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空軍「20」機型之中,殲-20、運-20和直-20都已經為國人所熟知,只有轟-20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5月上旬,南華早報聲稱轟-20將於11月亮相珠海航展,並確認該機是一款「超音速隱形轟炸機」,其攻擊範圍要比轟6K擴大一倍。在很多人看來,轟-20將會採取與B2相似的飛翼式布局,因此根本不可能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這個消息也被認為是假的。近日,中央電視臺CCTV4頻道《今日亞洲》欄目再次探討了這個話題,引述的消息來源稱轟-20將於2020年首飛,並公開了關鍵性能,中國專家也做出了自己的評價。
據央視報導,轟-20仍然是一款與B-2外形類似的飛翼式布局轟炸機,其雷達反射面積能降到0.1平方米以下,內部彈艙非常大,擁有近40噸的載彈量,可以配備各種射程超過2000公裡的巡航飛彈。轟-20主要靠隱身靜默突防,在飛行上萬公裡後對敵方目標進行遠程戰略打擊,採用遠程巡航飛彈為主要攻擊方式,自身受防空網的威脅非常小。中國專家認為,作為國家未來戰略打擊平臺,轟-20還能發射核飛彈,成為空基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央視引述港媒的猜測稱,轟-20最大起飛重量為180-200噸,載油量為100噸左右,其航程和作戰半徑將是轟-6K的2倍,整體作戰效能是轟-6K的五倍。公開的資料顯示,轟6K的航程為8千公裡,作戰半徑為3500公裡。因此,轟-20的最大航程將能達到1.6萬公裡,最大作戰半徑為7000公裡。相比來說,B-2轟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70噸,航程為1.1萬公裡,其主要作戰方式為臨空轟炸,其性能已經遠遠落後於轟-20。
轟-20憑藉後發優勢性能越超B-2不是問題,載彈量和航程要能滿足戰略打擊需要也沒有爭議,目前最大的疑問是該機到底有沒有超音速飛行能力。俄羅斯在近日曝光了PAK-DA戰略轟炸機項目,採用的也是飛翼布局,但卻是一款長度遠大於寬度的超音速轟炸機,證明發展超音速轟炸機仍然非常有必要;美國正在發展的B-21選擇的是與B2相似的飛翼布局,並不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
支持發展成為亞音速轟炸機一方的觀點認為:目前防空飛彈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使用超音速突防並不具備優勢;中國並沒有製造超音速轟炸機的經驗,風險過高;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轟炸機製造成本會提升數倍,並不划算;採用寬體飛翼布局可以攜帶更多的巡航飛彈,更符合現代遠程轟炸機作戰方式等。
希望轟-20是超音速轟炸機一方的觀點則認為:隨著反隱形雷達技術的發展,亞音速隱形轟炸機飛行上萬公裡不被發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決定戰略轟炸機外形布局的關鍵是需求,像B-2一樣的飛翼布局因為機體過短無法攜帶空射彈道飛彈,並不符合國家對戰略轟炸機的需要。
筆者則認為,轟-20並不一定非要攜帶空射彈道飛彈,未來戰略轟炸機最主要的攻擊方式是巡航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主要突防方式仍然是全向隱身和寬譜隱身。中國直接研製超音速轟炸機面臨著發動機選擇難題,還面臨著成本過高的難題。轟-20未來有可能要裝備50架以上,因此並不可能研製成為一款成本太高的轟炸機。另外,中國在研製飛翼布局飛行器方面的技術積累較多,發展一款比B-2略大的戰略轟炸機可能性更大,最關鍵的性能是載彈量、航程和隱身性能。
俄羅斯的PAK-DA轟炸機為了超音速突防付出的代價過高,很可能因為成本過高造不了幾架,其航程也相關有限,並不是轟-20的發展方向。能與轟-20能對比的應該是B-21,兩者發展理念相近,首飛時間也相近,誰更先進主要看成本控制水平和飛彈武器,相信轟-20不會讓國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