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的道德紅線

2020-12-16 虎嗅APP

作者|周超臣

頭圖|視覺中國

上周有個關於基因編輯的傳聞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到?

傳聞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華大基因官方微博@BGI華大 12月8日火速闢謠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系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基因還表示,它只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算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圖片來源:華大基因官方微博

該傳聞沒有引起大的風浪,但在兩年前,「基因編輯嬰兒」卻著實引起了軒然大波。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該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消息震動了全世界,引發了強烈的輿論譴責。2019年12月30日,深圳市南山區法院對參與這一「基因編輯」的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3人進行了定罪量刑。

為什麼人們一提起基因編輯就談虎色變?它牽扯的倫理道德又有哪些?巧的是,就在大約兩周前,在騰訊新聞主辦的Contech大會上,就有幾位學者專家參與了一場關於「基因編輯和腦機接口」話題的討論,似乎他們的一些觀點可以回答這一問題一二。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創始人魯白非常直白地問了主持人張天嬌一個問題:「把你身體的哪一個部分換掉,你會覺得不是我了?比如把肢體換掉,比你現在跑得更快,做事做得更好,你可以接受嗎?假如把你的肝臟換掉,效率更高一點,你會接受嗎?把你做主持人的臉換掉,你會願意嗎?把你的腦袋換掉,或者腦袋的一部分換掉,你會願意嗎?我給你做一個選擇題,假如說你有這五個選擇,你會選哪一個?」

「魏老師先幫我看看這幾個裡面哪個先通過基因編輯可以更換的,我就可以不換了。」主持人嘴裡的魏老師指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魏文勝。

魯白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他顯然不想放棄,似乎是自問自答:「現在心已經可以換了,你的心可以換成一個豬的心,工作起來完全一樣。」這話引起了現場的哄堂大笑,當然周圍也有不少人跟我一樣,認為魯白老師不夠憐香惜玉。

左起:主持人、洪波(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魏文勝(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和魯白(神經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創始人)

「放在技術層面來講,基因編輯顯然做不到魯白說的這些事情,因為任何一個單項技術都做不到。」魏文勝替主持人解圍,「在基因編輯裡面我們要有高通量的、非常重要的組學技術,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在基因編輯嬰兒這件事上,在倫理學上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呢?為什麼每次一提到基因編輯嬰兒,就會引發普羅大眾的強烈恐慌和反感?魯白解釋道:「生物學、科學界包括倫理界,現在大家公認的一個尺度是說我對我體細胞做基因編輯是可以的——因為我只影響我個人,我把我已經壞掉的基因編輯好,使得我身體健康一點、活得好一點——我不能對我們的生殖細胞進行編輯,因為這會影響到下一代,而下一代就可以遺傳下去。也就是說,我們認為我們沒有這個權利來影響下一代。所以爭論主要是在這一點上,即倫理上面到底生殖細胞能不能做基因編輯,怎麼樣才是被接受的?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基本的公論,但是很多細節在倫理上還是需要探討的。」

「之所以2018年那件事(基因編輯嬰兒)這麼轟動,其實在科研領域或者科學界,大家有相對統一公認的標準,或者大家意見幾乎一致,就是生殖細胞是不能動的。」魏文勝亦贊同魯白的觀點,「這是一個紅線,畫這個紅線也是讓我們對體細胞的治療、介入到新的技術、能夠造福人類、緩解病痛、真正治療疾病,有更大的自由度。」

魏文勝說,基因編輯嬰兒至少涉及到三個問題——

第一個,基因的功能是不是有所謂的「壞的基因」,還是「好的基因」?很多基因它的好或者壞,其實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這幾乎是一個哲學問題;

第二個,你的操作安全性如何保障?是不是真的把所謂打引號的這個「壞的基因」給幹掉了,那你有沒有動別的地方,你怎麼去證明你沒有動別的地方?

第三個,你有沒有權利決定你的下一代?因為它是永久性的改變。

魯白表示,這其實是改變了人種。

那麼,除了基因編輯嬰兒,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解決當代職場人脫髮這樣的小問題?

魏文勝認為,從技術層面是非常可能的。「這一部分我們叫做增強型的(基因編輯),增強型就變成另外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了,因為涉及到比如審美或者怎麼樣,有些人喜歡頭髮茂密一些,有些人喜歡頭髮少一點——我猜有可能有。就是說它(增強型基因編輯)很可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它的爭議其實在這個地方。」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

他打了個比方:我們對一個病人來做治療的時候,我們關注的是它是不是會致癌。但是我們通過基因編輯可以讓一個豬變成瘦肉型豬,你是不是覺得挺好,如果它得了癌症你會在意嗎?通過基因編輯把這個豬變成迷你豬,你可以當寵物來養,這是可以的。也就說,在不同的適用範圍場合的時候,我們對基因編輯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那麼,基因編輯用來幹什麼是可以規避道德風險的?「比如說我們對一些很嚴重的遺傳疾病已經可以有治療的方案了,包括地中海貧血。所以我想不斷會有更多的一些包括遺傳病、包括癌症,包括其他的重大疾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基因編輯這個技術以及其他技術的幫助下,都可能一一得到真正的治療。」魏文勝回答道。

最後回到上面沒有被回答的一個問題:如果必須把你的心換成一個豬心才能讓你活下去,你會願意換嗎?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而當一個有機體同時包含經過編輯和未經編輯的細胞混合物時,它被稱為「鑲嵌體」。雖然現有的數據仍然有限,但基因編輯的露露和娜娜似乎就是鑲嵌體。並且,經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很難檢測到嵌合現象,這就可能在臨床應用中造成嚴重的安全問題。「多代效應」是基因編輯技術研究和應用面臨的一大技術難題和潛在技術風險,也是基因編輯技術倫理爭論的焦點之一。
  • 【轉載——宇宙與信仰】如何對待已經出生的「基因編輯嬰兒」?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的複雜性,首先請注意這樣一個事實:黑猩猩與人類的基因差異僅約為1%。如果我們接受「被編輯者仍然理所當然算人類」,那麼將理所當然存在著編輯出「黑猩猩人」的難堪問題。 「仍然符合人類定義」的基因修改的紅線,是否應該用比例來劃分,這本身就是一個沒有底的問題。法理原則首重性質,次談程度。搶劫五毛錢也是搶劫罪。
  • 南科大「查封」賀建奎辦公室,四問「基因編輯」
    深圳和美醫院:倫理審查材料疑造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引發關注,而負責此項試驗倫理審查的單位是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昨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發聲明稱,一貫堅決反對開展違反人類倫理道德及突破人類底線的相關基因試驗,醫院從未參與賀建奎及其研究團隊在網上所提及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的任何試驗環節,事件中提及的嬰兒也並非在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分娩。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有人說,基因編輯就像一個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很難合上了。事實證明,所有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基因編輯也同樣如此。它既能帶給我們難以預料的風險和倫理道德問題,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人類本身。而且,對於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抑制疾病的方法,基因編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因編輯研究的進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 為何比爾蓋茨、谷歌風投如此看好基因編輯?
    著名財經雜誌《巴倫周刊》、《華爾街日報》近期均表示,2016年,美股精準醫療的天平將向素有「造物主之手」的基因編輯傾斜。技術篇基因編輯被稱「造物主之手」有望徹底治癒惡性疾病◎每經記者 黃修眉為何2016年美股精準醫療將向基因編輯看齊?為何國內券商爭相發布相關研報,引導國內資本市場關注?
  • 新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可以編輯植物線粒體基因
    改良的基因編輯機制可針對性地破壞水稻和油菜籽中的線粒體基因。上圖:JXFZSY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遺傳學領域,使研究人員能夠對各種動物和植物細胞核、動物的線粒體,植物的葉綠體和許多DNA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
  • 光明網評論員:「基因編輯嬰兒」?這種謠言造不得
    華大基因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表示其已收集相關證據材料,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基因編輯嬰兒」,茲事體大,其指稱究竟是無中生有,還是張冠李戴,抑或是指鹿為馬,都應該刨根問底,將此事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有半點含糊。由於「基因編輯嬰兒」的行為已涉嫌違法,所以,如果這個指稱不實,則指稱者和發布散布這一指稱者已涉嫌觸犯相關法律。
  • 基因編輯是否可行?「基因嬰兒」事件已過2年,為何飽受反對?
    人類從未停止進化,有了基因,人類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人類是沒有辦法選擇基因的,如果基因出現了問題,很多新生兒會患一些先天性疾病。有人肯定想到2018年的基因嬰兒事件了,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年,人類究竟能否對基因進行編輯呢?這項研究項目還在繼續嗎?
  • 日本批覆基因編輯番茄上市,什麼是基因編輯和氨基丁酸?
    12月11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通過其國內首個基因編輯食品的銷售申請。這是一種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含有更多營養成分γ-氨基丁酸,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上市銷售。那麼,什麼是基因編輯和γ-氨基丁酸?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是什麼關係?
  • 基因編輯的「雙城記」:總結展望基因編輯技術的創建與應用
    基因編輯的「雙城記」基因組遺傳信息的有害突變與人類遺傳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嚴重影響了病人的身心健康、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則可以通過糾正基因組DNA的有害突變進而達到從根本上治療人類遺傳疾病的目的
  • 基因編輯,是魔鬼嗎?
    按照原計劃,今天,賀建奎會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峰會上發言,並公開「基因編輯嬰兒」項目數據。昨天,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在香港開幕,賀建奎並沒有現身。因倫理與安全問題,賀建奎和他的團隊遭到全球各界學者的關注、質疑乃至譴責。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這一發現是偶然的,這是因為作為免疫學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他們當時正在研究基因S100A8編碼的一種鈣結合蛋白。為此,他們使用了CRISPR-Cas9來讓這個基因無法表達蛋白,這是一種敲除編輯(knockout editing,即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剔除靶基因)的形式。
  • 基因編輯裡程碑!首個 CRISPR 療法患者體內給藥完成
    用基因編輯技術移除導致 LCA10 的基因突變實際上,Editas Medicine 公司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基因編輯大神張鋒博士創建,張鋒博士曾因發展、應用基因修飾技術 CRISPR-Cas9 率先獲得了美國專利,並被視為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之一。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12月7日晚間,針對該消息,華大基因緊急聲明,稱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   「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如果此事為真,那麼很可能影響華大智造上市。」該財經人士稱。   受此影響,12月9日,華大基因下跌2.28%,報收128.83元。
  • 陳根:FDA首次批准基因編輯豬用於食用和醫療,基因編輯將至已至
    文/陳根直到現在,基因編輯仍然因為安全和倫理等諸多問題被人們爭吵不休。與此同時,基因編輯的動物,已經公然進入市場。12月14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Revivicor醫療公司研發的基因編輯豬可用於轉基因豬用於生產藥品,提供移植組織和器官,還可以出產對肉類過敏者來說能安全食用的肉類產品。這也是FDA首次批准可同時用於人類食用和醫療用途的基因編輯動物。
  • 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誕生
    1月5日,記者從江蘇省農科院獲悉,該院畜牧研究所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世界首例肌肉生長抑素(MSTN)基因編輯湖羊。近年來,我國羊肉消費量逐年增加,但是羊肉產量卻不能滿足消費需求。據統計,2019年,國內羊肉消費量達到527萬噸,與上年相比增加3.9%,而羊肉產量為488萬噸,僅比上年提高2.6%。
  • 基因編輯的西紅柿,消費者會接受嗎
    這些轉基因品種含有來自其他物種的基因,而近年來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與轉基因不同,基因編輯只改變作物原來的部分基因,而不導入外源基因。對此,江面浩表示,基因編輯能大幅縮短作物品種改良時間,可以將原來需要10年的品種改良時間,縮短到約1年半。
  • 基因編輯可以用於其他生物,而不能用於人類,人類會落後嗎?
    猶記得2019年過年前,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違反法律和倫理道德,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和各界的強烈譴責。基因編輯的這對雙胞胎名叫露露和娜娜。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CCR5)經過修改,她們出生後就能天然抵抗愛滋病HIV病毒。這一消息迅速激起軒然大波,震驚了全世界。
  • 紀錄片人類本性(Human Nature),講述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對基因編輯技術介紹電影的第一部分主要關注Crispr背後的科學。CRISPR是DNA的某種編輯器。這部電影解釋了CRISPR的發現方式,如何運作的實際機制,並附有清晰的插圖,並展望了未來的使用方式。在對技術抱有希望和謹慎的態度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 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劉慈欣給法學家的啟示
    只要安全,就可以進行基因編輯嗎?以「基因編輯嬰兒」為例,陳頎首先指出了學界譴責的核心:將尚未成熟的基因編輯技術投入臨床是對參與者不負責任。那麼,如果能夠保證技術的安全性,我們禁止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的倫理和法律正當性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