊緊圍繞電子信息產業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首位產業進行培育,使其成為區內最具優勢、最有特色的首位產業。2019年,全區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52.9億元,支撐起開發區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是全市名副其實的首位產業,挺起江西中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堅實脊梁。
  • 七星關經開區:優化招商環境 積蓄髮展新動能
    「作為七星關區工業經濟集聚地,經開區始終將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企業的免申報,零跑腿,得益於經開區建立了企業網格化包保服務機制。為了讓入駐企業能夠迅速投產,經開區踐行「親商、重商、愛商、護商」理念,將轄區劃分為7個網格,實行網格化包保政策,即部門包網格、幹部包企業,形成橫到底、縱到邊的包保體系,便於企業向上反映問題、幹部向下了解問題,使企業足不出戶就能解決煩心事,使企業安心發展。
  • 川渝藏經開區攜手:打造優勢互補的產業集群
    一方面,川渝藏三地具備西部國際陸海新通道區域優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優勢、川藏鐵路交通優勢,另一方面,重慶、西藏兩地的國家級經開區主導產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汽車製造、生物醫藥、能源化工等領域與四川的國家級經開區存在著合作共建的基礎和條件。
  • 永州經開區 | 聚焦高質量發展 融入大灣區顯成效
    永州經開區緊緊圍繞「一谷兩中心四基地」建設,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抓手,持續奮戰「產業項目建設年」「優化營商環境執行年」,積極創新招商引資機制,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大力開展股權招商、產業基地招商、產業聯盟招商加速項目落地,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區經濟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 九江經開區「四鏈」並進建設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新平臺
    核心提示:2020年,九江經開區深入開展「1 8」專項行動,即:《關於加快推進產業集聚的實施意見》《開展「5020」項目攻堅暨招大引強專項行動》《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專項行動》《開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暨企業增資擴產專項行動
  • 永州經開區:聚焦高質量發展 融入大灣區顯成效
    近年來,永州經開區先後被認定為「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園區」「湖南省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湖南省開放型經濟先進園區」「湖南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湖南省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湖南省智慧財產權工作示範園區」「湖南省服務業示範集聚區」。
  • 羅山縣產業集聚區風生水起
    近年來,羅山縣委、縣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的要求,將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以基礎建設、開放引進、項目推進為抓手,進一步深化規劃、創新體制、構建平臺、完善功能,該縣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選擇進一步明確,產業集群培育初具規模,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大平臺
  • 看看內江經開區黨...
    回眸「十三五」,內江經開區圍繞建設「西部地區極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一目標,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展望「十四五」,內江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趙永韋表示,內江經開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育新機、開新局,努力打造成渝之心改革開放新高地。
  • 貴州大龍經開區:築巢引鳳 打造黔東高質量發展高地
    加快產業集聚經開區按照省、市關於培育產業集群的要求,搞好專項規劃,圍繞產業鏈缺項、弱項,突出招大引強,加快培育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突出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和勞動密集型輕工產業。為搶佔行業產業發展先機,經開區大力推動新能源新材料配套產業鏈建設。在紅星錳業、匯成新材料、中偉新材料、能礦錳業等功能材料企業基礎上,陸續引進百思特、格瑞特、北新能源、紅星電子等上下遊企業,形成了以正極材料、負極材料、綜合回收利用於一體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新材料循環產業鏈。
  • 安徽宿松經開區:產城一體大步前行
    ;對現有規模重點企業量身定做服務方案,提供「一站式」全程幫辦服務,使發展環境持續優化。2016年,宿松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被評為安徽省優秀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依託電子信息孵化器、智能終端產業園大力開展標準化廠房招商,宿松經開區初步形成了以電容、元器件、晶體諧振器、數據線、電器配件等電子元器件為主導的產業格局。
  • 溫州浙南產業集聚區:濱海時代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能級
    多年來,集聚區始終將招商引資視為「生命線工程」和「一號工程」,堅持招商引資、引技、引智並舉,注重「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精準招商」,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上市企業、央企和優秀浙商等優質項目成為集聚區主要的招引對象。2018年,一批重大項目落地讓集聚區成為投資的熱土。尤其是重大產業項目的引進,標誌著集聚區招大引強開創新局面。
  • 上下配套 集聚成鏈 以鏈強產 南昌經開區從產業鏈上做大「朋友圈」
    上下配套 集聚成鏈 以鏈強產 南昌經開區從產業鏈上做大「朋友圈」 2020-09-11 2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