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探訪快遞提速的秘密
今年天貓「雙11」剛剛啟動12分鐘,上海嘉定區的劉先生就收到了自己網購的零食。南京市民呂女士在蘇寧易購下單近13分鐘後,收到了自己購買的手機。其實,太原不少市民也在「雙11」當天或次日就收到了快遞。「今年的快遞太快了。」不少太原市民這樣感嘆。快遞提速的原因又是什麼?「雙11」快遞到達高峰期是什麼時候?
資料圖:隨著「雙十一」網購落下帷幕,中國物流業迎來派送快遞高峰。11月13日,山西太原,物流工作人員正在分揀快遞。 張雲 攝
12日、13日,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採訪。
買家
去年收貨得三四天 今年當天就收到不少
太原市民蘇女士是位網購達人,往年的「雙11」快遞,她需要等待三四天才能收到,今年隔天就收到快遞,這讓她感到又驚喜又意外。
說著,蘇女士翻開她的物流記錄,上面能清楚看到她是11日凌晨零時8分52秒下的單,凌晨4時22分40秒的時候,包裹就已出了倉庫。12日9時44分08秒的時候,包裹就已處於準備分配派送員的狀態,12日14時13分31秒的時候,顯示派送員已開始派送,12日17時37分35秒,蘇女士就收到快遞櫃發送的取件碼簡訊提醒。「不光是這個快遞,我在『雙11』買的東西,物流記錄裡很多都已到太原,這兩天就會陸續收到。」蘇女士說,她能明顯感覺到今年的「雙11」快遞比往年要快一些。
相比蘇女士,太原市民陳女士的收貨速度更是驚人,她在「雙11」當天就收到了自己網購的物品,「我買了一臺空氣淨化器,就是『雙11』當天凌晨下的單,沒想到下午6點左右我就接到了下樓拿快遞的通知。」而她收到的這個包裹,是由京東快遞負責配送的。
「雙11」當天就收到包裹的,不止是陳女士一人。「當時我正在上課,我的老師說要接一個電話,結果是讓他拿快遞的。」大學生小羽告訴記者,老師的快遞,也是京東負責配送的。小羽自己也感覺,相比去年「雙11」,今年的「雙11」的收件速度快了好多。「去年『雙11』我網購了一雙鞋子,但直到12月月初我才收到貨,今年就不一樣了,我網購的不少東西現在都已經到太原了,應該這兩天就能收到。」
快遞員
截至目前尚未出現「爆倉」
除了京東快遞,其他快遞公司的情況如何呢?記者隨機採訪了來自圓通、中通、韻達和順豐等幾家不同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他們告訴記者,雖然在11日當天也派送了不少包裹,但不能確定就是「雙11」當天的訂單。
韻達快遞業務員小張告訴記者,前兩天在送包裹時,他也曾經問過其中一兩位收到包裹的買家是不是在「雙11」期間購買的,但都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但從這兩天來看,要派送的快遞量就開始增多了,這一個明顯的變化,讓我覺得其中肯定有『雙11』當天購買的。」到了13日早上上班時,小張就發現送到站點的快遞量也比前兩天明顯增加了不少,「估計有以前的兩到三倍吧!」而為了迎接「雙11」,小張所在的站點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招人了,「招了3個人,就像今天,所有的業務員都在外面投遞,也忙不過來。」而小張自己,從13日早上6點開始上班到下午4點左右,他已經投遞了約300個包裹,「怎麼都得忙到晚上11點左右吧!」
「12日當天不光有收到快遞的,還有覺得東西不合適,聯繫我們退貨的呢!」在省城青年路某快遞公司服務網點,一位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她說,12日下午開始,她在站點對包裹的來源進行掃描時就發現,市民收到的「雙11」包裹,多是從周邊省市發出的。至於記者擔心的爆倉問題,她說:「所謂的『爆倉』,是指快遞積壓、來不及投遞的情況,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站點還沒有這種情況。」至於13日以後會不會出現「爆倉」的情況,她表示,自己所在站點已經全員上崗了,會儘量保證所有包裹被儘快送到市民手中。
快遞「提速」
各家快遞公司提速「法寶」各不同
快遞提速背後的秘密是什麼?記者調查了多家快遞公司,發現各家公司所用的「法寶」各不相同。
●法寶一:半自動分撥傳送帶
12日19時,記者隨太原市郵政管理局工作人員,來到位於太原市小店區的山西順豐速運小店分撥中心。
分撥中心大院內,已經有十幾輛印有「SF」標誌的廂貨車,頭朝外,尾向內,整齊排成一排。停好的貨車將廂門打開後,不時有包裹從擁擠的轎廂內跌落。每一個敞開的廂門,都對著正在運行的傳送帶。而每條傳送帶前,只有3名工作人員在忙碌,兩人卸貨,一人掃碼,整個過程井然有序。
「我們現在採用的半自動分撥傳送帶,是提高效率的『法寶』。」山西順豐速運小店分撥中心中轉場經理李冠中說,此前,該分撥中心剛剛安裝調試好6條半自動的分撥傳輸帶,正好應對今年的「雙11」。
記者看到,站在貨車廂門與傳送帶頂端之間的兩名工作人員,將車廂內的快遞包裹,一件件取出放在傳送帶上,隨後,另外一人手持掃描儀,逐一掃描快件上的條碼信息。記者注意到,在他每次掃描後,旁邊的儀器會立刻彈出一張「路由標籤」,上面還會顯示三個數字,如「351」「355」,還有由字母開頭的「B24」「C25」等,隨後,他會將此標籤迅速貼到相應的快件包裹上。
「這些『路由標籤』相當於門牌號碼,上面的數字就是相應網點的代碼。比如在一個標籤上印著『351』和『B24』,前者表示這個包裹是發往太原市區的,後者代表萬柏林區。」李冠中說,快件包裹經過主傳輸帶後,會在「矩陣」中完成分揀,再通過不同的支傳輸帶,運送到相應的裝車地點,運往各自的配送網點。
「我們曾測算過,一個快件包裹從卸貨放到傳輸帶上,到掃描、分揀到不同的檔口,最後到達裝車地點,全過程大約1分鐘。」李冠中說。
●法寶二:智能化分揀成趨勢
卸車、掃描、分揀、再裝車……周而復始,這就是分撥中心分揀員每天的工作。尤其是在「雙11」等快遞業的旺季時,工作量大,最關鍵是要記住每個地址代表的網點,一旦出錯,你的包裹很有可能就會在路上多走幾站彎路。
「以前,主要靠人工分揀,高峰期時,分揀線兩側都站滿了分揀員。稍有一個環節速度放慢,馬上就會出現積壓,甚至錯分。」李冠中說,僅順豐,在全省就超過了300個網點,其中太原就有120個網點。這麼多網點地址,全靠人腦來記,難免會出點兒差錯。以前,有些消費者查看包裹物流詳情時,也許會發現自己的包裹明明已經到達本市,卻好幾天才收到。這個問題很可能出現在分揀環節,是包裹被分錯了網點,繞了彎路。
但是今年「雙11」,山西順豐啟用了這個半自動分揀線,分揀全程實現了智能化。雖然進出的快件數量翻倍增加,但每個班的分揀員數量卻減少了一半,平均一個小時能完成分揀2.4萬件。更重要的是,大數據分揀出錯率非常低,基本不會出現包裹「走彎路」的情況。
●法寶三:擴大倉儲中心推遲截單時間
今年,好多在京東購物的人都驚呼快遞到得好快。京東到貨快的原因是什麼?記者採訪了京東物流山西綜合管理部的負責人解曉偉。
解曉偉說,2014年年底,京東物流在太原設立了倉儲中心,每年「雙11」之前,倉儲中心會提前準備一些銷售排名靠前的商品,也就是說,省內快遞是從太原的倉儲中心發貨,11時前下單的,太原市民在當天下午就能收到快遞,當天20時前下單的,第二天就能收到。「今年太原的倉儲中心擴大了一倍,分撥中心也增長了30%,這樣更加快了投遞的速度,不只太原的倉儲中心擴大了,今年京東還在臨汾和大同新建了倉庫,臨汾和大同的快遞從當地的倉庫發貨,投遞速度也更快。」解曉偉說,還有一個改變,那就是截單時間從16時推遲到20時,也就是說以前在16時到20時之間下單的用戶,在第三天才能收到快遞,現在第二天就可收到快遞。
●法寶四:設立雲倉庫增加投遞員
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生產調度室的負責人侯少峰告訴記者,中國郵政與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在全國重點區域設立了雲倉,雲倉有省分倉與區域分倉,寄到山西的快遞大部分是從離山西最近的河北分倉發的貨,換種說法就是以前是從一個點往全國發貨要用3至5天時間,設立了雲倉後,從雲倉寄出的快遞都能實現次日到達。
除了有雲倉的設置,郵政EMS在全國24個省62個城市的3782條線路推出「次日遞」服務,太原就在其中,不光如此,他們公司也擁有全省唯一的自主航空貨運專機,還在人員、車輛、信報箱及社會代投點等方面做足了準備。正是由於這些準備,今年「雙11」的很多快遞才能實現當日或次日到達。
「『雙11』之前,我們就對各市的處理中心進行了升級改造,有技術設備、軟體開發應用、自動分揀系統等方面的升級改造。另外,總部還對每個省的快遞進行管控,制定了『雙11』旺季生產保障方案,全網投入、全網調控。」侯少峰說,除了這些,今年他們在最後「100米」的末端配送上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全省新招了240餘名投遞員,比如在太原地區就給投遞員們新配了100餘輛新能源汽車,比如在太原市區自建了300臺信報箱,實現對快遞包裹的批量投遞,比如與小區物業辦公室、傳達室、便利店等多個社會代投點籤屬了代投協議,目前太原市區裡的代投點近900個。
提高快遞「速度」是快遞業發展趨勢
「其實,這幾年,山西的快遞業發展很迅猛,就拿『雙11』來說,在它首次出現時,可謂是給了快遞業重重一擊,爆倉、滯留,很多快件延誤。但是近兩年,從消費者下單成功到收到商品,快遞中轉速度一直在提速,這個主要還得歸功於電子面單的推行以及分揀環節的智能化。」太原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科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隨著「電子面單」的使用,系統在打面單的同時會自動顯示該包裹具體的分撥路徑,不需要分揀員再去人工識別判斷。這樣,減少了快遞公司分揀員的工作量,加快了分揀速度。此外,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上線了半自動化的分揀線,大幅縮短了快件在分撥中心的停留時間。
對此,太原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科李主任表示,根據最新統計,11月11日,全省各個快遞企業分撥中心進出的快件總量為291萬餘件,其中太原市為100餘萬件,已經明顯超過去年的數量。預計,今年「雙11」期間,太原市的進出快件總量會超過3000萬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0%。在這種情況下,快遞企業紛紛「上馬」智能化分揀設備,在減少人工投入的同時,也增加了分揀的準確率,減少投遞錯誤的機率,實現了快遞的「加速度」,這也是今後快遞發展的趨勢。
本報記者 路麗虹 楊洲芬 張夢瑩 通訊員 李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