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 .他日若遂凌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
這首詩是宋江所寫 ,因這首詩宋江差點喪命 ,但宋江寫這首詩的目的何在 ,難道真的要造反 ?還是另有所圖 ?最終,在探尋真相的過程中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作局!
北宋末年 ,宋徽宗即位以後 ,戰亂四起 ,民不聊生 ,遼國蠢蠢欲動 ,欲染指中原 ,侵吞華夏 ,宋徽宗看到民怨沸騰 ,國內起義此起彼伏 ,接連不斷 ,特別是梁山好漢晁蓋帶領的起義勢力越來越大,宋徽宗苦思冥想 ,怎麼把天下再次安定下來,終於他啟動了一枚暗棋 ,正是這枚棋子把梁山攪動的天翻地覆 ,梁山的權力重新洗牌 ,而最終也都是為了作局!
我們再回到這首詩上面 ,宋江做的這首詩明擺著是想做黃巢第二 ,這雖是表象 ,但是卻迷惑了很多人 ,黃巢何許人也 !他是壓垮唐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率眾起義建立大齊政權 ,攻陷當時的唐帝國首都長安 ,唐僖宗倉皇出逃 ,逃到了曾經唐玄宗逃跑的老地方蜀地, 但是黃巢並沒有在攻克長安後穩坐皇位 ,相反 ,唐僖宗在四川號令各地節度使起兵勤王 ,糾集藩鎮勢力反撲 ,黃巢起義軍很快面臨四方的連追猛打 ,在四面楚歌之下 ,黃巢兵敗退出長安, 轉戰各地 ,最後失敗 !黃巢沉重打擊了唐王朝的根基 ,從此以後 ,唐朝徹底失去了對各地藩鎮的掌控 ,名存實亡 !
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擺明了要當黃巢第二且看不起黃巢的所作所為 ,那梁山好漢及底下的人見了都認為他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都明珠暗投, 所以都心甘情願的拜他為大哥 ,而晁天王看到此詩,知道宋江是個人物 ,若不救他 ,恐內部離亂之心乍起 ,所以當宋江臨刑之時 ,晁天王帶著他的一幫好漢及下屬拼盡全力去相救 。
我想此刻晁天王是極不情願的 ,但迫於形勢壓力 ,卻又不得不救 ,左右兩難 ,但兩害相權取其輕 ,但救回梁山之後 ,晁天王的地位一落千丈, 朝不保夕了!梁山手底下的人都認宋江為真豪傑, 大丈夫 !因為當時黃巢也做了一同樣的一首反詩即:
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通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作此詩時, 可謂志得意滿 ,霸氣十足 ,帶著滿心的桀驁和不馴 ,浩浩蕩蕩地向大唐皇宮進發了!我想此刻梁山那幫人都認為宋江是黃巢第二 ,殊不知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
我想宋徽宗此刻是欣喜若狂的 ,因為宋江完成了第一步計劃,順利地打入梁山, 宋江此人無論是心機, 智謀與手段都是上乘 ,恐怕梁山之上無人能出其右者。 晁蓋與宋江的 地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即誰是真正的梁山之主 ,眾人皆已默認奉宋江為主 ,梁山大部分人已暗自歸心 ,而此時晁天王身邊倒顯得無人可用 ,因為無人在聽他的命令了 !
為什麼晁蓋要帶頭攻打曾頭市 ,實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 ,自己新創之家也不能就此歸於他人, 讓梁山不至於徹底落入宋江之手 ,但宿命輪迴 ,幾經周折 ,粱山上重要的軍事吳用未隨他去 ,而此時吳用早已是宋江的心腹了 ,而宋江確確實實阻攔了吳用 ,因對梁山頭把交椅覬覦已久 !
軍師不在 ,晁蓋身為主帥 ,自然披肩戴甲,親自上陣 ,但衝鋒過後晁蓋被亂箭射死 ,這場戰役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結局註定可悲 ,而宋江 如願以償 ,終於登上了梁山的大位, 籠絡人心 ,用分化治之的策略把梁山打理得井井有條 ,最終宋江是勝利者 ,雖然用一首詩作餌,但確實起到了無可匹敵的效果 ,雖說贏得並不光彩 !
回想起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當初晁蓋是用什麼方法來奪得梁山之主的呢 ?我想大家此時都恍然大悟 ,當初晁蓋等人智奪生辰綱,逼得走投無路上了梁山 ,而此時梁山頭領正是王倫 ,白衣秀士王倫擔心自己地位不保 ,便當眾拒絕晁蓋入夥 ,而此時林衝怒不可遏火併王倫 ,這才有了晁天王上位 ,往事歷歷在目 ,三十六計。反客為主 ,不想吳用把反客為主運用得天衣無縫 ,不得不讓人嘆為觀止 !
水滸之中 ,梁山之上 ,到處都是陰謀詭計 ,波雲詭譎,到了窮途末路 ,人心不古 ,背叛 ,陰謀 ,陷害 ,嫁禍離亂了世人,到頭來卻是一場局中局 ,若守得住真心 ,便能撥開迷霧見月明 ,若做到心中無局 ,那便是識大局之人 。
讓我們紅塵作伴 ,活得瀟瀟灑灑, 於山林清幽處 ,清泉鳥鳴聲 ,琴瑟和鳴 ,朝夕相伴 ,共譜一曲 ,笑傲江湖 ,書寫一曲盪氣迴腸之歌 !
要了解更多內容 ,關注@青丘讀史 ,我在#賦成書院#為你解讀歷史傳奇,致力於打造一個有溫度,有深度的自媒體號, 謝謝大家點讚和支持 ,歡迎進行留言 !
未完待續,下一篇文章,探尋宋江招安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