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棗,全國各地,都有本了特產,全國來說更有在號的十一名,現在先說全中國的十一名好棗。一是山西晉中太谷的壺瓶棗,果實平均每枚重17克,最大的可達50克以上,素有「八個一尺十個一斤」的美名。成熟後果皮暗紅,果形上小下大,中間稍細,形狀象壺亦象瓶,故稱之為壺瓶棗。
二是黃河流域兩岸地帶培育的大紅棗,俗稱"灘棗"。三是河南新鄭的「新鄭大棗」。四是河北行唐大棗,產量佔全國第五。五是山東樂陵,河北滄州的「金絲小棗」: 無核,含糖量高,掰斷可拉出絲。六是河北黃驊的「冬棗」。七是山西的「板棗」。
八是新疆大棗,新疆若羌地區(塔裡木樓蘭絲路)的「若羌紅棗」中國獨一無二的樹上吊幹,冰川融水灌溉,最高溫差28度左右,華夏第一栆。九是新疆和田地區的「和田玉棗」。維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含量達0.l-0.6克,比蘋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人們稱讚「和田玉棗」是「天然的維生素丸」。十是山東冬棗,冬棗是山東霑化的特產,在秋末冬初成熟,果大脆甜。十一是甘肅臨澤小棗:肉質緻密,多汁,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43%。
找遍所有資料,唯獨少了山東聊城的圓鈴大棗,圓鈴棗又名鈴棗,紫鈴,圓紅。原產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集中分布在茌平,東阿,聊城,齊河,濟陽,德州,荷澤等地。是我國重要的棗制幹優良品種之一。樹勢強健,發枝力強,易形成枝葉稠密的樹冠。成齡樹高達8~9米.一年生枝紅棕色,節間長,浮皮較稀,皮目大,黃褐色,凸起明顯,較密.結果枝9~12節。葉較小,卵圓形,葉基廣圓,葉尖短而鈍,色深綠。花量中等,每個花序著花3~7朵。
明、清時期,農田中棗樹已成林成片,有「六月鮮花連水香,千家小棗射雲紅」的詩句。《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載,茌平經運河輸往寧波、天津的烏棗每年約10萬擔。在茌平縣肖莊鎮圓鈴大棗生態園區,有一顆植於明代中期的「棗樹王」,樹形大,層次分明,最大歷史產量達600多斤。棗樹王歷經500多年滄桑依然根深葉茂,生機盎然。2005年,茌平縣政府將其命名為「棗樹王」。聊城市林業局也將其列為「古樹名木」,進行重點保護。
1957年,中國青年代表團訪問蘇聯時,特地從茌平選出70棵優質棗樹苗,作為禮品贈給蘇聯人民。
1970年9月,國家把20株圓鈴棗樹苗贈送給阿爾巴尼亞。
1985年,茌平縣棗糧間作面積約6666.60公頃,成齡棗樹80餘萬株,常年產量750萬公斤,豐產年份超過1000萬公斤。
茌平圓鈴大棗在茌平縣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曾被封建帝王列為貢品。圓鈴大棗經加工、燻制而成的烏棗,宋代即銷往東南亞等地。明、清時期,農田中棗樹已成林成片,有「六月鮮花連水香,千家小棗射雲紅」的詩句。
茌平圓鈴大棗,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糖、脂肪、維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棗自古以來入藥,性甘平,入心脾二經,有滋心潤肺、和胃健脾、養血益神等功能,常用於治療肝炎、貧血、脾胃虛弱、肺虛咳嗽、消化不良等病症。
和田棗與圓令棗營養區別
和田地處新疆南部,乾旱少雨,光照時間長達15個小時,晝夜溫差大,當地紅棗以其個大、皮薄、核小、肉厚、顏色好、幹而不皺。維生素C含量豐富,高於蘋果含量的七八十倍,鮮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各種蔬菜和其他水果都高,糖分含量很高。
圓鈴大棗產於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茌平縣是由林業部命名的「圓鈴大棗之鄉」,已有2000多年的圓鈴大棗栽培歷史。圓鈴大棗品質優良,形似圓鈴,果皮深紫紅色,個大皮薄、果形飽滿、甘甜香脆,營養豐富,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
兩種紅棗的產地不同,各有各的特色。
總體來說紅棗都具以下功效
(1)保護肝臟,紅棗中的含有的糖、蛋白質、脂肪是保護肝臟的營養劑。紅棗中的糖類,蛋白質與脂肪是保護肝臟的營養素,能夠促進肝臟合成蛋白,調整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增強白蛋白與血清蛋白含量,有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防止輸血反應等等作用。
(2)健胃補腦,中醫在處方中遇有藥力較猛或刺激性藥物時,常配有紅棗,以保護區護胃脾,紅棗中含有的糖、脂肪、蛋白質、有機酸,對大腦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3)可養血補氣,紅棗中的高維生素含量,對人的毛細血管有健全的效用。用雞蛋1個,紅棗20個,紅糖30克,水燉服,每日1次,用於產後調養,有益氣補血之功能。
(4)有利於睡眠,紅棗有養血、安神、補脾作用。
"一日三棗,長生不老"、"五穀加大棗,勝似靈芝草"之說,其藥力:健胃養脾,補中益氣,止咳潤肺,生津潤喉,鎮靜保肝,養血養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