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兩畝地,荒了可惜,種又力不從心。退地交給集體經營,我還能辦社保、拿分紅,多好的事情!」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石帆村村民陸夫泉今年78歲,兩個女兒在城裡工作,兒子兒媳在鎮上做生意,家裡兩畝黃桃園靠他一個人打理,幾乎處於半荒廢狀態。如今,老人把土地退給了村集體,承包地換來社會保障的同時,年底還能拿到分紅獎金。
陸夫泉遇到的好事情,正是蘇州高新區開展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國家級試點任務。不久前,在蘇州高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改革試驗調研評估會上,國家農業農村部評估專家組對改革試點給「陸夫泉們」帶來的新變化表示充分肯定。當天,這項國家級改革試驗工作順利通過終期評估。
農民增收
承包權益有了「變現」價值
隨著農業生產力及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量轉移,部分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減弱。
以蘇州高新區為例。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蘇州高新區自開發建設以來,勞動力非農化轉移率高,土地保障功能已經弱化,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到村集體和合作社比例達91%,而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戶籍制度和社保制度,為農民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016年8月,農業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等聯合下發《關於農村改革試驗區新增試驗任務的批覆》,將蘇州市列入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名單,由蘇州高新區承擔這項試驗任務。
蘇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宋長寶介紹,接下試驗任務後,區裡迅速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區城鄉局負責總牽頭,區人社局、動遷辦、財政局、國土分局、規劃分局、法制辦等部門分工協作。經過梳理調查,全區符合試驗條件的承包家庭14903戶,承包地面積33455畝。
鎮湖街道西京村村民馬海根就是其中一戶。馬海根的女兒在城裡有穩定收入和住處,承包地早已撂荒。但農民沒了土地,權益如何保障?馬海根的顧慮很快因為一系列制度消除了。蘇州高新區先後出臺《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驗主體資格認定實施辦法》《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驗實施方案》《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人員社會保障實施意見》《農村土地收益處置辦法》等,通過區分試點對象,因地分類推進,創新「承包地換社保,宅基地換住房」「雙地聯動」機制。
馬海根通過「承包地換社保」,到齡後就可以享受社保養老待遇,標準從每月520元變為每月1095元。目前,蘇州高新區4個鄉鎮33個村共退出承包地23753畝,涉及農戶12391戶,各年齡段總人數40651人,流轉率達71%。其中,僅社保資金就落實近34億元。
農業增效
2萬餘畝土地資源被盤活
「宜林則林,宜水則水,宜耕還要耕。在當前形勢下,糧食怎麼種?農產品怎麼保?退地後,農戶除了社會保障,是否還能享受到土地經營收益?」7月20日,在改革試驗調研評估會上,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對試點工作連連發問。
根據改革任務,蘇州高新區的這次試驗要著力解決三個主要問題:土地有償退出後的農民市民化問題,其實質是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土地有償退出後的農業高水平規模經營問題,其實質是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土地有償退出後的土地確權模式問題,其實質是確保農戶長期穩定的土地權益。
蘇州高新區城鄉局副局長葉楓告訴記者,為解決土地有償退出農戶後的農業高水平規模經營問題,蘇州高新區將退出土地由鎮村統一經營管理,為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提供新的經營方向。其中,通安鎮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將退出1.1萬畝土地全部由鎮村統一經營,培育職業農民,提高本地農民自主創業能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強村富民目標。
此外,高新區各地也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經營路徑。滸墅關鎮適當引入社會資本,與龍頭企業合作,實行產供銷一體化,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東渚街道探索創新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長巷、新蘇、黃區等合作農場,按照「大承包小包幹」,發展生態、特色、高效農業。
與此同時,通過完善「跨期分配機制」、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改革,探索退出土地後由農村型向社區型股份合作社轉型新路徑,確保村集體將有償退出后土地經營淨收益配置給社區股份合作社,以分紅形式返還給退地農戶,保障農戶獲取長期穩定的土地收益紅利。數據顯示,去年,蘇州高新區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股金分紅達2.2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4個試點鄉鎮社區型分紅總額近億元,增幅超過40%。
農村增能
為土地制度改革探路
炎炎夏日,步入蘇州高新區通安現代農業園,上萬畝良田滿目翠綠、生機勃勃。作為蘇州市首批現代農業園區,這裡被劃分為翠冠梨、水蜜桃、葡萄、枇杷、優質水稻、茶葉楊梅等六大種植區,眼下正值水蜜桃上市,不少市民在林內體驗採摘樂趣。
土地是鄉村振興的穩定器和蓄水池。新中國成立以來,每一次土地制度的改革,都伴隨著生產力的巨大釋放。在蘇州高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作為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正在源源不斷為鄉村振興賦能。
通安鎮同心村村民朱小男對此深有體會,作為通安鎮農業機械化作業帶頭人,從事農業生產30多年,除了規模化種植水稻以外,還購置了插秧機、施肥機、微型拖拉機、噴霧機等近20臺專業農業機,添置了農藥噴灑無人機,融入了科技興農的元素。
隨著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改革試驗的深入推進,通安鎮10000餘畝承包地通過有償退出收歸村集體,以「線上交易」的方式,流轉給通安現代農業園統一經營,既保障了村集體收益,又實現了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對於朱小男這樣的農場主,也可以直接從通安現代農業園承包土地,免去了從前需要「一村一戶一地」談承包的麻煩,承包的土地集中成片,加上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設備投入,大大提高了農場的生產經營效率。
「蘇州高新區自承擔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驗以來,所做的舉措、出臺的政策都是首開先河的。」張紅宇稱讚道,蘇州高新區承擔的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國家級改革試點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在激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財產權能、維護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形成了一些可借鑑可複製的成果和做法,形成了具有鮮明蘇州特色的改革模式。 陳雨薇 範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