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9月18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援引當地媒體Stuff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每個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影響。紐西蘭華人餐館老闆Koko Tao夫婦面對疫情選擇以積極的態度來應對。Koko Tao日前向媒體講述了她的抗疫故事。
文章摘編如下:
Koko Tao很想念中國的夜宵和變著花樣的中國美食,但她也很喜歡紐西蘭人的善良和整個國家對家庭的關注。
Tao說,「在紐西蘭,我們有更多家庭生活,是一個全然一新的世界。我們真的很喜歡這裡,這裡很好。」
丈夫King先從上海來到這裡,後來我才跟著過來的。我們是在這裡結的婚。就是因為不想待在一個地方,想要到處看看才出來的。
King十年前開了家餐館,在基督城地震之後,我們離開了。現在已經在Riccarton待了快一年了。Riccarton是一個開中餐館的好地方,因為這裡有華人社區。
以前在國內,我是做室內設計的。我辭了工作幫著弄餐館。丈夫是一個有著20年經驗的資深廚師,我希望支持他,讓他夢想成真。他很喜歡烹飪,就算在家休息也不歇著。這既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愛好。
我們有很強的本地客戶基礎,尤其是在華人中間。但疫情之後,生意依然一落千丈。
我們做了一些廣告,慢慢有了起色;但後來又再次下滑,好在大家也不怎麼慌張,每個人都很積極。
許多人知道我們生意不好,前來幫襯。我們很感動,真的能感覺到社區的支持。
往常我們有10個員工,但疫情之後減到了5人。我們的廚師來自上海,但也有本地的員工。做餐館生意,競爭是很激烈的。
有些人喜歡嘗試菜單上不同的菜品,但有些人就喜歡吃自己習慣的菜。很多人點我們的特色菜——紅燒豬蹄、石鍋雞等。
大家都希望在餐館裡能感受到溫暖和被人歡迎的氛圍,都盼著吃上美味的食物,享受舒服的環境。這些都需要有。中國的傳統就是,每道菜大家都可以分享。
我們至少一年會回中國一次,去尋找新菜的靈感。我們每次回去都會帶上孩子們,他們也很喜歡中國。
我們住在Wigram,是一條很好的街道,大家都很有責任心。我很喜歡基督城,大家都很友好。朋友的朋友也會成為自己的朋友。
在紐西蘭做生意比較輕鬆,有清晰的規章,市議會還會發一本關於衛生管理的小冊子。如果問人什麼事,大家也會願意幫忙。
我父母幾年前也來這裡定居了。我想離家人近一些。我是獨生女,而且許多中國父母都喜歡跟孩子一起生活。
他們不會說英語,所以跟我住在一起,現在他們打算就近買一套自己的房子。要帶孩子,又要做生意,有父母在身邊真的方便很多。
我們有兩個孩子,一個六歲,一個三歲。他們喜歡吃披薩、炸雞和漢堡,但我們還是吃中餐更多。主要是因為父母們有個中國胃。
有很多中國的東西是我想念的,許多好吃的,還有夜宵。隨時都可以去,商場會一直開到半夜。而且工作機會也很多。
在上海,早上可能有上百萬人乘坐軌道交通去上班。光上海的人口就有紐西蘭總人口的五倍。所以新點子層出不窮,日新月異。
但是在這裡,更重要的是家庭生活,完全不一樣。兩個地方我都喜歡。這裡的環境對小孩子來說更好,他們可以隨心所欲,而且可以有更多藝術和創造力相關的經歷。
一般我上午都在店裡,看管大堂。然後我會去接孩子,讓他們參加一些課後的活動。再回家做飯,給他們洗澡,讓他們睡覺。丈夫會一直在店裡待到很晚,偶爾我們也會給自己放兩天的假。
生活中,我希望孩子能鍛鍊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這樣一來,如果他們面臨困境就不會隨意放棄。
這裡的學校非常國際化,有很多家庭來自不同的國家。每個人都很善良。孩子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地方。
我覺得我是個很積極的人。作為一個人來說,總是需要對問題提出新的解決辦法,生活中當然有很多難題。但這就是生活,沒什麼好抱怨的。
如果保持積極的態度,許多事情就都能應對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