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態優勢轉化成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優勢

2020-12-14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江婷婷 王霽雯

白及是我省最具優勢特色中藥材產業之一,全省種植面積達7萬畝,佔全國80%以上。圖為安龍縣錢相街道錢相村村民在管護白及花。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陳慧 攝

「夜郎無閒草,黔地多良藥」,貴州綠水青山優良生態,是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的最佳環境。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和現有產業基礎,推進中藥材種植業、醫藥製造業、醫藥服務業、健康融合業四個板塊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積極打造健康醫藥全產業鏈。

資源稟賦佳、基礎條件好、發展後勁足,貴州大健康產業大健康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2019年,全省健康醫藥產業完成產值1019億元,在轉型升級、市場拓展、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整體邁上新臺階,呈現出「增長穩定、量質齊升、活力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

強力推動

中藥材種植「量質齊飛」

貴州中藥材資源稟賦得天獨厚。作為全國中藥材四大主產區之一,是聞名遐邇的「天然藥物寶庫」。據全國中藥資源普查,90%以上的苗藥集中在貴州,33個縣藥用植物資源5304種,排名全國第四。

變資源優勢為產業發展優勢,貴州聚焦重點品種和優勢區域,縱深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全省優化品種布局,重點發展天麻、太子參、鉤藤等15個道地品種,著力提升中藥材良種繁育和生產科技水平,建設規模化、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推動大宗、道地藥材連片發展。

強勁推動,中藥材種植「量質齊飛」。截至2019年底,全省中藥材面積671.41萬畝、產量193.83萬噸、產值168.51億元。天麻、石斛、白及、太子參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全省中藥材種植企業和合作社900家以上,培育了信邦、百靈、益佰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9家。

「中藥材是特殊產品,不能按照一般農產品來銷售。」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級幹部、省中藥材專班班長向青雲表示,發展「定製藥園」是解決中藥材產品出路的重要途徑。

去年年底,我省出臺《貴州省全面推進「定製藥園」建設工作方案》,提出要發揮貴州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勢,建設一批「定製藥園」,推動規範化、標準化生產,確保貴州中藥材安全、有效、可控、穩定。大力支持中藥材種植企業、合作社與製藥企業、醫療機構建立緊密的定製關係,實現產銷有效對接。目前,全省已建立太子參、鉤藤、黃精、天麻等中藥材「定製藥園」11.6萬畝。

根據計劃到2025年,貴州將建設成為國內外排名前列的中藥材原料供應基地。

龍頭引領

醫藥製造帶動產業升級

作為「健康醫藥產業」的龍頭企業,貴州健興藥業有限公司在運用科技創新、信息化、人工智慧整體推進中藥產業提質增效道路上,走在了全省前列。

位於貴陽市烏當區大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示範園區的健興藥業「數位化提取、製劑車間」建設項目引人注目:綠色的新型生產流水線、整潔的生產車間,現代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我們運用大數據推進工業信息化的重要項目。」健興藥業常務副總張龍淵介紹說,該項目投資3.7億元,將新建提取、合劑、凝膠、膠囊、顆粒及滴丸7個數位化生產車間,新增提取系統、前處理聯動線等先進生產設備165臺,以提高藥品生產數位化、智能化控制水平和生產能力,預計未來5年內銷售收入將達50億元。

引進培育國內外大型醫藥龍頭企業擴大貴州醫藥增量,發揮重大項目的帶動效應,是貴州省發展醫藥製造業的突破口和關鍵點——

扶持龍頭企業,推動醫藥產業整合做大規模。支持益佰、百靈、景峰等龍頭骨幹企業加快以戰略資源互補的產業整合,從製藥領域逐步轉向產業鏈前端和後端,形成一批具有產業優勢、規模效應、品牌形象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競爭力優勢的龍頭企業。

強化企業培育做優存量。實行省、市、縣三級聯動,重點培育益佰、百靈、景峰等10家龍頭企業和20家骨幹企業,推動藥號、技術、資金、營銷等各項要素向重點企業集中。

加強企業引進做大增量。加快引進優質化學藥及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積極推進上海匯倫化學藥基地項目、景峰和中恆集團合作項目,實現新型輔料、預混輔料的本地化生產。

做大規模、做強品種、做優結構。2019年,全省醫藥製造業完成中藥產量6.72萬噸,同比增長8.3%;完成工業總產值350億元,實現增加值125億元,同比增長3.1%;產銷率達89.4%。在2019年版國家醫保目錄中,調出品種509個,新增品種47個。

融合發展

健康經濟前景廣闊

大健康產業有著其他產業難以企及的產業寬度。近年來,貴州大健康產業呈現跨越發展態勢,在項目建設、平臺建設、醫療醫改、健康旅遊、種植製藥、運動健身等大健康全產業鏈上捷報頻傳,尤其是康養、醫養、康體健身等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全省大健康產業版圖新貴。

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健康融合業實現總產值119億元。實施大健康運動產業建設項目22個、總投資60.3億元。健康養生累計投資近1.28億元。

康養項目如雨後春筍,健康服務、醫藥與大數據、網際網路+等融合發展也方興未艾。圍繞健康數據的聚集、融通和應用,充分挖掘大數據在健康管理及服務中的價值。

於去年下半年建成運行的貴州省醫藥綜合監管平臺是國內覆蓋範圍最廣、監管指標最全的醫藥監管平臺。該平臺可通過大數據技術掌握每個患者的臨床用藥、治療、檢查檢驗、費用及醫保報銷情況等,平臺的「事中提醒」「事後監管」服務,有效規範了全省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提升診療能力。

貴州省中藥材(大健康)電子商務交易雲平臺也在抓緊建設中,目前已完成門戶管理、商戶管理、消費者管理、訂單管理、交易管理和會員管理等多個模塊的40餘項的功能的開發,初步實現了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商務交易。平臺將於5月底上線試運行。

產業發展共融共興。貴州將圍繞健康養老、健康旅遊、健康醫療、健康體育、中醫藥發展、健康管理產業六大領域,推動健康融合產業加快發展,2020年健康融合業產值計劃完成150億元。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相關焦點

  • 康養丨貴州:把生態優勢轉化成健康醫藥產業發展優勢
    「夜郎無閒草,黔地多良藥」,貴州綠水青山優良生態,是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的最佳環境。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和現有產業基礎,推進中藥材種植業、醫藥製造業、醫藥服務業、健康融合業四個板塊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積極打造健康醫藥全產業鏈。
  • 推動生態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李政會見中林集團...
    推動生態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他說,崇明是上海的河口之島、城市之島、生態之島,面臨著長江生態大保護、北沿江高鐵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第十屆中國花博會籌辦等一系列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正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動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世界級生態島。中林集團作為大型央企,綜合實力雄厚,品牌信譽度高,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 青島藍谷: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滾雪球式發展
    海洋生物醫藥是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自2019年青島市發布「海洋攻勢」作戰方案,明確將海洋生物醫藥列為「海洋產業轉型跨越硬仗」中的重點領域以來,青島藍谷頻頻發力,海洋生物醫藥領域蓬勃發展。
  • 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助力昌平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近日,昌發展與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默飛世爾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設集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研發、中試、生產於一體的一站式產業化平臺,打造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生態,助力區域醫藥健康產業快速發展。
  • 一切為了人類的健康:昆明高新區矢志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紀實
    讓我們一起走進波瀾壯闊的時代與歷史,去感受那些引領雲南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與行進的昆明高新步履。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賦予昆明國家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強大的發展動能攻克人類疾病,保障人類健康,就是昆明國家高新區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初心使命、精神內涵、價值所在。
  • 布局百億生命健康產業 普陀全力打造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重要增長極
    12月28日,普陀區召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大會。會上,普陀區委副書記、區長姜冬冬在致辭中表示,普陀高舉高打生命健康產業的啟動,依託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創新優勢,堅持高起點規劃布局,以「一基地三中心」為引領,著力打造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國際的生命健康總部基地、高端醫學創新中心、醫藥資源配置中心、數字醫療服務中心,將普陀區打造成為生命科學技術與數字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生命智谷」。
  • 「內循環」下看匯中生態布局的優勢
    匯中戰略生態聯盟堅持以「金融為本、科技為術、生態為道」的發展理念,在穩健發展綜合金融的基礎上,持續深化「金融+科技」,積極探索「金融+生態」,最終營造一個健康、快樂、智慧、科技的生態系統。堅持持牌經營,合規發展,同時,積極探索數位技術、人工智慧、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讓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為經濟結構升級提供資本的支持,科技創新為經濟結構升級提供方向和動能,實體經濟和產業為經濟結構升級提供載體。  其次,大地產、大健康和大教育產業,符合當下和未來的國民需要,且具備巨大發展和升級空間。
  • 助推生物醫藥產業騰飛 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開幕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國家上海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主任馬璟,共同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轉化聯盟」、「南京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服務聯盟」揭牌。陳凱先、馬璟分別受聘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轉化聯盟首席顧問、南京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服務聯盟首席顧問。
  • 趙超:把對外開放優勢轉化為暢通內循環優勢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打通國內大循環的堵點和痛點,改善供給結構,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把對外開放優勢轉化為暢通內循環優勢。  把全球產業鏈優勢轉化為連結國內產業鏈優勢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廣東經濟已深深嵌入全球產業大循環系統中,廣東企業在適應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行業認證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已經形成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國際競爭力的出口品牌。  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
  • 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技術轉化中心在越秀成立
    該中心是致力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技術發展,促進大灣區健康醫療合作,提供生命健康產業成果轉化的專家智庫、科技金融和科普合作的服務平臺。廣州市自2014年起設立以鍾南山院士為總師的「廣州市健康醫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以下稱「重大專項」),支持健康醫療領域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
  • 深圳發布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
    深圳提出,堅持「要素集聚+空間集聚」雙核驅動,聚焦重點、突破短板、完善生態,實現生物醫藥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市場鏈優化。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實現突破2000億元,建成「一核多中心」錯位發展格局,打造基礎研發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十個重大產業支撐平臺,爭取藥品臨床批件超百個,實現二類、三類醫療器械註冊上市產品近萬個,基因檢測數據產出能力全球第一,努力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 曹錫榮理事長參加 2019年健康產業發展研討會
    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在開幕式上致辭  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在致辭中指出,農工黨中央高度關注海南的發展,這次「健康產業發展研討會」是農工黨中央發揮界別優勢、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大健康領域交流合作的紐帶和橋梁
  • 共建北京大學醫學部(泰州)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
    他說,近年來,作為全國唯一的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城市,泰州始終堅持將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產業作為打造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的重中之重,舉全市之力建設全國首家國家級醫藥高新區——「中國醫藥城」。泰州市政府與北京大學醫學部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標誌著校地攜手合作、共建共贏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藉助北京大學醫學部這個高端平臺、推進泰州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 2020「淨月論壇」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發展專場論壇盛大啟幕
    堅持創新驅動,深耕產品研發,加快資源整合,積極開拓市場,力爭將醫藥產業打造成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動能。未來,長春市將重點打造北方最大的醫藥交易市場,全面完善產業鏈條,全面提升服務醫藥企業的能力和水平。」
  • 上海外高橋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18日電(王子濤 周卓傲)11月18日,聚焦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外高橋生物醫藥共享實驗室(以下簡稱U-LAB)啟用儀式暨首屆外高橋醫藥健康國際合作論壇成功舉行。
  • 高起點高質量發展大健康產業 翔安區舉辦醫療大數據健康產業發展...
    昨天上午,參加完廈門市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的嘉賓來到了翔安數字經濟產業園參觀考察交流,他們了解翔安、籤約翔安,為這方充滿優勢與機遇的土地駐足,共襄未來發展大計。此次活動為大會的配套活動之一。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生物醫藥產業的企業家、投資者以及翔安數字經濟產業園企業代表一行85人齊聚翔安,在實地考察中近距離感受到翔安蓬勃發展的脈動。
  • 「上海研發,紹興生產」紹興尋求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與上海優勢...
    12月20日下許,紹興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在滬舉辦,旨在加強紹興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與上海的交流合作,探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趨勢。紹興濱海新區兩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已入選浙江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 ...研發,紹興生產」 紹興尋求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產業與上海優勢互補
    12月20日下許,紹興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在滬舉辦,旨在加強紹興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與上海的交流合作,探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趨勢。紹興濱海新區兩大戰略性主導產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已入選浙江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 昆明大健康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中國健康之城」漸成新名片  昆明大健康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從擲地有聲率先在全國高舉大健康發展旗幟,到頂層設計基本完善;從自然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到成為國內大健康發展的重要舞臺;從昆明北郊的茨壩一隅,到世界矚目的國家植物博物館……2016年,當「健康中國」正式確定為國家戰略之後
  • 搶抓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機遇!與會專家、企業高管們是這樣說的……
    他認為,寶山生物醫藥產業要瞄準發展前沿,有前瞻性思維,更重要的是做出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在競爭中開闢出自己發展的賽道。陳院士表示,隨著科技發展、對生命健康的重視,特別是經歷了此次席捲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快速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變得更加迫切。作為上海最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9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已超過1300億元,增速極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