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許珈
2017-09-14 13:45 來源:澎湃新聞
「生長痛」對家長來說並不陌生,5-6歲的孩子比較多見。這種痛可能在晚間毫無徵兆地來到,表現為關節周圍疼痛。上海市兒童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隼提醒,生長痛並非疾病,而是兒童生長發育期間常見的生理現象。這種疼痛無需治療,通常疼痛發作後半小時就能緩解。
生長痛是指兒童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這些部位沒有任何外傷史,活動也正常,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經過對兒童的檢查,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後,可確定是生長痛。生長痛大多是因兒童活動量相對較大、長骨生長較快、與局部肌肉和筋腱的生長發育不協調等而導致的生理性疼痛。
王隼醫生介紹,門診曾有遇到家長帶孩子來看生長痛的情況。有些孩子疼得厲害,還有被救護車送到醫院的情況。其實,生長痛並非疾病,無需治療,而且一般半小時內疼痛就能緩解。因此,一些來急診的孩子,到了醫院之後突然就沒事了,開始活蹦亂跳了。
即便如此解釋,依舊還是無法打消父母的顧慮。孩子時不時晚間就會說膝蓋痛,該不會是得了其他疾病?
的確,感覺膝蓋疼痛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比如骨折、惡性骨瘤、青少年關節炎、骨膜炎,甚至是白血病。
王隼醫生指出,兒童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以白血病居於首位。為何會感覺骨頭痛,是因為白血病的骨髓膨脹,使骨膜受到拉伸而引起骨骼疼痛,尤其是膝蓋的下方最為明顯,因此也會感覺膝蓋痛,有時還會被誤診為關節炎。另外,父母也會擔心經常膝蓋痛會不會是因為惡性骨瘤,其初期症狀的確與生長痛類似。
那麼,如何分辨其中的差別?其實不難。王隼醫生總結了三點,供父母們參考:
1.時間
生長痛一般在夜間發生,雖然來得悄無聲息,但一般在半小時內就能緩解。如果持續時間長,例如痛了一夜,那就要留心。
2.頻率
生長痛不會每天都發生,一個月可能會出現三四次。如果孩子頻繁晚間膝蓋疼痛,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父母也要注意。
3.局部症狀
生長痛屬於肌肉性疼痛,酸痛居多。有些症狀輕的孩子,可能只會感到「酸」,而不會感覺「痛」。而且,這種酸痛並不會出現類似「紅、腫、熱、痛」的局部反應。如出現局部反應,父母也不要忽視。
「實際上,如果父母懷疑孩子不是生長痛,而是其他骨科疾病,到醫院拍張片子就清楚了。」王隼醫生表示,只要排除了其他器質性疾病,且孩子夜間疼痛不頻繁、疼痛持續時間不長能自行緩解,也沒有其他局部症狀,父母們也就不必心事重重。
孩子疼痛難受時,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是為孩子做局部按摩、熱敷,減輕疼痛程度。
轉移注意力就是個好方法。生長痛常發生在夜間,一方面是因為一整天活動之後,孩子骨骼、肌肉疲累導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白天孩子都在玩耍,即便有一些酸痛也感受不到。到了晚上,安靜下來了,酸痛的感覺便撲面而來。這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講故事、做會兒遊戲來分散注意力。孩子沒那麼專注於酸痛感,也就更容易緩解。
對於一些疼痛比較明顯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按摩、熱敷的方法,緩解孩子緊張的情緒,從而減輕疼痛感。
兒童的健康,和適量運動、均衡飲食有關。王隼醫生建議,平日裡孩子可以多進行戶外運動,同時注意飲食均衡。適當情況下,補充點鈣片也未嘗不可。當然,如果疼痛比較嚴重時,就要讓孩子多休息,不要進行劇烈活動,讓身體得到放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生長痛,睡覺膝蓋痛,兒童腫瘤
相關推薦
評論(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