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說: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來的重要。
所以很多人認為,天賦比後天的努力更重要,沒有天賦,不管你再怎麼努力,始終不可能趕超別人。
天賦固然很重要,有天賦是優勢,天賦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會實現「雙贏」。
但是這個世界上,擁有天賦的人是極其少的,大部分人都是普普通通,平凡無奇的人,對於這部分人來說,沒有先天的優勢,後天的勤奮更為重要。
相聲演員嶽雲鵬早年說相聲的時候曾被觀眾轟下臺,他有說相聲的天賦嗎?不見得,如今的他成為觀眾熟知的相聲演員,更多的是他後天的勤奮和努力換來的。
後天的努力和堅持成就了今天的他。所以說,天賦和後天的努力並不相矛盾,有天賦,是優勢,是幸事,如果沒有,就踏踏實實努力,用勤奮彌補差距。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這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的一句話,他用這一生實踐並且證明了這句話。
華羅庚從小就愛思考,對數學十分熱愛,中學時老師就發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才能。
初中畢業後,華羅庚就讀於上海中華職業學校,但是因為家境貧寒,交不起學費而不得不中途輟學。
在這之後,華羅庚用5年的時間,自學完成高中和大學的數學課程,為他以後在數學領域深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無可置疑,華羅庚從小是有數學天賦的,但是如果他在輟學以後,沒有進行補足,沒有後天的勤奮刻苦,會有後來的偉大數學家嗎?
是否還記得初中課文裡的方仲永?年少時期的方仲永天賦異稟,但是沒有進行後天的學習與加強,最後泯然眾人矣。
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天賦是成功路上的加速器,倘若沒有這個加速器,我們只能選擇拼盡全力地奔跑,才有可能超越別人。
《最強大腦》裡的世界記憶大師王峰曾坦言,他所擁有的驚人記憶力,也是通過刻苦訓練得來的,並非天生就擁有如此「神力」。
因此,有天賦不是停滯不前的理由,因為天賦沒有進行後天的加強與鞏固,是會逐漸消失的。
沒有天賦也不是你可以不努力的接口,相反,沒有天賦才更應該是你發奮的理由,通過後天的勤奮彌補差距。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你的付出,終有一天會變成長在你身上的本事。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