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稿。
最快的足球運動員是誰?
我爸覺得是卡尼吉亞——畢竟他1990年就帶七歲的我看義大利世界盃了。
我爸單位裡的楊叔叔認為是高峰和謝峰——因為他是北京國安球迷。
我小姨夫認為是歐文——1998年世界盃英格蘭對阿根廷那場,他贏了一桌酒席。
我的一個編輯殳老師引經據典地說:那肯定是奧東科啊,「百米成績踏踏實實是10秒5!」
我的朋友J說:「最快,那肯定是他媽巴班吉達呀!那速度是9啊!哦,還有阿莫卡奇!」
我看看他:「你是從實況3開始打的對吧?」
說這話的時候,我倆在上海普陀區某大學後門外的歡樂一條街,肚裡裝滿了羊肉串、炸魷魚、冰啤酒、烤年糕、臭豆腐、牛肉粉絲湯,坐在一個機子房裡,面對一臺PS2機器,各握著一個手柄,屋外是2004年秋日驕陽:那之前一個月,雷哈格爾大帝剛帶著希臘擊敗葡萄牙拿下歐洲杯。
足球迷為什麼愛看足球呢?
入門原因很多。
J就是自己踢足球,跟著開始看足球,入了門。
我的朋友G就是上海人,自己從小看東方衛視的足球,聽王燕寧與唐蒙二位先生的解說,從研究德甲的排名、球星、技戰術開始。
我的朋友F是從小到他們那附近的體育場看現場,被那種山呼海嘯的氣氛感染了,愛上了,覺得看球真爽。
當然,我也認識有朋友開始看足球,是為了跟朋友吵架,「齊達內比魯伊科斯塔牛叉!」有朋友開始看,是因為看漫畫,「《足球小將》了解一下!」更有朋友——姑娘——是想看帥哥,「她們都說因扎吉好看,我還是覺得土耳其的伊爾漢最帥!」
入門方法很多,然後,單是看球、踢球,已經沒法滿足那種時時刻刻都迫切的參與感了——於是開始打遊戲。
「怎麼這數據滿的都是99?」J一臉疑惑,腦袋前伸看看屏幕。
「從實況5就是這個樣子了。」我說。
「我記得我打那會兒,滿的也就是9,要麼19。」J說。
「那是實況3和實況4。」旁邊的G說。
「好好……」J選了奈及利亞,又湊上去看了會兒,「怎麼這幾個人我都不認識了?奧科查……我找找……還有巴班吉達……還有阿莫卡奇……」
「每年名單都會變的嘛!」F說,「你們快開打!」
「名單還變……」J嘟囔著,「不變多好啊……」
「你幾年沒看球了吧?」G問。
「看啊,就是不太多了;我就記得我看那會兒,最牛的是巴蒂,還有巴喬,還有……」
「開打開打!」F說,「一會兒還要我們輪呢!」
現在想起來,J是那個時代一個典型的實況迷。
《Winning Eleven》,或者《PES》,那是不太懂的。吃飽喝足,進機子包房,或者蹲進宿舍,「來一盤實況!」然後拿起手柄開打。平時除了大賽,並不太看球;靠每年刷實況認識幾個最有名的球員。
但他們也無所謂,「我認識那幾個人就行了嘛……阿德裡亞諾挺好用哈?」
玩家和玩家,風格是不同的。
J就很豪爽。奈及利亞隊許多人都不認識了,照用:除了奈及利亞,他只認巴西。球員狀態他也不看,黑色箭頭照樣派上場,「這樣真實!誰見過一整隊都紅彤彤氣勢昂揚的?」真踢起來,特別猛。防守時就是放鏟,進攻端就是套邊傳中加大腳遠射。放鏟吃紅牌或遠射飛了,雙手拿手柄朝膝蓋一砸:「哎喲我去!」
F風格就很實用主義。選球隊,只選最強的幾支,還一定是俱樂部隊——他的理論是,「你看像巴西,像法國,因為國籍限制,球員都還有強有弱;你看看這些大俱樂部,啊,你看看!」說話時手指著大屏幕上的AC米蘭,「就是有義大利國家的防守,又有舍甫琴科這樣的前鋒!這就很均衡!」
賽前調配時,當然也要調陣:「西多夫這個狀態是灰的,我看看……揚庫是紅的……安布羅西尼是紅的……我算算……」到這時候,J翻個白眼,「你調著,我出去抽顆煙!」
真踢起來,F很精確,領先一球後,暫停,換陣,開始防反;還諄諄訓導我們,「足球就是要講戰術,你們看,這遊戲都給我們選項讓我們調整戰術了,我們不用,就是對不起這個遊戲嘛!……」
G是個比較行為藝術的玩家。具體表現在:他用義大利,那就是防反;他用曼聯,那就是快速前場策應內切;他用阿森納、米蘭和巴薩,那就是精確倒腳;他的口頭禪是訓導J:「你說你用個巴西,還用卡卡去長傳,用羅納爾多去頂頭球,你可長點心吧,用什麼巴西呀……」最妙的是,因為他自己酷愛捷克的文化——他是能夠畫出布拉格全城地圖的人——所以酷愛選捷克隊:J看了半天,在捷克隊只認識羅西基、內德維德和巴羅什,G非常得意,如數家珍:「我跟你說,他們分別是ABCDEFG……」
我個人風格比較偏向G,所以跟他對打,感覺更平和;誰進了球,對方會看著慢動作,「好球,這個配合漂亮。」但跟F與J踢,那也是別樣體驗:這二位踢起來歡騰熱鬧,尤其J,踢著踢著站起來,拼命拍手柄,「怎麼越跑越慢了?!」各色怪球都踢得出來,大家笑成一團。
「你有本事別用斜抹過人!欺負我不會怎麼地?」
「哎你這任意球怎麼按的?」
「別倒腳!有本事別倒腳!」
「我就不喜歡實況8,這直傳太假了,誰都能傳啊!」
「哎我就喜歡實況8,按兩下傳中這頭球神了!」
「實況9這怎麼一碰就犯規啊?」
「我也不喜歡實況9,手感太軟了……」
「我覺得還是實況2008最好……」
「實況2008有啥好的,我人都不認識了……」
「我還是喜歡實況3,他們喊射門還是用日語喊的,喊啥來著……『獸頭!』」
許多日子,就這樣在噼裡啪啦的聲音裡流逝了。
很多年過去了。J去做了編劇。F做了主編。G投身音樂行業。大家都很忙,而且不在同一個城市了。
我最後一次與G相遇,去他家打實況時,他已經換上了PS4,倆人各坐著一張懶人椅,對著大電視——跟當年遊戲廳裡的23寸電視、PS2機和塑料靠背椅,那自然大不相同。
「哎,說實在的,其實實況也不怎麼真實。」G說。
「嗯,看多了,是覺得不真實。」
「那咱們怎麼還打那麼起勁?」
我思索了一下。「大概因為,這玩意操作簡單,而且有反饋感吧?——這手感按了就有反饋,高手和低手差距很大。你看,我們倆就打得比F和J要好,老能贏他們……」
「你這說得有點專業了。」G說,「我覺得,是因為咱們其實都想爽爽地、不黏黏糊糊地踢一場球吧?」
「對吧。也可能因為以前年輕。」
「也對。」
大家年輕的時候,二三成伍,聚在一起,對著電視,PSP,啤酒,拿起手柄,實況一打就是一夜——這樣的日子,確實隨著年齡增長而一去不復返了。
到了現在這年頭,用微信的時間多過電腦,人有一半靈魂放在手機裡,天南海北的人各自為戰,想起時,也是手機裡一條微信的事。
有天G和我聊起手遊,說實況也出手遊了,在海外成績不錯,讓我在巴黎下載個試試。「可惜在國內,沒VPN也進不去,」G不無遺憾的說,「聽說和那時候一樣,曼聯的快速反擊,無敵!」
後來,也是一些工作關係,我提前摸到了網易代理的實況足球國內版手遊,從操作感講,即時受力反饋,球員之間行雲流水的盤帶,在手機裡還原的很棒。熟悉的球隊、明星,以及進攻時快速突破的暢快感,都讓人有些恍惚——或許在這裡,即時沒有電視、啤酒,我又能和幾個朋友們,重溫那些年夏天的回憶。
這樣的好事,放在早幾年根本不敢想。
用J的話說「嗨,誰還沒個念想」。就像有人愛喝一口小酒,有人愛一點小菜,實況於我,就是久久不淡的念想。在手機上重溫這種念想,這感覺不錯。
點擊閱讀原文,即刻預約,叫上老友再來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