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後的世代,尤其是到了這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使人不安心也不安分,沒有多少人真正的看待《聖經》像看待無價之寶一樣了。就是很多傳道人,也不再深入的研究《聖經》,而只是拿現成的參考資料或解經書來敷衍信徒。
我看過很多西方宗教的油畫,那些古聖先賢們手持《聖經》,專注嚴肅的神態特別感染人,在現在越來越看不到了。多少年前在教堂裡看到過一些聖潔的弟兄姊妹也是那種神態,現在也幾乎沒有了。
很多人看待《聖經》,都像當年的俄國人看待阿拉斯加一樣,賤賣出去了。那麼,俄國人是怎樣賤賣出去的呢?了解一下這個典故,對我們這些不愛《聖經》的人來說,將是旁敲側擊,當頭棒喝,受益匪淺!
說起阿拉斯加的歷史,真是俄國人永遠抹不去的傷痛,那麼大的一片領土,因各種愚蠢想法那麼快的就被易手了。
首先的原因是:十七世紀工業落後的俄羅斯在克裡米亞吃了虧,擔心大英帝國藉助大英國協的加拿大侵入阿拉斯加,再進一步侵入西伯利亞,那可就不堪設想了。於是沙皇有了一個想法,莫不如賣給剛剛新興的美國,好成為自己的緩衝地帶,擋住英國人對本土縱深的威脅。
除了這個原因,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工業落後,俄羅斯始終沒有開發被他們佔領了一個多世紀的這塊土地。在他們眼中,這裡只是落後民族愛斯基摩人居住的所在,大是很大,沒什麼可值錢的地方,不過一片凍土而已。
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面積達1.717.855平方千米的阿拉斯加,成為美國面積最大的州,佔全國面積的百分之二十。
當時的俄羅斯人沒有長遠眼光,就是美國國內很多人也都沒有眼光。有些人還專門編了專有詞彙,諷刺當局者花大價錢為美國買了一個沒什麼意義的「超大冰箱」!
可事實上,隨著科技的發展,阿拉斯加後來的開發價值潛在無比:地下各種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海邊漁業也是無限商機。還有山川、森林、動植物、北極冰雪固體淡水資源,形成了完美的生態觀察地。更可觀的是,境內竟然有300萬個如「天使眼淚」般的純淨湖泊。這麼大的一片被稱為「最後處女地」的土地,已經不能用價值衡量了!
也許,作為一個東正教的基督教國家,俄羅斯人忘了聖經上的兩句話:「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箴22:28)「地,不可永賣!」(利25:23)
誰不認為美國可真是撿了一個不一般的大便宜啊!這樣的好事空前絕後,絕無僅有。不過,話又說回來,俄羅斯人佔領的土地也夠多了,不差那一塊土地。看地圖,以白令海峽為界,兩邊美俄的地圖不正像兩個巨人的頭像在對峙中使世界平衡嗎!——這也許,就是冥冥之中上帝的安排(徒17:26)。
看了這個典故,我們有些基督徒有否慚愧?我們是不是也因為覺得《聖經》並不太重要,沒有多大的價值,像「阿拉斯加」一樣,僅僅是「一塊凍土」或「一個超大冰箱」,沒什麼用途,而「賤賣」給了我們認為很有「價值」那人世間的各種事呢?
亦或我們有的人也「賤賣」給了一個叫「擱置」的東西;不是「咯吱、咯吱」響的那個「咯吱」,而是「擱置」:把聖經無限期地閒置一旁,形同虛設。——這個叫「擱置」的東西,它的體貌特徵明顯表現在:身上有一層厚厚的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