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鹹甘,平。入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腎,固精。治遺精,白濁,小便頻數,遺尿,赤白帶下,陽痿,早洩。
安神收澀治尿床
桑螵蛸又名螳螂子。小指月說,爺爺,連螳螂產的卵子都可以入藥。
老爺爺說,這桑螵蛸可是補腎固精縮尿的要藥,一般金櫻子、覆盆子縮固不了的,這桑螵蛸都能夠縮固,所以一味桑螵蛸散,就是治遺尿妙藥。
小指月說,爺爺,那麼為什麼很少看你用桑螵蛸呢?
老爺爺說,殺生求生,去生更遠,我們中醫要有一顆慈悲之心,能用草木藥,儘量不用動物藥,能用便宜藥,儘量不用貴重藥,能用簡單的藥,儘量不用複雜的藥。這樣你既有取之不盡的藥材資源,病人花費少,也能方便用到藥。這才是真正傳統的中醫。
有個女孩子,從兩歲開始,就一直有尿床史,曾斷斷續續治療了兩年多,遺尿始終都不斷,脈象虛數,舌淡苔白,明顯脾胃兩虛,發育不好。
女孩的母親說,我孩子確實早產,加上小時候沒有照顧好,所以一直以來,疾病不斷,現在這尿床都快五年了,還沒有治好。
老爺爺說,你試試用六味地黃丸吧。
這母親說,現在孩子還在吃六味地黃丸,不吃的話,尿床更厲害。
老爺爺說,這樣吧,你再用桑螵蛸跟龍骨兩味藥等分製成散劑,加點鹽進米湯服用,連同六味地黃丸一起吃,畢竟六味地黃丸補腎有餘,而縮尿之力不足。
孩子吃了一周後,尿床大為減輕,吃到半個月,就很少尿床了。
小指月問,爺爺,為什麼要加龍骨呢?
老爺爺受,龍牡可以壯骨,可以安神,可以定志,這孩子來時你看到沒有,神思不定,其脈虛數,用六味地黃丸只能補其虛,而不能定其數,這樣神志躁動,五臟功能就會失控。一加進龍骨跟桑螵蛸,便能安神止遺尿。所以這兩味藥成為安神收澀二藥。同時很多孩子小時候臟器未充,都容易受到外環境的驚嚇,所以長不大,發育不好,用龍骨能助發育,其實就是起到安神定志作用。
小指月說,我又明白了,這就是為何在治療小孩子遺尿的湯方裡頭,常要配合龍骨、益智、遠志、菖蒲或龜板之類,能夠安神魂,定心志之藥。
老爺爺說,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所以心中躁擾,尿便控制不住,心神得定,小便才能夠自製,人體的心臟,它管的是五臟六腑的紀律。
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徐氏胎產方》記載,治產後遺尿,或尿數,用桑螵蛸炒半兩,龍骨一裡兩打粉,每次米湯調服兩錢。
《外臺秘要》記載,治遺精尿頻,虛勞盜汗,用桑螵蛸炒、龍骨等分打粉,用鹽湯調服兩錢。桑螵蛸要炒透,才能發揮固澀止遺的效果,生用容易導致洩瀉。
積液腹痛
一婦人尿頻,小腹痛,一檢查是盆腔積液,這該如何是好,純用通利那尿不就更止不住,純用收澀,那盆腔積液不就更難化散。
老爺爺說,收斂正氣,通洩邪氣,用桑螵蛸配小茴香,專治婦人腹中積氣積液積血作痛,一收一利之功也。
原來《神農本草經》記道,桑螵蛸主傷中疝瘕,女子血閉疼痛。
於是這婦人用了這兩味藥打成的散劑,很快尿頻止住,盆腔積液得化。
隨後小指月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本草匯言》記載,治男子婦人疝瘕疼痛,桑螵蛸一兩,小茴香一兩二錢,打粉,用花椒湯送服兩錢。
桑螵蛸拾珍
龔士澄經驗 桑螵蛸配黃芩治癃閉 癃閉,即小便不通或點滴而出,下腹脹滿難受之症。其因於溼熱者,尿黃少並有灼熱感:《千金方》有用桑螵蛸、黃芩二味,治療小便不通之法。我們曾用之少效。揆其方義,似為一收一清之法,收,可使膀胱收縮以排尿;清,可清其溼熱不致蘊蓄。試加木通苦寒通利以滑竅,意為不止不行,有澀有通方妙。結果,服後尿如湧泉而瘥。(《臨證方藥運用心得》)
指月按:《神農本草經》提到,桑螵蛸能通五淋,利小便水道。此收澀之品也,何以能讓靈通尿暢。原來男子虛損,下焦便容易滯塞,這時通過固其虛,再配以利尿之品,一收一利,更符合人體排尿的生理。
更多爺孫倆的中醫故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