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看不出耿先生患病,一查肌酐已達550,何種腎病如此難發現?

2020-12-11 腎為先

周遜 腎內科主任

這是筆者一月前收治的一位腎病患者,年齡僅為34歲的青年男性,姓耿。耿先生被發現患有腎臟疾病的時間僅為三個月,而且是因視物模糊去醫院測量血壓(BP 180/130mmHg)後診斷為3級高血壓並由眼科醫生建議檢查腎功能才發現血肌酐高達550μmol/L,進而被為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從之前的視物模糊、到發現高血壓,再到後來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在這三個月期間及之前相當長時間,誰都看不出耿先生是有病的人,更不要說已處於嚴重階段的慢性腎臟病了。

來我院時,仍然看不出耿先生患有腎衰竭疾病:面色尚可、無顏面及下肢浮腫、尿量並未減少、無肉眼血尿、無尿急尿痛、無明顯四肢乏力、能吃能喝能睡、無噁心嘔吐、無頭痛頭昏、無心慌胸悶等等。然而,經過我們進一步檢查,耿先生的相關化驗指標仍處於嚴重超標狀態。

耿先生的部分檢查指標,見如下圖片。

尿蛋白明顯高於正常範圍

血肌酐及內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標明顯異常

彩超顯示雙腎明顯萎縮

根據如上檢查結果,結合其它化驗檢查及既往病史,導致耿先生慢性腎衰竭的原發病應考慮為慢性腎炎症候群。基本可以排除繼發性腎臟病,如狼瘡性腎炎、高血壓性腎損害、B肝病毒相關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及糖尿病腎病等疾病。這是因為:耿先生無「狼瘡」相關表現(無關節痛、無面部紅斑、抗ds-DNA抗體及血C3等指標均正常),可排除狼瘡性腎炎;高血壓病史僅為三個月且24小時尿蛋白定量遠遠超過1.0克,不考慮高血壓性腎損害;患者無B肝病史,檢查B肝兩對半也無異常,可排除B肝病毒相關腎炎;患者無皮膚過敏表現,也無過敏性紫癜病史,因而不考慮由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引起的慢性腎衰竭;患者也無糖尿病病史,入院檢查也無血糖升高,根本不考慮為糖尿病腎病;耿先生也無其它繼發性腎臟病表現。因此,其原發病診斷為慢性腎小球腎炎。

而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類型有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輕微病變、繫膜增生性腎炎(包括IgA腎病與非IgA繫膜增生性腎炎)、繫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也叫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及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等,慢性腎小球腎炎進展至後期,病理類型可轉化為嚴重的硬化性腎小球腎炎。本該考慮行腎穿刺活檢以進一步明確其病理類型的診斷,但由於耿先生的雙腎已經萎縮,慢性腎臟病已接近5期,而且並無繼發性腎臟病的可能。因此,對其作腎穿刺檢查的意義並不大,就算知道是哪一種病理類型,也並無特殊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還是原來未穿刺時的治療方案,從而放棄做腎穿刺的打算,也就是說完全沒有做腎穿刺活檢的必要。

入院後,我們主要採取的是綜合治療措施:控制血壓達標、糾正腎性貧血、降血尿酸、防止高鉀血症、保護心腦血管、給予低鹽及優質低蛋白飲食,以及使用含有大黃的中成藥及中藥辨證施治等治療。目前該患者的病情已趨於穩定,耿先生的血壓、血紅蛋白、血尿酸及腎功能等指標均已好轉或穩定。儘管如此,耿先生的最終結局仍是尿毒症,最後仍需接受腎臟替代治療(透析或腎移植)。

讀者看到這裡時,會為耿先生感到惋惜,同時也會想,誰都看不出耿先生患有腎病,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早一點發現腎病了嗎?我們知道,慢性腎臟病從剛開始出現腎小球輕微炎症或損傷,到病變越來越重,再到血肌酐輕度升高或肌酐清除率略有下降,再到後來的血肌酐明顯升高及肌酐清除率顯著下降,往往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短則三五年,長則十餘甚至更久,這在相對漫長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腎病不可能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的,只是有的症狀不明顯而已,或許有的視而不見而已,比如面色稍差、略感乏力、尿中夾沫及夜尿增多等等。如若耿先生能做到早期識別,或許可以早發現,從而為早期幹預與治療提供機會,不至於發展到如今慢性腎臟病嚴重階段。另外,還可以通過簡單的體格檢查,如測量血壓等,然後進一步追查,也是可以早一些發現腎臟疾病的。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給錯過了。

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明明血肌酐還好,可腎病已處於嚴重階段,怎麼回事?
    等到檢查結果出來之後,醫生也好,患者本人也好,都會特別關注血肌酐值如何:在正常範圍嗎?還是僅稍微高一點?如果發現血肌酐完全正常或不太高,一般會認為病情較輕或不嚴重。然而,有些腎病患者的情況並非都是如此。先看看如下這一病例,當腎友了解了之後,或許會改變以前傳統的認知。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周遜 腎內科主任腎病患者短期內出現血肌酐升高:第一種情況是剛發現自己患有腎病就存在血肌酐超標;第二種情況則是原來患有多年腎病的患者突然發現血肌酐超過正常。血肌酐高了,怎麼辦?絕大多數腎病患者理解為「使用降肌酐藥物」就可以解決問題。
  • 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說到腎病,不得不提的是它的一大特性「隱匿性」,部分人發生腎病早期往往症狀不是很明顯。判斷腎病,大多需經過系統的檢查,其中最基礎的是「兩規+一超」,即尿常規、血生化檢查和腎臟B超。基本上可以把腎臟的問題查得透透的。
  • 27個腎病要查的指標,一文讓你成為半個腎病檢驗專家
    廢話不多說,開篇進入正文:尿常規1.尿蛋白定性(加減號)尿蛋白陽性,最常見於腎小球疾病,比如慢性腎炎、腎病症候群、IgA腎病、膜性腎病、微小病變腎病、狼瘡性腎炎、過敏性紫癜腎炎、糖尿病腎病等,需要激素、免疫抑制劑、中醫藥
  • 腎不好,去醫院查一個肌酐就知道!醫生告訴您:肌酐升高的原因
    對於所有住院的患者,都必須抽血化驗檢查,抽血化驗的項目肯定會包括腎功能,腎功能最主要的一個指標就是血肌酐。對於懷疑腎臟有問題,或長期吃藥擔心有腎損害的人,也必須查肌酐才能進一步確診。嚴格說肌酐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但血肌酐對於臨床診斷和判斷疾病預後更有意義,所以我們一般情況下說的肌酐都說的是血肌酐。有人說那是不是肌酐高就一定說明腎臟出了問題,那也未必!一、肌酐是什麼肌酐是肌肉在人體內代謝的產物,主要由腎小球濾過排出體外。
  • 血肌酐怎麼排?怎麼降?北京治腎病哪家好?
    每20g肌肉代謝可產生1mg肌酐,在肉類食物攝入量穩定時,身體的肌肉代謝又沒有大的變化,肌酐的生成就會比較恆定。血中肌酐來自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外源性肌酐是肉類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的產物;內源性肌酐是體內肌肉組織代謝的產物。所以,肌酐是源源不斷在生成的,如果腎臟能力減弱,排洩的肌酐量減少,就會導致體內肌酐慢慢增加。後高於正常指標,提示我們的腎臟出了問題。
  • 肌酐達到350以上腎病患者該怎樣治療?北京腎病醫院排名
    腎病患者都知道,再難以治療的蛋白也是有可能轉陰的,只是會吃很多藥;肌酐低的時候指標上漲是很慢的,只要合理的控制;已經到尿毒症的患者也只能透析了,也不用糾結了。 尷尬的是,一個患者肌酐350,這個時候應該怎樣治療?單純控制?很難控制住;等著透析?也不太甘心。
  • 血肌酐高的慢性腎病朋友,尤其不該享用這4類美食!
    周遜 腎內科主任當慢性腎臟病(CKD)逐漸出現血肌酐(SCr)升高及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時,多提示腎病進入了更為嚴重時期,患者通常處於慢性腎臟病2期以上,更多見於慢性腎臟病3-5期,或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與慢性腎衰竭(CRF)。
  • 肌酐會「騙人」,腎友看肌酐,要消除這14個誤會
    你看腎功能,主要是看哪項指標?多數人是看血肌酐。不過,就像尿蛋白的高低不能決定病情的輕重一樣,肌酐的高低也經常不能正確地判斷腎功能。肌酐比大部分同齡人低,一般不是腎功能更好,常見於營養不良、糖尿病腎病早期人群。4. 去不同的醫院檢查,無需太看重各醫院的肌酐參考範圍,應與自己上一次的肌酐值進行比較。5. 肌酐受飲食、身體活動、腎小管對肌酐的排泌、肌酐的腎外排洩等因素影響,20%左右的上下浮動可視為正常浮動。
  • 肌酐一升高就透析,全給治壞了?3招幫你穩定腎功能
    有些腎友剛剛查出肌酐升高,醫生就建議進行透析,通過透析指標是降下來了,但其實腎功能反而是損傷了,肌酐的下降也只是暫時了,過不了多久會反彈甚至更高,反而是耽誤了腎小球修復的時機,導致病情最終嚴重。血肌酐升高是反應腎功能中後期的一項指標,但不能說肌酐升高就一定會尿毒症,具體的是否透析肌酐也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
  • 血肌酐升高,腹股溝淋巴結越來越大,一查竟是……
    56歲男性,腎功能不全,多發淋巴結腫大起病,免疫學相關檢查示多種自身抗體陽性,同時伴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及低補體血症,除紅斑狼瘡外,你還會考慮什麼?案例篇患者,男,56歲,因「發現血肌酐升高4月餘,腹股溝腫物2月餘」入院。
  • 肌酐正常卻已是腎衰竭?判斷腎功能好壞,3項指標會「說話」
    得了腎病,判斷病情好壞的關鍵一點就是腎臟功能。但腎功能看不見摸不著,如何深入的了解病情?部分腎友往往喜歡用血肌酐值的高低衡量腎功能的好壞,認為肌酐正常腎功能就正常,肌酐升高腎功能就受損了。但其實肌酐並沒有那麼「靈敏」,一般肌酐升高後表明腎功能已經嚴重受損了,所以,有些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去檢查,發現肌酐正常,誤以為自己沒事,就錯過了治療時機。判斷腎功能的好壞,肌酐並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一些指標更敏感。
  • 肌酐飆升卻沒有尿蛋白,被查出腎衰竭?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 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腎病的2個必查項目,你查過嗎?
    對於腎病患者來講,尿常規和腎功能是2個必查的項目。而這兩個檢查項目包含多個指標,這些指標各是什麼意思?1.尿紅細胞高說明什麼?答:紅細胞大於3個/高倍鏡視野即為鏡下血尿。增多見於泌尿系統的炎症、腫瘤、結石性等疾病。2.尿蛋白高說明什麼?
  • 肌酐高就一定代表腎病嚴重?不要被肌酐騙了
    肌酐是一個非常善變的指標,有時候一成不變,有時候瞬息萬變。作為評價腎功能最常用的指標,充當著「老大」的角色,卻不太靠譜,腎友經常被它騙了。要真正讀懂它,需要了解一些「內幕」。青壯年、男性、肥胖者、無肉不歡的人、健身達人,因為肌肉發達、代謝旺盛、營養攝入多,每天產生的肌酐也會更多一些。即使「葛優躺」一整天再檢查,血肌酐可能也會略高於正常值。此時腎功能無恙,不用因為肌酐高而憂心忡忡、過度治療。那麼,當肌酐處在參考範圍高限附近時,如何判斷腎功能是否受損呢?
  • 肌酐超標可能是正常的,肌酐正常也可能是腎衰竭
    目前,血肌酐穩坐「腎功能老大」之位。多數腎病朋友們包括部分醫生,一拿到腎功能化驗單就先看肌酐,把肌酐看作是腎功能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在「迷信肌酐」的風氣之下,經常會出現一些怪事:沒病的人以為自己有病,病重的人反而認為自己沒事。
  • 關鍵在2點,別再被血肌酐牽著鼻子走
    昨天分享了一位病友的情況,目前處在腎功能不全階段。肌酐治療一段時間有所好轉,有些患者提出異議:肌酐漲上去很難降下來,是不是真的?血肌酐的高低主要受腎小球濾過功能影響,如果腎小球硬化較多,整體腎功能受損嚴重,肌酐也會明顯升高。但並不是所有肌酐升高的情況,都不能降下來。
  • 腎病患者檢查出蛋白尿,如何診斷、評估與治療?
    腎病朋友不要小看這「尿蛋白」,平時不注意,或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卻不是什麼好東西,即蛋白尿既是腎臟損害的標誌物,也是腎臟病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因此,必須重視蛋白尿。所以說,腎病患者經檢查一旦發現有蛋白尿,首先應該給出診斷與評估,其次再考慮治療問題。
  • 防尿毒症別只看肌酐,有一點更關鍵!別等腎衰竭了才重視
    對於腎臟的這兩項功能,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看血肌酐指標,肌酐作為一類代謝「廢物」,不斷的升高一定程度反映出腎臟排毒功能逐漸下降,血液內毒素水平較高。但在過濾功能方面,肌酐並不能準確的反應腎小球基底膜受損的情況,及濾過率的情況。實際上,血肌酐可以反應腎臟功能的一方面,但卻不能以偏概全。
  • 尿蛋白降了,但血肌酐還是很高?怎麼辦?
    尿蛋白與血肌酐分別是反應腎病不同階段腎功能情況的兩個重點指標。尿蛋白則更準確的反應出腎臟中早期的情況,且影響著病情的整體預後。血肌酐主要是反應病情中後期的發展變化,隨著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動而變化,受到腎功能的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