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桑寄生科 鈍果寄生屬)

2021-02-18 花蟲識花

2019年6月蟲蟲在雲南羅古箐拍到了兩種寄生,其中一種蟲蟲當時定為桑寄生,現在在植物園又遇到了一種,發現她才是桑寄生,雲南那位應該是紅花寄生。

桑寄生: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灌木

別名:桑上寄生,寄生,四川桑寄生

雲南、四川、甘肅、陝西、山西、河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臺灣有產

生於海拔500-1900米山地闊葉林中,寄生於桑樹、梨樹、李樹、梅樹、油茶、厚皮香、漆樹、核桃或櫟屬、柯屬,水青岡屬、樺屬、榛屬等植物上

全株入藥,有治風溼痺痛,腰痛,胎動,胎漏等功效。

【《中國植物志》 第24卷 (1988) 】灌木,高0.5-1米;嫩枝、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

葉近對生或互生,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長5-8釐米,寬3-4.5釐米,頂端圓鈍,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絨毛;側脈4-5對,在葉上面明顯;葉柄長6-12毫米,無毛。

總狀花序,1-3個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或葉腋,具花(2-)3-4(-5)朵,密集呈傘形,花序和花均密被褐色星狀毛,總花梗和花序軸共長1-2(-3)毫米;

花梗長2-3毫米;苞片卵狀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紅色,花託橢圓狀,長2-3毫米;副萼環狀,具4齒;

花冠花蕾時管狀,長2.2-2.8釐米,稍彎,下半部膨脹,頂部橢圓狀,裂片4枚,披針形,長6-9毫米,反折,開花後毛變稀疏;花絲長約2毫米,花約長3-4毫米,藥室常具橫隔;花柱線狀,柱頭圓錐狀。

果橢圓狀,長6-7毫米,直徑3-4毫米,兩端均圓鈍,黃綠色,果皮具顆粒狀體,被疏毛。

花期6-8月。

有關知識摘自網絡,2020年9月攝於華南植物園

相關焦點

  • 桑寄生功效與作用
    【名稱】桑寄生【出處】1.《神農本草經》:桑寄生實,明目。[br]2. 陶弘景:桑上者名桑上寄生爾。詩人云,施於松上翅方家亦有用楊上、楓上者,則各隨其樹名之,形類猶是-般但根津所因處為異。[br]3.《唐本草》:桑上寄生,寄生槲、櫸、柳、水楊、楓等樹上,子黃、大如小棗子。
  • 中草藥之7 桑寄生
    藥材基源:本品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乾燥帶葉莖枝。也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葉桑寄生等的枝葉。生境分部: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桑樹、桃樹、李樹、龍眼、荔枝、楊桃、油茶、油桐、橡膠樹、榕樹、木棉、馬尾松或水松等多種植物上。
  • 桑寄生(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出處《雷公炮炙論》來源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葉桑寄生等的枝葉。①槲寄生一般在冬季採收(河南、湖南則在3~8月採),用刀割下,除去粗枝,陰乾或曬乾,紮成小把或用沸水撈過(使不變色),曬乾。常寄生於桑科、茶科、山毛櫸科、芸香科、薔薇科、豆科等29科50餘種植物上。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地。同屬植物小葉桑寄生與上種近似,葉常對生,先端鈍;花具長1~2毫米的花柄;每花序有花2~5朵生於單一的總花梗上。③毛葉桑寄生,又名:柿寄生、樟寄生。
  • 縣林業局開展天保工程林區滇藏鈍果寄生防治工作
    滇藏鈍果寄生,一種傳播速度極快的林業有害生物,屬於桑寄生科,主要靠吸取樹體營養維持生存,進而導致樹體整體樹勢降低而死亡,同時嚴重影響森林景觀。為有效控制滇藏鈍果寄生的傳播速度,努力營造人人愛林、人人護林的良好社會氛圍,築牢芒康林業生態安全屏障。近日,縣林業局組織曲孜卡鄉小昌都村245名群眾及護林員開展了針對天保工程區內林業有害生物—滇藏鈍果寄生的防治活動。防治範圍主要是曲孜卡鄉小昌都村境內,防治措施以物理防治為主。
  • 桑寄生和桑螵蛸
    桑寄生和桑螵蛸        草木生於土,即以土為母;寄生於桑,則以桑為母。       桑者,木中之金,桑寄生附生於桑樹枝節之間,汲取金木之精,得桑之全力,其功倍於桑枝,故能助筋骨、利關節、祛風逐溼、通調血脈。
  • 每天學一味中藥 | 桑寄生
    【出處】《雷公炮炙論》  【拼音名】Sānɡ Jì Shēnɡ  【別名】蔦(《詩經》),寓木、宛童(《爾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經》),寄生樹(《爾雄》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蔦木(《綱目》),冰粉樹、蠹心寶(《滇南本草》整理本)。
  • 桑寄生茶——廣西梧州一寶
    據說廣西梧州進士關廣槐向太醫獻桑寄生處方治好慈禧太后氣血兩虧症和大臣張之洞虧損虛症。因此廣西梧州的桑寄生就揚名天下,一直成為朝廷貢品,成為人們贈送高朋好友的珍貴禮物。    廣西梧州地區出產的桑寄生茶久負盛名。 早在清代謝啟昆修《廣西通志》時說:桑寄生出蒼梧長洲者佳。
  • 野芒果樹上桑寄生之害
    其生活史中,同樣遇到營養不良、缺水少光、病蟲襲擾,此外,動物界中鳩佔鵲巢的寄生現象,在植物中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縱然痛苦不堪,但短期內很難看出明顯變化,尤其是大型喬木。一旦病症出現,離大限之日也就不遠了。 馬拉普(Mana Pools)保護區內兩種豆科的「難兄難弟」——野芒果樹和蘋果環相思樹,目前就正處於桑寄生的劫難之中。
  • 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桑寄生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桑寄生是一種味苦性平的中藥,在冬季或者第二年春天採摘,切成段,曬乾後即可入藥。乾燥後的中藥桑寄生一般是厚片或者短短的端莊,長短不一,外面表皮是褐色的,細看有縱紋和凸起。桑寄生的功效主要用於輔助風溼、下血等症狀。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桑寄生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吧!
  • 此物為桑寄生,生長環境隨「爹」而走,是公認的啃老之物,請珍惜
    其實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植物就是一種野生的植物,它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也讓我們了解了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植物存在,那就是桑寄生!桑寄生,它的別名有很多,比如說廣寄生、梧州寄生茶、苦楝寄生、桃樹寄生、松寄生、寓木、宛童等等都是它的名字,因為在不同的地方,桑寄生有不同的名字。
  • 長得像柑橘樹卻被寄生植物盯上,油柑樹寄生是什麼?有何作用呢?
    寄生與附生這兩種生存方式的植物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兩者同為依附於其他植物而生活,附生植物纏繞或長在其他植物的枝幹上,能獨立進行光合作用,而寄生植物則是將自己的根扎進寄主植物吸取水分和營養來供自己生長。然而,寄生植物或許是珍貴的藥材,不容忽視。
  • 茶葉蛋X桑寄生輕鬆度過長夏三伏天
    我們在生活中,都曾經做過或吃過桑寄生的藥膳,除了上述提到的桑寄生茶葉蛋做法外,您曾經吃過的桑寄生藥膳有哪些,甜味的,浸酒的,甚至按醫囑入藥的,都可以來留言處講一講,最好同時發個圖來曬一曬3、將雞蛋取出放涼,剝去蛋殼後,將雞蛋放進煮好的桑寄生茶湯裡,再放進3-5克食鹽調到您喜歡的味道,蓋上煲蓋,讓桑寄生茶與雞蛋親密融合一小時以上,就可以食蛋喝茶啦。
  • 看看樹寄生是怎樣種植的
    種植三年的杏寄生。種植三年的梨寄生。廢棄房屋後面自然著生的桑寄生。種植失敗的桑寄生。種植成活,長勢很弱的桑寄生。種植樹寄生,先摘取樹寄生種子,不論是什麼樹上的,只要是樹寄生種子都可用,淺黃色的種子,用紙包好備用。
  • 昆明招募|尋找奇妙的寄生植物
    以昆明命名的植物——昆明龍膽(Gentiana duclouxii)攝影/劉基男在我們發起的「自然昆明」系列城市生物多樣性調查活動中,我們也計劃對昆明城區和近郊的植物進行一些針對性調查;並把目光對準了廣義桑寄生類植物作為調查對象,包括桑寄生科(Loranthaceae)和槲寄生科(Viscaceae)植物,預計能在昆明記錄到8-12個物種。
  • 非遺的當代實踐——梧州寄生茶探索產業化發展道路
    寄生茶製作技藝是梧州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的勞動創造及智慧結晶,其採用寄生於山茶科或山櫸科植物上的節、莖、枝、葉為原料,經除雜、切段、乾燥等工藝製作方法,作茶劑、煎膏和泡酒之用,既有中國名茶甘滑、清爽、香醇之特點,亦有醒酒消滯、驅風祛溼、清熱解毒、通關養顏等諸多神奇之保健功效。
  • 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不過,郎中的還魂丹就此失傳,而對於郎中而言,這是他的使命槲寄生《中國藥典》:槲寄生英文名HERBA VISCI別名北寄生、冬青、桑寄生、柳寄生、黃寄生、凍青、寄生子來源本品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 《本草再新》:補氣溫中 治陰虛 壯陽道 利骨節,帶您了解桑寄生
    郎中便採了些寄生在桑樹上的枝條回去,試之,果然有效,遂取名為「桑寄生」。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補肝腎桑寄生是一種性平,味甘苦的藥材,它能夠有效的緩解肝腎不足而出現的血虛狀況。養血安胎桑寄生是一個適合懷孕期女性朋友使用的藥材,它能夠補益氣血,可以緩解氣血虧損,而大多數女性在懷孕期間都會出現血虛的情況,尤其是因此出現胎動不安的孕婦應該要多吃一點。桑寄生可以補腎固原,所以對母體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都有比較大的好處。
  • 易行測┃常識積累【中國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水晶蘭  地球上寄生植物約有4,500種,隸屬於20科280餘屬,僅佔世界種子植物總數的1%。除裸子植物中羅漢松科的焦黑寄生松被證實是寄生植物外,現有的寄生植物均為被子植物。  中國寄生植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特有性較高。參照APG IV分類系統,中國寄生植物共有12科50屬722種,均為被子植物。其中,中國特有寄生植物共有461種,隸屬於6科22屬。中國寄生植物區系的優勢科和優勢屬明顯。
  • 柿寄生,見過嗎?能祛風溼,強筋骨
    為桑寄生科植物稜枝槲寄生的帶葉莖枝。
  • 科普本草之【槲寄生】圖文
    >據本草書籍記載,寄生自古品種就不止一種,且古代所用桑寄生,包括同科植物槲寄生屬槲寄生,兩者同等入藥。中國藥典1955年版始將槲寄生與桑寄生分列。《新修本草》載:「此多生槲、櫸、柳、水楊、楓等樹上,子黃,如小棗子。惟虢州(今陝西寶雞)有桑上者,子汁甚黏,核大似小豆,葉無陰陽,似細柳葉而厚軟,莖粗短,實九月始熟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