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國家級試點試出新天地 城鄉融合...

2021-01-08 中國江蘇網

  「我這兩畝地,荒了可惜,種又力不從心。退地交給集體經營,我還能辦社保、拿分紅,多好的事情!」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石帆村村民陸夫泉今年78歲,兩個女兒在城裡工作,兒子兒媳在鎮上做生意,家裡兩畝黃桃園靠他一個人打理,幾乎處於半荒廢狀態。如今,老人把土地退給了村集體,承包地換來社會保障的同時,年底還能拿到分紅獎金。

  陸夫泉遇到的好事情,正是蘇州高新區開展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國家級試點任務。不久前,在蘇州高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改革試驗調研評估會上,國家農業農村部評估專家組對改革試點給「陸夫泉們」帶來的新變化表示充分肯定。當天,這項國家級改革試驗工作順利通過終期評估。

  農民增收

  承包權益有了「變現」價值

  隨著農業生產力及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量轉移,部分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減弱。

  以蘇州高新區為例。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蘇州高新區自開發建設以來,勞動力非農化轉移率高,土地保障功能已經弱化,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到村集體和合作社比例達91%,而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戶籍制度和社保制度,為農民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016年8月,農業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等聯合下發《關於農村改革試驗區新增試驗任務的批覆》,將蘇州市列入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名單,由蘇州高新區承擔這項試驗任務。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宋長寶介紹,接下試驗任務後,區裡迅速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區城鄉局負責總牽頭,區人社局、動遷辦、財政局、國土分局、規劃分局、法制辦等部門分工協作。經過梳理調查,全區符合試驗條件的承包家庭14903戶,承包地面積33455畝。

  鎮湖街道西京村村民馬海根就是其中一戶。馬海根的女兒在城裡有穩定收入和住處,承包地早已撂荒。但農民沒了土地,權益如何保障?馬海根的顧慮很快因為一系列制度消除了。蘇州高新區先後出臺《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驗主體資格認定實施辦法》《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驗實施方案》《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人員社會保障實施意見》《農村土地收益處置辦法》等,通過區分試點對象,因地分類推進,創新「承包地換社保,宅基地換住房」「雙地聯動」機制。

  馬海根通過「承包地換社保」,到齡後就可以享受社保養老待遇,標準從每月520元變為每月1095元。目前,蘇州高新區4個鄉鎮33個村共退出承包地23753畝,涉及農戶12391戶,各年齡段總人數40651人,流轉率達71%。其中,僅社保資金就落實近34億元。

  農業增效

  2萬餘畝土地資源被盤活

  「宜林則林,宜水則水,宜耕還要耕。在當前形勢下,糧食怎麼種?農產品怎麼保?退地後,農戶除了社會保障,是否還能享受到土地經營收益?」7月20日,在改革試驗調研評估會上,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對試點工作連連發問。

  根據改革任務,蘇州高新區的這次試驗要著力解決三個主要問題:土地有償退出後的農民市民化問題,其實質是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土地有償退出後的農業高水平規模經營問題,其實質是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土地有償退出後的土地確權模式問題,其實質是確保農戶長期穩定的土地權益。

  蘇州高新區城鄉局副局長葉楓告訴記者,為解決土地有償退出農戶後的農業高水平規模經營問題,蘇州高新區將退出土地由鎮村統一經營管理,為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提供新的經營方向。其中,通安鎮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將退出1.1萬畝土地全部由鎮村統一經營,培育職業農民,提高本地農民自主創業能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強村富民目標。

  此外,高新區各地也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經營路徑。滸墅關鎮適當引入社會資本,與龍頭企業合作,實行產供銷一體化,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東渚街道探索創新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長巷、新蘇、黃區等合作農場,按照「大承包小包幹」,發展生態、特色、高效農業。

  與此同時,通過完善「跨期分配機制」、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改革,探索退出土地後由農村型向社區型股份合作社轉型新路徑,確保村集體將有償退出后土地經營淨收益配置給社區股份合作社,以分紅形式返還給退地農戶,保障農戶獲取長期穩定的土地收益紅利。數據顯示,去年,蘇州高新區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股金分紅達2.2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4個試點鄉鎮社區型分紅總額近億元,增幅超過40%。

  農村增能

  為土地制度改革探路

  炎炎夏日,步入蘇州高新區通安現代農業園,上萬畝良田滿目翠綠、生機勃勃。作為蘇州市首批現代農業園區,這裡被劃分為翠冠梨、水蜜桃、葡萄、枇杷、優質水稻、茶葉楊梅等六大種植區,眼下正值水蜜桃上市,不少市民在林內體驗採摘樂趣。

  土地是鄉村振興的穩定器和蓄水池。新中國成立以來,每一次土地制度的改革,都伴隨著生產力的巨大釋放。在蘇州高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作為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正在源源不斷為鄉村振興賦能。

  通安鎮同心村村民朱小男對此深有體會,作為通安鎮農業機械化作業帶頭人,從事農業生產30多年,除了規模化種植水稻以外,還購置了插秧機、施肥機、微型拖拉機、噴霧機等近20臺專業農業機,添置了農藥噴灑無人機,融入了科技興農的元素。

  隨著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改革試驗的深入推進,通安鎮10000餘畝承包地通過有償退出收歸村集體,以「線上交易」的方式,流轉給通安現代農業園統一經營,既保障了村集體收益,又實現了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對於朱小男這樣的農場主,也可以直接從通安現代農業園承包土地,免去了從前需要「一村一戶一地」談承包的麻煩,承包的土地集中成片,加上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設備投入,大大提高了農場的生產經營效率。

  「蘇州高新區自承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驗以來,所做的舉措、出臺的政策都是首開先河的。」張紅宇稱讚道,蘇州高新區承擔的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國家級改革試點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在激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財產權能、維護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形成了一些可借鑑可複製的成果和做法,形成了具有鮮明蘇州特色的改革模式。 陳雨薇 範昕怡

相關焦點

  •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是重慶發展的「新風口」
    可見,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重要特徵,是在城鎮化進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時代的背景下,按照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圍繞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直接入市、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退出農村權益、農村產權抵押擔保、科技成果入鄉轉化、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等重點任務,推動重塑新型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 山東城鄉融合20條...
    3月3日,山東公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20條」,具體如下:一、推進城鄉要素融合1.放開農業轉移人口落戶限制濟南、青島中心城區儘快放開落戶限制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確保有意願的未落戶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證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2.激勵引導城市人才入鄉
  • 市住建局:打造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濟南樣板」
    2016年,濟南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市;2019年12月,市中區、歷城區(含南部山區)、長清區、章丘區與濟南高新區入列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2020年8月,濟陽區、商河縣、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聯合成片以黃河北片區入選首批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濟南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再啟華章。
  • 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後未登記徵地補償款歸誰所有?
    【說法】本案是一起典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後產生的糾紛,爭議焦點在於承包地經營權能否轉讓,以及已轉讓但未登記的有無效力,流轉土地被徵收後補償款歸誰所有?承包地經營權人有權處分其承包地經營權。物權法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性質,承包人作為用益物權人,當然有權依法對其權利進行處分,包括依法轉讓。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條也規定,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願、有償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可見,承包人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何時流轉以及流轉對象可自主決定。
  • 中央農辦主任韓長賦談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這項改革試點的核心是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等六項權能。到2017年12月底,全部試點工作已經如期完成,達到了預期的試點效果,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2014年12月,國辦印發《關於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隨著農村土地使用權特別是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日益增多,土地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逐步發展。
  • 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取得新突破五原縣頒發3本農村...
    試點工作成效明顯目前,五原縣已發放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書3本,向農業銀行申請合作社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1筆110萬元。2020年初,五原縣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緩解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因土地流轉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小農戶走同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 再過五年,第二輪土地承包陸續結束,「延包」已試點!農民早了解
    1983年我國啟動了第一輪土地承包製度,該輪承包期為十五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是從1995年開始,1997年到1998年才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分包工作,在此期間,許多剛出生的農二代都沒有分配到土地。現如今,已到了2020年,再過五年,第二輪土地承包也會陸陸續續到期。到期後,農村是否會進行第三輪土地承包分配工作呢?
  • 家裡有地的好消息來了,承包地有償退出實施,每畝最低2萬元
    據了解,近幾年來,不少人已經意識到了農村的變化,一是耕地少了,農村年輕人少了,農民賺的錢也少了,但是土地荒廢增加了,農民的生活成本上升了,農村的老年人也增多了。實際上,這都是農民掙錢比較難的原因,過去農民用各種辦法都可以解決生活問題,這幾年不行了,什麼事都得花錢,農民除了工作,還要打工。
  • 農村耕地自願有償永久退出,每畝補10萬算多嗎?看你符不符合條件
    農場主進城打工,為了家庭生活的需要,他們只能進城打工,但他們對城市沒有很大的認同感,他們更願意住在農村,於是,他們就把土地包出去,再進城打工,等到有一天幹不了活,就回農村去養老,一旦農地永遠退耕,以後就沒地方住了,很不划算。因此,是否所有農戶都可以申請自願有償退出?明顯不對!
  • [光明日報]全面深化改革,讓農村煥發新的活力
    劉守英認為,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我國土地大規模擴張的城市化階段已過,具備了按照公共利益、市場價補償、程序公開透明原則改革徵地制度的條件,應「建立土地徵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徵收範圍」,保障城市化進程中農民的土地權益。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
  • 國土資源部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再動員
    》的有關要求,推動試點工作全面覆蓋、深度融合、壓茬推進,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利修法、惠群眾的制度創新成果,12月1日,國土資源部在北京召開深化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會議,對試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 全國土地日 新《土地管理法》的十大亮點
    新《土地管理法》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改革土地徵收制度方面作出了多項重大突破: 一是對土地徵收的公共利益範圍進行了明確界定。憲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對土地實行徵收和徵用並給予補償。總體看來,有七大變化:一是在原來「一戶一宅」的基礎上,增加宅基地「戶有所居」的規定,明確了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可以採取措施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這是對一戶一宅制度的重大補充和完善;二是允許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這一規定意味著地方政府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迫農民退出宅基地;三是下放宅基地審批權限
  • 離婚後索要土地承包經營權——看灤南胡各莊法庭巧化解
    近日,灤南法院胡各莊法庭成功調解了一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依法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李某與劉某經人介紹於2001年結婚,雙方均系再婚。李某帶一男孩,婚後李某母子將戶口遷移到劉某村。2003年劉某所在村委會分給李某母子土地每人1.8畝,共計3.6畝,從2018年開始,劉某將李某母子的土地承包給了他人。後二人因感情不和離婚,李某母子多次找劉某索要承包費並要求其退還土地,但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李某遂訴至法院。訴前調解階段,灤南法院胡各莊法庭法官與原、被告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並邀請村委會一同參與調解。
  • 2020年,農村土地迎來4大變化!
    1、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繼續提倡「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
  • 聞汛而動 蘇州科技城醫院救護培訓走進蘇州高新區城鄉局
    聞汛而動 蘇州科技城醫院救護培訓走進蘇州高新區城鄉局 2020-07-20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高新區:產業創新高地何以築起文化「高峰」?
    「溫度」……  今年以來,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蘇州高新區積極推進「文化繁榮興盛」「全域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強化頂層設計,整合區域資源,激活文化科技融合產業引擎,打響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蘇繡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不斷提升公共文化事業優質化均衡化水平,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一份獨具高新區特色的文化答卷。
  • 國土資源部黨組會部署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
    2月9日,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主持召開第5次部黨組會議,聽取2016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總結,並就2017年工作安排提出要求和部署。會議指出,2016年是農村土地徵收、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關鍵一年,33個試點地區三項試點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積極進展,成效初步顯現。
  • 衡陽高新區:產城融合 推進宜居新城建設
    目前,衡陽高新區基本形成了「一區兩園四城」的發展模式(「一區」即衡陽高新核心區,「兩園」即白沙工業園、白沙軍民融合產業園,「三城」即衡山科學城、深圳科技城、華夏幸福汽車產業新城),也是衡陽市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2017年成功躋身全國高新區第二方陣,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產城融合示範區初見雛形。
  • 南陽探索農村土地流轉「三權分置」新模式:盤活農村土地,喚醒...
    2016年開始,鄧州市孟樓鎮率先「破冰」,通過對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置」,以政府平臺流轉土地,實現農民、村集體、農開公司、經營主體四方共贏。「鄧州模式」成為破解「三農」問題的一把「金鑰匙」,為南陽市「三農」工作鋪開了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