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 B 站的印象還停留在「靠愛發電」的階段,那只能說明,你對 B 站的」錢」力一無所知。隨著昨晚(4 月 9 日)索尼打錢 4 億美元的官宣,曾經的「小破站」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坐擁最豪華「爸爸團」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在此之前,騰訊和阿里都已入股B站。
索尼和 B 站這一牽手不要緊,好多小夥伴的次元壁都碎成了渣渣。但其實,而這之間早有密切合作,索尼旗下的重磅 IP「Fate」不僅是 B 站引進的第一部正版動漫,它改編的手遊《命運—冠位指定》(FGO),至今仍是 B 站營收的主力。
2018 年,正是憑藉這款手遊的爆發,成立近 10 年的 B 站才終於打通商業化的任督二脈,敲開了納斯達克的大門,駛上了資本運作的快車道。
B 站和索尼的攜手,將為各自帶來什麼?
B站,「重新定義一個索尼」
2018 年,吉田憲一郎接任平井一夫,成為索尼帝國的新一代掌門人,對索尼展開了顛覆式的改革。
成立 70 多年來,消費電子品一直是索尼的招牌,談到索尼時,外界首先想到的詞彙首先是「黑科技」,其次才是PlayStation Network、索尼音樂和影業等。
但客觀事實是,從90年代初的「Sony Shock」後,索尼這艘大船就漸漸迷失了航向,儘管在平井一夫任內,索尼重回盈利的正規,甚至交出了成立以來的最佳財務答卷,但索尼在電子消費品領域卻喪失了最為珍貴的想像力,逐漸走向平庸。
在蘋果等新一代科技公司的衝擊下,索尼消費電子品失勢已不可逆。因此,眼下,吉田更需要的是「重新定義一個索尼」。
2019 年,吉田提出,「索尼作為一家創意娛樂公司」的定位,並將音樂、遊戲和電影三項原本獨立運營的業務整合。這些娛樂資產,成為索尼優先發展的業務線。
現在的索尼作為一家「娛樂公司」,PlayStation Network 是它最重要的基石。一方面,以 2019 年 Q3 財報為例,遊戲業務直接貢獻索尼營收的近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它也是影音服務依託的平臺和重要入口,向客戶推送電視、電影和音樂。
對於索尼的轉型,2020 是格外重要的一年,因為根據業內爆料,姍姍來遲的下一代遊戲主機 PS5,今年下半年就要面世了,它主打雲遊戲。而除了和老對手微軟 Xbox 和任天堂 Switch 外,今年,索尼還將面臨谷歌、英偉達等廠商的挑戰,壓力山大。
PlayStation 是歐美市場的霸主,早在 2015 年,索尼就宣稱說 PS4 佔領了歐洲 70%-90% 的市場份額。換言之,增長已經到頭,索尼再努力,也很難在飽和市場博得大的增長。
索尼需要新市場,而中國就是這片藍海。由於政策限制,遊戲主機在中國一度缺席了 15 年,直到 2014 年才被解除禁令。雖然,我國的目前主機遊戲佔比還不到 1%(歐美市場約 30%~40%),但增長神速(2019 年,我國主機遊戲增長 341%),大家都虎視眈眈。
索尼選擇聯手 B 站一起開拓中國市場,是基於雙方業務和利益上高度契合。一是有 FGO 的成功合作經驗,二是看中了 B 站用戶的的特點——年輕化、黏度高、付費意願強。
根據統計數據,B 站用戶中 90 後和 00 後佔比超 80%,中國每 4 個 Z 世代(1995—2009 年間出生的人)中就有 1 個活躍在 B 站,且平均每天內容消費時間長達 1 個多小時,去年 Q4 一個季度,B 站月均付費用戶就翻了番,達到880萬。
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B 站不僅是殺時間的視頻網站,硬核知識的補充來源,亞文化的交流平臺,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索尼和 B 站,資本和資源的置換,兩者互相搭上了對方的快車道。
B站的流量與掙扎
再說回到 B 站這一方。
B 站缺索尼的 4 億美元嗎?恐怕還真缺…
視頻網站盈利有多難,看看愛優騰的財報就知道,像愛奇藝,2019 年光是買版權就燒掉 200 億。
B 站不同,它的內容高度依賴內部生態產出,UP 主提供了 90% 的 PUGV (專業用戶製作的視頻)內容。因此,B 站 CEO 陳睿一直強調 B 站「生態驅動」的概念,他認為,B 站事實上提供的,是一個內容生產機制,「土壤好了,上面可以開出各種各樣的花來。」
這是 B 站對比傳統視頻平臺的優勢,但同時也是變現路上最大的障礙。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讓 B 站用戶最具認同感的一點是——大家因熱愛相聚,「為愛發電」。用於願意為正版動漫和好內容付費,但對於貼片廣告等赤裸裸「恰飯」行為,有強烈的牴觸情緒。
這讓 B 站在商業化的「試探」中,不得不克制,再克制,至今仍提供著無廣告的視頻服務,相當於主動放棄最大一塊蛋糕;甚至連「大會員」,也遭到了名不副實的質疑。
老實說,期望 B 站一步從「網際網路烏託邦」邁到盈利的行列,這是天方夜譚,資本市場對於 B 站的期待也不是這樣。現階段的 B 站,努力要做到的就是拓寬變現渠道,爭取虧損收窄。
但我們看到,從 2015 年後,雖然 B 站營收一直持續增加,但虧損也在一路走高,尤其是上市之後,第一年虧了 5.6 個億,去年,淨虧損直接衝到了 12.88 億元,同比擴大了 107.74%。
與此同時,B 站也仍未擺脫「靠遊戲養活」的狀態,去年 B 站發力直播和「大會員」增值服務,貢獻的營收不到遊戲的一半。
B 站期待的流量、變現、商業,與用戶堅守的亞文化、為愛發電、網絡淨土;這些詞彙之間,是一對對難以平衡的矛盾。
但選擇上市,就意味著 B 站必須拋棄此前「小而精」的路線。事實上,B 站也開始這樣做了,它開始拆掉聚攏社區的「牆」,開始「破圈」,向大眾化靠攏。
去年,它與淘寶、餓了麼等平臺合作推出聯合會員服務、會員註冊的試卷門檻越降越低、同時,B 站還聯合自製國產動漫,與騰訊、Discovery 等優質平臺合作,擴大內容覆蓋範圍,以獲取更多用戶。更具代表性的,是今年年初的跨年晚會,甚至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點名表揚。
陳睿在 2019 年財報發布後說,「B 站今年的工作重點依舊是用戶增長」,「我很高興看到平臺越來越受大眾的歡迎」。
拆解 B 站在過去兩年間的種種轉型、營銷、活動,目的只有一個——為了份好看的財報,B 站迫切需要更大眾化的內容。
比如,索尼影業的蜘蛛俠、黑衣人 IP;還有那些影響一代人的流行偶像——麥可·傑克遜、碧昂斯、布蘭妮、艾薇兒、蔡依林、莫文蔚等等,而他們的版權也恰好屬於索尼音樂。
2020 年的 B 站站上了一個分水嶺,已經有很多 B 站原住民選擇離開這個逐漸陌生的「小破站」,留下一句「B 站已死」的感慨;也有更多流量湧進 B 站,被硬核的「半佛」、「羅老師」們所吸引,去關心「法外狂徒張三」的命運,把這裡變得熱鬧、繁華、甚至有些平庸。
這是商業社會中「活下去」的唯一選擇,就像我們見證過的 A 站的消逝,情懷、文化、烏託邦無限美好,但都非立足之本。
對了,這話也該說給「索法」的粉絲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