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如何破局?魏勝利:「五維一心」創新領軍人才...

2021-01-14 紅網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於中醫藥行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人工種植中藥材質量不佳,中藥材價格下跌,中藥飲片質量問題,中藥注射劑使用受限等等中醫藥行業的各種短板不斷顯現。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該如何破局?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魏勝利在接受人民網特約專訪時指出:「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不缺從業者,但缺『五維一心』的創新領軍人才。」

  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特別是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制定,有預測表明到2020年中國健康產業產值將達到8萬億,到2030年達到16萬億元。然而,一面是康養人群對中醫藥健康服務訴求的不斷升級,一面是中醫藥產業的各種短板不斷顯現,高端醫館就診者寥寥無幾,收益入不敷出,自2017年整個中醫藥產業產值開始出現下行趨勢。

  「『五維一心』是指產品思維、中醫藥思維、戰略思維、管理思維、資本思維和善良的初心。」魏勝利闡釋道。

  魏勝利分析說,在行業內,我們經常看到有些科研人員開展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成果,但是多數都不能產品化,這是因為缺乏產品思維。

  在中醫藥大健康產品開發中,中醫藥核心元素是中醫藥大健康產品開發的根本。但是往往具備產品思維的人缺乏中醫藥思維,而具備中醫藥思維的人又缺乏產品思維。

  此外,在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布局中,不同企業也存在顯著差異。「是為了生產好產品服務民眾健康,還是就為了企業盈利」這是企業創辦初心的差異。還有,就是企業開始確定產品的時候缺乏地道的中醫藥思維,這是產業「戰略思維」的差距。

  「企業要發展,要進行規模化擴張,規範化管理是根本。因此,要做好大健康產業資本思維和管理思維也是必須的。」魏勝利指出,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創新領軍人才是根本,而『五維一心』的綜合素質是創新領軍人才根基,現在這樣的人才少之又少。

  為服務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北京中醫藥大學也發揮自身的資源積極行動。魏勝利介紹說:「北京中醫藥大學是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北中醫對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中醫藥國際化,特別是精英人才培養是大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北京中醫藥大學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積澱,中醫中藥大師雲集,人才輩出,學校現有顏正華、王琦等國醫大師4人,全國名老中醫3人,首都國醫名師33人,長江學者3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陳嘯宏等,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房書亭、衛生部藥政局副局長張世臣、現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閆樹江等國家部委幹部均畢業於北中醫。此外,中藥界的一些知名企業家也畢業於北中醫。因此,北中醫被譽為孕育中醫藥行業精英的搖籃。

  據悉,近期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針對大健康企業對領軍人才的需求,依託北中醫最專業的導師資源,正在申請開辦「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總裁高級研修班」,這是北中醫首次開辦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高級總裁班,旨在用心培養『五維一心』領軍人才。」魏勝利介紹說:「研修班課程特別注重邀請本領域的行業專家、高層管理者和資深董事長授課,提升講授內容的實戰性和深度,對參訓精英實行「自帶課題實戰,博導深度輔導」,即由中醫藥專業院校內的優秀博士生導師作為專家答疑解惑、傳授知識,也依託行業巨擘、企業高管走進課堂言傳身教、互動指導。」

  「培養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領軍創新型人才是產業破局和做大做強的根本,這也正是我們開辦研修班的重要初心。」魏勝利稱。

相關焦點

  • 大力發展以黃精為龍頭的中醫藥產業 夯實鹹寧大健康產業底盤
    支持品牌中醫藥健康企業在製備工藝、臨床用途及包裝等多方面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鼓勵鹹寧道地藥材申請地理標誌和專用標誌使用,鼓勵將加工標準、產品標準等提升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 5.加強網際網路與中藥產業融合發展。加快鹹寧市中醫藥雲健康產業信息平臺和協同創新網絡建設。大力發展中藥電子商務,支持中藥和中藥材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建設。
  •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座談會在醫藥港成功召開
    為貫徹落實全國、全省中醫藥大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關於中醫藥發展的重要指示,9月24日,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座談會在廣州國際醫藥港隆重舉辦。來自全國省市區衛健中醫藥領域的領導、嘉賓、中醫藥健康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接近40人匯聚一堂,共話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機遇,共同探討中醫藥的發展,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促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為國家發展中醫藥產業做出積極貢獻!
  • 院士學者齊論道 共話中醫藥發展——武陵山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院士...
    11月22日下午,武陵山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院士論壇在懷化市委迎賓館會議廳召開,來自中醫藥及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政府部門負責人等眾多嘉賓相聚一堂,共同探討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前景。懷化市委副書記、市長雷紹業出席並致辭,市委副書記、市委統戰部部長陳恢清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率先上臺,作了題為《基於中藥打造世界級藥物》的演講。
  • 疫情後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及如何提高中醫藥附加值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健康意識的普遍提高,在醫療健康支出逐漸從疾病治療向健康護理轉變,社會醫療保障福利提升,疾病預防及早期幹預成大趨勢的背景下,具有「治未病」獨特優勢的中醫藥產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尤其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是為其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 打造中醫藥政產學研金服用產業大平臺,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協會中醫...
    12月20日,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協會中醫藥傳承創新聯盟在濟南成立。這標誌著山東正努力打造中醫藥政產學研金服用於一體的大型產業發展平臺,助力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共贏,搭建中醫藥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大平臺。
  • 江蘇出臺26條舉措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但我省中醫藥事業發展仍存在不足,比如人均中醫藥資源擁有量偏低,地區發展不平衡,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還需加強,保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等。」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說,堅持問題導向,我省出臺《實施意見》,從中醫藥服務體系、能力建設、中藥質量和產業、人才培養、傳承創新和對外交流、組織保障等6個方面明確26條措施,為中醫藥發展「把脈」「開方」,更為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指明方向。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相當突出可量化可操作,指向性和目的性明確。
  • 河北省衡水市多舉措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日前,從河北省衡水市衛健委獲悉,衡水市委、市政府結合衡水市實際,制定出臺了《衡水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衡水市將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健康為目的,以實施京衡中醫藥協同發展「名片」工程為抓手,以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機制為重點,強化人才支撐,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推動中醫藥產學研用一體化
  • 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與中宏順聯達成戰略合作,賦能大健康產業發展
    與此同時,民眾的衛生健康需求往高品質方向發展,大健康企業如何尋求發展的破局之道,撬動大健康產業萬億市場?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大健康行業湧現出不少傳統藥企與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合作的示範案例。一家以傳播推廣中醫藥文化、培育預防保健專業服務人才的權威機構中心選擇與上市公司控股的電商平臺企業強強攜手,抱團響應國家利好政策,優勢互補,爭當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產業創新「領頭羊」。據了解,中和亞健康服務中心是經民政部批准,並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
  • 江蘇出臺26項措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特別是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省中醫藥參與救治率達96.2%,為實現患者「零病亡」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我省中醫藥事業發展仍存在不足,主要是人均中醫藥資源擁有量偏低,地區發展不平衡,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還需加強,保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因此,迫切需要出臺我省《實施意見》,解決制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問題。
  • 產業創新在上城丨佗鵲堂:用生物科學技術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
    產業創新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上城在「高質量推進一流的國際化現代化城區建設」的同時,產業與創新格局已然翻開新的一頁。上城發布推出「產業創新在上城」系列,展示上城區在金融服務、文化創意、信息技術、商貿旅遊、健康服務五大主導產業發展之路上綻放的別樣精彩。前期我們將對健康服務產業進行陸續報導,看上城如何做好健康與大數據產業創新服務兩篇文章。
  • 助力東莞中醫藥產業發展,廣州中醫藥大學布局松山湖
    廣州中醫藥大學與東莞緣分由來已久,早在2007年,就與松山湖管委會共建產學研創新平臺——東莞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數理工程研究院,2014年開始籌建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醫堂。為提升醫療機構中醫服務能力,促進地方中醫藥產業發展,廣州中醫藥大學在松山湖加快布局,建設一批中醫藥傳承創新基地。
  • 青島科技創新園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壯大
    青島市即墨區科技創新園以「生命科技產業集聚區」為重要載體,營造良好的大健康產業發展環境,為市場主體轉型升級創造條件,加快形成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以英派斯健康科技、海智源生命科技、中醫醫院製劑為依託,圍繞「醫、養、健、管、遊、食」六大領域,推動園區體育健身、生命科技、醫藥製造等板塊高標準高質量發展
  • 河北舉行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新聞發布會
    本場發布會的主題是「河北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近年來,河北省持續優化中醫藥發展政策環境,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通過實施國家和省級5大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項目,培養中醫、中藥、中醫護理、西學中及創新骨幹人才1293名。抓好中醫藥繼續教育,年均培訓中醫藥人員3萬人次。中醫藥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二是強化人才培養引進。全省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醫大師2名、全國名中醫3名、省級名中醫100名,全國、全省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分別為2名和20名,中醫藥領軍人才脫穎而出。
  • 襄陽市中醫藥養生健康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成功舉辦
    【全媒體記者:何軍】12月23日,襄陽市中醫藥養生健康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襄陽市首屆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在南湖賓館成功舉辦,來自全國的中醫中藥、健康養生行業精英300多名齊聚一堂,共謀發展大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服務局原局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濤教授致辭,他表示,我國中醫藥事業近年來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它在人的生命保護和日常健康的構建當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中醫藥健康事業大有可為。
  • 孟德詩:回歸正道,守正創新,才是中醫藥創新發展的正途
    近日,在第十一屆道地藥材產業論壇上,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學術總監孟德詩以《神農採藥去 何時該當歸——淺談創新發展中醫藥之道的辯證思維》為題,圍繞中醫藥對人類的貢獻、國家鼓勵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中醫藥發展的現狀等問題進行了精彩分享,並提出了中醫藥發展需回歸正道、守正傳承、創新發展的理念和觀點,整個演講分「不惑」、「問道」、「當歸」三個章節。
  • 公告:《大健康產業30位創新領軍人物》紀錄片即將啟動拍攝
    他們成為了推動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重要的參與者和革新者。而我們所要尋找的,正是在這股創新浪潮中的探尋者和領航人。風口會成為歷史,但創新的精神永不落幕,創新者們也會被行業所銘記。這些創新者們,所串聯起來的即是大健康產業鏈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代表著未來的方向。
  • 企業家共話中醫藥產業:傳承是命脈所在 創新是活力源泉
    本報記者 晏國文 曹學平 北京報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行動中,中醫藥表現突出,發揮了重要作用。後疫情時代,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中醫藥如何傳承創新,如何高質量發展,成為重要課題。11月27日,在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大變局 新使命」2020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悅康藥業、珍寶島藥業、海口市製藥廠、盤龍藥業等知名中藥企業代表就中醫藥的「戰疫」力量、發展瓶頸、傳承創新以及高質量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 安徽省政協專題協商會聚焦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安徽作為中醫藥資源大省,如何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省政協月度專題協商會聚焦於此,邀請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完善中醫機構醫保政策  「同西醫相比,中醫療法『簡、便、驗、廉』,優勢明顯。」
  • 探路中醫藥發展 潮州如何「下功夫」?
    7月2日,全省中醫藥大會在廣州召開,對促進廣東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進行全面部署、推動落實,重點提出六個「」下功夫。潮州隨即也召開中醫藥發展座談會,進一步謀劃潮州中醫藥事業發展方向。  新時期下,潮州應當如何利用群眾基礎良好的優勢,在重點領域集中發力?
  • 2020年中國中醫藥文化健康發展論壇在泰安開幕
    中醫藥是「中國名片之一」,而貼敷療法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國家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中西醫並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這為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擘畫出更加美好的未來。12月23~24日,「2020年中國中醫藥文化健康發展論壇暨杏林之路貼敷項目峰會」在泰安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創新研究院主辦,山東歆悅藥業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創新研究院常務副秘書長嚴樹傑致開幕辭。之後,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總顧問高強在講話中指出,中醫中藥博大精深,加強傳統中醫中藥的研究,對於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具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