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2020-12-27 騰訊研究院

作者 | 閆德利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對「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謀篇布局已久。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自此一年多時間內,中央先後有8次重要會議對「新基建」進行了強調。尤其最近三個月就有4次之多,如附表所示。國家高規格頻繁表態「新基建」,我們不禁要問:「新基建」是什麼?為什麼重要?如何推動?

一、基礎設施是一種社會傳輸網絡,新型基礎設施就是信息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徵,對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基礎設施在我國多是作為政府工作語言出現,人們往往根據工作需要通過列舉的方式來說明其範圍,尚沒有清晰明確的定義。我們認為,基礎設施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傳輸網絡,主要由通道及其節點組成,連接是其本質特徵。基礎設施通過連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眾和不同的服務,來傳輸物品和人們自身,從而實現位置的轉移;或者來傳輸水、電、氣和信息,從而使人們獲得公共服務。

客觀世界是由物質、能量和信息三大要素構成。在工業經濟時代,物質和能量是主要傳輸對象,基礎設施主要有交通運輸、管道運輸、水利設施和電網四類。通俗來說,傳統基礎設施是以「鐵公機」和「水電氣」為代表的物理基礎設施。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或者說「比特」)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傳輸對象。作為傳輸信息的通道,信息網絡是數字世界的「高速公路」,成為新的基礎設施。正如高速公路網絡不僅由公路組成,還包括橋梁、車站、服務區和調度系統等,信息的聚合、分析、處理與信息傳輸密切相關、相互配套。因此,存儲系統、計算能力與傳輸通道共同構成了信息網絡系統,即信息基礎設施。如下表所示。

表:基礎設施的主要類型及其組成

來源:騰訊研究院,2020年3月

信息基礎設施也即中央提出的新型基礎設施。回顧梳理中央8次重要會議,新型基礎設施屬於數字經濟範疇,與信息基礎設施基本同義。例如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使用的就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在這8次會議中,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明確列舉了「新基建」包含的幾個領域。綜合兩次表述,中央明確提到的新型基礎設施有5個,即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其中,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和物聯網主要作為信息網絡通道,數據中心作為存儲系統和計算能力,人工智慧更多體現在計算調度能力方面。

二、基礎設施是驅動工業革命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

當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美英學者一般稱之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即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共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每次革命的發生,都必須有新的通用目的技術、新的生產要素和新的基礎設施三大驅動要素的出現。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人類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18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的改良為標誌,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技術革命,蒸汽機成為新的通用目的技術,機器設備等物質資本在繼土地和勞動之後成為新的生產要素。蒸汽機成功應用於輪船和火車,促進了航運的發展,使鐵路成為新的基礎設施,開啟了近代運輸業。

19世紀下半葉,以電和內燃機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德美兩國率先發生。隨著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日益分離,企業家從勞動大軍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新的群體,企業家才能開始成為獨立的生產要素。這個時期,電網和管道運輸日益普及,以適應高速發展的城市需求,並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在交通方面,內燃機促進了汽車和飛機的誕生,高速公路和通用航空成為新的基礎設施。

第三次工業革命萌芽於二戰後,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當前,數位技術與經濟社會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交匯融合,成為新的通用目的技術。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如前所述,以5G、數據中心、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如下表所示。

表 三次工業革命的三大核心驅動要素

來源:騰訊研究院,2020年3月

三、國家為什麼此時重視「新基建」?

長期以來,我國一貫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基建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基礎設施的乘數效應得到充分釋放。國家布局「新基建」,既有面向未來塑造數字競爭力的考量,更有應對當下經濟疲軟的現實需要。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後新的經濟形態。自2014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日益關注數字經濟發展,幾乎在每個重大相關場合均予以強調。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型基礎設施」,是對我國數字經濟工作的細化和發展。表明政府開始把「新基建」作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的引領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根據《大眾日報》報導,基礎設施建設增速每提升1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速0.11個百分點左右。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經濟社會按下了「暫緩鍵」,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受到極大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亟需政府部門採取對衝措施,加大投資力度,把經濟發展拉回正軌。在這個過程中,「新基建」被寄予厚望。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使得國家對「新基建」的重視更上一個臺階。

四、穩增長需要「新基建」和傳統基建雙管齊下

「新基建」的前瞻價值和戰略意義無需贅述。有券商和媒體甚至把「新基建」視為後疫情時期包治百病的良方、應對宏觀經濟下行的救命稻草。過度的商業炒作,不利於其發展。事實上,「新基建」對宏觀經濟而言尚不足以起到大幅拉動效果。據《企業透明度報告》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2個省公布投資計劃,累計約有47萬億元的投資金額,這與2019年31個省的計劃投資金額大致相當。在這47萬億的投資計劃中,「新基建」僅佔一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仔細分析各省發布的投資計劃,投資內容大部分還是傳統基建,「新基建」體量從廣義角度最大也就佔10%左右,「還是挑不起大梁」。

我國近些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基礎設施的投資回報率相較先前有所下降。儘管如此,傳統基礎設施的存量市場大,仍有著十分可觀的增長空間。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無可替代,在農村基礎設施、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等方面存在有待補齊的短板,在傳統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升級方面有著巨大需求。實際上,從中央的8次重要會議來看,除了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外,其他6次都是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同時提到,甚至對傳統基礎設施的表述更為詳盡、更為具體。如附表所示。因此,我們要走出「片面誇大新基建,無視傳統基建」的媒體誤區,「新基建」和傳統基建雙管齊下,方能推動經濟向好發展。

附表:中央8次重要會議對基礎設施的表述

來源:騰訊研究院,2020年3月

相關焦點

  • 智庫|內地三四線城市為什麼要搞新基建,怎麼搞?
    那麼5G為什麼會成為新基建的排頭兵呢?因為這樣的一個基礎力量,會把整個體系做一個改變。有了5G,會讓整個新基建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讓新基建的智能化變成可行。有了5G能幹什麼呢?首先,它要和整個社會管理體系融合起來,讓我們社會的管理能力變得更加強大。有一句說法,去年講5G,所有的5G都是夢想,而今年經過疫情,我們講5G,所有的5G都是剛需。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那麼,新基建相比傳統基建到底「新」在何處?有什麼重要價值?怎麼推?何為新基建?
  •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誰能幹就讓誰幹」引發業界思考 「幹」新基建...
    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句金句——「誰能幹就讓誰幹」,與一個熱詞——「新基建」,碰撞出火花。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繼4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新基建要「堅持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之後,再次釋放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將更加開放,特別將向民營企業開放的強烈信號。讓誰幹首先取決於誰能幹。
  • 中國基建如火如荼,美國為什麼不加大基建?
    今年以來,中國的基建事業如火如荼,新基金的概念非常火熱,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非常明顯。相比之下,美國在基建方面就沒有什麼動作,美國總統的時間好像都用來「打嘴炮」了。01 美國也曾經是「基建狂魔」其實,在中國之前,美國也曾是基建狂魔,美國經濟之所以強盛於世界,與其大範圍搞基建不無關係。20世紀,美國發展速度驚人,基建項目不僅包括地標工程,還包括鐵路、公路和機場等等基礎設施。
  • 什麼是新基建 它與傳統基建相比有哪些不同?
    近期,新基建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新基建具體內涵是什麼,新在哪兒?如何建好用好新基建?本版推出「新基建的創新密碼」兩篇報導,敬請關注。——編 者目前,中央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接連作出重要部署,多地推出了許多投資和建設計劃,科技行業特別是數字型科技公司紛紛參與新基建。
  • 新基建是什麼意思 新基建包括涉及哪些行業介紹
    新基建是什麼意思 新基建包括涉及哪些行業介紹>>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2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
  • 「新基建」一詞的熱度,「新基建」究竟是個啥?
    在百度指數中,「新基建」一詞的熱度,從3月4日起迅速上升,並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裡持續保持著熱度。與其相關的熱詞,包括「5G」「『新基建』是什麼意思」「特高壓」「充電樁」「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等。至於在這一天突然關注度這麼高的原因,則在當天一篇新聞稿裡。
  • 新基建包括哪些行業?新基建是什麼意思
    近期股市裡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新基建」。但是,不少投資者卻不太了解相關的板塊。那麼,2020年新基建包括哪些板塊呢?下面下班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吧。  據小編了解,新基建包括的板塊有: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
  • 新基建 正當時
    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報導「『兩新一重』怎麼幹」,對這項重要工作進行深入分析。——編 者在江蘇,航天雲網與蘇州協同創新中心籤訂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合同,幾個月時間,為逾百萬臺產品和設備頒發工業網際網路入網「身份證」。
  • 美國為什麼不加大基建?
    今年以來,中國的基建事業如火如荼,新基金的概念非常火熱,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非常明顯。相比之下,美國在基建方面就沒有什麼動作,美國總統的時間好像都用來「打嘴炮」了。01 美國也曾經是「基建狂魔」其實,在中國之前,美國也曾是基建狂魔,美國經濟之所以強盛於世界,與其大範圍搞基建不無關係。
  • 2021年這麼幹!新周期 新基建 新格局!
    「財政政策的結構性效果比貨幣政策好,應繼續發力基建尤其是新基建。」預計明年財政政策將會適度調整,在抗疫相關民生支持平穩退出的基礎上,明年基建投資、尤其是新基建仍有一定支撐。我們在2021年初倡導新基建,提出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新基建,長期打造中國經濟新技術、新經濟、新引擎,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等領域投資(《是該啟動「新」一輪基建了》《中國新基建研究報告》)。
  • REITs與新基建共舞,到底帶來了什麼?
    此次試點,基礎設施REITs主要聚焦於新基建、交通、能源、倉儲物流、環境保護、信息網絡、園區開發等七大領域。從中也可以看出,國家對這七大領域有引導其發展之意。   REITs的優勢在哪裡?
  • 【IDCC2020上海站】上海數訊黃威:新基建,新挑戰--淺談數據中心的...
    為什麼提出新基建?其實談到新基建想到老基建,老基建大家都知道要想復興先修路,造房子,造城市綜合體。新基建轉變了對象,以數據信息為目標,為什麼談這個?這也是給我們一個信心,因為針對人的服務,這幾十年地球上人增長比較快,70多億了,但是增長再快比不上數字信息增長的快,這是千級、萬級的增長,今後我們的服務對象有這樣一個廣的天地。怎麼說新呢?
  • 這一輪「新基建」,和2008年四萬億有何不同?
    最近短短20天內,中央密集開會,除了疫情,還部署了同一件事情——「新基建」。其高頻率可謂十分罕見。疫情當下,此次「新基建」,到底什麼來頭?又和2008年的「四萬億」有何不同?
  • 【南方都市報】北科生物創始人胡雋源: 「新基建」給生命科學和...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進度。「新基建」頓時成為經濟領域的熱詞,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新基建」同樣掀起熱潮。
  • 胥正川:新基建重科技,不可盲目投資
    就新基建拉動投資的相關話題,在第一財經《財經夜行線》的採訪中,他表示,新基建和傳統的老基建一樣,投資回報周期長,而且新基建更注重科技含量,「高科技有高風險」,因而投資存在風險。儘管目前國內新基建的投資比較精準,但各企業、各地方政府仍應審慎對待。
  • 「新基建」的提出,原來根本目的是這個!
    我們對新基建的認識無非就是,減緩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提高民眾幸福感。但真的就這麼簡單嗎?國家布局多年的「新基建」真的只是因為疫情到來而不得不採取的措施嗎?
  • 三問方太集團的米博輕廚新航道: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被譽為「約飯神器」的多功能烹飪「機器人」,是方太集團2020年打造的以米博品牌為主體的輕廚產業新航道的第一款產品。在新品牌、新產品、新航道發布後,米博總經理李濤第一時間與家電圈等業內人士進行了深入交流。在眾多業內人士眼中,很多人會非常好奇:方太集團為什麼選擇在2020年推出這一動作?
  • 三十年前美國靠新基建改變國運,而現在中國將靠新基建崛起!
    遙想當年,美國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推出,改變了美國國運,那麼中國新基建未來將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新基建,有新基建相對應就會有老基建,大家對基建狂魔一詞大概都略有耳聞,指的就是我們傳統基礎建設,主要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等這一領域,而新基建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 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領域,區別於傳統基建,「新基建」更加注重數位化
  • 周晉峰:「新新基建」是「生命棲息地」的建設
    2020年4月下旬,我國發改委發布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的範疇。「新基建」是以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為基礎,是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很重要的生活基建。尤其是在如今新冠病毒疫情流行的影響下,遠程會議、居家辦公、物聯網、智慧生活等均離不開「新基建」,希望「新基建」的推動可以拉動經濟,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