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最牛的科技企業是華為,而不是中科院或國企呢?

2020-12-15 小虎有話說

任老和華為的努力,成就今日地位!國企央企本也人才濟濟,可是造出火箭的工程師,收入真的沒有華為工程師高,可得養家!合肥70專家辭職,那是核研究所的,個個都是寶貝,網傳去了現在的所長的公司,也可能不是,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研究所領導抱著沒有誰地球照樣轉的態度,確實讓他們走了!不管何種原因,這樣的管理態度和會制度基本可以代表現在某些單位。

企業原始積累是走量還是走質?走過原始積累階段,必然是先資本積累再技術積累,不是說技術不重要,技術很重要,技術事關大國競爭的未來!但,美國為何現在這個階段全力打壓?是因為有華為,有高鐵,有大疆?是社會整體財富正在進入創新階段,也就是資本存量基本完成,正在進軍技術、研發積累!華為、高鐵、大疆等,只是社會財富積累至技術爆發的幾個先發支點,並不是主因,網際網路是、雲是、算法是、甚至軍備也是。真正招致打壓的是後續將要井噴的技術高峰,資本逐利,完成原始積累後,必然向利潤更高的高質量、高技術方向前進。

改革開放後的國企更多的是在交通,通信,基建,軍工,資源,農業,能源類國之命脈企業。這些企業更多的是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並非全部以盈利來衡量。例如川藏公路,鐵路的建設,邊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虧本的。還有城市的交通系統都是虧本運營的。我記得公交車20年前普通1元,空調2元,現在還是2元,都是空調車了。若是全由私有企業發展,那麼很多投入大,利益少,見效慢的項目就不會有公司做了。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很多技術也源自於高校和科研機構,然後通過商業化運作將之發展到極致,形成技術積累,很多公司也在競爭中倒閉了。

8,90年代的很多技術含量高的民用產品很多來源也是國企,但國企體制不適合市場化,商業化運作,所以才有了90年代的國企私有化,下崗倒閉等等,也是國家為了改革開放,充分引入競爭的發展方向。後面的發展也是如此,中國需要建立一批像華為一樣的世界一流的高科技應用型企業,和一批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強大的科研機構,包括研究所和高校。國企和民企應該相輔相成的發展,國企通過國家投入完成國家運行所需的建設,同時為民企的發展提供了所需的架構和基礎設施。

你只看到國企的落魄,沒看到他們的貢獻!就那公路來說!要是每年每個人過路費5000塊你能接受嗎?不論國道還是鄉村小路都一樣!接受不了吧!那為什麼一部5000的手裡你就能接受呢?國企說到底是國家基礎建設單位!他們的目標不是盈利!國家要是全面提價你不還是用。

管理模式切然不同。華為是全員在職務持股制,員工切身利益與企業經營密不可分,為生存,創新是唯一道路,同樣壓力也不是中科院職工官員能承受的。央企國企在獨自的領域科技也是各有特色,如被媒體稱為壟斷的石油企業,在國際上可以稱得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從理論到實線獨具一套。這些企業活動只涉及國家經濟利益,而華為產品設計打破美國幾十年對世界的監聽,每年美國從監聽中獲得近萬億美元商業利益,華為產品不只是單純產品的買賣,因而受到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扼殺。

民營企業的頭是永久牌的,如果這個企業領袖有遠見卓識,發展戰略可以長期貫徹落實。而國企的頭是飛鴿牌的,今天在這做,明天就不知又換到哪裡做官了。所以,做表面功夫和虛功的多,其目的就是為了不斷往上爬。兩種人,兩種心態,管理企業的方式自然截然不同,企業的發展也大不相同。

領先的是華為,為什麼是華為。一個是領頭人的胸襟,眼光,格局,謀劃,不拘一格。一個是資本作用。有錢就有人,一個窮光蛋是什麼也難以幹成的。資本的作用無比強大。

華為也是按股份共享的模式讓人才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從而戰勝一切競爭對手。否則為什麼這麼多私企,怎麼沒見他們做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業呢?現在有名的私企絕大多數都是外資控股的企業,又怎能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呢?

性質都不同,你說的是企業,中科院不是企業,而且華為這種公司是把前沿技術應用到生活中去,造福當世,老百姓自然更容易知道,但一個國家的研究院研究所研究的東西可能是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東西,很多人看來虛無縹緲的東西。二者就沒有對比的必要!

國企央企的通病在,這些企業裡不乏高能人才第一年輕人有了學術突破就被所謂的導師佔有,從此失去了再次突破的動力。第二年輕人在學術上有了突破公司或者企業馬上就加官進爵報導採訪硬生生的把一個搞科研的苗子變成搞政治了整天應付各種事情哪還有時間搞研發。

一個企業能排除虛偽、自私,有企存我存,我與企業共存亡的理念,那麼就不會沒不牛的企業!華為、美的、格力我認為他們是現代企業榜樣!什麼中科院,央企國企,其中的蛀蟲還少嗎?碌碌無為,當天和尚撞天鍾,為祖國人民貢獻了什麼?綠地、五冶、中國建工他們每月發放了農民工的工資嗎?把國家領導的話當屁話!因為他們是大企業、國企、央企,誰敢惹他們!

咱們國家已經在搞混改。我覺得國資做一個30%的二股東比較合適。 一來無需為日常運營操心,二來國企領導也無權幹涉企業具體運營,具體運營是控股股東的權力。三來國家不怕混改企業排擠國企股份,因為有國家政權做保障。 甚至可以法律規定,國家佔30%的企業為混改企業,任何個人和法人不得改變比例。

因為用的外國人,華為擁有將近4萬名外籍員工,科技領域畢竟老外起步早積累多,不是打擊國人,國內員工技術確實不如老外,中國人比較牛的大都成美籍華人,所以華為成功,有很大原因就是擁有大量外籍專家,所以才能幹翻中科院和國企背景的大唐巨龍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牛的科技企業是華為嗎?
    華為確實很牛,但是也只局限於5G領域,手機領域等行業。 但是其實中科院和央企國企也在很多領域內擁有非常牛的高科技,只是大家感覺上華為可能更牛一些。
  • 華為任正非正式訪問中科院:掀起國產科技替代潮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宣布重要決定:「正式對外表示將集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關鍵技術,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擺脫西方國家「卡脖子」的問題。」隨後也Intel方面也被爆出拿到了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就在美國晶片企業傳來好消息同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在近日率領華為高層正式訪問中科院,同時還得到了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的熱情接待,目前華為和中科院雙方也將會加強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領域的合作。
  • 深圳40年40人表彰中,為何代表華為的不是任正非而是霍大偉呢?
    本次表彰大會的人員名單中,他們來自不同的領域,有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科技、金融、網際網路等等,每一位都是非常傑出的人物,那麼在40人的名單中,代表華為的為什麼不是任正非呢?而是霍大偉呢?霍大偉,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12實驗室導師部高級顧問,據介紹,這個實驗室是華為的總研究部組織,而霍大偉就是這個實驗室的總負責人,根據中國科學院網站的消息2014年6月27日,中科院院長、黨組織書記白春禮帶隊前往華為公司北京高端交流中心,舉行學習調研活動,此次活動中正是霍大偉陪同任正非一起參加的
  • 年賺1721億元,利潤比華為多1000億,它是中國最賺錢的非國有企業
    說起中國最賺錢的企業,那麼則非工商銀行莫屬。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有著「宇宙行」之稱的工商銀行,已經連續好幾年蟬聯中國最賺錢的企業,而在2019年度,工商銀行則以3122.24億元的淨利潤,再次高居榜首,同時也是國內第一家年淨利潤超過3000億元的企業。
  • 2020屆中國最牛畢業生誕生!放棄BAT年薪380萬offer,選擇華為!
    2020年,對中國可謂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上半年疫情肆掠,年中又發洪水,外部還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圍堵,國內外形勢非常嚴峻,全國的企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經營困難!對2020屆的高校畢業生來說,今年可謂是史上最難就業的一年!
  • 中國的這個科技公司,比華為還牛,卻因名字被誤解
    中國這個科技公司,銷量全球第一,比華為還牛,卻因名字被誤解?細數近年來我國的科技公司,可謂是層出不窮,不論是電子商業還是AI商業,都能數得上很多。近年來,我國對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鼓勵了多家科技公司的快速發展。不論是在手機行業快速脫引而出的華為,還是在科技領域迅速發展的AI科技,實力都非常強。
  • 被誤會最深的中國科技巨頭,銷量比華為還高,卻被誤認為是外企?
    被誤會最深的中國科技巨頭,銷量比華為還高,卻被誤認為是外企?對於華為,大家都很熟悉,作為中國著名的科技巨頭,實力相當強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華為是咱們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有哪家公司的銷量比華為還要高,小夥伴們肯定不信,但還真有,所以就讓我們來看看,被誤會最深的中國科技巨頭,銷量比華為還高,卻被誤認為是外企?這家科技巨頭企業就是國內著名的普聯技術有限公司,一個全球銷量第一,卻常常因為名字被誤認為是外企的巨頭企業。對於普聯,它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企業哦,而且它和騰訊一樣,都來自於深圳的華強北!
  • 中國芯崛起無法阻擋!中科院直接點名美國科技,美精英:值得反思
    對於美國對中國的打壓,美國精英學者認為像是給了中國一個絕佳機會去發展自己科技,中國將在不久會有市場能力和研發能力上實現質突破,這可能會對造成美國致命的一擊。中科院誓表要將美國"卡脖子"的科技盡全力去搞出來,不畏艱險,中國崛起是勢不可擋!
  • 華為為何如此青睞華中科技大學?
    近幾天,剛畢業就年薪201萬的華為「天才少年」火了!據長江日報8月3日報導,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今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 中科院宣布研發這項科技,美國媒體:中國一旦突破將影響全球格局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中國在很多科技領域都有了巨大的提升。雖說沒有做到方方面面的優秀,但能在這麼多領域傲視群雄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畢竟我們的科技大多都是從零到一,這份成就就已經是全天下獨一份了,中國科技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正不斷地增強。
  • 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加速,43家企業境內外上市
    事實上,來自聯想控股和中科院科技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國科控股的資金支持,正是中科院大批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的重要推手。如今從中科院科研成果產業化中成長起的企業已超過2000家,包括43家在境內外上市的大型企業。自去年科創板推出以來,還有7家公司在科創板成功上市,國科控股等助推科技企業的成長速度不斷加快。
  • 華為萬人研發中心也在這裡!
    不僅有華為入駐 還有蘋果、中科院、協鑫等大咖企業/院所 以及納米園、生物醫藥園、科創園等 一批重量級園區 你想不想一睹真容呢?
  • 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為何能得到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的青睞?
    華中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擁有國家實驗室和國家大科學中心的四所大學之一,與清華大學一同被美國製造工程師協會(SME)授予「大學領先獎」的兩所中國大學之一。華中科大為什麼這麼牛,我們可以用數據去分析這所大學牛在哪裡!
  • 中科院正式發聲!打破ASML光刻機壟斷是誤讀:到底什麼水平?
    【12月7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華為、中興「事件」以後,也讓國內很多網友們對於全球晶片產業鏈布局有了更多的了解,例如華為海思、高通、蘋果等是全球最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而臺積電則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三星、Intel則是全球實力最強的IDM晶片巨頭,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則是全球實力最強的晶片封測企業,但實際上除了晶片設計
  • 中國最厲害的國企是什麼?
    先上一張圖:看看世界500強中我們國家的國有企業排行榜。再看《中國企業500強》:中國企業五百強前十名全部都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排行第一的華為在中國企業500強排名第17位;2017中國企業500強中,274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上榜,佔比54.8%;這274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營業收入佔比71.83%;資產佔比86.19%;淨利潤佔比71.76%;納稅佔比85.87%。
  • 2020年「最牛畢業生」,年薪201萬籤約華為,你知道是誰嗎?
    在這些大學生焦急的同時,2020「最牛畢業生」卻已經廣為人知,年薪201萬籤約華為,你知道他是誰嗎?左鵬飛,他是一名90後,也是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光電中心計算機專業博士畢業生。為什麼說他是「最牛畢業生」呢?
  • 華為、隆基、正泰、晶澳、天合等光伏龍頭深度「綁定」國企
    隨著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央國企成為光伏電站開發主力,新形勢下民營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2020年,華為、隆基、正泰、晶科、天合光能等光伏龍頭企業利用自身在產品和技術方面的優勢,不斷探尋與華電、大唐、華能國企深度合作,樹立了一個個強強聯合的典範。
  • 華為最「牛」代言人,不是胡歌和梅西,而是讓任正非親自感謝的他
    華為最「牛」代言人,不是胡歌和梅西,而是讓任正非親自感謝的他眾所周知,對於各大手機品牌而言,營銷推廣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拿OPPO和vivo來說,它們就憑藉著「鋪天蓋地」的廣告,成功開拓出市場,銷量也非常高。
  • 荷蘭職員:要不是中科院與尼康的介入,ASML光刻機弊端也不會顯露
    如果說,人類發展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最尖端的科技產品是什麼?相信很多人會回答各種航天技術或者是運營到軍事方面的一些器械,但實際上,真正最核心的技術,可能就是光刻機了,光刻機至今也僅有部分發達國家持有光刻機的部分技術。
  • 一枝獨秀不是春,中國科技公司只有良性競爭才能做大做強
    說到網際網路公司的現狀和發展,國外我們會想到微軟、蘋果、三星等知名企業,這些公司相對全球來說科技實力都是很高!相對於我們國家的科技公司而言我們幾乎沒有什麼可比性!有的人可能要反駁我的觀點,認為中國也有很牛的科技公司,我知道你們要提到公司有大疆、華為、中興、聯想等企業!可是這些公司相比那些世界知名企業而言差距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