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發現和利用人參最早的國家,公認的有數千年歷史,傳說吃人參可起死回生,延年益壽,這都不是憑空編造、神化人參,而是古今中外諸多醫學專家實踐的結晶。
古籍《續名醫類案》中記載:「一嫗年七旬,傷寒……昏沉,口不能言,眼不能開,氣微欲絕。與人參五錢,煎渣服之,頓愈……」從這段簡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人參起死回生的功效。宋代《太平御覽?異苑》中記載:「人參,一名土精,生上黨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兒啼。昔者有人掘之,始下數鏵,使聞土中人呻聲。尋音而取,果得一頭,長二尺許,四體畢備,而發有損缺處,將是掘傷所以呻也……」這是比較早的有情節的人參傳說故事,是人參文化現象的雛形。
由於人參的神奇功效和古人對其敬仰的態度,在民間百姓中,口耳相傳,誕生了許多優美的人參故事;文人墨客為此創作了大量的詩篇。這是幾千年人參文化史兩大主流。
比較早的人參詩是南朝梁代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名醫別錄》中記載的「三丫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椴樹相尋」。後來歷代文人墨客、帝王將相以人參為題材做詩的越來越多,如錢起、陸龜蒙、段成式、蘇東坡、謝翱以及乾隆皇帝等,都創作了人參詩篇並流傳下來,成為難得的文化遺產。
在人參文化中,繁華生輝的文學創作,人參詩詞就是中典型代表。人參詩篇富有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
《人參》
宋 蘇軾
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
玄泉傾海腴,白露灑天醴。
靈苗此孕毓,肩肢或具體。
移根到羅浮,越水灌清泚。
地殊風雨隔,臭味終祖禰。
青椏綴紫萼,圓實墮紅米。
窮年生意足,黃土手自啟。
上藥無炮炙,齕齧盡根柢。
開心定魂魄,憂恚何足洗。
糜身輔吾生,既食首重稽。
《次韻聞人參議來賢巖》
宋 劉應時
《次韻聞人參議來賢巖》
仟事不可考,靈蹤閟幽微。
我懷採芝人,寤寐心目怡。
松陰月華冷,竹露晨光晞。
福地萃七賢,語屑落霏霏。
鳳鳴悵莫聞,鶴駕邈難追。
斲石出秀句,神物尚憑依。
眷茲玄雲英,挺然柱石姿。
孰能鞭萬牛,挽此歲寒枝。
臧孫信有後,深慰魯人思。
靈區產神草,三椏五葉邁常倫。
即今上黨成凡卉,自惜天公保異珍。
氣補那分邪與正,口含可別偽和真。
文殊曰能活能殺,冷笑迷而不悟人。
——本詩載《吉林外記》
仟事不可考,靈蹤閟幽微。
我懷採芝人,寤寐心目怡。
松陰月華冷,竹露晨光晞。
福地萃七賢,語屑落霏霏。
鳳鳴悵莫聞,鶴駕邈難追。
斲石出秀句,神物尚憑依。
眷茲玄雲英,挺然柱石姿。
孰能鞭萬牛,挽此歲寒枝。
臧孫信有後,深慰魯人思。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文章回顧→東北人參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