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和桑螵蛸

2021-02-12 曹俁的岐黃之術

桑寄生和桑螵蛸


        草木生於土,即以土為母;寄生於桑,則以桑為母。

       桑者,木中之金,桑寄生附生於桑樹枝節之間,汲取金木之精,得桑之全力,其功倍於桑枝,故能助筋骨、利關節、祛風逐溼、通調血脈。桑寄生專入肝、腎,味苦甘、氣平和,不寒不熱,為滋腎益血之要劑,且根不著土,純感風露之氣以成,故能滋養血脈於空虛之地,而取效更神。

       桑寄生在《神農本草經》中位列上品,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主腰痛者,腰乃腎之府,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寄生得桑之精氣,虛系而生,故治腰痛;小兒背強者,為血脈不通行,桑寄生形類藤蔓纏絆桑木,象似筋脈之循行連絡,以類相應,故痛可止、強可柔,筋骨上下屈伸不利者,可療之;精氣內足而發齒堅,精氣外達則肌膚充,鬚眉亦長;寄生乃桑之精氣所結,復生於小樹枝節之間,有子承母氣之象,為身之餘,故專主形骸寄生之胞胎、癰腫等,能安之、消之,其功獨著,蓋屬同類相感之理。

       張介賓在《景嶽全書》中稱:桑寄生味苦、性涼,主女子血熱崩中胎漏、產後血熱諸疾,可固血安胎,祛風熱溼痺、腰膝疼痛,長鬚眉,堅發齒,涼小兒熱毒,治癰疳瘡癩諸症。

       治風寒溼邪外侵而腰膝冷痛、酸重無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痺日久不愈者:獨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幹地黃各6克,上藥為散,水煮,分兩次服用;

       治妊娠胎動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艾葉(微炒)、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各6克,為散,水煮,於三餐前溫服;

       治下血止後但覺丹田元氣虛乏、腰膝沉重少力者:桑寄生為散,每服3克,不拘時;

      治產後乳汁不下:桑寄生90克,打細粉,每服9克,水煮,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滑胎:菟絲子(炒熟)120克、桑寄生60克、川斷60克、真阿膠60克,上藥將前三味打細粉,烊化阿膠和為丸,綠豆大小,每服20丸,開水送下,日二服。

       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言:桑寄生能去痺,主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後餘疾者,是得其祛風除溼、益血補陰之功。

        桑螵蛸

       桑螵蛸,系桑樹上螳螂作窠育子之房,氣平屬金,味鹹屬水,專入肝、腎、膀胱經。其深秋哺子作房,稟金秋時收斂之氣,兼得桑木津液。房長約一寸,大如拇指,其內重重有隔,每房有百子如蛆卵。於二、三月間,在桑樹上尋之,連綴於桑枝東側者最佳,見有花斑紋粘於樹條上者,採之。

       桑螵蛸在《神農本草經》中位列上品,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治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主傷中者,以其生於桑,得桑續傷和血之性;螳螂其性怒升,當車轍而不避讓,其子最是繁盛,極具生長迅發之機,則其腎之強可知,其氣相從,故主陰痿、腰痛、益精生子;螳螂舉頭軒昂,奮臂揮刀,善攀援而迅捷,於諸蟲中,其性尤剛,以具金性,稟剛銳善通之氣,故主疝瘕、女子血閉、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治遺精白濁、盜汗虛勞:炙桑螵蛸、煅龍骨各等分,為細末,每次6克,空腹用鹽湯送下;

       治妊娠小便數不禁:炙桑螵蛸十二枚,搗為散,分兩次,用米湯送服;

       治疝瘕作痛:桑螵蛸、炒小茴香各等分,為細末,每次6克,以花椒湯調服。

       桑螵蛸,為肝、腎、命門用藥,功專收澀,故男女虛損、腎衰陽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等症多用。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稱:鄰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數十次,色白,稠如米泔,心神恍惚,瘦弱憔悴,蓋因房勞而得。令其服桑螵蛸散,未終一劑而痊癒。方以桑螵蛸、遠志、菖蒲、龍骨、人參、茯神、當歸、醋炙龜甲,各一兩,打粉為末,夜臥時以人參湯調服二錢,可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數,補心氣。

相關焦點

  • 桑螵蛸
    桑螵蛸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和小刀螂,或薄翅螳螂,或巨釜螳螂的卵殼。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產。原動物喜生於草叢、灌木、農田或牆壁上。味甘、鹹,性平。歸肝、腎經。功效補腎壯陽、固經縮尿。臨床用名有桑螵蛸。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桑蜱蛸,味鹹,平。
  • 中藥材:桑螵蛸-黑螵蛸
    藥材名稱:桑螵蛸-黑螵蛸別名:桑蜱蛸採收加工:每年秋季至翌年春季在樹上採集卵鞘,蒸30-40min
  • 中藥材:桑螵蛸-團螵蛸
    藥材名稱:桑螵蛸-團螵蛸別名:桑蜱蛸,軟螵蛸、元螵蛸。
  • 藥材:桑螵蛸
    【中藥名】桑螵蛸【別名】螳螂子、刀螂子、螳螂蛋、桑蛸、螵蛸、猴兒包。【藥用部位】螳螂科昆蟲大刀螂Tenoderasinensis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maculate(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的卵鞘。
  • 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本草衍義》【組成】
  • 本草講堂 | 桑葚、桑枝、桑白皮,桑耳、桑蠶沙、桑螵蛸……你真的了解桑樹嗎?
    春末夏初的五月,正是桑椹成熟的時節,和一群小夥伴鑽進桑樹林裡,爬上樹梢,選著那些顏色烏黑、味道酸甜的桑椹摘下來,直接丟到嘴裡,直到吃得肚兒圓、滿嘴烏黑才肯下來。長大後離開了家鄉,偶然在集市看到桑椹,總忍不住買些嘗嘗。吃在嘴裡的是酸甜的果子,心裡漾開的是懷念。有時候,趁著閒暇,也會喚上親朋好友、帶上孩子,去附近的桑椹園裡體驗採摘的樂趣。
  • 中藥複習——桑螵蛸
    桑螵蛸,中藥名。
  • 認識中藥——桑螵蛸
    以上三種分別習稱「團螵蛸」、「長螵蛸」及「黑螵蛸」。相關名雙蛸、桑蛸、桑螵蛸、螳螂巢、螳螂子、螳螂蛋、螵蛸、蜱蛸、刀螂子、螵蛸蟲、夷目、蝕疣、流尿狗、賴尿郎產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採收加工深秋至次春收集,除去雜質,蒸至蟲卵死後,乾燥。
  • 每天一味中藥 桑螵蛸
    爺爺說,桑螵蛸可是補腎固精縮尿的要藥,- -般金櫻子、覆盆子縮固不了的,這桑螵蛸都能夠縮固,所以一味桑螵蛸散就是治遺尿妙藥。小指月說,爺爺,為什麼很少看你用桑螵蛸呢?爺爺說,殺生求生,去生更遠。爺爺說,這樣吧,你再用桑螵蛸和龍骨兩味藥等份製成散劑,加點鹽,用米湯服用,連同六味地黃丸-起吃。畢竟六味地黃丸補腎有餘,而縮尿之力不足。孩子吃了一-周后,尿床大為減輕,吃了半個月,就很少尿床了。小指月問,爺爺,為什麼要加龍骨呢?
  • 桑螵蛸又名團螵蛸、長螵蛸、黑螵蛸、螳螂巢、螳螂子、刀螂子、螳螂蛋、流尿狗、蜱蛸、桑蛸、冒焦、螵蛸、致神《本草綱目大全-虫部》
    桑螵蛸(炙)、白龍骨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鹽湯送下。2、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數,補心氣。桑螵蛸、遠志、菖蒲、龍骨、人參、茯神、當歸、龜甲(醋炙)各一兩。為末。夜臥,人參湯調下二錢。3、治妊娠小便數不禁。桑螵蛸十二枚。搗為散。分作兩服,米飲下。4、治小便不通及胞轉。
  •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354-桑螵蛸
    安神收澀治尿床桑螵蛸又名螳螂子。小指月說,爺爺,連螳螂產的卵子都可以入藥。老爺爺說,這桑螵蛸可是補腎固精縮尿的要藥,一般金櫻子、覆盆子縮固不了的,這桑螵蛸都能夠縮固,所以一味桑螵蛸散,就是治遺尿妙藥。小指月說,爺爺,那麼為什麼很少看你用桑螵蛸呢?
  • 每日學一方【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本草衍義》[藥物]
  • ​方劑歌訣詳解——桑螵蛸散
    全方藥物由桑螵蛸、人參、茯神、龍骨、龜甲、石菖蒲、遠志、當歸組成。夜臥以人參湯調下。本方治證乃由心腎兩虛、水火不相交濟所致。方用桑螵蛸甘鹹入腎,補腎助陽、固精縮尿,標本兼顧。龍骨收澀止遺、鎮心安神;龜板通心入腎,益腎養陰,二藥調補心腎,益陰潛陽,澀精止遺,增強桑螵蛸固腎之用。人參大補元氣、寧心安神,配茯神益心氣、寧心神,且人參益氣使氣充自能約束津液,不使直趨下出。石菖蒲善開心竅、寧心安神;遠志安神強志,通腎氣上達於心,合石菖蒲則交通心腎,益腎寧神之力增強。當歸補血養心,參、歸合用,補氣血、調心腎。
  • 桑螵蛸散《中醫治法與方劑》
    桑螵蛸散(《本草衍義》) 【組成】桑螵蛸 遠志 石菖蒲 龍骨 人參 茯神 當歸 龜甲(醋炙)各30g 【用法】為末,夜臥時用人參湯調下6g,亦可作湯劑。【主治】心氣不足,腎虛不固,小便頻數,或為米泔色,心神恍惚,健忘及遺尿等證。
  • 桑螵蛸又遇新機遇 行情有望繼續走好
    【天地網訊】       桑螵蛸為野生動物類小品種,隨著國內資源匱乏,行情一直被商家看好,但又因北朝貨源大量湧入市場對行情產生衝擊,導致價格上下波動不穩定,這起起伏伏的行情變化牽動著藥商的心,近日桑螵蛸行情突然不斷走高,是什麼因素導致價格的波動?
  • 論如何正確食用螵蛸
    一日,當我們一本正經的討論「桑螵蛸」名字由來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大概經歷了如下過程桑螵蛸→螵蛸→海螵蛸→烏賊內殼→魷魚圈鐵板魷魚洋蔥魷魚須面韓式辣炒魷魚
  • 螵蛸、洋辣子罐的功效作用
    桑螵蛸中藥是我國的傳統治病藥物,想到中藥大家一定都會浮現出各種草藥混合在一起熬製出來的湯汁的畫面,其實中藥中也有很多動物成分,桑螵蛸就是其中一種,這種中藥是刀螂的乾燥卵鞘,那麼桑螵蛸該怎麼吃呢?怎麼吃桑螵蛸效果最好呢?1桑螵蛸煲豬小肚湯食材:桑螵蛸15克,杜仲12克,懷山藥30克,豬小肚2個,生薑4片,鹽、植物油各適量。
  • 桑寄生(桑寄生科 鈍果寄生屬)
    2019年6月蟲蟲在雲南羅古箐拍到了兩種寄生,其中一種蟲蟲當時定為桑寄生,現在在植物園又遇到了一種,發現她才是桑寄生,雲南那位應該是紅花寄生。
  • 中草藥之7 桑寄生
    藥材基源:本品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乾燥帶葉莖枝。也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葉桑寄生等的枝葉。生境分部: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桑樹、桃樹、李樹、龍眼、荔枝、楊桃、油茶、油桐、橡膠樹、榕樹、木棉、馬尾松或水松等多種植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