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大眾機械師》的近日報導稱,中國未公開的轟-20新型隱形轟炸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強大。因為早些時候,香港《南華早報》刊載文章稱,中國大陸解放軍正在開發全新的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南華早報》表示,轟-20轟炸機,最大載彈量可達45噸,並且航程可達1.2萬公裡,足以不加油飛到美國本土。對於這個基本參數,美國媒體認為,過於誇張,很難達到。
(打造中國的"隱身空軍")
客觀上說,載彈量45噸,航程1.2萬公裡確實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設計指標。當前世界現役的戰略轟炸機只有美國的B-52H、B-1B、B-2A三種,以及俄羅斯的圖-95MS和圖-160,一共5種。外加上俄羅斯的圖-22M3"逆火"和中國的轟-6K"戰神"這兩種"準"戰略轟炸機。這幾種飛機的航程載荷如下:
從上面表格不難看出,最大載彈量45噸,航程1.2萬公裡,對於飛翼式轟炸機而言,並不輕鬆。因為上表中唯一一種飛翼式轟炸機是美國的B-2A隱身轟炸機,但是B-2A的基本參數卻並不好看:最大載彈量只有23噸,航程也僅有1.1萬公裡,如果載彈量翻一倍達到45噸,同時還要把航程提升到1.2萬公裡,這個技術難度不能說不大。
(B-2轟炸機是我們一個最重要的參考)
考慮到現代殘酷的作戰環境,轟-20必須採用隱身設計,這樣就意味著所有彈藥必須內置,而內置武器彈藥只有圖-160一種飛機達到了45噸的最大載彈量,而其最大起飛重量也高達275噸,是目前全球噸位最大的戰略轟炸機。
而且1.6萬公裡是最大航程,在這種航程下,圖-160隻能帶9噸炸彈,而如果掛載45噸炸彈,其航程同樣要暴跌到8000公裡——根本不夠完成洲際轟炸任務。所以,儘管美國媒體習慣性唱衰中國,但是在轟炸機這個問題上,筆者倒是認為:45噸最大載彈量和1.2萬公裡航程,這兩個參數確實有點太過於超前。
(俄羅斯圖-160轟炸機是目前全球噸位最大的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並非越大越好,因為飛機越大,隱身設計越困難,而且飛機太大,其結構重量會佔用一大部分飛機空重,這樣不利於飛機攜帶燃料和彈藥,更不利於遠程轟炸。而且還有一個核心問題,中國目前雖然解決了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有無問題,但是發動機自身的性能指標和美國產品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果設計載彈45噸,航程1.2萬公裡的大型隱身轟炸機,目前普遍的四臺發動機設計明顯就不夠用了,原則上至少需要6臺渦扇-18級別的發動機,才能夠滿足飛機的起飛需要。而6臺發動機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燃料,所以反過來飛機的設計還要進一步放大。按照這一推論設計的話,中國的轟-20轟炸機起飛重量將可能會突破300噸!
(罕見的B-2彈倉打開照)
所以,從實戰的角度出發,開發類似於B-2但最大起飛重量保持在190~220噸之間的飛翼式隱身轟炸機,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案。按照這個方案,新式轟炸機的載彈量肯定會超過B-2的23噸,預計會達到30噸左右,同時4臺目前已經基本定型的WS-20大涵道比發動機就可以滿足飛機推力需求(這個起飛重量和運-20基本相當),同時還要預留一部分的推力冗餘,以確保能夠應對突發事件。同時由於WS-20發動機比早先的俄制D-30KP-2型發動機要節油大約15%左右,因此還能夠確保新式轟炸機的有效航程。最後,如今中國早已經列裝遠程巡航飛彈超過10年,哪裡還需要飛臨美國本土進行轟炸?只需要保證飛彈的射程足夠,就一切OK了。
(渦扇-20發動機已經完成了空中平臺測試,預計很快就會正式定型,屆時轟-20的"心臟"問題將會同期解決)
總結:根據上面的考慮,新式的轟-20戰略轟炸機大概率會採用和B-2A類似的飛翼式氣動布局,因為這種布局已經被證明是可靠實用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氣動外形,目前俄羅斯正在開發的PAK-DA轟炸機也採用了飛翼式布局,可以說這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流。
(B-2)
除此以外,轟-20同樣會採用背負式進氣道,並且進氣道採用S型設計,以減少雷達反射,4臺發動機分兩組分別裝在飛機主機身兩側。主機身內有2個並列式彈倉,每個彈倉具備最大15噸的有效載荷,這樣轟-20的最大有效載荷大約在30噸左右。
這樣最大起飛重量,油耗和載荷基本可以滿足最大1.2萬公裡的飛行需求,也就是可以"飛到美國本土"。具備這樣基本性能的轟-20轟炸機攜帶現役長劍20空射巡航飛彈,並在加油機的配合下,可以有效轟炸美國本土目標,也就是說,不但能"飛到美國本土",還能再"飛回來"。
(由於彈倉尺寸問題,轟-6K只能把長劍-20掛在機翼上,轟-20則可以完全裝在彈艙內)
戰略轟炸機確實不僅僅是技術的象徵,也是國家政治形象的體現。從純戰術角度上說,由於我國當前的綜合國力還比較弱,因此我們更關注周邊3000公裡以內的國防安全,而這一目標使用轟-6K就可以完全實現,再加上我國東部沿海遍布美國的第一島鏈監視哨,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隱身戰略轟炸機想要穿越第一島鏈的難度是非常大的,而如果不能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即使我國研製了戰略轟炸機,其作戰效能也要大打折扣。
(敬請期待……)
儘管空軍司令員馬曉天上將在2016年的空軍開放活動上公開表示,中國正在研製新一代戰略轟炸機,但是由於實際需求不高,加之轟-6K至少在未來的10年內都足以滿足解放軍空軍的遠程打擊需要,所以解放軍對新式隱身轟炸機的需求並不迫切(但是軍迷們很迫切),近年來不斷出現的各種轟-6改進型轟炸機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也許真的要等六爺把26個字母全部用完,我們才能見到嶄新的轟-20轟炸機。
(六爺依然在不斷升級改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