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是一個非常善變的指標,有時候一成不變,有時候瞬息萬變。作為評價腎功能最常用的指標,充當著「老大」的角色,卻不太靠譜,腎友經常被它騙了。要真正讀懂它,需要了解一些「內幕」。
血肌酐在兩個關鍵節點最會「騙人」:
01在參考範圍高限附近撒謊
血肌酐達到多少就算腎功能損傷?這並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的人血肌酐到了90μmol/L就進入腎衰竭了,也有的人血肌酐常年保持在120μmol/L左右,腎功能卻很好。而且各地各醫院的血肌酐參考範圍也不同。
老人、小孩、女性、瘦人、素食者、活動量少、營養不夠的人,因為肌肉少、代謝低或者營養物質攝入少,產生的肌酐會更少一些。由此導致體內血肌酐的水平可能只有四五十,當腎功能衰竭尚處於早期時,血肌酐也沒有超過正常範圍。如果因為此時說肌酐「正常」,就真認為腎功能也是正常的,那就被肌酐騙了,可能延誤治療時機。
青壯年、男性、肥胖者、無肉不歡的人、健身達人,因為肌肉發達、代謝旺盛、營養攝入多,每天產生的肌酐也會更多一些。即使「葛優躺」一整天再檢查,血肌酐可能也會略高於正常值。此時腎功能無恙,不用因為肌酐高而憂心忡忡、過度治療。
那麼,當肌酐處在參考範圍高限附近時,如何判斷腎功能是否受損呢?
可以看其它更靠譜的指標:腎功能檢查中更靈敏的指標胱抑素C,以及腎小球濾過率這個評價腎功能的「金指標」。做到準確把握腎功能,避免耽誤治療、過度治療。
02在尿毒症臨界點撒謊
到目前為止,按國內對腎衰竭的分期標準來說,當血肌酐大於707μmol/L時,說明腎功能衰竭就進展到了尿毒症期。而且同時把血肌酐達到707μmol/L當做啟動透析治療的標誌。
但隨著腎臟病學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尿毒症的認識不斷深入,發現血肌酐並非診斷尿毒症的權威指標,也和是否啟動透析無關。
一些存在急性進展因素或可逆因素,如惡性高血壓、感染、各種原因導致的腎臟急性缺血、接觸腎毒性物質的患者,即使血肌酐達到了1000μmol/L以上,只要及時治療,很多患者的腎功能還可以得到有效恢復。
反之,有的患者血肌酐還不到700μmol/L,但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高血鉀、酸中毒、心力衰竭,必須儘快透析,否則有生命危險。
那麼,當肌酐升到700左右時,如何判斷腎功能的真實狀態呢?
這時我們可以看腎臟的體積大小,可以通過彩超檢查確定。如果腎臟已經嚴重萎縮,說明絕大多數腎小球已經硬化壞死,而壞死的腎小球是無法復活的。如果腎臟萎縮不嚴重,說明還有相當一部分腎小球處於損傷狀態,還沒有完全壞死,這時的腎功能大多還可以恢復(前提是你要抓住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