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澳必讀!首批12家「澳門特色老店」 亮相活力澳門推廣周

2021-02-26 微觀澳門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

澳門這座城市「圈粉無數」

很多人來到這裡不僅體會到

璀璨多姿的國際大都市魅力

也能在市井的喧囂中感受人間煙火

這煙火氣正是來源於

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特色老店

他們或暄然於繁華鬧市之中

看盡人世風光

或默默在燈火闌珊之處

品味生活的真意

今年3月

在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支持下

「澳門特色老店」評選活動正式開展

最終12家店脫穎而出

首批12家特色老店包含1家百貨

1家珠寶行、10家餐飲店

「官宣」名單的正式出爐

又為澳門增加了一串文化符號

在活力澳門推廣周常州站

12間特色老店再次成為澳門的名片

承載著澳門的人文歷史

向世人國人展現

澳門迷人的風物人情和文化韻味

擁有150多年歷史的「謝利源」由謝瑜堂先生於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創立,先輩當年經營小生意,希望生意可以是「盈利的泉源」,再加上姓氏以作識別。

1910-20年代,「謝利源」更涉足絲綢百貨、白米糧油等生意。

30年代在澳門首先發行購物券,通用於旗下的金鋪、百貨行、絲綢莊及米行。

40年代,在澳門率先運用電解、電鍍原理提純黃金。太平洋戰爭期間,曾化煉從世界各地入口的雜金,每日提純黃金超過二千兩。

90年代,開設聯營品牌「利源軒」,以全新珠寶品牌形象開拓年輕人市場。

2007年創立「謝利源珠寶O'Che 1867」,以高端時尚產品專攻高端客人。

2017年進駐內地網上商城開設旗艦店。翌年,在廣東珠海開設實體店,不斷擴大自家的品牌效應。

目前的第四代傳人謝耀宇先生對珠寶充滿熱誠,與其家族先輩一樣,以貫徹創制卓越的珠寶首飾為宗旨,致力創造美侖美奐、瑰麗優雅的首飾。

「吳廷記」始創於1949年,自1954年起紮根澳門下環街。其店名源自「唔停叔」,是老顧客對勤奮工作的創辦人吳毓全先生的暱稱,後來吳老先生便以粵語諧音「吳廷記」為檔口取名。

吳老先生初期以「擔挑檔」、「車仔檔」在澳門臺山、紅街市、賣草地和司打口等地擺賣,席地架起炭火即場製作各款潮州和粵式糕點售賣,當中以「冷糕」和「紅豆餅」最受歡迎。

「冷糕」是潮州的傳統糕點,外脆內軟,沒加雞蛋,卻有蛋香,但由於夏天氣溫高,灑上的砂糖易融化,令其外層失去香脆口感,所以「冷糕」只在秋冬季節販售。

「紅豆餅」則是吳老先生的獨家研發,金黃酥脆,吃起來外脆內軟像麻糬的口感,餡料帶點流沙狀,紅豆沙香濃不甜膩,十分可口 。

第二代傳人吳國榮先生自1960年開始學藝,繼承了父輩勤懇工作的精神,在保持傳統味道的同時也勇於創新,因時制宜、靈活變通地推出更多樣化的產品。

「土生葡菜」是由澳門土生葡人發展出來的獨特菜系,以豐富的配料烹調出揉合中葡特色的佳餚,於2012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沙利文」開業於1960年,是一間備受推崇的「土生葡菜」餐廳,菜色融合葡萄牙、印度、非洲等地的元素及中國傳統美食的精華。其最初是一群土生葡人的聚會落腳點,以俱樂部會所形式招待會員,後來因美食廣受好評,才決定將餐廳對外開放。

「沙利文」的菜式,大多由葡萄牙廚師引入,著名特色招牌菜包括:非洲辣雞、焗葡國雞、辣大蝦、炸馬介休球和木糠布甸等。其中非洲辣雞是餐廳掌廚改良了往昔澳葡時代,來自非洲的葡國駐兵烤雞的方法,結合在地烹調方式,率先研發出帶有十餘種香料醬汁的非洲辣雞。

目前澳門很多餐廳的非洲雞也採用了帶有醬汁的料理方式。遊走澳門,別忘了用舌尖品味旅程,去收獲味蕾的無限滿足。

開業於1945年的「六記粥麵」,讓許多饕客慕名而來,不少知名食評家也是其座上賓客,這裡也是澳門本地人喜愛的宵夜餐廳。

創始人李六先生於40年代在澳門沙梨頭一帶開設「六記」大排檔,售賣自家手工竹昇麵。1966年遷入海邊新街地舖,命名為「六記麵家」。1970年落戶沙梨頭仁慕巷,至今已超過七十載。而現在的「六記」除了賣麵,還有六十多款食品出售,所以店舖招牌也改為「六記粥麵」。

「六記粥麵」以雲吞麵、蝦子撈麵、水蟹粥遠近馳名,連續九年獲得米芝蓮推介。其最著名的出品---手工製竹昇麵非常費時費力,且產量不高,故現在懂得這門手藝的人寥寥可數。第二代店主李明佳先生表示,每次壓擀麵糰的過程需要3個多小時,而手工以竹竿壓麵糰的最大特色,就是可以讓麵糰的鹼水味減淡,麵條非常彈牙爽口帶韌勁。

「六記粥麵」雖然位處巷弄內,但顧客人潮相當熱絡,地道的口味和親民的價格,為每位客人帶來不一樣的味覺享受!

「晃記」的店名是以創始人高晃先生的名字命名,其前身是茶樓,於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年) 已經營運,後因茶樓生意不佳而結束茶市,專心經營餅店生意,至今已有117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多年來「晃記」店面的內部裝修沒有太大改動,時至今日顧客依然可以感受到店內的懷舊風貌。

掀開「晃記餅家」充滿懷舊感的餅盒,一塊塊傳統風味十足的餅食堆疊在盒內,老婆餅、肉切酥、鮑魚酥、雞仔餅、金桃酥、合桃酥、杏仁餅、加蛋餅、香蕉糕等中式餅食,盡是承傳百年的好味道,很能滿足老饕的味蕾。

代代相傳,2018年家族第四代傳人高子棋先生接班,流淌百年歲月的長河中,「晃記餅家」始終依照創始人傳下來的秘方,選用最優質的材料,堅持人手製作,保持優良品質和古法味道,讓顧客享受真正用心製造的餅食。

天上下凡的仙女和肌肉結實的壯士,這對金童玉女,正是跨越近一個世紀的百年老店「同益百花魁」的招牌代表,伴隨著澳門人的成長。「同益百花魁」於1903年由李錦、黎其釗和陳謙賢等人在廣東江門新會創立,1918年遷移到澳門,最初在沙梨頭設立廠房,十月初五街設立門市,以生產及售賣各式涼果和醬料為主。

目前由第四代呂偉文先生管理,廠房設在廣東新會,而產品包裝設計和味道調配也較迎合年青一代的喜好,傳統產品融合現代健康理念,將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

「同益」意為「大家得益」,「百花魁」意為「百花涼果之首」。「同益百花魁」出品的涼果和醬料,沿用祖傳方法秘製,選用優質天然材料,傳承百年,聞名港澳及東南亞。其特色產品包括:蟠桃果、頭生抽、添丁甜醋等招牌產品在澳門家喻戶曉,並因具有澳門特色而廣受旅客歡迎。

百年傳承,涼果世家,一代又一代的顧客見證著「同益百花魁」的發展,而「同益百花魁」又伴隨著一代又一代顧客的成長,川流不息,代代相承。

旅客離開澳門時,總愛帶上幾盒伴手禮(手信),為旅程畫上完美的句號,而杏仁餅正是受顧客垂青的手信之一。有一間老店的炭燒手工杏仁餅遠近馳名,儘管位處內街,但仍有不少遊客慕名而至,連澳門本地人也對其讚不絕口,這就是「最香餅家」。

「最香餅家」始創於1957年,以手工炭燒杏仁餅聞名,口碑載道。店舖最初設在澳門三層樓街,屬典型的家庭式工場,創辦人李繼煜先生負責製作餅食,妻子黎愛珍女士則用扁擔挑著產品到餐廳兜售。

80年代「最香餅家」遷至夜呣街,店內一側為工場,另一側用作產品零售,杏仁餅出爐,炭香縈繞,令人稱絕!「最香餅家」的鎮店出品包括:粒粒杏仁餅、鮮奶核桃餅,鬆滑香濃,而最有情韻的要數蛋黃肉心杏仁餅。

目前由第二代傳人李志勇先生和第三代傳人李俊明先生管理。店內的老牌匾,經歷時代洗禮,「最香餅食」四個大字早已褪色,但本土的原味道依然留傳,沒有變改……

在遊人如鰂的氹仔官也街上,「莫義記」見證著氹仔從小小漁村走向旅遊景點,顧客從鄰居街坊至現今眾多遊客,店舖前長期大排人龍。

「莫義記」第三代傳人莫炳權及梁葵枝夫婦表示,早於1938年其祖父輩已在木鐸街附近開始經營街邊小販檔,期間曾遷至柯打蘇沙街經營,至1954年在官也街開設店舖。

店名取自現任傳承人莫炳權先生父親的名字--莫義。早期以售賣傳統零食及日常雜貨予氹仔街坊為主,後期出品以全人手製造的雪糕和大菜糕聞名。

莫炳權夫婦接手後,精心改良創新,堅持自行研製和開發新產品,店內大菜糕至今已多達十多種不同口味,並研發出馳名的榴槤及燕窩系列產品,其出品的榴槤雪糕選材自馬來西亞的極品「貓山王」榴槤,是「莫義記」引以為傲的招牌產品。

憑著數十年的「固執」,莫氏夫婦守住老祖宗的心血,承傳下來的口味,讓澳門人尋回昔日懷念的味道,讓更多世界各地的旅客,瞭解澳門的傳統美食文化。

印尼歸僑李綴治女士於1972年在澳門文第士街創辦第一家「美丹小食店」,1975年遷往高士德大馬路店舖繼續經營,以傳統印尼美食吸引不少歸僑食客及街坊市民。2013年創辦人李女士的兩位姪仔李志勤先生及李志謙先生接手成為第二代經營傳承者。2014年再轉由家族第三代蘇家圖先生接手。

四十多年來「美丹」堅持與專注製作印尼美食產品,遵照原有製作程式及原材料生產,以其務實經營和獨特口味贏得老街坊及旅客的口碑。

「美丹」第三代傳人蘇家圖先生,繼續堅持打造印尼手作糕點的風潮,菜單上依然保留不少經典菜式,其店內巴東菜為迎合華人要求,增加豬肉類產品可供選擇,用不鏽鋼分隔碟盛載的咖哩雜飯、著名的椰汁糯米雞、品質紮實的九層糕等,這些都是伴隨不少澳門街坊多年的歸僑美食。

唯一不變的人情味一代代傳承下去,保留歸僑家族的風味,將客人的回憶中味覺及感受,以持續創新的經營理念,傳遞給下一代。

在上世紀20年代原本是一名木匠的梁勝先生,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做飲食業的朋友,並從朋友身上學會烹製食物的方法,自此梁老先生就在澳門沙梨頭開始了「勝記白粥」的街頭擺賣。

1922年五.二九事件後遷入新橋區渡船街地舖繼續經營,當時因葡語譯音的問題,店名被登記成「盛記白粥」,並以此名稱經營至今。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二代傳人梁容根先生子承父業繼承「盛記白粥」。

80年代由第三代傳人梁慶裕先生接手繼續經營。時至今日,「盛記白粥」出品變得更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白粥、蘿蔔糕、魚蓉燒賣、腸粉、鹹肉粽、油炸食品外,配合現代人的需求,「盛記白粥」自行研發推出各式新產品,包括:豆腐花、西米露、涼粉等,其中芒果味和綠茶味豆腐花更成為賣座食品之一。

「盛記白粥」歷經三代人的用心經營,依舊保持著優質的傳統風味,滿滿的兒時回憶,深受澳門街坊和遊客青睞。

1952年,時值「廣州華南物資交流會」(「廣交會」前身)後,當時的澳門工商界人士,認識到祖國工農業發展的龐大勁力與潛力,在柯正平先生、馬萬祺先生、何賢先生、高振武先生、陳直生先生、梁秩智先生等愛國商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土特產公司」於同年7月1日成立。

「中國土特產公司」門市部初期設於新馬路,專營內地工藝品、服裝、日用品、疋頭、名酒及罐頭食品等零售業務,批發部設於十月初五街,專營各類糧油副食品等的批發業務。

70年代初,門市部冠名成為「中國國貨公司」,批發部為「中國土特產公司」。

1993年公司註冊為「澳門中國土特產有限公司」,旗下持有「中國國貨公司」及「中國土特產公司」。

70年代中,購入十月初五街114號地段,建成今天樓高十層的「中國國貨公司」大樓。

2017年「中國國貨公司」新引入中國少數民族、臺灣原住民、澳門文創及葡語系國家等商品販售,繼續以支持澳門發展為經營核心。公司目前由馬有禮先生任董事長,高開賢先生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公司將繼續以推廣國貨為己任,配合祖國之發展及服務澳門的精神,延續老澳門舊區濃厚且讓人津津樂道的人情味,與澳門共同前進。

「禮記雪糕」由鄺禮敬先生於1933年創辦,開業初期,以手推車沿路擺賣雪糕,後開設自己的店舖,於60年代遷至荷蘭園現址經營,至今店內外都走懷舊樸素風,是澳門碩果僅存的冰室之一。

現由第三代傳人鄺永燦先生接手。上世紀70-80年代澳門經濟發展起飛,當時流行到冰室消暑,造就「禮記雪糕」業績的高峰年代。創辦人鄺老先生創意十足,不僅研發出紅豆雪條、雪糕磚及雪糕三文治等產品,連部分產品包裝亦出自他手筆,其親自設計的」孖辮妹」商標一直沿用至今,深入民心。

時至今日,店內仍然售賣使用新鮮材料自家製的雪糕類產品,為滿足不同顧客需要,餐牌上添加了熱飲和熟食,得到一眾顧客支持。「禮記雪糕」店內依然保持60-70年代的冰室格局,地板鋪滿彩色紙皮石、木製圓桌和卡座、餐牌和包裝,一切都是歷史的見證。

店內門口玻璃櫃擺滿了各個年代的雪糕杯和汽水瓶,每個角落都是珍寶,客人體驗到的不只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趟視覺和觸覺的回憶之旅。

相關焦點

  • 澳門特色書店巡禮--(下)
    它建於1927年,閱書報室則於1948年剪彩開幕。 一幢只有兩層小樓的圓柱形圖書館,完美的詮釋了中西合璧的意義,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西式圓柱的相連接。由建築師陳焜培於1926年設計,於1927年建成,作為全澳第一家中文圖書館。由於八角亭圖書館的外形與曆史價值,澳門郵政局曾於2005年將其作為「澳門圖書館」的主題郵品內容之一。
  • 有一種美麗,叫做澳門夜景!
    平常大家大部份都是看到白天的澳門當然澳門的夜景絕對不會輸過其他國家五光十色的七彩霓虹燈照亮著澳門的上空跟住小編的腳步一切就從港澳碼頭的入夜開始吧!而嘉樂庇總督大橋(舊澳氹大橋)夜景見證著澳門與氹仔間的歷史
  • 後疫澳門──文旅產業助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當前,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相繼成熟,航拍、移動拍攝、VR沉浸體驗等全新玩法逐漸得到推廣,在澳門打造以澳門紅色名人為核心品牌的數字紅色旅遊基地的時機已經成熟。通過發展數字文旅盤活他們的精神遺產,不僅能夠凝聚華人,可藉此機遇找到政治最大公約數,一起為民族振興而攜手合作,具有重大統戰意義。
  • 澳門打卡新地標|澳門新八景名單出爐囉! ! !
    「澳門新八景」之「專家命名委員會」由本澳文化界專家組成,委員會主席為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謝志偉、成員包括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創會會長冼為鏗、澳門中國語文學會會長胡培周、澳門科技大學顧問程祥徽、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榮休教授鄧景濱。各專家對澳門都有紮實的認知及深厚的感情,在命名的過程中,從影像、實地的經驗出發,結合自身對這些景點的感受,先各自擬定名單,再進行會議討論。
  • 這就是澳門——小助手帶你遊澳門
    三巴勝景即聖保羅教堂的遺跡,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聖保羅教堂建成於1637年,整座教堂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與東方建築特色的結合,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牌坊」。精美絕倫的藝術雕刻,將大三巴牌坊裝飾得古樸典雅。
  • 快來打卡澳門新地標——「澳門倫敦人」吧!
    期待已久的英倫主題綜合度假村澳門倫敦人項目首階段終於開幕了!繼威尼斯人和巴黎人之後 「澳門小歐洲」的版圖再次擴大最新澳門綜合度假村—澳門倫敦人將正式啟用澳門倫敦人與澳門金沙度假區全球大使大衛·貝克漢姆(David Beckham)的最新合作,身為國際商人和英國名人的他是推廣這個全新綜合度假村的核心人物。
  • 2020年澳門旅遊局重點工作有哪些?今年旅遊局準備這樣做···
    拱北邊檢表示:可能是臨近春節大家「扎堆」去澳門買年貨隨著大灣區嘅不斷發展本澳在積極推進大灣區旅遊旅遊局於今日舉行年度記者招待會旅遊局表示,受惠港珠澳大橋開通,去年整體入境旅客 3,940多萬人次,較 2018年上升 1成 1,當中大中華旅客 3,600多萬人次,同比上升 1成1,其中內地旅客逾 2700
  • 澳門聖誕節旅客爆棚卻不見掏荷包!手信店長要哭了!
    12月12日,司警接獲一宗在白馬行一棟5層舊式大廈的入屋盜竊案,事主報稱當天上午約11時點離開家,只閉了木門和鐵門,誰料傍晚再回家時,就發現家裡的錢和兩隻手錶不翼而飛了!總共損約11萬元。司警局調查發現,大廈樓下的鐵閘不能上鎖,單位的門鎖與窗戶都沒有吧被損壞的痕跡,盜賊很有可能是用假鑰匙進入單位盜竊的。
  • 12日起,澳門人入內地免隔離,珠海市民可自由行來澳啦!
    14天醫觀措施同時,恢復珠海居民、珠海居住證持有人的旅遊簽註來澳包括團隊遊和個人遊!今日下午(8月10日),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記者會上表示,本澳連續130日無本地病例報告,45日無境外輸入病例報告,疫情風險定義為低風險,隨著澳珠通關往來放寬,大灣區9市以至整個廣東省,兩地牌車近期逐漸開放通行,本澳社區走向正常化
  • 澳門新聞
    【2017年1月17日-星期二-澳門新聞】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早前到北京拜訪國家教育部、文化部和體育總局等,談及包括澳門計劃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得到正面回應,有信心爭取在今年內申請成功。
  • 【攻略】來澳門,當然要帶最正宗的澳門手信啦~
    其實澳門手信無非就是特色小吃、化妝品、工藝品,和過關時可以買到的免稅菸酒,跟著小編的攻略一起來~(1)祐記龍須糖祐記只是一家路邊的小攤擋,卻是澳門公認品質最好,最好吃的龍須糖。它如今已是多年的老字號,掌櫃是第三代傳人。
  • 【2017香港工展會‧澳門】4月13日開幕!免費進場!
    香港工展會幾個極具人氣的專區移師展場,包括珠寶‧服飾美容區、健康美食區和生活家居精品區,還有特色的香港地道美食,攤位多達230個,讓大家逛過夠!【2017香港工展會‧澳門】的節目同樣豐富,工展會推廣大使歌影紅星小方(方力申)為你獻唱人氣歌曲,
  • 韓國瑜在澳門的28小時
    在澳不到28小時,韓國瑜見證了澳門和高雄兩地49家企業簽訂27項農漁產品長期訂單,協定總金額約1.88億澳門元,還有1項醫療合作備忘錄。 此行韓國瑜亦拜訪了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以及澳門商界、旅遊界人士等,並參觀了葡語國家食品展示中心、塔石衛生中心、新濠天地、銀河度假村、永利澳門等,實現了他此行目的「交朋友、賣東西」。
  • 灣區時代如何講好澳門國際機場的故事
    澳門機場自身年年高速發展,與其它澳門特別行政區取得的輝煌成就一起,生動地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復興路上的無窮潛力,雄辯地證明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強大生命力和歷史前瞻性,充分地印證了「澳門人是能夠治理好澳門的」這句滿懷著民族自信的千古名言。澳門機場今年適逢澳門航空運輸專營權結束。下一個二十年,澳門機場又將和澳門特區走向何方?
  • 慶祝澳門回歸16週年大型音詩畫舞臺劇《蓮花頌》,2015.12.2,澳門永樂戲院晚上八點上演.
    慶祝澳門回歸16週年大型音詩畫舞臺劇《蓮花頌》2015.12.2,澳門永樂戲院晚上八點上演 由蓮.工作室、澳門藝蓮工作室聯合主辦,澳門青年藝術家協會、澳門文化創意產業商會協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澳門基金會資助,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6週年大型音詩畫舞臺劇--《蓮花頌》,將於2015年12月2日,20:00,在澳門永樂大戲院舉行。
  • 【澳門美食】澳門手信的始祖——英記餅家
    說起澳門的江湖,大家都會腦補《賭場風雲》裡的發哥,或者是那個家裡家外都是江湖的何先生。澳門饕客如是說。鉅記「車仔檔」的品牌形象深入民心;咀香園多年來以炭燒杏仁餅聞名海外;而澳門英記作為一家已立足澳門近百年的老店,則不斷糅合傳統技藝和現代科技,精選原料,誠心造餅,為人們帶來原汁原味的澳門風情,可算是人們認識澳門手信的一張「名片」。
  • 為何澳門難以推廣電子貨幣?
    經濟局為支持澳門中小微企業把握網際網路發展機遇,增強線上和線下連通,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改善各區的營商環境,推動本澳各區工商業發展
  • 復活節去澳門 必玩澳門八大最值得一去的景點
    澳門最值得遊玩的八大景點包括鏡海長虹、三巴勝景、大炮臺、媽閣紫煙、盧園探勝等……復活節就要到了,去澳門一2定要玩玩這些景點。【復活節去澳門旅遊攻略:鏡海長虹】 澳門鏡海長虹包括「鏡海」與「長虹」兩部分。「鏡海」本是澳門的古地名之一,泛指澳門半島與氹仔島之間的海面,幾百年來一直為澳門對外貿易的航道。如今的「鏡海」上架起兩座大橋——澳氹大橋和友誼大橋。
  • 澳門美食網:【澳門美食】澳門手信的始祖——英記餅家
    在澳門歷史博物館裡,能看到澳門從古至今的濠江風月,而澳門英記餅家的古老餅模和造餅工藝,也存留在此。透過櫥窗,我們能夠看到澳門英記餅家的珍貴文化遺產,這是澳門手信業的瑰寶,也是澳門美食文化的歷史見證。澳門饕客如是說。鉅記「車仔檔」的品牌形象深入民心;咀香園多年來以炭燒杏仁餅聞名海外;而澳門英記作為一家已立足澳門近百年的老店,則不斷糅合傳統技藝和現代科技,精選原料,誠心造餅,為人們帶來原汁原味的澳門風情,可算是人們認識澳門手信的一張「名片」。
  • 支付寶澳門上線 淘寶貨擬直送
    ,宣佈正式推出支付寶澳門電子錢包服務。本澳居民可以澳門手提電話號碼,在支付寶App上註冊使用相關服務。螞蟻銀行(澳門)董事長俞勝法表示,支付寶澳門目前支持網購支付,短期內支持本澳線下支付,並可在內地、香港使用。盡快把物流服務落地本澳,把淘寶貨物直送本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