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六部門發布防控兒童青少年肥胖通知,超重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專家提醒——健康生活方式是良方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1日 文章來源: 德州市人民醫院
國家六部門發布防控兒童青少年肥胖通知,超重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專家提醒——健康生活方式是良方
近日,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的通知》,對預防兒童青少年肥胖、促進吃動平衡提出了要求。
營養不均衡、身體活動不足、超重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趨勢……這些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積極防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勢在必行。如何做好預防?記者採訪了德州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趙青。
案例:口渴就喝飲料 14歲少年體重115.4公斤
14歲孩子小亮身高1.5米,體重卻高達115.4公斤,最近一年他都沒有再長個兒。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時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覺得孩子「胖」是營養好。國慶假期,小亮父母放假回家,看到孩子走路都很費勁,走一會就呼哧呼哧地喘,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帶他到市人民醫院肥胖門診就診,接診醫生是內分泌科主任趙青。
原來,小亮喜歡吃肥肉,爺爺奶奶就經常給孩子做肉,頓頓有肉吃,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不想讓孩子受委屈」。通過詢問,趙青還得知小亮有個不好的習慣喜歡喝飲料。「除了愛吃肉外,小亮的肥胖還與愛喝飲料有關,平時口渴的時候就買飲料喝,一天能喝好幾瓶,飲料的糖分都很高,時間久了,就很容易患上肥胖。」趙青解釋說,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因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積累過多達到危害健康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
如何判斷是否患上肥胖?在臨床上,診斷肥胖以體重指數(BMI)為標準,即體重(千克)除於身高(米)的平方。正常人的BMI指數是在18.5至24.9之間,25至27.4之間為超重,27.5以上即為肥胖。
「在門診上,因肥胖來就診的兒童青少年肥胖並不少。」趙青說,除遺傳因素外,他們都有著不良的生活習慣,喜歡吃零食,愛喝飲料,愛吃油炸食品,飲食不均衡,總喜歡吃肥肉,很少吃蔬菜水果,並且不愛運動。
危害:肥胖傷身還傷心
趙青給小亮做了檢查後發現,小亮的肥胖遠比想像的要嚴重,已經出現了總膽固醇等多項血脂指標均明顯增高,血清胰島素更是嚴重超標,檢查中還發現了脂肪性肝炎等代謝問題引起的病症。
現在不少人仍誤以為胖是營養好,還有人認為等孩子長個子或生長發育快時,自然會瘦下來。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肥胖會影響健康。肥胖使得兒童期就造成心肺功能損傷,肌肉有氧代謝能力降低,效率低,運動能力低下。體重超標如果不去幹預,容易出現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高等症狀,增加兒童青少年患代謝疾病的風險。80%會保持肥胖問題直到成年,也是引發的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等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肥胖的孩子還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問題,被人開玩笑、取外號是常發生的,上體育課也無法跟正常孩子一樣跑跳也會讓他們感到很自卑,這對孩子性格塑造會有影響。」趙青說,肥胖導致早熟,造成孩子早發育或發育不良導致終身高比正常孩子偏矮。
預防:家長監督孩子邁開腿管住嘴
如何預防兒童青少年肥胖?「家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會對孩子產生直接影響,家長要做好榜樣,管住嘴邁開腿,還要做好監督工作,幫助孩子養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趙青說。首先要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早餐,不要讓孩子去吃路邊攤;三餐飲食均衡,控制油、鹽、糖的使用量,讓孩子多吃水果蔬菜,千萬不要只吃肥肉;可以有零食但是必須要有營養,像堅果、酸奶,避免高熱量或高脂肪的食物零食,尤其是薯片、餅乾、炸雞、飲料等;口渴時要喝水,不能用甜飲料代替。
其次,帶著孩子多做運動。幫孩子找到他們喜歡的運動,鼓勵每次定期鍛鍊約20 至30分鐘,每個星期4 至 5次。 這可以包括走、跳繩、慢跑、遊泳、騎自行車、滑旱冰、騎滑板,或者各種球類運動,如籃球、排球、網球、足球等。此外,以下這幾種方式也可以當做是運動,可以步行或騎自行車去的地方就不要坐車去;每天和家人一起去散步;可以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但活動時注意防護,避免受傷。
第三,限制屏幕時間。規定孩子看電視、或玩平板、手機等每天不超過1至2小時。過長的屏幕時間所消耗的能量較少,而且看電視時,還可能不知不覺吃掉很多零食。
《實施方案》指出,各地各校要保證學生在校身體活動時間,保證幼兒園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不少於2小時,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則達到1小時以上。「家長也應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或者體育課。」趙青說。
【來源:德州市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