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楊磊、徐輝、付曉輝
本期推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系列策劃(12):《東極衛士,無愧朝陽踏歌行!》
火紅的旭日噴薄而出,第一縷晨暉傾灑在黑瞎子島上。
這裡是我國東北部的極角,祖國最早迎來日出的地方。記者一行乘車來到這裡,感受官兵忠誠戍邊的使命擔當。
「我是東極哨所戰士,我宣誓,牢記使命,衛國戍邊,做一名無愧朝陽的東極衛士。」
東方微白,軍陣已立,執勤官兵目光如炬,對著初升的朝陽莊嚴宣誓。當天,他們的任務是完成祖國陸地版圖最東端259號界碑的描紅任務。
一路隨行,記者發現,距離營區不足兩公裡的地方,就是鄰國的哨所。一島兩國,陸陸接壤、水路相連;一島兩軍,營房對著營房,哨塔對著哨塔。這片土地上描紅界碑,在東極哨兵的心裡有著無比神聖的意義。
第一批登島接防的老兵王魯彬,繪聲繪色地講述那段難以忘懷的往事。黑瞎子島,因黑熊經常出沒而得名。這裡還是狼、野豬等野獸的聚集地。
登島之初,官兵沒水沒電沒營房,為了以最快速度在這片荒蠻之地建起營盤,大家手抬肩扛繩子拽,硬是把數百噸的建材從船上卸下,再運到1公裡外的營地。從連長到列兵,每人每天連續奮戰20小時,戰靴都磨成了翻毛鞋,雙手磨裂出一道道血口子……
同樣令記者震撼的,還有這樣一串數字:10小時搶運水泥360噸,一天卸磚5萬塊,一周扛沙袋4萬個……48小時架通跨江光纜,7天修好島上65公裡的簡易公路,30天後島上第一座中國守軍營盤拔地而起。這樣的速度,連在場的工程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天當被、地當床,喝江水、吃乾糧,草棍蒿杆做筷子,泥漿塵土裹衣裳。」正是在這塊界碑旁,官兵像當年10萬大軍挺進「北大荒」那樣,譜寫了一曲孤島戍邊的豪邁戰歌。
極地盡責,哨所官兵最不缺的是寂寞,最看重的是責任。
一路同行的教導員曾翔飛向記者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幾年前,他帶領戰士執行乘艇巡邏任務時,將一艘非法作業船逼停,正準備實施抓捕,船上的人舉起一把鐮刀叫囂:「誰敢過來,我就砍了誰!」
官兵毫不畏懼,一邊與其周旋一邊尋找時機,趁那人稍走神,一步躍上船將其制伏。登島接防以來,他們先後抓獲違規作業人員130餘人次,維護了國家和人民利益。
剛剛將界碑「中國」二字描紅的首批登島接防戰士任光福也打開了話匣子。他最難忘的,是2013年那場特大洪水,為了實時監控水情、排除隱患,他和幾名戰友在哨所鍋爐房一住就是50多天,保障了哨所工作生活的運轉,完成了洪水中的堅守。
遠處,冉冉升起的朝陽,用光影勾勒出東極哨所高聳的身影。「在祖國邊防最東端的角落,聳立著我們小小的哨所。無論風雪瀰漫還是大雨滂沱,朝霞也照樣升起在我的心窩……」記者離開時,官兵再次唱響這感人肺腑的邊關之歌。日復一日,這群戍守祖國東大門的軍人將太陽迎進祖國,忠誠無悔地把光熱灑向萬裡山河。
連隊簡介
東極哨所於2008年5月30日組建,同年10月14日正式進駐有著「中國東極」之稱的黑瞎子島。
十餘年來,經歷了手搬肩扛、雙腳開路的艱辛,品味了「小咬拌飯」「酷暑蟲蠅」的苦澀,見證了「白毛風」「大煙炮」的瘋狂,哨所官兵勇擔登島、建島、守島、興島的神聖使命,用青春和熱血築起了祖國東大門的「鋼鐵長城」。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表彰為全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
陸軍權威發布,轉載註明來源!
主管 | 陸軍政治工作部
主辦 | 宣傳文化中心
來源 | 人民陸軍(ID:renminlujun)
刊期 | 第 1395 期
編輯:王 磊
郵箱:rmljwx@163.com
電話:0201-399508(軍)
電話:010-66399508(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