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recht Mayer演奏BWV 971
前文延伸閱讀:1、巴赫的音樂開啟了一條弔詭之路:最外與最內的結合,最寬廣與最隱密的相合,天與心的交融;2、當上帝會通過巴赫的音樂來裝飾靈魂,使它更加美麗!
三、奇妙的交往
前面所討論的兩首聖詠合唱曲,讓我們感受到心在面對來自天的上帝時,心被打開後所體驗的味道與喜悅。這樣的開啟讓靈魂來到光明,靈魂於是開始閃耀著光亮。然而,心的開啟會經歷許多懷疑與抗拒的階段,心靈遂進入可怕的交戰∶死與生的對峙。前面兩首合唱曲已突顯出心在罪的洞穴的黑暗期,但同時似乎讓我們隱約望見遠方的邊緣,馬槽中的聖嬰有日將找回被遺棄的罪人。透過 「Jesus Christus unser Heiland」(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世主)這首聖詠合唱曲,我們將全程歷經這場交戰的過程。對巴哈而言,天與心的溝通的經驗可說是具有戲劇性的效果∶天與心的溝通只有在耶穌復活體驗的交往中實現,換言之,來自上天的耶穌,體驗死亡,進入最深的地獄後,重回上帝。以下是這首
聖詠合唱曲的第一段∶
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世主,
將神之怒帶離我們,
經由他的受難,
透過他的救贖,帶離我們離開地獄的苦痛。
該首合唱曲一開始在歡聲中唱出,稱呼耶穌基督為救世主:「JesusChristus unser Heiland」(耶穌基督我們的救世主),這樣的稱謂同時也指出他為我們所完成的使命,就是他拯救了我們。接下來,詩句依雙重的律動讓這個稱謂與作品的意義更加明顯∶轉移的律動與替代的律動。第二句「將神之怒帶離我們」與第四句「帶離我們離開地獄的苦痛」都是轉移的律動,但前者以上帝的角度觀之,後者以地獄的角度剖析。替代的律動或是反向的律動繼之而起:「經由他的受難,透過他的救贖,帶離我們離開地獄的苦痛。」傳統的基督宗教為此一替代的律動命名為「奇妙的交往」,並給予無數的音樂家編寫經文歌的靈感。在這樣雙重的律動中,我們可以看出典型巴洛克式的「舞臺表演」。上帝(上)、地獄(下)定義一個垂直空間的開啟,而基督則與我們同在一個時間向位的平行空間。
巴哈在考慮編寫聖歌時,他選擇以無插入賦格(ricercar)來編寫聖詠合唱曲,換言之,聖詠合唱曲會讓我們想起對位法,同時編寫很多段完全獨立的音樂段落,每一個句子有一個音樂主題,每一個獨立的音樂段落與每一個音樂主題相合。音樂形式的編寫是從文本而來,這裡的第一句「我們的」包含了團體中不同嗓音的歌聲,不斷相互呼喚,重複、摹仿一開始的形式,繼而作變化,來宣示耶穌基督乃是我們的「救世主」。這樣編寫的形式與其他形式相較之下,更能讓每個小我的聲音在大我的複音音樂中浮現出來。巴哈似乎運用團體的「信仰的宣示」的歌聲表達出個人自我的根源。
團體由此宣示耶穌基督為我們的救世主,他的使命就是參與救恩的大事∶信仰的宣示是一種共融。巴哈合唱曲的節奏顯示出他詮釋路德傳統的敏銳特質。在這首聖詠合唱曲中,巴哈運用節奏的特色,希望讓人更能靈敏感受到雙重轉移的合而為一∶天怒的轉移與地獄死亡苦難的轉移。巴哈的合唱曲經由節奏的強度,感動人的肉體,揭露耶穌基督的啟示,讓人們宣示他的正名,以求參與他的死亡、復活的經歷。
我們可以自第一段感受到聖詠合唱曲的節奏特色。接著在第二段中,隨著切分音節奏的出現,音樂張力愈發突顯。但是這般強烈的節奏下,接著多了一個和諧的厚度,同時在第三段達到頂點。巴哈組合了不穩定的、緊繃的、憂戚的半音動機與明亮的、明確的全音動機。巴氏創造強烈的節奏性與和諧性的對比,事實上,這是來自聖歌的文本所提供的氛圍∶一方面來自地獄的苦難,一方面來自耶穌救恩的力量。
第三段傑出的寫作方式是全曲象徵意義最濃厚之處。巴哈藉由樂譜的書寫,全面回顧整個交戰的衝突∶巴氏以半音雙聲下降的音,象徵耶穌與我們同入地獄;以全音雙聲上升的音,象徵上帝與我們共同離開地獄,回歸上帝。最後,藉由對位法反向的律動,開啟一個音樂空間,象徵基督帶領我們永遠離開死亡之手。在聖歌中,耶穌透過他的恐懼、受難與回歸,完成救贖。這就是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恩大事的意義,巴哈經由這層意義的啟發,創造了交叉形象的音樂元素,換言之,也就是十字架上象徵十字的要素。在巴哈的音樂世界中,交叉的象徵絕倫地表現出耶穌為「救世主」的名號。巴氏把交叉象徵放在本合唱曲的中心位置,由此他讓信徒了解,唯有十字架才能引導信仰經驗。十字架的記號非常清楚地說明,救恩來自上帝。在巴洛克的路德傳統中,十字架的神學對所有表象的說法均採取批判的立場。此派的神學觀點認為,上帝是藏在十字架後面的,十字架是上帝的啟示。藉由十字架,我們可以看到從救恩表象到救恩體驗的過渡。巴哈樂曲的抽象意義正是對圖象表達的根本棄絕。
巴哈就如聖約翰一般,在十字架弔詭的意義中靜思救恩的力量∶基督降世轉到歌頌上帝的榮耀。聖詠合唱曲所表現的,就是半音的激動的音樂空間轉到全音的明確的空間。聖詠合唱曲第三段最後一句的歌聲是由男高音唱出,表達出這股救贖的力量,然後引入合唱曲的第四段。第四段將會超越這兩股對立的力量,進而以四個高八度音的尾奏,在E大調明亮的音色下,由八個人唱出的節奏性的強度,超越任何旋律的主題。半音所產生激動的音樂空間在最後一段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合唱不斷進入合唱,有如整個團體被引導向「耶穌我們的救世主」。
在文章一開始,我們曾經提及,巴哈音樂中天與心的交往只有在耶穌救恩的行動中才得以實現,耶穌的苦難與復活的相通也只有在節奏性如此強的音樂中才能完全展現出來。音樂的節奏性真實存在於肉體的感受性,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們可以明了為何巴哈將奇妙的交往視為肉體感受性的範疇。因此,天與心的相遇並非逃避歷史,也不是對肉體的輕蔑,而是開啟一條體現的道路,巴哈從中體現了心靈真實的分辨過程。
四、氣一
在聖詠合唱曲中 「上帝、上主、聖神,求您降臨」一曲中,聖神降臨禮儀的歌頌也採用舞蹈的強烈節奏來表現,因為在聖神降臨節後的第一個禮拜和第二個禮拜,依據該年代歐洲國家的傳統,正是籌辦舞會的時節,舞會甚至在教堂內舉行。以下是聖歌文本的第一段:
上帝、上主、聖神,
求您降臨信者的靈魂,
將上天的恩典,
充滿您所創造的心靈。
管風琴合唱曲的第一個部分是以三節拍的吉格舞曲(gigue)的節奏所寫成。這個部分以舞曲的節奏為主導,合唱曲中表達的是聖神在心中創造的使命,其中聖歌所強調的,就是行動。巴哈在此直指路德神學的中心思想,告訴我們上帝的本性是不斷的誕生。
在第二部分,舞蹈的節奏漸漸轉弱。複音音樂的歌聲自由地發揮裝飾音的風格,自由地穿梭整個音域,連結最上與最下。換言之,舞蹈節奏之後,接是歌聲的表現。我們在第二部分會感受到合唱曲旋律的轉移∶此時的旋律不再是第一部分的高音,而轉到音樂結構最底層的低音。合唱曲旋律所表現的強而有力的低音,開創寬廣的音樂空間,迴響著為各國語言的讚美歌聲。
音樂空間的建立一方面在於最上與最下的連結,另一方面在於舞與歌的相遇。上與下的象徵意義藉由聖歌的詞語而突顯,「上」,也就是外,代表聖神降臨、造訪、充滿信者的心。對聖神降臨的回應,「下」,也就是宇宙創造的底層,興起讚美的歌聲。
聖神不斷由外而來,同時聖神已居住在人心,但是心對於上帝的降臨會出現一股反抗的力量,反映出罪人的心境,正如聖歌所說∶「我們的肉體充滿了軟弱。」巴哈在此以合唱曲的以低音部突然的停頓、和弦的延留與突如而來的分句等手法,讓人感受出心的遲疑與抗拒。
然而,這樣的反抗的心境無法讓音樂的旋律停止,舞曲的空間與歌聲的空間流動著一股同樣的真氣,比任何對立的力量還要大。這不是談論音樂與聖神的最佳方式嗎?有如我們的真氣不斷的豐厚多元、音樂的節奏不斷在肉體內跳躍,萬物不斷在我們的心靈流動一般,語言與萬物會在聖神的氣息內相互溝通。
因此,我們可以說合唱曲帶領我們走向音樂的根源:舞蹈與話語。合唱曲中濃縮了巴哈的音樂見解,以創造者聖神為其終極目標,從而清晰地出現天心與人心獨特的地位。事實上,聖神所居的人心,創造了歌曲,此一創造性正源於居於聖神內心的力量。因此,心的終極使命在於說出聖神的恩典,說明聖神是從上而來,心會表達全宇宙的歌頌。依據此一精神,「天」、「心」以及「創造性」共同參與了一股相同的真氣。(未完待續)
*轉自田藝苗的田;往期巴赫:1、史懷哲眼中的巴赫丨巴赫的音樂被人演奏的太快;2、史懷哲《巴赫論》丨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丨 德文版序言;3、富特文格勒論巴赫與貝多芬丨巴赫的理智與柔情丨BWV846丨BWV847;4、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丨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丨王健父親最鍾愛的曲子丨在現代社會中,除非你有敏感的天性,否則聽不到巴赫的內心世界;5、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丨巴赫藝術的根基丨第一章;6、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7、史懷哲的《巴赫論》丨不讀這本書,無法成功演繹巴赫;7、論巴赫音樂的精髓丨作曲家葉小綱說:「巴赫的音樂激發了人們的無數想像與叛逆精神,讓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又體會到了心靈宏大的無邊無際;8、為何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9、321巴赫生日快樂丨著名音樂家聊巴赫丨聖誕清唱劇丨哥德堡變奏;10、去了抑或沒去上海聽巴赫《馬太受難曲》的我們,看看別人怎麼說《馬太》及其信仰吧!11、學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說清楚;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12、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13、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丨淺析巴赫復調作品的旋律形態及觸鍵方式;14、卡薩爾斯丨巴赫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15、盛原談朱曉玫丨「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16、史懷哲與巴赫丨音樂中的詩人和畫家丨演繹巴赫的恰當人數;17、彈好巴赫的七個步驟丨如何才能高質量完成一首巴赫作品?18、如何演奏巴赫平均律第21首BWV866丨要學會從巴赫本身出發,準確表達作品內在情感;19、席夫談巴赫丨我很少選擇偏激的速度丨斯坦威鋼琴很危險丨喜歡背譜是因為譜子和譜架在演奏者與樂器之間立起一堵牆,把譜架放倒我才能呼吸;20、朱曉玫首次回國巡演訪談丨什麼是演奏最好的境界?為何練巴赫很容易取暖?21、演奏巴赫復調鋼琴作品的八點要求丨彈好巴赫關鍵是掌握好其作品風格;22、你也是從這兩首小步舞曲開始聽巴赫嗎?不過它們的作者並非巴赫!23、如何演奏巴赫《英國組曲》?24、聆聽「小提琴聖經」丨巴赫的《g小調無伴奏小提琴第一奏鳴曲》(BWV1001)詮釋;25、如何體現巴赫演奏的「中庸」風格丨聆聽《義大利協奏曲》(BWV971);26、演奏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曲(BWV1004)中的《吉格舞曲》與《恰空舞曲》有感;27、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淺談丨這部作品如同一匹戰馬,人人都想駕馭!28、周海宏丨我為什麼不喜歡朱曉玫彈的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29、陸倍文丨周海宏沒有聽到朱曉玫,只聽到了不符合自己想像的「哥德堡」;30、喻宇丨聽周海宏、陸倍文談朱曉玫之後談朱曉玫;31、如何彈好巴赫《創意曲集》丨「每首都有不同的情緒風格和技術要求。」 32、巴赫平均律最後一首(BWV983)前奏曲的音樂美;33、「巴赫的音樂就像永恆的和諧正與自己對話」丨淺談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的演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