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這麼多年《水滸傳》,「水滸」這2個字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2020-12-18 臆說歷史

「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的網上梁山」

《水滸傳》作為中國傳統文學中的四大名著,其藝術成就非凡。且它膾炙人口的可讀性,讓人們一直津津樂道。裡面宏大的敘事背景,把英雄形象有血有肉地體現了出來。

儘管沒有具體地社會環境的介紹,但通過各階層人物關係的碰撞,將北宋社會圖景通過人物表現了出來,又加深了人物形象的刻畫。

可要說這《水滸傳》為什麼叫《水滸傳》,人們也一直眾說紛紜。可其實在這名字當中,就隱含了施耐庵寫這部小說的重大精神內核。

《江湖豪客傳》

在動筆之初,施耐庵確定的小說名字就是《江湖豪客傳》。南宋時期,梁山英雄故事被廣為流傳,施耐庵就有了進行再創作的想法。

他搜集了有關宋江等36人起義的故事,加上各路英雄豪傑流傳的故事匯集起來,經過選擇和加工,才有了後來的百回本章回小說。而一百零八好漢的故事,命名為《江湖豪客傳》也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就能看出小說的內容。

不過,有傳聞說是施耐庵厭惡了爾虞我詐的官場,便辭職回了老家安心寫作,此外也兼職教書。在寫作完成後,對書名覺得有改進的空間,故把書交給弟子羅貫中看。

羅貫中仔細看了三遍,又查閱了許多經典,最後想出了《水滸傳》的名字。而施耐庵初不解,一聽其中原委,便大為讚揚,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出版。

「水滸」二字的本意十分簡單,《詩經》有云:「綿綿葛藟,在河之滸。」「水滸」就是水邊的意思,具體指離水稍遠的岸上平地。後來人們也往往使用「水滸」來指宋江眾人群俠聚義的梁山這個地點。

當時《水滸傳》翻譯成英文版的時候,就曾在網上引發眾議。有《There women and a hundred and five men(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這樣聽上去略顯荒誕的翻譯,也有《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這樣比較文縐縐的觀點。

不過最後還是官方定為了《Water Margin(水邊的故事)》這樣字面上比較符合原文的翻譯,雖未能體現出深層的精髓,不過也算是原汁原味。

東方的《月亮與六便士》

其實當時的羅貫中就正是給施耐庵講了這一深層的意義才打動了他。再往深翻一點,詩經裡面「水滸」還出現過一次。「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是講周的第一代首領亶父遭遇強敵入侵,他不願看到百姓安定的生活被打破,便選擇了不戰而降,逃往了「水滸」,到了「岐下」這麼一個荒涼的地方。

百姓也為他所感動,有些人就跟著他一起前往了。這也因此成為了一個典故,「水滸」其實就是一個脫離了現實社會的地方,在這裡沒有紛爭、沒有強權。

講到這裡,應該就對《水滸傳》名字的來由有所眉目了。「水滸」雖明面上指的是聚義之地——梁山,但其實更是這一百零八好漢的「理想國」,在這裡可以遠避朝廷,一眾好漢吃喝玩樂,不受現實社會的束縛。

林衝可以不再受高衙內的欺辱,武松也不會再被張都監陷害,大家在梁山就是綠林好漢,是隱士的世外桃源。其中很多英雄好漢「上梁山」的劇情,也都如《月亮與六便士》一樣,是迫於生活的無奈,而選擇的一種對於理想社會的追尋

社會上欺男霸女的衙吏、魚肉人民的朝廷,都是他們來到「水滸」的幕後推手,他們也本就是芸芸眾生,而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游離。

「北海之濱」

金聖歎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他在「金聖歎評水滸」欄目中也同樣對「水滸」二字做了解釋。他在點評鍥子「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時這樣講到:「此書既成,而命之曰《水滸》也。吾聞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吾讀《孟子》,至伯夷避紂,居北海之濱。紂雖不善,不可避也,海濱雖遠,猶紂地也。今一百八人而有其人,殆不止於伯夷避紂之志矣。」

他同樣用了伯夷為了躲避紂王,而逃到了「北海之濱」的典故;梁山一眾好漢,不也是為了躲避高俅等人,逃到「水滸」的嗎?而普天之下,都是「王」的領土,水的另一邊,可以逃脫「王」的束縛嗎?

至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施耐庵給出的結局是否定的。宋江未能擺脫自身的妥協思想,將眾人的理想社會拖回了現實,「水滸傳」落幕。

而宋江上梁山的路途就正是這樣被外界所迫的,他才會走上追尋理想社會的道路。「生辰綱」一事,宋江提前走漏了風聲幫助晁蓋等人脫險。

晁蓋為了報答他的好意,派人厚禮相贈,而露出的馬腳被閻婆惜發現,並以此要挾。宋江實屬無奈,怒火中燒,失手殺了閻婆惜。而之後,便是東奔西走,四處流亡。在經歷人生茫茫的奔波後,他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梁山,與江湖好漢為伍。

而宋江本身是和李逵、魯智深這般「粗人」一夥的嗎?其實並不是,宋江出生的家庭算得上屬於小地主階級,自幼便受過良好教育,立志是要「齊家治國平天下」

飽讀詩書的他,自然是養成了忠義的性格,希望自己能夠為朝廷服務,建功立業。可他身居官位的時候,卻發現這衙吏並不是如他所想的那般服務於社會,保護地方百姓。

恰恰相反,行兇作惡的正是這群人,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力在地方隻手遮天,遇上正事反而退避三舍,實在是和他的夢想天差地別,於是,他才有了上梁山建立屬於自己的社會架構的想法。

他改聚義廳為「忠義堂」,立志就要替天行道,救人民於水火之中。這也同樣解釋了為什麼他後來會接受朝廷的招安,引「水滸幫」走向滅亡。

眾好漢走向「水滸」的道路都幾乎如出一轍,他們被時代的局勢所逼,一步步走向了他們以為可以不受衙內控制、遠離塵世喧囂的地方,在那裡可以肆意喝酒吃肉、可以胡作非為。

而作者施耐庵也正是以此為題,命名了這一本浩大的英雄史詩。書中的人物個性都成長於驕奢淫逸下的壓迫階級,他們的性格縱橫開合,各有特色,但都為了追求「水滸『這一世外桃源而努力。

這一貫穿全文一百餘卷的主題,也為《水滸傳》能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讓它在中國經典小說的寶座上經久不衰。

相關焦點

  • 讀了這麼多年的《水滸傳》,你知道「水滸」這兩個字的含義嗎?
    眾所周知,《水滸傳》是古代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筆者人生中閱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到目前為止,筆者已經把一百二十回版本的《水滸傳》讀了四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縱觀《水滸傳》全書,你幾乎找不到一個高大全的人物,每一個主角都如你我一樣,只是有優點也有缺點的普通人。「水滸」二字的字面含義讀了這麼多年的《水滸傳》,你知道「水滸」這兩個字的含義嗎?今天咱們就用這篇文章來仔細分析一下「水滸」這兩個字。咱們先看看「水滸」二字的字面含義。「滸」字的意思是水邊,指的是離水稍遠的岸上平地。在《詩經》中有如下詩句:「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 明白「水滸」的三層含義,才讀懂《水滸傳》!
    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雖不如《紅樓夢》《三國演義》那般愛好研究者那麼多,卻也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之作。但是,我們知道《水滸傳》講述的是梁山好漢起義造反之事,為什麼書名叫做「水滸」呢?「水滸」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水滸」之義,是我們讀懂《水滸傳》的一個關鍵所在。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水滸傳》是《古惑仔》系列電影?
    古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古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結論,是有一定道理的。先說《水滸傳》這本小說,其實這本書對於封建社會而言,就像是現代的《古惑仔》系列電影。原因是裡面充斥著大量所謂的「兄弟義氣」,把整個社會描繪成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
  • 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中,「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
    御史通鑑今天為大家分享《水滸傳》。《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家喻戶曉。而「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卻不是誰都能很清楚的事情。中國人都無法做到人人了解其真正的含義,因此在國外學者把它翻譯成外國文學時,住住常詞不達意,無法真正表達《水滸傳》的含義。
  • 水滸傳讀後感/讀水滸傳有感
    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麼,卻能讓你的人格得到升華。水滸傳讀後感  你知道我最喜歡《水滸傳》的那一則故事嗎?哈哈,不知道了吧。那就是《智取生辰綱》。話說楊志在大名府充軍,因為武藝高強,受到梁中書的器重,被派去押送 生辰綱,前往東京。
  • 《水滸傳》可以怎麼讀?
    人們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擔心的是少年人血氣方剛,怕他們讀了《水滸》,缺乏理性,失去控制,模仿效法,鬧出亂子,小焉者聚眾鬥毆,大焉者犯上作亂。但我自幼膽子不大,人也長得孱弱,或許是不自覺地在閱讀中尋找一種代償與平衡,至少從小人書走近四大古典小說,最早選擇的卻是《水滸》。
  • 名著《水滸傳》的閱讀訓練,家長盛讚:這才是大語文的學習方法
    原來,太尉高俅知道在野豬林沒有殺死林衝,大發雷霆。他派心腹陸謙、富安到滄州,一定要殺死林衝。這二人買通了監獄的牢頭,趁著這場大雪,放火燒了草料場,想把林衝燒死。三個人放完火來到山神廟前說道:「這麼大的火,林衝是跑不出來了。就算不被燒死,燒了草料場也要定他死罪!這次他別想活了。」林衝在門裡聽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頭。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 高俅真的是奸臣嗎?水滸傳居然「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水滸傳》將高俅與蔡京、童貫、楊戩並稱「北宋四賊」,不遺餘力地加以批判和諷刺。千百年來,人們對《水滸傳》中的高俅口誅筆伐,甚至恨不得生啖其肉。那麼,高俅真的有那麼罪大惡極嗎?真實的歷史上有高俅這一號人物嗎?一、水滸傳中的高俅高俅,是整部水滸中第一個正式出場的人物。水滸原著第2回就說他「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
  • 這麼多年你真的會讀小說嗎?可還記得,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
    說起小說,你最記憶頗深的那幾部呢?是從小就喜歡讀的《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等這些經典名著?還是金庸、古龍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和《武林外史》等等之類呢?小說,幾乎是每個人美好的回憶,在你我身邊,恐怕沒有幾個人不是在小說的陪伴下度過人生的一段時光,甚至是現在的光陰吧?那麼,這麼多年你真的會讀小說嗎?比如說,你可還記得,小說的三要素都是什麼?對於小說你真正了解麼?
  • 水滸中,武松的綽號是「行者」,這簡單的兩個字有什麼深層含義?
    一、水滸人物綽號的主要類別在《水滸傳》中,梁山人物的綽號,大概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類:1、具體器物:最常見的,是人物所使用的兵器。如呼延灼的「雙鞭」,關勝的「大刀」等;2、某種動物:借用一些動物的特徵,來形容人的某種品質。如「鼓上蚤」時遷,「入雲龍」公孫勝,「豹子頭」林衝。這一類,佔了綽號中的大多數。
  •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有何道理呢
    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從字面上我們就能夠直白地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但一直不知道這種說法的依據在於何處,為什麼少年不宜閱讀《水滸傳》,老年不宜閱讀《三國》。一、少不讀水滸水滸的一大特點,極其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真實。這種真實不是那種現實主義的簡單的寫實,而是把這個世界扒了一層皮,進行刻骨描寫的真實。水滸的真實到什麼地步了?它寫盡了人性中的醜惡,而且是一針見血的那種。
  • 水滸傳中的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何小說中沒有解釋?
    《水滸傳》是一本全本武俠小說,書中描寫了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故事,他們的故事從被逼上梁山一直到接受朝廷招安並且四處徵戰,最後落得個死的死傷的傷的悲慘結局。其實這本小說更深一層的描寫了從農民起義的發生經過一直到結局,揭示了當時社會環境下的社會根源,更加讚揚了那些在起義中英勇獻身的英雄。
  • 怎樣指導學生真正讀起來、讀進去?特級教師薛法根的三個「三」讓...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436 篇文章 -語文課本中,從「快樂讀書吧」到課後的「閱讀連結」,再到「綜合性學習」單元中的專題閱讀,時時處處都在提點我們「多讀書、讀好書」。那麼,怎樣指導學生真正讀起來、讀進去,乃至讀開去,讓閱讀成為一件美好的事情呢?
  • 四大名著的名字都簡單明了,「水滸傳」中的水滸二字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四大典故中每本書的名字都十分的直白,但是有一本書卻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他的意思,就是「水滸傳」,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本書,如果沒看過那一定也看過電視劇版的,好像在正本書中除了一開始的書名之外就再也沒有過關於「水滸」的描述了,因為很多人都是通過字面意思來圖揣測這本書的名字,就是水中的江湖,或者關於水的傳記
  • |銀字《水滸傳》
    然而事實是,教頭僅是個不入流的職位,甚至連「官」都算不上。大概人們只看到「八十萬禁軍」這頂嚇人的帽子,其實「八十萬」只是個虛數,而且「槍棒教頭」也不止林衝一個;除了教槍棒的,還另有教刀劍、弓弩、騎術的教頭,又不知有多少。林衝,央視版《水滸傳》劇照教頭之上,還有「都(dū)教頭」和「使臣」。
  • | 銀字《水滸傳》
    然而事實是,教頭僅是個不入流的職位,甚至連「官」都算不上。大概人們只看到「八十萬禁軍」這頂嚇人的帽子,其實「八十萬」只是個虛數,而且「槍棒教頭」也不止林衝一個;除了教槍棒的,還另有教刀劍、弓弩、騎術的教頭,又不知有多少。林衝,央視版《水滸傳》劇照教頭之上,還有「都(dū)教頭」和「使臣」。
  • 佛教中,「南無阿彌陀佛」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進出寺廟,遇見了出家師父,他們會對你雙手合十,也說上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算你沒有佛教信仰,相信,這句佛號你也一定不會陌生。那麼「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我們要時常把它掛在嘴邊,成為自己的「口頭禪」呢?
  • 「卍」字怎麼讀?你知道嗎?
    首先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交流哦在佛教中,人們常常會在佛的胸口見到一個標誌,「卍」這一標誌,代表了佛教,但很多人都不清楚這一標誌實際上是一個字,並且也有讀音,你了解這個字怎麼讀嗎?實際上這個字,和萬字的發音一樣,擁有吉祥喜旋的喻意,這個字在當今武側天階段,定音為萬多音字,在這以前這個字並沒有讀音。「卍」字在西藏地區,經常可以看到,在藏族老百姓認為,這個字表述了吉祥的含義,儘管這個字,在佛教之中最普遍,也代表了佛教,但這個字並並不是佛教所建。
  • 重溫山東版《水滸傳·魯智深》,了解一下魯智深的飾演者
    山東版《水滸傳》是山東電視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拍攝,根據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改編的一部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1983年出品。還記得該劇首播時,筆者一次在小學同學家收看該劇,當序幕開始,同學父親指著序幕中出現的泛黃色的書籍《水滸》上的第二個「滸」字饒有興致地問同學和筆者,這個「滸」字讀音念hu還是念xu?
  • 徐少華除演《西遊記》外,還演過《水滸傳》,你知道是什麼角色嗎
    他除了演過《西遊記》之外,還演起不少名字,像《三國演義》中的張遼,還有《水滸傳》中的角色。你知道徐少華在《水滸傳》中演過什麼角色嗎?徐少華是一位話劇演員,在70年代末,就開始拍影視劇了,在80年代主演過一部聊齋系列電影《精變》。到了1983年,他因為在《精變》到精彩出演,機緣巧合下演了《西遊記》唐僧一角色。前後拍了8集後,就去上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