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以黃精為龍頭的中醫藥產業 夯實鹹寧大健康產業底盤

2020-12-18 騰訊網

中醫藥不僅能治百病,而且許多中藥材具有藥食同源的屬性,可用於膳食,調養身體,治未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對健康產品的需求也急劇增加,這就給中醫藥振興發展、新興醫療快速成長、健康食品提檔升級、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健身康體消費升級提供了巨大市場和廣闊機會。

一、我市中藥材現狀

(一)資源有優勢。鹹寧地處幕阜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地形地貌複雜多變,植被類型豐富多樣,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素有「華中藥庫」之美稱。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共有植物藥166科1313種。

近年來,結合扶貧攻堅,人工種植中藥材沿幕阜山片區興起:通城中藥材種植面積10.2萬畝,種植範圍涉及全縣11個鄉鎮、29個村,加上天然野生藥材,年收購中藥材可達1000噸以上;崇陽縣建立了多個中藥材種植基地,綜合種植面積已達3萬餘畝。

(二)產業有基礎。一是全市12家藥品生產企業中,有7家從事中成藥、中藥飲片的生產。醫療機構設置了製劑室的有4家,註冊品種29個。二是中藥生產企業有一定實力。湖北福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我省婦科用藥生產基地;鹹寧市康進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可生產800多個品種、1200多種規格的中藥飲片。三是中藥產品品種多樣,湯、酒、茶、丸、散、膏、丹、片等一應俱全。真奧金銀花集團有金銀花口服液、智杞顆粒、金藥膏等獨具特色的中藥品種,湖北福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也擁有4個獨家品種,鹹寧麻塘風溼病醫院研製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藥準字號「鹿地益元酒」等等。四是中醫藥科研正在興起。海王集團已投資新建4000平方米的中醫藥科研實驗室,正在研製一批新的中醫藥製劑。

(三)鹹寧黃精品質好。鹹寧自然環境和土壤條件非常有利於黃精生長。經權威機構檢測,鹹寧黃精多糖有效成分含量達15%-24%,是中國藥典中黃精多糖含量7%標準的2至3倍。

(四)黃精市場潛力大。隨著品質生活需求逐漸增長,人們的飲食更加講究健康與科學,食補、藥膳有很大的創新空間。黃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是治療糖尿病的首選食物,且有潤肺止咳、健脾養胃、益腎填精、降三高、抗衰老等功效,集藥用、食用於一身,逐漸成為保健、養生界的新寵。目前,黃精的需求量每年約1萬噸乾貨,折成鮮貨大概是4-5萬噸。未來五年,黃精的功能性食品種類會越來越多,高端功能性保健品、食品、飲料、酒類會迎來一個發展空間。因此,全方位、多層次地開發黃精、大力發展以黃精為龍頭的鹹寧中醫藥產業大有可為。

二、我市中醫藥產業面臨的問題

(一)野生中藥材資源正在枯竭。鹹寧野生道地藥材普遍遭遇掠奪性濫採濫伐,黃精、杜仲、白芨等野生資源正在枯竭。

(二)中藥材規範種植、規模種植尚未形成。中藥材種植仍以小規模分散的農戶種植為主,缺乏統一規劃和合理布局。部分中藥材種植基地標準偏低,管理水平不高,難以形成龍頭帶動效應。大多數農民種植藥材憑「老經驗」「土方法」,在種植上比較粗放。

(三)鹹寧黃精產品市場認知度不高。我市黃精產品現階段基本處於初加工狀態,需要找到一個符合自身定位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場認知度。雖然已有企業開發出部分黃精系列產品如黃精茶、黃精膏、黃精酒、黃精餅等,但在形象設計、營銷策劃上著力不夠,沒有形成家喻戶曉的爆款產品。

(四)專業人才缺失,科技創新乏力。中藥材生產有著嚴格的質量控制要求,在經初加工後又屬於藥品,準入門檻更高。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及藥食同源食品組方、中藥材飲片、藥品等的研究均需要大量科技人才,目前的科技力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五)政府支持引導力度不夠。政府部門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研究不夠,投入不足,沒有對中藥材種植品種進行科學規劃,對種植過程缺乏技術指導。在中藥材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和科技研發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造成藥農的中藥材種植盲目進行,銷售無效競爭,中藥材多作為原材料出售,附加值不高。

三、做大做強我市以黃精為龍頭的中醫藥產業的建議

(一)高位推進,突破性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由一名市領導牽頭,成立推進鹹寧市中醫藥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扶貧辦、市林業局、市招商和投資促進局等為成員單位。著力打造「鹹寧黃精」品牌,著力打造鹹寧中醫婦科用藥中醫急症用藥基地,著力提高我市中藥優勢產品和品牌的附加值和競爭力。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培育一個產值過100億元的中醫藥產業集群。

1.制定「鹹寧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統籌推進產業規劃貫徹執行的統計監測、績效評估、動態調整和監督考核機制,各級聯動,共同抓好規劃落實。

2.制定中醫藥產業發展項目庫及系列優惠招商引資政策。大力引進和培育壯大中藥龍頭企業,加快小型中藥企業進規進程,積極謀劃並組織實施一批投資規模過億元的重大中醫藥項目,推動中藥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

3.設立中醫藥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以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支持中醫藥產業加快發展。

(二)大力推進道地藥材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遴選鹹寧道地藥材品種(黃精、白芨、金剛藤、鉤藤、射幹、虎杖、石菖蒲等),劃定道地藥材優勢種植區,推進骨幹品種的合理布局,加強道地藥材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基地(園區)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中藥產業基地(園區)。

1.做好空間規劃。確定各縣市區道地藥材優勢種植品種和區域,在育種、種植、採挖等環節積極做好技術指導和服務。重點推進3-6種鹹寧道地和特色優勢藥材基地建設,推廣「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合作種養模式,對土地流轉1000畝以上的種植基地每年每畝補貼1000元,連續補貼5年。

2.成立鹹寧市中藥材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訂2-6個鹹寧主產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建設2-4個鹹寧市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每個不低於200畝,政府予以貸款貼息、獎補等政策支持;完成鹹寧黃精的基因組測序分析及基因資源庫和信息資料庫構建;規劃一個瀕危珍稀野生藥用植物保護區,建設3種瀕危稀缺鹹寧道地藥材野生撫育、野生變家種培育基地。

3.提升鹹寧中藥材市場認可度。對鹹寧主推道地中藥材品種全面開展「溯源系統」開發與應用,做到「鹹寧出產,全國認可」。推動「鹹寧黃精」進入省中藥炮製規範、國家藥典和藥食同源、新資源食品目錄。建設鹹寧黃精GAP規範化種植基地,力爭「鹹寧黃精」獲得國家GAP認證和取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

4.支持藥企設立「定製藥園」並作為原材料供應基地。實施中藥材扶貧行動,全面推進「定製藥園」建設。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優先採購和使用以「定製藥園」中藥材為主要原料的中藥飲片。通過綠色、有機認證的「定製藥園」,應給予認證經費補助。鼓勵市內外大型中藥企業聯合建設一批跨地區經營、以中藥材規模化基地共建共享為依託的中藥材產業集地。

5.加強農藥經營許可管理。嚴格實施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推行專櫃銷售、實名購買、電子檔案和追溯管理,禁止高毒農藥在中藥材種植中使用。充分發揮協會合作社在指導藥材種植、提供技術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6.建立中藥材種植環節追溯資料庫。實現從種子種苗提供到中藥材種植採收各環節的可查詢、可追溯。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

(三)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合力打造中藥材種植、採收、加工、生產、流通、使用全產業鏈。

1.制定出臺《鹹寧中藥材初加工管理辦法》。規範地產中藥材初加工行為,支持和鼓勵藥品生產企業在市內中藥材主產區建立質量可追溯的地產中藥材初加工基地和「扶貧車間」。嚴格按照GMP規範要求,落實藥品藥材質量監管規定,督促藥品生產企業建立上與原藥材產地對接、下與市場銷售相連、生產過程全覆蓋的質量追溯系統,實現內部生產質量過程信息數據可追溯,外部市場銷售流向可追蹤。組織開展地產藥材標準研究,主導制定高於國家標準的本市道地藥材標準。

2.做大中藥工業優勢。做優產業發展載體,分類實施企業兼併重組、產品結構調整、推動綠色製造,促進藥品技術轉讓,推動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分工協作,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鼓勵生產高附加值品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重點推動黃精系列產品、金銀花口服液、金剛藤膠囊等做大做強。對新建中藥飲片廠、中藥系列產品開發廠(如食品廠、保健食品廠、消毒用品廠、醫療器械廠、提取廠等)予以土地使用、產品上市、認證等政策傾斜或優惠。對中醫藥企業新取得市級、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以及新取得國家高新技術的企業,予以一次性獎勵。出臺鼓勵我市註冊生產的中藥使用的優惠政策,並將醫保中藥報銷比例提高5-10%。

3.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支持企業開展經典名方研究,鼓勵企業自行開發或引進經典名方研發品種在我市註冊生產。加大藥食兩用品種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的開發力度。加快推進以黃精為主要原料的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產品開發。對於單品種年銷售額上5000萬元、1億元、5億元、10億元的,分別予以一次性獎勵與稅收減免。加快直服粉末飲片、定量包裝飲片等新型中藥飲片研發。組織開展「扶優扶強」專項行動,篩選確定一批中醫藥健康產業重點企業、項目和骨幹產品,採取「一對一」方式,實施全流程全產業鏈集中支持。

4.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引導企業增強商標品牌意識、發揮企業品牌建設的主體作用。積極支持、組織優勢潛力市級中醫藥企業爭創湖北省著名商標和湖北名牌,形成品牌優勢產業和知名龍頭企業2-3個,提升我市中醫藥健康產業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支持品牌中醫藥健康企業在製備工藝、臨床用途及包裝等多方面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鼓勵鹹寧道地藥材申請地理標誌和專用標誌使用,鼓勵將加工標準、產品標準等提升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

5.加強網際網路與中藥產業融合發展。加快鹹寧市中醫藥雲健康產業信息平臺和協同創新網絡建設。大力發展中藥電子商務,支持中藥和中藥材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建設。

6.完善中醫藥商貿服務體系。加快相關流通配送行業兼併重組,推動物流現代化。推動我市中醫藥健康名牌產品進商場、進超市。加快發展面向中藥及其衍生品製造的研發設計、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等科技服務業及第三方物流、檢驗檢測認證、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依託通城中藥材市場建成一個國家水準、華中一流、湖北樣板的以黃精為龍頭的中藥材集散地,打造「鹹寧黃精」等系列品牌。

(四)充分拓展中醫藥健康服務空間和領域。加快發展中醫醫療、養生保健、特色康復、健康養老等多種業態,助力鹹寧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1.健全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建立以公立醫療服務為主體,社會辦中醫服務為補充的覆蓋市、縣、鄉(鎮)、村的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專科性質的中醫醫院,加快發展個體中醫診所和中醫坐堂診所,引導社會民眾信中醫藥、用中醫藥,為鹹寧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培育生長的沃土。

2.大力發掘中醫藥文化促康養旅遊提檔升級。依託市高新區、鹹安區的中藥工業優勢,通城、崇陽、通山的優質中藥材自然資源,赤壁葛仙山道家養生文化(相傳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之一,道教歷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葛洪曾在鹹寧赤壁葛仙山採藥煉丹,修道羽化),搜集整理赤壁三國文化中的中醫藥文化,構建由鹹寧全域組成的鹹寧中醫藥康養旅遊示範線路。建設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示範帶,加快休閒養生旅遊度假區、藥膳食療館等中醫藥健康旅遊載體建設,開展中醫藥康養、溫泉康養、森林康養、禪道養生等健康旅遊精品線路建設。加快中醫藥旅遊商品創新開發,在相關景區、園區開設中醫診所(室),推動中醫藥健康旅遊交流合作。

3.發展中醫藥健康養生服務。大力發展社會辦養生保健機構,建設2個以上市、縣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示範區。制定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類規範和標準,開展中醫特色健康體檢和健康管理。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康養協作機制,支持各級中醫醫院設置或明確老年病科,開展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健康服務以及慢病調理中的特色優勢,鼓勵基層醫療機構為老年人群提供居家式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鼓勵社會資本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為特色的護理院、療養院。

(五)完善政產學研醫協同創新體系。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建立科學合理的創新研發投入、收益和風險分擔機制,完善政產學研醫協同創新體系。

1.實施中醫藥創新創業人才戰略。出臺人才獎勵政策,從省內外引進一批優質中醫藥產業發展人才,支持中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以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為基礎,打造鹹寧市中醫藥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團隊。健全完善中醫藥師承制度,完善基層中醫人才培養機制。加強中藥材生產種植和精深加工行業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通過開展在職繼續教育、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校企、院企合作等多種方式,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流通使用的產業鏈人才體系。

2.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科技學院、中藥企業共同組建鹹寧藥物研究院,推進中藥材種植技術研究中心、中藥材大數據中心、中藥研發中心、中藥信息化網絡服務平臺等產業技術平臺建設,重點研究鄂南中藥材品質提升的核心共性與關鍵技術。聯合湖北科技學院,建設質量監測技術服務中心與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完善部門監管、企業管理、公眾查詢三大平臺。實施鹹寧市中醫藥創新發展科技示範工程,積極對接國家、省中醫藥發展計劃並獲得支持。

3.加強中醫藥學科建設。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國內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在鹹寧興辦分校、研究所、博士後工作站。在本地大專院校要增設中醫藥相關學科,為中醫藥發展、大健康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六)出臺野生中藥材保護實施細則。根據國務院《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鹹寧市情,制定《鹹寧市野生中藥材保護實施細則》。

相關焦點

  • 雪峰山下藥草香——洪江市發展中藥材產業紀實
    近年來,洪江市依託資源優勢,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國家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的號召,積極響應湖南省提出的「打造中藥千億產業」和懷化市提出的「打造千億健康養生(中藥材)產業」發展目標,將中藥材產業確定為全市百億產業目標來打造,將之作為支柱產業、朝陽產業、脫貧致富產業來抓。
  • 新縣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
    此次活動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省食品藥品新聞協會、河南羚銳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特邀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中央駐豫和省內媒體有關負責人及採編人員近40人來到新縣,觀摩調研該縣厚植當地綠水青山,壯大健康產業的生動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效果。
  • 把生態優勢轉化成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優勢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慧 攝 「夜郎無閒草,黔地多良藥」,貴州綠水青山優良生態,是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的最佳環境。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和現有產業基礎,推進中藥材種植業、醫藥製造業、醫藥服務業、健康融合業四個板塊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積極打造健康醫藥全產業鏈。 資源稟賦佳、基礎條件好、發展後勁足,貴州大健康產業大健康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座談會在醫藥港成功召開
    為貫徹落實全國、全省中醫藥大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關於中醫藥發展的重要指示,9月24日,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座談會在廣州國際醫藥港隆重舉辦。來自全國省市區衛健中醫藥領域的領導、嘉賓、中醫藥健康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接近40人匯聚一堂,共話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機遇,共同探討中醫藥的發展,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促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為國家發展中醫藥產業做出積極貢獻!
  • 贛州市定南縣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
    龍塘鎮忠誠村為省級貧困村,共有貧困戶68戶257人,戶均有林地67畝。定南縣林業局將忠誠村列為2016年第一批低效林改造的村。村裡採取「合作社+大戶+農戶+貧困戶」或「黨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牽頭帶領技術骨幹和農戶(貧困戶)成立草珊瑚種植合作社,引導林農轉變觀念,實現「不砍樹、能致富」目標。
  • 中國黃精產業發展報告(六)
    ,以制黃精規格入藥的有 19 種,如活力蘇口服液、精烏膠囊( 顆粒) 、黃精養陰糖漿等;以奶制黃精入藥的有1 種,為五根膠囊。3黃精藥材品質評價《中國藥典》1963年版,「以塊大、色黃、斷面透明、質潤澤,習稱 『冰糖渣』者為佳。」《中國藥典》1977年版,「以塊大、肥潤、色黃、斷面半透明者為佳」。《中國常用中藥材》(1995年,中國藥材公司):「以塊大、色黃、斷面透明狀、質潤澤、味甜者為佳,習稱『冰糖渣』。
  • 三水區中醫藥發展研討會召開 名醫把脈長壽鄉中醫藥發展
    同時,用好三水青山綠水的自然優勢,狠抓中醫藥產業發展,繼續優化南山大健康產業谷、佛山水都小鎮等產業發展平臺,大力發展中醫藥及健康飲料產業,擦亮三水「中國長壽之鄉」招牌。三水區領導胡學駿等出席研討會。昨日,國家、省名中醫三水行活動暨三水區中醫藥發展研討會在三水召開,中醫名家齊聚,為推動三水中醫藥事業發展開出「良方」。近年來,三水堅持一盤棋統籌,結合區域發展優勢,從構建網絡體系、夯實服務基礎、打造服務品牌、強化人才培養、創新中醫傳承等五大方面,把中醫藥事業做大做優做強,推動三水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
  • 院士學者齊論道 共話中醫藥發展——武陵山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院士...
    能不能發展成世界級醫藥產業?」演講一開始,劉良院士就拋出疑問,將大家牢牢地吸引住。接下來,他以中成藥正清風痛寧為例,從創造世界級藥物的5個基本條件深入剖析,系統闡釋了如何將傳統的中藥方、中藥材進行研究、提取、加工、應用,並將其推向國際市場。「中醫藥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期待在我們的努力下,將來自懷化的正清風痛寧打造成世界級藥物!」
  • 籤約47億元 宜賓筠連縣成功舉行中醫藥產業招商推介會
    中國網4月27日訊 4月26日,宜賓筠連縣中醫藥產業招商推介會在成都舉行。筠連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朝平出席並介紹該縣中醫藥產業的相關情況;四川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組成員、副主任、四川省供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向偉益,成都中醫藥大學博士、教授張三印,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科研處處長張磊,四川省中醫藥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四川省中醫藥發展促進會會長楊軍,四川省中藥材科技協會會長丁艇出席並發言,推介會由筠連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鐘聲遠主持。
  • 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如何破局?魏勝利:「五維一心」創新領軍人才...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於中醫藥行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人工種植中藥材質量不佳,中藥材價格下跌,中藥飲片質量問題,中藥注射劑使用受限等等中醫藥行業的各種短板不斷顯現。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該如何破局?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魏勝利在接受人民網特約專訪時指出:「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不缺從業者,但缺『五維一心』的創新領軍人才。」
  • 「三業」融合,統籌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
    近年來,我縣按照打造中醫藥強省和市委市政府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系要求,以南藥產業園為平臺,統籌推進南藥種植業、製造業、文化業融合發展。目前,全縣共發展南藥生產經營主體57家,種苗繁育基地8個,年產種苗約1500萬株;種植南藥7.8萬畝,產值6.15億元;湧現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7家,南藥省級名牌產品3個、公共區域品牌1個,加工研發中醫藥產品100多種。
  • 康養丨貴州:把生態優勢轉化成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優勢
    資源稟賦佳、基礎條件好、發展後勁足,貴州大健康產業大健康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2019年,全省健康醫藥產業完成產值1019億元,在轉型升級、市場拓展、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整體邁上新臺階,呈現出「增長穩定、量質齊升、活力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白及是我省最具優勢特色中藥材產業之一,全省種植面積達7萬畝,佔全國80%以上。
  • 新化舉辦首屆中國黃精產業發展研討會
    人民網長沙9月10日電 9月9日,首屆中國黃精產業發展研討會暨第三屆湖南黃精高峰論壇在新化縣開幕,本次論壇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黃精產業相關人員共600餘人參加,研討新化黃精產業發展前景。 據悉,新化黃精於2018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9年獲得「中國黃精之鄉」稱號。
  • 打造中醫藥政產學研金服用產業大平臺,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協會中醫...
    12月20日,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協會中醫藥傳承創新聯盟在濟南成立。這標誌著山東正努力打造中醫藥政產學研金服用於一體的大型產業發展平臺,助力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合作共贏,搭建中醫藥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大平臺。
  • 林業種植產業破困發展 林草機械企業龍頭集聚 90多萬畝林業資源...
    近年來,永康市以「一畝山萬元錢」為突破口,開闢林農增收、林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已累計推廣「一畝山萬元錢」十大創新模式2萬多畝,實現總產值2.3億元,增收8000萬元。堅守但不守舊。不滿足於過去的種植方式,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部門大力實施規模化發展計劃,以「基地+農戶」的方式,將國家地理標誌永康方山柿產業的種植面積擴大至7000餘畝,產量達7000餘噸。
  • 未來十年是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中醫藥大健康比重持續增大
    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健康中國行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健康產業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黃明達認為:「大健康產業是永不落山的朝陽。」  過去的發展為大健康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回顧過往,發展歷程可圈可點;展望未來,發展形勢欣欣向榮。
  • 全區中醫藥大會多次提及玉林,對玉林市中醫藥產業發展寄予厚望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 10月21日,全區中醫藥大會在南寧召開,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於文明在會上講話,多次提及玉林和玉林的中醫藥產品產業,充分肯定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成績,對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寄予厚望。
  • 廣州國際醫藥港,打造超千億級大健康產業聚集平臺
    大洋網訊 廣州國際醫藥港位於廣州荔灣白鵝潭沿江總部經濟帶,佔地1000多畝,總投資300多億元,由中國日化龍頭立白集團控股主導建設,是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戰略、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是廣東省「建設中醫藥強省」重點項目,將打造面向全球的超千億級大健康產業聚集平臺。
  • 貴州代省長李炳軍:發揮茅臺龍頭作用,大力發展白酒配套產業
    貴州代省長李炳軍:發揮茅臺龍頭作用,大力發展白酒配套產業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全會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最嚴舉措加強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以最大力度推動白酒等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再勇,副省長陶長海參加有關活動。
  • 孫鋒:傳承好中醫藥文化瑰寶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肖寒)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中醫藥學在實踐層面強調養生、「治未病」,這一理念早已深深融入了國人的日常生活。但與此同時,傳承發展什麼、怎樣傳承發展、如何發揚光大中醫藥文化和產業這些問題也擺在繼承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