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2020-12-12 一言書谷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問怎麼當官拿俸祿。孔子說:多聽,保留疑問,謹慎的說自己知道的,就能少過錯;多看,保留疑問,謹慎的做能做的,就能少後悔。說話少過錯,做事少後悔,祿位就能得到】

子張是孔子學生顓孫師,少孔子四十八歲,算是孫子輩。孔子雖然當過大司寇,但官途並不亨通,而且孔子不喜歡講這些東西。「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衛靈公問孔子怎麼打仗,孔子說沒學過,他看出衛靈公的心思,第二天就離開了衛國,可見孔子志不在此;「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樊遲問怎麼種地,孔子說他不如老農,問種花,他說不如老花匠,並且罵樊遲是小人,也說明孔子所做所教不是為了私利。當子張問到怎麼當官拿俸祿的時候,孔子竟然直給,這在論語整篇也屬罕見。

「幹祿」和「為政」、「為官」不同,過去的俸祿是兩層意思,俸是月俸,也就是工資,祿是祿位,子張不是衝著怎麼為政,而是衝著祿位去的,就像很多人考公務員不是為造福一方百姓,而是為鐵飯碗、社會地位。子張做事有些冒冒失失,畢竟一般人不會這麼直接問孔子,所以孔子教他謹言慎行。

保留疑問多聽有兩層意思,其一對於要說的話,先暫時保留意見,即使十分有把握,也要保持自我懷疑的辯證思維,聽聽其他人怎麼說,收集一下不同觀點看法。「頭腦風暴」就是不評論只提想法找答案,而後通過比較,自然能更好的篩選出優質方案。其二在聽別人說的時候,遇到不明白的,不要急著提問,更不要急著反駁,可以事後查查資料或者私下溝通,會上提問容易鬧笑話和誤會,可以「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做事也一樣,可以多看看別人怎麼做,「思而不學則殆」,蠻幹很危險。自己做的時候,要保持危機意識,很多事情做了就無法改正,能想清楚事情最差的結果,心裡就有個底,也好把控,避免事後後悔。古話說「極怒時莫與人書,極喜時莫與人物」,意思是憤怒的時候不要寫信罵人,古代物流沒如今這麼發達,信發出去撤不回來,也攔截不了;開心的時候不要把心愛之物送出去,事後反悔來不及。

有人說孔子講的這段很俗氣,像厚黑學,我不敢苟同。謹言慎行是向內自律,厚黑學是向外揣度對方心思,以便各個擊破,本質不同!後文寫到孔子對於做事冒失的人要求三思再思,對于謹小慎微的人要求思考兩次就趕緊去做,因此言行的謹慎程度需要自己好好把握。

溫馨提示:點關注,不迷路

相關焦點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張學幹祿章」
    【原文】2.18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翻譯】【注釋】子張:複姓顓孫,名師,孔子弟子。《論語.子張》子遊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又: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論語.先進》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
  • 讀論語:為政第二·孔子教賺錢,說話做事要留疑問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 《論語》晨讀,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祿^在其中矣註:^入聲字短讀;*關鍵字重讀;~強調或語氣長讀。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一節。我們還是先看一下解釋:(1)子張:姓顓孫,名師,字子張,生於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歲,孔子的學生。   (2)幹祿:幹,求的意思。祿,即古代官吏的俸祿。幹祿就是求取官職。  (3)「闕殆」和「闕疑」同意,可譯為「保留懷疑的的地方」。上文作「闕疑」,這裡作「闕殆」,屬於「文變義同」。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溫習過去,有新的想法,可以當老師了】這句話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小學教室,這是老師教導要把課本和課堂講的多去複習,用於查漏補缺。其實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論語中的話,一來太小,二來沒這種意識,對於孔子也僅僅聽到過這個名字,對這句話的理解當然也是表面的。
  • 論語為政第二2.16、2.17、2.18原文及翻譯
    論語為政第二2.16原文及翻譯「原文」:論語為政第二2.1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由①,誨女②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於是,小小的子路就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裡路,真的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從此傳為美談。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上篇剛寫到文化的傳承百世可知,此篇作為論語為政篇的結束,談到了諂媚和勇氣,中國人可以不信奉佛教、基督教等教派,但不能不信奉祖先。源於祖先,才能繁衍生息,而祭拜祖先不是為了給予,而是緬懷,感恩祖祖輩輩的付出。每次我家裡要祭祖的時候,所有人要清洗面容,穿戴整齊,即使在夏天炎熱的時候,也要換掉拖鞋,換掉背心短褲短裙,很莊重肅敬。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雖說這句話講為政,但放在今天選拔官員、企業管理依然適用,甚至在家庭中也適用。提拔宵小之輩掌管朝政而誤國亡國的皇帝數不勝數,因為一個國家的興起和強大,除了制度的合理,還需要一批正直的官員去踐行,老百姓對於一方父母官的言行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根本遮蓋不了。當靠行賄、巴結上級,溜須拍的人被提拔起來,再好的政策都成了廁紙上的文字。
  • 有名之堂論語解讀 為政篇第二
    為政篇第二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原文】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父母唯其疾之憂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這裡有兩種解釋,一是兒女擔心父母生病,二是父母擔心兒女生病,我取後者。如果解釋為子女只擔心父母的健康,那孝敬父母就簡單了,保障父母吃喝有營養、及時檢查身體,這就是孝?我不認同。聯繫上下文,孔子前一段說「事之以禮」是孝,後一段又說「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可見健康不是孝的主要提現。如果解釋為父母只擔心兒女健康的事,其他的事都放心,條理更清晰。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文獻不足故也/吾不欲觀之矣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臨之以莊,孝慈,舉善而教不能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曰溫故而知章」
    古人從小所讀之書,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正道,所謂「童蒙養正」,他們有此基礎,所以大凡能一點而通。今人則不同,從小就被名利勾引,自私自足充滿於心,就是讀書,也是向著有利於我處讀去,所以必須再三講透徹方可。二、對於此章的解讀,很紛雜,誤解頗多。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曰攻乎異端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原文】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翻譯】孔子說:「致力於異端之學,對為政是有害的。」【注釋】異端:《集注》: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邪說誣民,左道惑眾,為害不小。若使惑於其說,專治而欲精之,如工人之攻金玉者,然則以之治己,則汩沒一己之性情;以之治人,則敗壞天下之風俗。世道不得太平,人心不能歸正,害莫大焉。」異端指楊氏、墨氏,及仙家、佛家一切妖妄術數之類。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說:由,我來告訴你什麼是知道,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這就是知道。】由是孔子學生仲由,字子路,少孔子九歲,曾經是山賊,被孔子打敗後成了其弟子。子路勇猛過人,思想單純,易衝動,說話直,經常被孔子罵。
  • 《論語》——為政篇,雙語版分享
    這段時間,我在跟著梁冬學習《論語》,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收穫非常多,前段時間,我為你分享了《論語》的學而篇,今天想為你分享《論語》的為政篇。《為政篇》主要講的是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和對人生階段的思考。我為你讀的翻譯出自英國漢學家理雅各,論語筆記出自梁冬。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於此我想到了柏拉圖提出的「理想國」設想,但柏拉圖設想是完全靠法律約束,完全的令行禁止以達到大一統,和孔子所說的德、禮還是有根本的區別。「民免而無恥」這個問題確實很頑固,當今社會,提倡法制,國家的法律條文在歷次大會中不斷完善修改,每每到了法律法規生效日,各大媒體信息平臺就瘋傳「從今天起,這些規則就開始影響你的生活了!」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賢賢易色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淫」不是指性,而是泛濫,過分的意思,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若夫淫雨罪罪,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牆傾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造就了成語淫雨霏霏,指的是雨水過多。「傷」是指陷入哀痛之中無法自拔,以致傷害到自己或別人。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都有一個度。無論是把快樂建立在一時開心之上,還是別人身上,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