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古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結論,是有一定道理的。先說《水滸傳》這本小說,其實這本書對於封建社會而言,就像是現代的《古惑仔》系列電影。
原因是裡面充斥著大量所謂的「兄弟義氣」,把整個社會描繪成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這樣的故事,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極具煽動性,會加重催化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因此,國家不得不禁止《古惑仔》系列影視作品繼續肆無忌憚的傳播下去,因為對於整個社會風氣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而言,這一系列影視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雖然,小說《水滸傳》在封建社會中,被列為禁書,更被視為是一本反書。而在當今這個提倡文化包容的社會,它終於不再是禁書,不管老幼,只要你有興趣,你都可以捧起來看。
那麼,「老不讀三國」又是為何?
小說《三國演義》是以正史《三國志》為基礎改編而成,從東漢末年,張角發起黃巾軍起義為起始,而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再到三分歸晉為終止。
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戰亂史中,湧現出了很多深入人心的歷史人物。再經過羅貫中的一番演義化改編,一個個歷史人物都更加鮮活了起來,他們或忠勇、或善謀、或狡詐,每個角色具有各自不同的歷史使命。三國爭雄幾十年,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頌的權謀攻伐,最後卻以晉朝統一而落幕。
這種戲劇性的結局,往往令歷經滄桑的年老讀者觀後愴然傷感,感嘆人生之無常和命運的戲劇性。也讓他們容易聯想起自己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充滿戲劇性。
上面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基於古人那句「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的古言,而作出的解讀釋義,僅代表那位不知名古人的立場。
其實,就書籍本身而言,並沒有好壞和可讀不可讀之分,因為讀書本就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
就好比《水滸傳》這本書,有些人覺得宋江是萬惡之源,認為正是他一昧偏執地追求招安,結果一紙招安令變成了梁山好漢的招魂令。
而有些人則認為宋江是大忠大義之人,被逼上梁山率著眾兄弟造反多年後,最終為了千秋大義,接受招安、攻打方臘,引領梁山兄弟進行自我救贖。
因此,該讀什麼書、能從書中品出什麼味道完全是基於讀者自身。
中華五千年文明,如同浩瀚宇宙,而遺留下來的文學著作猶如宇宙中的繁星般眾多,其中又以四大名著最為璀璨耀眼,廣為流傳。
不管水滸傳也好,三國演義也好,小編認為這兩部名著是人生必讀之書,而且是人生各個階段都可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