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錢25,被騙了——
看完甚至想再給25塊,因為超出預期、快樂加倍!
01
我承認買票時我有賭的成分。
雖然叫獸是個情懷,但我也知道他在玩尬的路上漸行漸遠。
十年前我在宿舍「學神功」,邊扒飯邊聽「晚上做春夢,和女神們在戰鬥」,跟每一個同學安利蠢爸爸——這人好有意思啊!
後來他不叫蠢爸爸了,保留叫獸的名號但脫下猥瑣神教的面具。他用藝名易小星,去北京開始新的徵程,帶來了《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等網絡情景劇。
他的事業和人氣迅速到達巔峰,但在「萬萬大電影」後急轉直下。
無論叫獸還是白客他們,困境都是一樣的。十年前你在網上玩梗、玩段子,有風格、有特色就有很大機率成功。近幾年你如果沒有改變,那你就危險了——如今網上最不缺的就是會剪輯、會整活的高手,B站、抖音一大堆騷氣蓬勃但瀏覽數寥寥無幾的創作者。就算你押寶網絡情景短劇,也有「陳翔6點半」等受眾面更廣、演員演技更受好評、製作工業化程度更高的強大競品。你不再獨樹一幟。
最要命的是,觀眾本質上都喜新厭舊,而且,他們是成長著的,他們的審美不會一直停留在俏皮話和無釐頭上。觀眾的成長,倒逼著整個行業的成熟和創新——目前為止,大家都創新了個寂寞……
所以我並不看好「江郎才盡」的叫獸易小星,以及他代表的一大片「野生」視頻創作者,甚至不自覺地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偏見。
這次,他帶來了電影《沐浴之王》。甫一聽說,我就猜是投機喬杉那大保健的爛梗;預告片裡喬杉咋咋呼呼的喊叫,也讓我想起去年看的他那部甚是無聊的《兩隻老虎》;他們對搓澡文化越是宣傳,我就越發擔心創作者通過媚俗來討好審醜市場以至於浮躁解構、惡意曲解傳統文化的事情發生——這種事在如今的世道太常見了。
但,萬萬沒想到,老夫多慮了!
02
沒錯,現在我要給《沐浴之王》打8.0分。
扣掉的兩分,1分在略顯粗糙的劇情設計,1分在並不搶眼的演員演技。
不難解釋:《沐浴之王》從富二代野地搓澡到翼裝飛行失控失憶,從澡堂半裸趴到主角重獲新生,故事主線頗為俗套、細節邏輯也牽強尷尬。從觀影的角度我可以作「這只是爆米花片」的心裡建設,但從評論的角度我必須客觀地扣掉1分。
演技也不必多談了。喬杉還是那個喬杉,彭昱暢也沒帶來驚喜;演妹妹的中規中矩、演奶奶的也並非是個老人就叫老戲骨;白客、劉盾子墨、本煜等人戲份太少,本煜甚至連臺詞都沒有,所以都不便強行評價。
除卻以上,我強烈希望大家,所有影迷,給主創團隊尤其是易小星導演鼓掌!我要給他們8.0分,助他們回巔峰,salute!
首先,要給易小星鼓掌。
這部劇情上算不得精彩的電影,卻將觀眾牢牢按在了椅子上,靠的正是叫獸敘事節奏的鬆弛有度,以及層出不窮的笑料包袱。各位影迷如果有心去回味,不難發現,這部電影真正做到了充實、精細、娓娓道來。電影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劇情完整細緻且人物形象飽滿,整體觀感通暢、愉悅。
不知道具體取景何處,但我在看影片中白牆黑瓦及小河石橋時,自動代入到了無錫南禪寺那片兒——真的很像。聽劇中奶奶講地址叫張家弄8號,這叫法我猜也可能是上海;上海這樣的老澡堂子,我知道中山公園後門那片曾有,如果真是取景在那片,則小河就是蘇州河吧。不管是哪,電影營造的生活氣息我是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看完真的有想去澡堂泡澡的衝動——泡完澡去吃碗大排面,澆頭自然是多澆點。
既然感受如斯,還需對運鏡、剪輯作何點評?這部《沐浴之王》,給人剛泡完澡般的放鬆!
接著,必須向主創團隊致敬。
此前,我已經對號稱宣揚傳統文化的各種大眾文藝作品絕望,除了自欺欺人的表皮「中國風」,它們還做過什麼?通常一首歌、一部影視劇大張旗鼓宣稱弘揚國粹,面世後基本也只能讓人覺得在玩尬的——無非是堆砌元素,達到一個虛浮的效果。
但《沐浴之王》解決了這個問題,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
它給所有創作者指出一條道路:你要宣揚某種文化,必然先要展示一種生活;觀眾只有體驗了相應的生活氛圍,才能領略這種文化的魅力!
正是《沐浴之王》生活氣息之營造的成功,讓我沉浸其中,進而喚醒了澡堂文化在我腦海深處埋藏的記憶、感覺。表面上我湧動著去泡澡的強烈願望,實際上我在渴望再次體驗那時的生活——巷弄、親友、熱氣氤氳、無憂無慮的生活;被時代改變的、無法再回去的生活。
不錯,《沐浴之王》給我的並不只浮於表面的、插科打諢的樂趣,它帶給我深層次的審美體驗,所以我向其主創團隊致敬!
03
這電影爆定了,耶穌也攔不住。
審美層次低的人群可以收穫段子,挑剔的看客也能收穫深層次感動;大俗和大雅相交融,是真正的勞動人民的藝術品。
我尤其欣賞影片自然流露出來的觀點:美,在生活中,在勞動中!
我說的這一切,你是否也感同身受?
(End.喜歡本文,別忘關注哦!#電影沐浴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