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詩篇富有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

2021-02-07 桓仁堂集團知識大講堂


人參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神奇植物,但由於第四紀冰川的到來,氣候巨變,許多動植物滅絕,僅有少數孑遺生物倖存下來,人參局限於北緯41度至42度之間的長白山等少數地區,使人參變得格外珍稀寶貴。

中國是發現和利用人參最早的國家,公認的有數千年歷史,傳說吃人參可起死回生,延年益壽,這都不是憑空編造、神化人參,而是古今中外諸多醫學專家實踐的結晶。

古籍《續名醫類案》中記載:「一嫗年七旬,傷寒……昏沉,口不能言,眼不能開,氣微欲絕。與人參五錢,煎渣服之,頓愈……」從這段簡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人參起死回生的功效。宋代《太平御覽?異苑》中記載:「人參,一名土精,生上黨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兒啼。昔者有人掘之,始下數鏵,使聞土中人呻聲。尋音而取,果得一頭,長二尺許,四體畢備,而發有損缺處,將是掘傷所以呻也……」這是比較早的有情節的人參傳說故事,是人參文化現象的雛形。

由於人參的神奇功效和古人對其敬仰的態度,在民間百姓中,口耳相傳,誕生了許多優美的人參故事;文人墨客為此創作了大量的詩篇。這是幾千年人參文化史兩大主流。

比較早的人參詩是南朝梁代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名醫別錄》中記載的「三丫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椴樹相尋」。後來歷代文人墨客、帝王將相以人參為題材做詩的越來越多,如錢起、陸龜蒙、段成式、蘇東坡、謝翱以及乾隆皇帝等,都創作了人參詩篇並流傳下來,成為難得的文化遺產。

在人參文化中,繁華生輝的文學創作,人參詩詞就是中典型代表。人參詩篇富有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


《人參》

宋    蘇軾

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

玄泉傾海腴,白露灑天醴。

靈苗此孕毓,肩肢或具體。

移根到羅浮,越水灌清泚。

地殊風雨隔,臭味終祖禰。

青椏綴紫萼,圓實墮紅米。

窮年生意足,黃土手自啟。

上藥無炮炙,齕齧盡根柢。

開心定魂魄,憂恚何足洗。

糜身輔吾生,既食首重稽。
 


《次韻聞人參議來賢巖》

宋    劉應時

《次韻聞人參議來賢巖》

仟事不可考,靈蹤閟幽微。

我懷採芝人,寤寐心目怡。

松陰月華冷,竹露晨光晞。

福地萃七賢,語屑落霏霏。

鳳鳴悵莫聞,鶴駕邈難追。

斲石出秀句,神物尚憑依。

眷茲玄雲英,挺然柱石姿。

孰能鞭萬牛,挽此歲寒枝。

臧孫信有後,深慰魯人思。



《詠人參詩》之二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奧壤

靈區產神草,三椏五葉邁常倫。

即今上黨成凡卉,自惜天公保異珍。

氣補那分邪與正,口含可別偽和真。

文殊曰能活能殺,冷笑迷而不悟人。

——本詩載《吉林外記》



  《次韻聞人參議來賢巖》宋  劉應時

仟事不可考,靈蹤閟幽微。

我懷採芝人,寤寐心目怡。

松陰月華冷,竹露晨光晞。

福地萃七賢,語屑落霏霏。

鳳鳴悵莫聞,鶴駕邈難追。

斲石出秀句,神物尚憑依。

眷茲玄雲英,挺然柱石姿。

孰能鞭萬牛,挽此歲寒枝。

臧孫信有後,深慰魯人思。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文章回顧→東北人參傳說











相關焦點

  • 【人參文化·208期】古人參詩鑑賞:《紫團參寄王定國》蘇軾.
    上期微文:【人參文化•207期】幾首誤讀了千百年的人參詩,古詩中的椵樹和椴樹是一種植物嗎?中國是發現和利用人參最早的國家,公認的有數千年歷史,傳說吃人參可起死回生,延年益壽,這都不是憑空編造、神化人參,而是古今中外諸多醫學專家實踐的結晶。古籍《續名醫類案》中記載:「一嫗年七旬,傷寒……昏沉,口不能言,眼不能開,氣微欲絕。與人參五錢,煎渣服之,頓愈……」從這段簡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人參起死回生的功效。
  • 讓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這檔節目全方位展示了多座著名博物館的文化淵源、諸多國寶藏品的前世今生、系列文化遺產的歷史蹤跡,讓那些在博物館中沉睡了千百年的國寶紛紛「活」了起來。此後,「如果國寶會說話」、「約會博物館」、數字洞窟、雲上展館等一大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物新形態、新載體紛紛湧現,不斷將曾經「冷門」的考古帶進普通百姓的生活,寶貴的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光彩。
  • 為中華民族守住文化的根與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反覆強調傳承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 中華法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法文化在形成與發展的漫長歲月中,表現出深厚的物質基礎、強大的動力資源、堅韌的韌性性格,所有這些可歸結為一個基因,那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中華法文化的一切特質,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體現著中華法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之間的內在關聯。歷史法學派認為,法律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體現及產物。
  • 2019年中考解讀—傳承中國精神 厚植文化自信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2.從文化自信的角度 (1)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
    5000多年來,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國故事」一次又一次感天動地,「中國精神」一次又一次激情燃燒。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國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中國風雨無阻、高歌前進的動力!
  • 守衛精神財富,保護文化遺產—山東弦索非遺文化有限公司
    我國有著曾經燦爛多彩的文化發展歷史,五千年漫長時間的文化傳承給我們留下的是豐富厚重、種類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質遺產——口技、說書、京劇、廟會……數也數不清。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非常珍貴,它是一種歷史的沉澱與見證,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人類社會文明載體。像一些地方戲劇依附於口授的藝術形式在現代化進程的衝擊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甘肅省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電視紀錄片《絲路拾遺》在阿克塞拍攝
    為了加強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結,1月22日,由甘肅省民委、酒泉市民宗委、甘肅千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電視都市頻道《財富天下》欄目組)組成的甘肅省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電視紀錄片《絲路拾遺》拍攝製作組在阿克塞拍攝。
  • @鄭州市民,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主題展館開放了
    在推動民族體育運動、保護非物質體育文化遺產建設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第四展區為「同心共鑄、綻耀東區」:集中展示鄭東新區發展歷程,展現東區在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方面取得的成就。該主題展館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內涵與歷史價值,展現了傳統體育對於當今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進、拼搏的精神風貌;表現出了中原地區在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建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就。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主題展館的建成開放只是鄭東新區創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 一體兩翼——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中華文化是指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雙重性。中華文化的兩大特點:一是源遠流長:漢字和史書典籍。漢字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見證。中華文化具有兩大特點的原因是其具有包容性,具體表現是兼收並蓄和求同存異。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為什麼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節日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信仰、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行為規範等,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久久流傳。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是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層面的具體標誌,是矗立於世界之林的「形象」。
  •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維繫著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自強不息、不懈奮鬥。
  • 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時代價值和傳承理念,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富有思想深度、歷史厚度和理論高度,闡明了新時代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立場,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轉化的基本方針,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智慧和力量的重大意義。
  • 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努力創造屬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需要弘揚優秀的中華民族精神,激發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在共築百年夢想中的內生精神力量。要對民族精神深刻把握什麼是民族精神。馬克思主義認為,各個民族之所以不同,不僅在於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同,而且在於表現為民族文化特點上的精神形態不同。
  • 傳承弘揚民族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傳承弘揚民族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0年樂東黎族自治縣黎語黎歌傳承培訓班圓滿結束為貫徹落實《海南省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的實施方案》,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 阿拉坦倉: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需...
    中華文化符號源於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升華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前提是繼承和發揚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人不斷減少甚至消失,搶救、保護、傳承、弘揚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要注重在傳承中保護,在創新中交融。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含義,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定居在中國領土上的所有民族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一詞是「中華」與「民族」的複合,產生於「民族」一詞傳入中國後不久,是與外國民族相對而言的。最初這一概念通常用來指中國的主體民族即漢族如章太炎所說:「中國雲者,以中外分地域之遠近也;中華雲者,以華夷分文化之高下也。」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故事
    文化遺產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凝聚了先人的思想和智慧,在歷史傳承中成為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城市、個人的「血脈」和「靈魂」,成為可以感知的民族精氣神、凝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蹟、文化古蹟、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時代風採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好好保護、用心繼承,讓其在新時代中助力國家發展,展現中華文化的強大自信,煥發新時代風採。用科學保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煥生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在國內考察途中多次強調的領域。
  • ...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