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2020-12-23 腎病之友

說到腎病,不得不提的是它的一大特性「隱匿性」,部分人發生腎病早期往往症狀不是很明顯。

判斷腎病,大多需經過系統的檢查,其中最基礎的是「兩規+一超」,即尿常規、血生化檢查和腎臟B超。基本上可以把腎臟的問題查得透透的。

其中尿常規中反應腎功能典型的指標就是尿蛋白,尿蛋白陽性表明有大分子蛋白漏出,可能腎小球出現問題,要具體確定到底有多少蛋白漏出來,還需要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基本上就能把尿蛋白的情況及大致腎小球損傷的嚴重程度摸清。

血生化檢查中血肌酐反應腎功能的指標之一,一般肌酐升高表明腎臟的排毒功能出現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受損情況,則還需要檢查腎小球濾過率、內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標。

尿蛋白、血肌酐這兩項指標是在腎早不同階段較為重要的兩項指標。但要全面了解腎病的發展,掌握腎功能的情況,預防尿毒症的發生,不能只看這倆指標,還有三項指標非常重要:

一、血壓水平高血壓是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之一,慢性腎病也會引起血壓的升高,主要是腎臟發揮著調節水鈉的作用,一旦腎小球受損導致體內血液流通失衡,那麼血壓指標就會受到影響,表現為升高。

血壓水平的升高會造成全身血液流通減慢,且持續高壓會造成腎小球動脈的高壓,加速腎臟的纖維化、硬化的進程,增加尿毒症的風險。

不論是判斷腎病,還是腎病發展過程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血壓水平都是不可忽視的指標之一。且相比尿蛋白、血肌酐來說,更容易診斷且被發現,更有利於腎病的及時控制及尿毒症的預防。

二、血糖水平糖尿病腎病是典型繼發性腎病,長期血糖高且控制不好會造成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加,損傷腎小球,引起腎小球的高濾過及高灌注的情況。早期會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沒有及時控制會發展為大量蛋白尿,腎功能進展迅速。

因此平時體檢要重視血糖指標水平,越早控制血糖穩定,針對性防治糖尿病,腎衰竭的風險越低。

本身沒有糖尿病的腎病患者如果後期發生血糖升高的情況,要及時服用降糖藥,有助於減輕血糖同時,降低尿蛋白水平,延緩腎功能。

三、血紅蛋白腎病發生後會引起血流的變化,可以通過血壓、血糖及水腫的情況反映出來。除此之外,腎臟受損不僅會影響外在血液環境,造成腎臟缺血缺氧,還會直接影響到造血功能。腎臟會生成一類促紅細胞生成素是形成血紅蛋白的主要來源。但腎臟受損後刺激脊髓造血功能減弱,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 ,繼而誘發貧血。

腎病發生貧血危害大,一方面會加重腎臟缺血缺氧的情況,另一方面會誘發感染、血栓等嚴重併發症。

血紅蛋白是檢測是否貧血的一項重要指標,能反映出腎臟後期的造血功能的情況。因此腎病中後期腎友們不能只看肌酐的高低,血紅蛋白指標更有重視。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尿蛋白降了,但血肌酐還是很高?怎麼辦?
    尿蛋白與血肌酐分別是反應腎病不同階段腎功能情況的兩個重點指標。尿蛋白則更準確的反應出腎臟中早期的情況,且影響著病情的整體預後。血肌酐主要是反應病情中後期的發展變化,隨著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動而變化,受到腎功能的直接影響。
  • 尿蛋白正常,肌酐卻持續升高?大多是3個因素在「作怪」
    尿蛋白和血肌酐都是反應腎功能的重要指標。尿蛋白是作為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存在,會增加腎衰竭的風險。肌酐升高則反映的是體內毒素水平的高低,告訴我們與尿毒症的距離。針對性降低尿蛋白水平方面,已經有了完整有效的系統性用藥方案。
  • 肌酐飆升卻沒有尿蛋白,被查出腎衰竭?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 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27個腎病要查的指標,一文讓你成為半個腎病檢驗專家
    看尿蛋白幾個「+」,需要結合尿比重一起看,避免因尿液過稀過濃而影響到對尿蛋白濃度(加號)的判斷。3.尿潛血說明尿液中有血紅蛋白(紅細胞的成分),提示可能有血尿,需要看紅細胞。作為腎友,抓住3個指標就夠了:17.白細胞白細胞有問題(升高或者降低),表示有病菌感染,需要再查C反應蛋白、血沉等看看感染程度,可能需要抗生素來消滅病菌。
  • 明明血肌酐還好,可腎病已處於嚴重階段,怎麼回事?
    周遜 腎內科主任筆者在臨床中常常遇到這樣腎病朋友,首次門診時或複診時,化驗檢查的項目往往並不十分全面,如化驗血常規與尿常規、尿蛋白分析、腎功能及其它生化檢查,以及腎臟彩超等等,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化驗檢查就是反映腎功能指標的血肌酐(SCr)
  • 肌酐正常卻已是腎衰竭?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得了腎病,判斷病情好壞的關鍵一點就是腎臟功能。但腎功能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深入的了解病情?部分腎友往往喜歡用血肌酐值的高低衡量腎功能的好壞,認為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肌酐升高腎功能就受損了。但其實肌酐並沒有那麼「靈敏」,一般肌酐升高後表明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了,所以,有些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去檢查,發現肌酐正常,誤以為自己沒事,就錯過了治療時機。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肌酐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更敏感。
  • 腎病不能只看尿蛋白?不想耽誤病情,4項指標最好快點弄清楚
    慢性腎病發生後,及時判斷評估腎功能的情況以及掌握腎衰竭的風險,都需要通過一些尿液檢查指標來深入了解。其中最為熟知最受關注的就是尿蛋白相關的指標。包括尿常規中的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微量白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還有NAG酶、α1微球蛋白等等。單純看尿蛋白漏出的情況的,可以反映出腎小球基底膜受損程度,腎臟濾過功能的好壞。
  • 腎功能檢查報告中,這3個指標很關鍵,若有異常,警惕腎臟問題
    1、血液生化指標血液生化指標包括胱抑素C和血肌酐,還有尿素氮以及尿酸等都能反映腎臟排毒功能。血肌酐能判斷腎臟分期,不過大部分腎病患者早期並不會有肌酐升高的情況,因此不能判斷早期腎功能情況。尿素氮和尿酸指標有廣泛性,即使沒有腎臟疾病,這兩個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因此也不能作為判斷腎病早期的指標,不過能代表中後期腎臟排毒功能。胱抑素C是較敏感的指標,跟血肌酐差不多,能反映腎小球濾過率內源性指標。當以上指標出現異常時,提示腎病已發展到4~5期。此階段患者應注重於排毒治療,及時減輕腎臟代謝負擔,防止發展成尿毒症。
  • 腎功能不全患者除了降低肌酐,尿蛋白,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事情
    因為腎臟儲備代償能力很大,因此臨床上腎功能雖有所減退,但其排洩代謝產物及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能力仍可滿足正常需要,臨床上並不出現症狀,腎功能化驗也在正常範圍或偶有稍高現象。二期腎功能不全期。腎小球已有較多損害,60%-75%,腎臟排洩代謝廢物時已有一定障礙,肌酐尿素氮可偏高或超出正常值。病人可以出現貧血,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精神不易集中等。
  • 腎功能檢查報告,哪幾項指標最關鍵?3個數「暴露」腎臟狀態
    尿蛋白相關指標分別是:尿常規尿蛋白、進一步檢查:微量白蛋白尿、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尿常規中尿蛋白是最易發現異常的一項指標,但反應腎功能具有不確定性,易受到外界影響因素幹擾,如喝水量、運動、飲食等等。如果出現+、2+、3+等,必須進一步查定量,明確腎小球受損的情況。
  • 誰都看不出耿先生患病,一查肌酐已達550,何種腎病如此難發現?
    耿先生被發現患有腎臟疾病的時間僅為三個月,而且是因視物模糊去醫院測量血壓(BP 180/130mmHg)後診斷為3級高血壓並由眼科醫生建議檢查腎功能才發現血肌酐高達550μmol/L,進而被為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從之前的視物模糊、到發現高血壓,再到後來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在這三個月期間及之前相當長時間,誰都看不出耿先生是有病的人,更不要說已處於嚴重階段的慢性腎臟病了。
  • 4項指標了解腎功能,淺顯易懂,越早知道越有利於防腎衰竭
    腎臟出現問題,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如果錯過一些蛛絲馬跡,病情惡化不堪設想。如何及時探查腎功能的情況,判斷腎病問題?當然少不了檢查。論各類疾病病,都有一些相對於身體指標出現異常,腎病也不例外。腎病不論是確診還是治療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四方面的檢查,檢查的越準確,對病情的治療及腎衰竭的防控越有利。但有時候查出來,有些醫生並不會詳細的一個個指標講給你聽,按著密密麻麻的化驗單,有些的腎友心裡很是沒底。那麼,每項檢查背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今天就來一一講解!
  • 肌酐會「騙人」,腎友看肌酐,要消除這14個誤會
    你看腎功能,主要是看哪項指標?多數人是看血肌酐。不過,就像尿蛋白的高低不能決定病情的輕重一樣,肌酐的高低也經常不能正確地判斷腎功能。雖然學術界評價腎功能基本已經捨棄了血肌酐,而改為更加準確的腎小球濾過率,但在各醫院的臨床工作中,以及廣大腎病患者的心目中,肌酐的「腎功能指標老大」地位仍然很穩固。然而血肌酐又是一個容易引起誤會的指標,有必要對它做一些澄清:1.
  • 血肌酐超標之後,避免尿毒症,腎友還有這3次機會!
    周遜 腎內科主任還是有不少腎病朋友這樣認為,一旦發現自己的血肌酐超標,總怕遲早會變成尿毒症,或者總認為尿毒症將不可避免。腎友有這樣想法,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血肌酐這一檢測結果,對腎病患者來說的確非常重要。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比如,突然或逐漸出現高度水腫的膜性腎病(MN)、或者出現高度水腫並尿量減少的微小病變腎病(MCD)、或者合併有腎功能受損且病理診斷為Lee 4級的IgA腎病(IgAN)、或者合併有急性腎衰竭的狼瘡性腎炎(LN)「活動期」等等,這幾種情況的腎病患者都會出現血肌酐升高,仔細分析後,發現並非屬於慢性腎功能不全(CRF),而是急性腎衰竭(ARF)或急性腎損傷(AKI)。
  • 尿蛋白尿越多腎病越嚴重?帶你30秒看懂尿檢報告
    腎病尿常規常看的指標主要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尿潛血、尿蛋白等等,那這些指標的變化又代表什麼?今天就給大家一一揭開答案。尿白細胞:尿液中檢測白細胞項增多或陽性(+),往往提示存在尿路感染,如果白細胞超過5個,基本可以確定。
  • 尿蛋白有個+號?我腎出問題了?
    「大夫,您看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去做了體檢,這尿蛋白有個+號,是不是腎出毛病了?」(1)像是這些病: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症候群、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尿道炎、膀胱炎等。(2)糖尿病病人查出尿蛋白陽性:要警惕有沒有糖尿病腎病,必須做進一步檢查。(3)重金屬中毒、某些藥物、腫瘤、免疫性疾病、妊娠高血壓等,也可能出現蛋白尿。
  • 肌酐一升高就透析,全給治壞了?3招幫你穩定腎功能
    「醫生,血肌酐高了怎麼辦?是不是早晚尿毒症會透析呀?」經常有腎友留言詢問相關的問題。提到腎病,很多人會通過血肌酐來判斷腎功能的好壞,且血肌酐升高會首先想到尿毒症的問題。有些腎友剛剛查出肌酐升高,醫生就建議進行透析,通過透析指標是降下來了,但其實腎功能反而是損傷了,肌酐的下降也只是暫時了,過不了多久會反彈甚至更高,反而是耽誤了腎小球修復的時機,導致病情最終嚴重。血肌酐升高是反應腎功能中後期的一項指標,但不能說肌酐升高就一定會尿毒症,具體的是否透析肌酐也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
  • 血肌酐怎麼排?怎麼降?北京治腎病哪家好?
    血肌酐,是衡量腎病患者腎功能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一部分腎友,經過規律治療後,肌酐也不見明顯下降,甚至有上升趨勢,這是怎麼回事。 肌酐是肌肉在人體內代謝的產物,主要由腎小球濾過後由尿液排出體外。
  • 腎病的2個必查項目,你查過嗎?
    對於腎病患者來講,尿常規和腎功能是2個必查的項目。而這兩個檢查項目包含多個指標,這些指標各是什麼意思?1.尿紅細胞高說明什麼?答:紅細胞大於3個/高倍鏡視野即為鏡下血尿。增多見於泌尿系統的炎症、腫瘤、結石性等疾病。2.尿蛋白高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