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芒:忠孝立國不適合當今中國發展

2021-01-07 清諾晗history

"我們的學官是在忠孝立國這個大前提下從事教育事業的,我們的國立大學不是政府辦教育,而是教育為政府這個大家長盡忠盡孝。所以我的結論是:忠孝立國是當代中國教育的病根。"

這是鄧曉芒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說的一番話,剛一出來就引發了學界的熱烈討論。

他將當代的教育弊端直指忠孝立國的傳統觀念,他說忠孝不過是封建社會皇權制度下的必然產品,這樣培養出來的不過是一群聽話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才。

聽這話,似乎有點魯迅先生那味道了,魯迅先生文章中痛斥的"中國人的奴性"在當今社會依舊存在,魯迅先生如果仍在世,或許會和鄧曉芒教授成為摯友,畢竟,這個社會需要的,就是一群敢說真話的學者。

忠孝道對於中國人精神的壓迫

幾乎所有的中國孩子都聽過這樣的一句話,"你要聽話,要乖,只有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似乎只有聽話才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是否可以成才的標準。

聽話自然就是中國傳統觀念之中所謂的孝,是一種無法忤逆的權威,中國古代講究忠孝立國,在家要孝,為國要忠,對於人才的標準就是這兩條,其他的,比如才學品行倒在其次。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在中國大行其道,歷經千年而不衰。漢朝的選官制度叫做"察舉制",其實就是所謂的舉孝廉,孝廉的意思其實無需多講,無非就是忠孝,一個人只要忠孝似乎就完美了。

這些忠臣孝子自然是可以成為大官的,進入統治階級的,無論他們是否具有為官做事的魄力,無論他們是否具有明察秋毫的辦案能力,只要忠孝,一切都可以向後推推。

漢朝之後雖然有了科舉制,但是科舉制所考試的內容無非就是儒家以忠孝為主題寫的四書五經而已,不過是選官制度的規範化,內核其實一直是沒有變的。其實這倒是沒有什麼錯,畢竟皇權制度需要培養的就是這樣的一群人。

對於人性的壓迫忽略不計,因為人性本來就在其次,冰冷的規則之下,人性最沒有用的東西。畢竟社會需要的是這樣的一群人,一群帶有奴性的人,你一旦跳脫了這個圈子,自然就是離經叛道。

再說了,話語權是完全的掌握在家長與統治階級的手裡的,你沒有話語權,你不受關注,你想要反抗,就是以卵擊石而已,由此形成了固若金湯的忠孝立國的統治秩序,普通人被馴化為一種完全沒有自我意識和人格的直立動物。

這樣的忠和孝並不是我們後來所理解的美德,這樣子的忠孝只更多的應該理解為順,理解為一種奴性,一種在絕對權威和規則下的逆來順受,隨遇而安。

而這種精神還在發展,還在荼毒著一代人,"官本位"思想依舊盛行,潛規則依舊在蔓延,所有人似乎都選擇了視而不見,問題越來越嚴重,可是,改變任重道遠。

鄧曉芒直指教育弊端,忠孝立國究竟適不適用?

鄧曉芒教授解釋說:古代所謂的孝,隱藏著國家皇權主義的必然邏輯。這個也是今天社會生活中"官本位"在傳統文化中的根源。在今天,忠孝這一套餘毒仍然在侵蝕著我們。

鄧曉芒是一代哲學大師,中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和批評家,作家胡發雲曾經這樣評價他:"他的學術是很有個性的、很有根基的、也很有勇氣的,儘管他做的學術完全可以避開中國社會上很敏感的一些社會話題。"

作為一個教授,尤其是一個哲學系教授,他完全可以好好教書,著書立傳,外界紛紛擾擾不過百年而已,可是,有些人就是學不會噤聲,心中一腔熱血激蕩著,眼看到太多的社會問題,不吐不快。

這才是一個時代所需要的學者,心中是家國大義,眼見的是這個社會的不公與不平,敢於激烈的指出任何領域的任何弊端,哪怕他會招致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也在所不惜。

他的犀利是作為一個學者的執著,他的犀利是作為一個大師的擔當。所有一些東西需要有一些人去指出,這樣才會改變,一成不變,那我們所要堅持的一切到底是什麼。問題的存在,難道就是可以這樣忽略不計?那長此以往整個生活的秩序將會被嚴重打亂。

忠孝不僅僅只是順,在這個思想與人性高度解放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理性的,科學的觀念去看待人性和美德。傳統社會的忠孝與順從只會培養出一種帶有奴性的人,所謂的聽話,培養出了一群只會聽媽媽話的"媽寶男","公主病",脆弱的經不起生活的任何風吹日曬。

忠孝立國或許適用了一個時代,甚至是一個很漫長的歷史時間。但是適合不代表沒有任何錯誤,我們一直在批判近現代歷史上那些保守的,腐朽的人們,批判那些"祖宗之法不可變"的頑固之派。

可我們當代社會這樣的人不是依舊很多嗎?老祖宗說的就是正確的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不能改變,傳統典型裡就是這樣寫的,所以我們必須這樣做,這才是真正的弘揚傳統文化。

可是在當代這個社會中,忠孝立國思想已經不能再用了,再用下去只會催生出一種嚴重官本位思想的人,潛規則和裙帶關係將在這個社會肆意橫行。

改變任重道遠,但應具有反叛精神

雖然在森嚴的封建傳統統治之下,統治秩序和忠孝立國的觀念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並且固若金湯的嚴密網絡,但依舊不乏反叛者,總是有人敢於挑戰權威的,總是有人會看清楚統治階級的陰謀,衝破一切的去追尋自由和人格的健全。

李贄就是這樣一個反叛者,他太過離經叛道,中學時期讀到他的故事,有時候還會覺得心驚膽戰,在那樣一個禁錮的時代,他居然可以那樣做,確實讓人佩服,李贄反對只有孔子是聖人這一說法,他說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聖人。

但反叛者,具有獨立意識的人是該死的,李贄最後在獄中自殺身亡,他追求的自我意識只能成為史書上的一頁猜測,太過偏激的改變讓他成為那個時代皇權制度之下的犧牲品,忠孝立國的思想觀念成為讓他自殺的武器。

古代社會推崇的孝,其實是一種統治者,推卸責任的做法,統治者將責任推卸給家庭,推卸給作為家長的人,擁有絕對權威的家長,這是一種政治上的強盜理論和無能的表現。

忠孝立國顯然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病根,可是這個病根由來已久,想要徹底拔除實在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拔出,那是一件更為麻煩的事情。時代需要的是獨立人格的人,需要的是能夠改變這個社會的人,不需要一群完全順從的人。

人是一個擁有自我的理想的個體,而在當代社會孩子大多數情況下成為了家長實現自我目標的一個依附品,大多數家長會給孩子灌輸一種思想,我沒有完成我的理想,所以你要替我去完成,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不公平的,但似乎已經被人所忽視了。

改變任重道遠,但我們難道就不改變了嗎?不,絕對不能,個人的精神與人格解放,社會正常健康的發展,國家才能繁榮發展。

相關焦點

  • 鄧曉芒:忠孝立國是當代中國教育的病根
    "我們的學官是在忠孝立國這個大前提下從事教育事業的,我們的國立大學不是政府辦教育,而是教育為政府這個大家長盡忠盡孝。所以我的結論是:忠孝立國是當代中國教育的病根。"這是鄧曉芒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說的一番話,剛一出來就引發了學界的熱烈討論。
  •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道德文化立國的國家,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愛、禮義...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道德文化立國的國家,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人際之間的信任問題,即意圖通過使人人各安其位,各盡其分,從而實現社會合作。從政治學、社會學的視角看,這次不期而至的疫情,恰如對中國現行的體制、制度和社會治理模式的一次壓力測試。雖說在應對大規模疫情之類的災難時,中國體制自有其獨特的優勢,但也暴露出了諸多弱勢和短板。
  • 鄧曉芒:哲學家今天的角色
    鄧曉芒:我在課堂上總是對學生講,我們讀的這些東西與當今時代有密切的關係,古典的東西比那些現代後現代的要「現實」得多。比如普世價值,人的自由和人權,這都是在古典哲學中奠定的基礎。劉蘇裡:在《德國古典哲學講演錄》裡,你就是這麼說的。鄧曉芒:對。這是我一貫的想法,我就是要為當今打工者提供思想依據。
  • 易中天說鄧曉芒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誰是真正的哲學家呢
    易中天說:「鄧曉芒教授在我心目中,不客氣的說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他是唯一,不是之一,在我心目中,不代表別人。」易中天把鄧曉芒說成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不著調,真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鄧曉芒是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德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德國哲學,亦研究美學、文化心理學、中西文化比較等,創立「新實踐美學」和「新批判主義」。鄧曉芒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就是翻譯,主要是康德的《三大批 判》《實用人類學》《自然科學的形上學基礎》。鄧曉芒連哲學家都算不上,更不要說什麼唯一了。
  • 你知道「忠孝仁義禮智信」指的什麼嗎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優良的中國傳統美德—忠孝仁義禮智信,從孔子時就提出來了,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支撐著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
  • ...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人際之間...
    傳統中國是一個以道德文化立國的國家,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人際之間的信任問題,即意圖通過使人人各安其位,各盡其分,從而實現社會合作。從政治學、社會學的視角看,這次不期而至的疫情,恰如對中國現行的體制、制度和社會治理模式的一次壓力測試。雖說在應對大規模疫情之類的災難時,中國體制自有其獨特的優勢,但也暴露出了諸多弱勢和短板。
  • 隸書新作忠孝傳家仁義處事對聯(每日一品第989期)
    「忠孝傳家德為本,仁義處事信當先」是一副人們喜聞樂見的修身聯,廣泛流行於民間。「忠孝仁義禮智信」從我國春秋孔子時代就提出的修身要義,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忠孝仁義禮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 鑑賞:中國頂級步行街之臺灣忠孝東路
    忠孝東路,在東區興起後,成為購物者的天堂樂園,不論是矗立在忠孝東路上的眾家百貨公司,或是隱匿在巷弄中的琳琅滿目的獨特商店,都訴說著東區為臺北這城市的消費重鎮。忠孝東路,有一種特別的氣氛,讓每個人在絡繹不絕的人潮中,行走地仍優雅,穿著得流行適切,而這必定是逛街這件事所帶來的歡樂感受。
  • 捐資建「立國橋」打通「致富路」 立國集團助力尚志市鄉村振興發展
    捐資建「立國橋」打通「致富路」 立國集團助力尚志市鄉村振興發展 時間:2020-12-11 15:08 來源:東北網> 編輯:呂博   12月8日,由立國集團出資200萬元無償捐建的「立國橋」通車儀式在哈爾濱尚志市老街基鄉青川村舉行。
  • 忠孝教育亮點紛呈 不忘初心育忠孝人
    的發展之路,忠孝教育亮點紛呈。通過鑄忠孝魂、育忠孝人、造忠孝師、上忠孝課、建忠孝景、踐忠孝行、過忠孝節、唱忠孝歌、誦忠孝詩、定忠孝評、寫忠孝記等活動,打造忠孝教育特色,弘揚忠孝文化,提升辦學水平,努力打造有文化、有品位、有詩意、有特色的現代化溫馨校園。 忠孝在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近幾年來,馬安鎮中心小學校園文化、校園建設、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躍居全區鄉鎮小學的第一梯隊。
  • 鄧曉芒 | 什麼是自由?
    「自由」二字,中國古已有之,但時常寫作「自繇」。
  • 率土之濱怎麼立國 立國方法技巧
    [摘要]跟隨小編來看看如何在率土之濱立國吧,成就一代君王夢!在「王朝誕生」不久後第二彈爆料也接踵而至,《率土之濱》的玩法深受策略類玩家喜歡,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率土之濱怎麼立國,一起來看看吧!立國的要求1. 同盟到達指定的等級;2. 盟主必須在未被淪陷狀態;3. 佔領任意數量的郡縣並佔領郡縣下的所有城池。只有同時達到上述三種條件的同盟才能立國。
  • 從農業立國向工業立國的思想轉變,美國為何能成為「世界大國」?
    美國是國際上影響巨大的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也是遙遙領先,但是它的歷史卻十分短暫,作為曾經英國的殖民地國家,是什麼讓它在短短的歷史潮流中迅速發展呢?在美國獨立之後的建國初期,有兩種重要的立國思想影響著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那就是傑裴遜的「農業立國」和漢密爾頓的「工業立國」。
  • 濟寧:立國集團旗下嘉祥立國購物廣場正式開業
    原標題:濟寧:立國集團旗下嘉祥立國購物廣場正式開業   12月19日,立國集團旗下嘉祥立國購物廣場正式開業。
  • 民間故事 | 忠孝屏風
    王亶望恍然大悟,忙收回銀票,興衝衝回到東陽縣,第二天就親自到了賽叔遠家門外,本來想憑藉自己的官威壓服賽叔遠,讓他乖乖答應為自己雕刻忠孝屏風,沒想到對方油鹽不進,自己還沒進來就被嘲諷了一番。王亶望又想起總督的話立即警醒,忙變了神色,假裝畢恭畢敬進了房中,向賽叔遠拱手道:「前輩,剛才下官說話太冒失了,失禮失禮,請您多包涵。」
  • 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中原忠孝人物」王相鋒成網絡達人
    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自2015年至今已成功舉辦6屆,現已發展成為國際性旅遊展會。本屆旅遊展在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和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成第10年背景下,以「共建『一帶一路』共享數字旅遊」為主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服務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建設,旨在推動中國和東協各國之間電子商務旅遊、科技旅遊、5G網絡旅遊、智慧城市旅遊等領域的旅遊展示、交流與合作。河南旅遊大咖、中原忠孝人物王相鋒受邀參加2020中國東協旅遊展並在展館A3館新聞直播間接受桂林廣播電視臺直播專訪。
  • 勿忘中國是「農業立國」這個根本
    從古至今,從質的安全到量的安全,糧食問題與農業立國這個重大命題,始終是我們國家繞不開的根本問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兜底工程。「農業立國」是基本國情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問題的重要論述中,「農業立國」是最根本的命題。遠古,先祖茹毛飲血,漁獵動物,採集野果,聊以果腹。
  • 淮安首家主題文化村「忠孝金牛」在金牛村誕生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共同體新模式」創始人、淮安區委書記黨建項目顧問、「忠孝金牛」主題文化村項目總設計師金志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鄭旺盛,新時代村社網總編、「忠孝金牛」主題文化村項目總策劃王愛兵,淮安孝行淮安志願者協會執行會長張順,淮安運河書畫院院長蔡國華,《金牛墩賦》作者趙慶生,《金牛墩賦》書寫者宋玉新、方照理,《金牛高岡圖》創作者陳振華,《革命烈士王幹銀》畫像作者翟立中,金牛村黨支部書記陳留剛帶領村兩委及黨群代表及志願者
  • 抗美援朝,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細數歷朝歷代的立國之戰(三)
    上一講中,我們說到抗美援朝作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成功使得初生的新中國順利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立足,開啟了在世界舞臺上的精彩表演!隨後,我們一起分析隋帝國,唐王朝的立國之戰分別是哪幾場戰役,接下來我們繼續往下說宋元明清四朝。
  • 試析傳統文化中的忠孝觀念及其現實意義
    忠孝作為調節社會人倫關係的基本規範,有它自己的起源、 發展 軌跡,既有階級性又具有全民性,包含著豐富的社會 歷史 價值。在改革開放,建設有 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 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中國孝親的傳統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