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出現了第一部《葉問》開始,這個超級的電影流量IP就一直根植在中國觀眾的腦海裡,人們都被「一個打十個」這樣的熱血和愛國的情懷所感染,12月20號,《葉問4》上映了,^奶狗君^認為這部電影也標誌了長達10年的葉問系列暫時畫上一句話,這位一代宗師在電影中展示的是愛國但是平靜,勤奮但是低調,愛抱不平但是絕不好鬥,這樣一位外表看起來平和的但卻身懷絕技的武術家,他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呢?
佛山是武術之鄉,19世紀80,90年代,佛山的武術在中國赫赫有名,很多外國人慕名而來,南派成名大師如黃飛鴻,梁贊,馮小清等人,都出自佛山。
當時的葉家在佛山是比較富裕的家族,家宅在佛山福賢路「桑園」,佔了半條街道,其富可想而知。
1983年10月10日,葉問出生了,這位從小就喜歡 玩槍,玩雀,玩功夫的少年,日後會有什麼成就,估計沒人能想到。
葉家當年的祠堂出租給了一個外號「找錢華」的陳順華師傅教拳,陳順華當時所教的正是詠春拳,6歲的葉問看到詠春後便非常喜愛,最終在家人的幫助下,拜了陳順華為師,說來也巧,這位年紀最小的徒弟最討陳順華喜愛,陳也經常一些獨門的技巧教給了葉問。估計陳順華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教了36年拳,先後收了16個徒弟,年紀最小的葉問成了自己的關門弟子,日後也成了他的繼承人。
1908年,葉問來到香港求學,當時英美學生經常欺負中國學生,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葉問看不過去,便起身反擊把外國人打得抱頭鼠竄。後來葉問把一些學格鬥的學生也打敗後,慢慢有了一些名聲。
後來有一些,有一位來自佛山的師伯,說想和自己切磋,便和葉問比試起了黐手,師傅生前說過,「如果對手上來就硬邦邦,那就不怕,那人肯定功力有限,但如果那人上來就如爛毛巾搭著,那就要小心了」顯然,這位師伯是第二種,葉問雖然能周旋幾個回合,但是最終還是敗下了,葉問當時年輕氣盛,覺得很不服氣。師伯隔天再來找了葉問,說可以免費教他拳腳功夫,但是以後人家問起,要說是梁碧教的,原來這位就是當時詠春集大成者梁贊師傅的二公子梁碧,就這樣,葉問一直跟著梁碧學習詠春,直到1913年離開香港。
回到佛山後, 因為抗日戰爭爆發,整個佛山的工商業被日本控制,葉家生活困難,葉問為了家裡生計,只能教拳為生,一開始是免費教拳,後來用協助政府的行政機關追捕劫匪,慢慢地積攢了一些名氣,徒弟也越來越多。
1949年,葉問回到了香港,在當地開設了詠春拳館,當時就出了黃淳梁,李小龍,梁挺等名徒。葉問和李小龍的緣分也是非常深的,1956年,李小龍拜入葉問門下,當時已是小有名氣的小明星,穿著西裝,帶著墨鏡過來學拳,當時葉問心想,這位小夥估計也堅持不了多久就會離開。雖然李小龍確實中途有放棄過,但是還是堅持下來了,直到李小龍移民去了美國。葉問知道李小龍是急性子,一直跟小龍說「以後的路走慢點,不能走太快」。
葉問晚年的生活,除了練武,最喜歡的就是和三五弟子去茶樓喝茶,1972年12月,在香港病逝,享年79歲,詠春門人一致推崇他為詠春派一代宗師,不僅是拳法厲害,為人也值得大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