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最初似乎始發於西安,眾多小區、樓宇都被張榜列出,這些建築物的名字被分門別類的加以不同的批評性的定語,有的是崇洋媚外,有的是怪異難懂,這些被提及的物業名字都被要求修改重置。
接著,包括河北、陝西、海南等地也都紛紛跟進。
眾所周知,中國的電影、電視一直被外力加以斧鑿和修改,現在,現實世界的小區和大樓的名字,也開始以一種另外的「技術原因」為理由,被強制修正。
那麼多大樓和小區的名字被冠以了「大、洋、怪」,不知道下一步的具體做法是不是必須強制性地改成「小、中、俗」。樓宇也好,電影也罷,都有自己的「家長」——導演、製片方和開發商,他們才真的有權為自己的「孩子」打扮、起名,外人尤其權力無權置喙,這是常識。
作為外人,你對於那些樓宇的名字只有表達好惡的權利,而沒有強令要求對方改成符合你心意的權利。這更應該是常識。
一起唱:什麼妖魔鬼怪,什麼崇洋媚外,什麼封建色彩,什麼怪誕離奇。
(西安市不規範地名統計表,共98處)
這些樓宇的名字來由其實有其歷史、文化和心理原因。中國是後發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發力追趕的起始動力,原本就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崇洋」,正因為這一份對於更發達文明的憧憬,中國開始了數十年難以想像的高速發展,那種對於歐美發達國家生活方式的豔羨和仿學,促進、激發也反過來肯定著所有人的前進方向。
一切生活中的器物,名稱,哪怕具體的人名都是一段歷史的切片、寫照與印記,如今有多少城市中心的樓房被叫做「國貿」啊?不就是因為當年夢想著那裡成為一個又一個真正的國際貿易中心嗎?但真的每一座縣城都能成為國貿中心嗎?
曼哈屯,生命之光,欲望之火。上下嘴唇相觸,氣流從鼻腔瀉出;再張開嘴巴,讓氣流自由逸出口腔;舌尖由上顎向下移動,輕輕貼在牙齒上:曼——哈——屯。
又有多少小小的旅館給自己起名叫維也納啊?不就是想在一個逼仄之地給住宿的旅客(及自己)提供一點點可憐的幻想嗎?那麼多洗浴中心都叫威尼斯水都,那麼多小區叫棕櫚泉、紐約豪庭,這些難道都是出於某些政治化的訴求,故意彰顯崇洋媚外、故意貶低自我,嘲弄祖宗嗎?
不是的,無非是隱含了開發商自己的希冀,酒店經營者對未來的期盼,對美好事物的想像,只不過這些直白的戲仿式的名字,在如今看來充滿一種特殊的「中式土味」,但這土味裡潛藏著我們時代發展的真實脈絡,更重要的是,土味不違法啊!
那些商標都經過註冊和認可。人家的註冊商標,是法律保護的,不是一個行政命令,一個對審美有獨特追求的人的一句話就必須改動的。
那些號稱「東方威尼斯」的小區,可能只是覺得這個名字顯得有水,風景美。圖為水城威尼斯。
(電影《偷天換日》劇照)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有那麼多叫建國,60後中有那麼多叫革、紅、衛,80後的名字中開始有了各種個性化的異體字,90後大面積出現馨予和予馨,這和那些樓宇的名字有什麼不同?
是不是有些人名容易激起對當年混亂時代的回憶就要改掉,有些名字刻意追求港臺劇風必須變得樸素?
如今也有很多人吐槽,馨予予曦歆藝藝馨傻傻分不清,那不也就是吐吐槽嗎,難道還有誰覺得真有權令其改名?對人如此,為什麼對一個建築,一個小區就能如此越過法律,不管習慣,大動幹戈?
劉憶苦(耿樂飾)也是具有時代感的名字。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照)
而再進一步說,什麼又叫中式,什麼又是洋和外呢?任何一個正常社會都是內外交互的,不同文明時刻碰撞,彼此吸收,無論語言,文字,食物,習俗都歷經過某種意義的「外部篡改」。
我們的現代漢語中眾多詞彙都是外來詞,「幹部」來自日語,「沙發」是音譯,仔細想想什麼叫幹部呢?講不通嘛。
沙發又是個what?難道不應該勒令改為「軟布包裹泡沫坐墊的直背長椅」嗎?有這個道理嗎?如今被認為是中餐特徵之一的辣,可辣椒產於中南美洲,吃水煮魚算不算崇洋媚外?
Ross躺的不是沙發,是軟布包裹泡沫坐墊大碎花帶扶手直背長椅。
(電影《鐵達尼號》劇照)
時代發展至今,我們開始有了對於審美的某種「自我意識」,已經開始出現了很多有意味的名字,不再那麼窮奢極欲,不再那麼淺薄,不再追求「土味洋氣」。
但是歷史遺留的切片沒有什麼道理必須被強力修改,即便從今往後的樓宇和小區的新名字,權力也無權幹預。
土就讓它土,洋就讓它洋,不倫不類就不倫不類,人們嘲諷的是開發商的審美層次低,又不關公權的事,讓市場去選擇這一切,你叫曼哈頓中心,大家覺得可笑,不去租,寫字樓業主自然會有考量。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次有人產生改動地名和小區名的衝動,在此之前,北京就曾爭議過,關於公主墳等等帶有「恐怖色彩」的名字是否因為不合時宜要被改掉,當然,後來不了了之。
當年為了蹭阿凡達,有關部門把張家界「南天一柱」改作「哈利路亞山」。現在是要改回去了嗎?
(電影《阿凡達》劇照)
地名,樓宇名稱,最重要的功能是標識度,人們能夠據此進行有效辨識是最重要的,至於審美以及名字隱藏的意識形態象徵,根本無所謂,如果強制更改那些已經習以為常的名字,造成的現實混亂遠遠大於那些審美爭議。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相關部門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對於重複的樓宇名稱進行某些修訂,甚至,連這一點都無需去做,因為民間早已經有自己的區隔方法。
北京的天鵝灣沒有天鵝,星河灣看不到星河,奶子房摸不到奶子,公主墳遇不到公主也掃不了墓,土城挺乾淨,紅廟無法燒香拜佛。
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不會因此產生困惑。無論個人還是樓宇、酒店或者小區,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審美訴求變化,名字都會相應改變,這要尊重基本的時代規律,民間的習慣以及普通人的審美能力,無論如何,權力都不應該在這些領域裡展現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