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零時,杭州東新園小區業委會向浙江豐巢科技有限公司公開電子郵箱發送《關於要求豐巢科技在收函後3日內解決違法收費問題的函》。東新園小區業委稱:「我們向浙江豐巢科技有限公司公開郵箱發件,系統卻顯示『被對方伺服器退回』——我們不但沒等來協商,連郵件都被拒收。我們想問,能通過什麼途徑和豐巢對話?」
因豐巢快遞櫃實行超時收費政策,5月7日起,杭州東新園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決定對小區內17個快遞櫃暫停使用,成為全國範圍內第一個抵制豐巢快遞櫃的小區。
此前,浙江豐巢科技公司負責人於經理曾在現場協商時承諾在5月11日前針對小區建議進行反饋。
近日,豐巢快遞啟動會員制服務,普通用戶超過12小時取件將收費。從免費到收費,此舉將豐巢推到了風口浪尖。
繼杭州東新園等小區暫停使用豐巢智能快遞櫃之後,上海一些小區也貼出停用豐巢智能快遞櫃的告示。
公開資料顯示,豐巢近5年已虧損超過20億元。豐巢一名高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向用戶收取超時費用實屬無奈,「不收費就沒辦法繼續給用戶提供服務了。」
用戶:以後快遞就不放豐巢了唄
豐巢於4月30日推出會員制度。普通用戶12小時內免費保管包裹,超時後0.5元/12小時,3元封頂。會員用戶可以享受不限保管次數、7天長時存放、寄件折扣等服務。
收費的消息一出,不少網友持反對態度,「雙向收費,吃相難看。」也有的網友認為,收超時費合理,但12小時的時限太短。
10日下午,在成都市錦江區一個小區內,記者看到,快遞柜上的顯示屏上已經打上了會員制度的廣告:「免收超時服務管理費」,「品牌聯合福利低至七折」等。
一名居民掃碼取件,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還沒有被收費,但是以後肯定就不會讓快遞員把快遞放豐巢了。另一位居民則說,小區內除了快遞櫃還有菜鳥驛站。「今天看到新聞了,既然豐巢收費,那我以後就放菜鳥唄。」
事實上,已經有小區出來抵制豐巢。
5月5日,第一波抵制浪起,杭州東新園小區業主委員會一紙通知宣告豐巢快遞櫃停用。豐巢方面反擊稱小區違約。多家媒體報導稱,目前上海抵制豐巢的小區已近50家。
在一名業內人士看來,快遞櫃收費是遲早的事,但是目前的「槽點」是,不少快遞員會習慣性地不給用戶電話通知,就將快遞放入快遞櫃,「不少用戶就只能被動地超時,總的來說這不是快遞櫃一家的事,需要整個行業去努力。」
5月9日,豐巢快遞櫃緊急發文予以回應,稱這項收費政策的初衷是鼓勵用戶及時取件,後續還將聯繫快遞企業推出早取件、贏紅包的活動。
豐巢科技首席營銷官李文青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也顯得無奈。
公開數據顯示:豐巢2020年一季度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3.34億元,虧損2.45億元,2019年營收16.14億元,虧損7.81億元;自2015年6月成立,截至2019年12月31日,虧損合計約20億元。
根據豐巢方面的數據,目前豐巢在全國已經有超過18萬個快遞櫃,合計虧損數據,每個快遞櫃要虧1萬多元。
她提到,成本方面有兩個大頭:一個是硬體的採購,一個柜子就是幾萬塊錢。其次就是公司每年付給物業的租金場地費,每個快遞櫃就是幾千塊錢一年。而快遞櫃的廣告業務也不像外界想的那麼賺錢,「戶外廣告市場整體都在萎縮,如果說我們廣告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那也沒有必要說去跟快遞員和用戶收費。」
而收取超時費,李文青表示公司並不會放棄這一戰略,「這個是肯定要去做的,否則的話沒有辦法去給用戶去提供服務了。」
面對網絡上對豐巢的質疑,李文青認為這暴露了整個快遞末端市場消費者的痛點,未來也有可能推出快遞上門服務。「我們是希望從行業的角度上,大家能夠把這種上門的服務和代收的服務能夠清晰的區分開來,不同的快遞的服務和價格的標準,讓消費者自己來去做相應的選擇。」
豐巢收取超時費一事,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豐巢收取快件超時滯留費是為了加快快遞櫃使用周轉,快遞及相關服務屬於市場定價,已經提供免費服務,只是收取超時滯留費,並無法律上的問題。
徐勇告訴記者,當下電商利用貨源優勢打壓快遞價格,從中賺錢快遞費差價;快遞產業集中度低,同質化競爭導致價格戰,這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加重了快遞公司出現「三化」現象,即微利化、無利化、虧損化。
對於大多數快遞公司來說,如果把快件全部送到家裡,快遞公司就會虧損,如果消費者不在家產生二次派送會加倍虧損。而送到柜子裡可以提高快遞員的作業效率。目前的問題是,沒有區分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他建議,可借鑑日本的模式,把快遞最後一公裡納入物業的服務範疇。物業購買快遞櫃,委託第三方系統運維公司提供服務,每月支付運維費。無論什麼情況都是免費。如果24小時不取,物業取走代為保管,或者送到業主家裡。
同時在電商平臺上設立三個選項,利用價格槓桿區別不同的服務方式。如送到家裡多少錢?送到快遞櫃裡多少錢?送到驛站裡多少錢?讓消費者自行選擇
國內至少已有70多個小區硬核抵制豐巢收費行為,豐巢科技首席營銷官李文青最新發聲仍強勢表態不僅將繼續執行收費政策,且後續或不再對此有相關回應或聲明。
面對快遞員未經同意能否放置智能快件箱,快遞二次收費是否涉嫌有違《反壟斷法》,如今或許已到了該由國家郵政局等有關部門一錘定音的時刻。
5月11日,上海中環花苑小區拔了小區內豐巢快遞櫃的電源,至此國內已有70多個小區硬核抵制豐巢的收費行為。
眼下,從豐巢、小區、快遞員、網友、媒體和省級郵政管理局等都加入到了這場「五毛錢大戰」的紛爭之中。
那麼豐巢究竟該不該向用戶收費呢?我國《快遞暫行條例》規定,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而《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也明確提出,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當徵得收件人同意。顯然,法律早已明文規定放不放快遞櫃,都要由收件人說了算。
不過對此豐巢科技首席營銷官李文青則有自己的看法,近日他強勢表示,「大家按協議辦事就好,豐巢科技後續或不再對此有相關聲明。」
事實上,在收件人和快遞員間要順利履行「當面驗收權」,確實會有很多不可抗力導致操作困難,最典型的就是快遞員來了,人卻不在家。
利益交換的最終結果,部分人只得「讓出」自己的「當面驗收權」,代價則是「支付」保管費。而這也最終催生了豐巢快遞櫃這一商業模式。
雖然近日豐巢收費一事沸沸揚揚,但是很多快遞員不打電話就把快遞放在豐巢的習慣並未改變。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市民肖先生近日發現,近日百世快遞和圓通的快遞員仍然是招呼也不打一個,照舊就把快遞放在了豐巢裡面。
「不打招呼就放快遞櫃,沒有公示徵求顧客意見就收費,快遞業的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對顧客的不尊重。」肖先生並不認可快遞業這些我行我素的行為。
對此豐巢給出的解釋則是業務持續虧損。其公告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豐巢全年營收2255萬元,淨虧損2.5億元;2017年豐巢全年營收3.08億元,淨虧損3.85億元;2018年前5個月豐巢營收2.88億元,淨虧損2.49億元;2019年豐巢全年營收16.14億元,虧損7.81億元;2020年一季度,豐巢營收3.34億元,虧損2.45億元。
不過市場上也有不同的聲音。國信證券研報更是算了一筆帳,稱智能快件箱使用壽命或可達10年以上,折舊期遠小於使用期。不考慮折舊的情況下,目前即使在一線城市,快件箱的運營已經可以覆蓋成本。
以一線城市為例,目前租金成本大約5000元至8000元,一個柜子80個格口,年收入可以超過1.1萬元,再加上廣告收入,已經基本可以覆蓋租金及其他電、網、維護成本。
不僅如此,智能快件箱早已向快遞員採取了收費模式,根據各地情況不同,一般在每個快遞3至5毛錢之間。與此同時,一些社區O2O業務也會利用快遞櫃身處社區的優勢來賺取O2O電商渠道費或銷售收入,這些都為豐巢帶來了相應的收益。
事實上,豐巢吃相不好看也是這次部分公眾強烈反對豐巢收費的重要原因。其12小時的超時設置,顯然是打了一個小算盤,盯上了很多上班族早出晚歸,不少人都可能因此逾時交費。
對此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在收購了中郵速遞易後,快遞櫃「一哥」豐巢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了70%。那麼對於豐巢超時候需收取0.5元/12小時的費用,以及會員月卡每月5元,季卡每季12元的收費,又是否涉及壟斷問題呢?
業內人士分析,若豐巢的市場份額超過50%,並符合《反壟斷法》相關規定,又強行對用戶進行收費,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壟斷,反壟斷執法機構有權進行調查。若調查後構成壟斷,可根據《反壟斷法》規定要求豐巢需承擔民事責任。
雖然豐巢是否壟斷尚未有定論,但是地方郵政管理部門已經開始發聲。
記者注意到,江蘇省郵政管理局表示,快遞櫃要進行收費,必須以合法作為前提。
而浙江省郵政管理局也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強調末端投遞要求的緊急通知》,明確提出對於使用智能快件箱進行投遞的快遞企業,要督促相關企業在投遞前履行告知義務,徵得收件人同意後方能放置在智能快件箱中。其還強調針對消費者反映的未經同意放置智能快件箱、二次收費等涉嫌違法問題,要充分發揮執法聯動機制,及時予以依法處理。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澎湃新聞 封面新聞 北京日報客戶端 每日經濟新聞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