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電釋放經濟復甦強勁信號!與限購澳洲煤炭沒有關係

2020-12-23 小強財藝

最近幾天看到南方有些省份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如果這事擱在平時,可能不會引起人們太大的注意,畢竟天氣轉冷,負荷突增,出現尖峰時段用電緊張也是很正常的,為了保證整個電網的安全運行,電網調度就會採取一些臨時調度措施進行負荷分配,導致某些地方出現了臨時斷電的情況。

但總有那麼自以為是的「聰明人」,總喜歡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聯繫起來,認為拉閘限電是因為「電煤」緊張,而電煤緊張的原因是因為中國限購了來自澳大利亞的煤炭,言外之意,這些人認為限購澳大利亞煤炭,最終導致國內電煤緊張,影響了電廠的發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發改委已經解釋了限電的原因。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我們電廠的存煤天數和總量有保障,請大家放心,保障能源供應沒有問題。

在人們普遍的印象中,夏天高溫季節用電可能會出現緊張狀況,那是因為夏天空調用電量激增的原因。其實,如果冬天天氣巨冷,很多人就會使用電器取暖。比如這次南方的限電,就是因為工業生產的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的影響,電力需求增長超過了預期,這都是有監測數據的。就拿湖南和江西來說,湖南發電量同比增長19.8%,江西同比增長18.4%。看看這個同比增長的數字,就知道需要提供比去年同期多很多的電量了。

當然,電力突然緊張也與電廠供應電力有一定的遲滯性有關係,某個時段的電量突增,對於電網調度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機組備用裕度很大,電力負荷很快就能滿足要求,但是如果電廠的備用機組不足(比如檢修狀態的機組太多),就會影響電力負荷的供應。另外,火力發電機組從啟動到併網正常運行一般也需要12小時左右。

既然限電了,我們也得找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對於負荷的變化估計不足,一些電力調度計劃還需要考慮得更全面等,當然,這都是調度計劃部門的事情,這裡就不多說了。

限電是因為限購澳大利亞的煤炭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從數量上來看,澳洲煤炭佔比很小。

我們先看看一組數據,今年1-11月,中國原煤產量34.8億噸,煤炭進口2.6億噸。大家最為關心的澳大利亞煤炭進口為7000多萬噸,佔中國用煤總量的的1.9%。

這個1.95%的佔比,相對於中國總體的煤炭產量真的掀不起什麼大風浪,更不會因為限購澳大利亞煤炭而影響中國的電力供應,更不會造成「電荒」,把限購澳大利亞煤炭對中國電力的影響實在是太過高估了。

其次從可替代性方面來看,替代性強。

另外,即使中國不買澳大利亞的煤炭,也可以迅速找到新的賣家家。在拒絕了裝載了澳大利亞煤炭的幾十艘貨輪的卸貨之後,中國迅速找到了新的賣家,印尼、俄羅斯還有蒙古國。

更何況,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主要是動力煤和煉焦煤,其中只有動力煤可以用來發電,煉焦煤用於高溫冶煉,從這個方面來看,進口澳大利亞煤炭對於中國電力還不足以產生實質的影響。

所以,從進口煤炭的數量、品種和替代賣家來看,因為限購澳大利亞煤炭導致電煤緊張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有些人借這個話題炒作,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是不懂我國煤炭的真實需求和進口煤炭的真實情況。

最後,從經濟復甦態勢來看,復甦強勁。

從我國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經濟復甦方面來說,經濟增速越來越快,其中衡量經濟復甦速度的一個指標就是對於電力需求,經濟的增長導致社會生產用電量激增,超出了之前的預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對於中國經濟2020年的增長信心十足。

從以上幾個方面判斷,某個時段臨時的限電也是屬於正常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

當下,我國減少甚至停止採購澳大利亞煤炭除了對方一些「不友好」的舉動以外,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與中國碳中和承諾有關。

我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簡單點來說,就是碳排放與吸收達到平衡,也就是說二氧化碳淨排放量為零。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目前我國的碳排放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為了兌現承諾,我國開始採取限制煤炭進口的措施,進口策略面臨轉型。澳媒統計數據顯示,11月1-3周,澳洲煤炭對華出口暴跌96%。

第二點原因,控制煤價。

為穩定國內煤價,中國將戰略性地減少高價煤炭的購買,採購價格不應超過每噸640元,約合97.8美元/噸。如果採購價格超過這一價格,電廠則需報告發改委進行調研。

來自金十數據的分析顯示,價格較高的澳洲煤炭在中國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因為價格較高,澳洲煤炭或將全部失去中國市場。尤其是澳洲煤炭質量原因,清關速度大大減緩。

第三點,澳洲煤炭的可替代性。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共計進口了29967萬噸,近3億噸。

對中國來說,澳洲煤炭並非不可替代,中國還有蒙古,印尼和俄羅斯等多種價格更為實惠的煤炭進口渠道。市場數據顯示,截至當前,印尼動力煤的價格為36美元/噸,較澳洲煤炭更為便宜。

據亞太地區煤炭交易中心報導,印尼煤炭開採協會(APBI)11月25日表示,該協會已經和中企達成了煤炭合作協議,2021年將對華出口價值14.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5億元)的動力煤,這使得中國進口印尼煤炭總量有望再增加2億噸。

寫在最後:

限電不一定是壞事,說明我國的經濟復甦是非常好的,再說了,限制一些某些國家的煤炭進口,也是我國根據自身發展和國際大環境來確定的,我們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不要妄自揣測,因為,我們看問題的視角實在有點「窄」。

提醒一句:不要被某些節奏帶偏!限制進口澳洲煤炭,是因為中國有更加物美價廉的進口渠道,與限電沒有任何關係。

相關焦點

  • 多地限電,透露了哪些不為人知的信息?
    多地傳出了限電的新聞——我們感興趣的,不僅有多少地方停了電,更是在這個沒有電流的冬季,我們是否觸摸到了全球鈔票的真正流向。與澳煤無關拉閘限電,已經很多年沒有聽到了。但在2020年底,多地突然傳出拉閘限電的消息。
  •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首爾12月14日電 財經觀察: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新華社記者陸睿  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分析人士認為,被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經濟正逐步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穩步回暖。  受疫情衝擊,韓國出口額今年3月至8月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經歷9月短暫回升後,10月因中秋假期等因素影響再次下跌。11月,憑藉半導體、顯示器、汽車、無線通信設備等產品出口增長強勁,韓國出口額再次反彈,同比增長4%。
  • 智通港股解盤(12.18)|「拉閘限電」之下煤炭異軍突起
    對於昨日的行情,更多的理解應該是看作為一種情緒的釋放,而基本面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改觀。另外,別看美股走勢強勁就認為港股也會走好,人家走強是因為有財政刺激的利好在後面支撐。相反,當前外部環境又變得有點惡劣,美國將增加約80間企業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其中包括中芯國際(00981),這個品種昨天好不容易恢復了一點元氣,今天又被資金打壓。在沒有回到短期均線上方之前,還是謹慎一點好。
  • 暢享抗疫成果 釋放復甦信號——中國假日經濟熱潮令全球矚目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財經觀察:暢享抗疫成果 釋放復甦信號——中國假日經濟熱潮令全球矚目新華社記者俞懋峰「十一」黃金周曆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中國消費市場明顯復甦,旅遊出行、餐飲購物、文化娛樂均呈現繁榮景象。海外觀察人士和媒體指出,假日經濟火熱既體現抗擊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也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復甦的清晰信號。
  • 南方多省「限電」,與限制澳洲煤炭關係不大
    無獨有偶,同處南方的湖南、江西部分城市也出臺了嚴格的「限電」新措施。在這些報導鋪天蓋地席捲網絡之時,另一種聲音也同步到了網絡。有人認為造成這種被動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前段時間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煤炭做出了限制進口的決定,真的是這樣的嗎?我覺得網友有點大驚小怪,過分敏感了!
  • 限電是因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真不是這個原因,不要被帶偏了!
    九十年代,那會兒家中常備照明蠟燭用以防備拉閘限電是常態。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再次讓拉閘限電「重出江湖」的情況也真不得不說是活久見了。甚至有可能說你所在的小區或者你所在的農村小賣部都沒有照明蠟燭賣了。咱們從新聞中也看到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咱們的水電站等不斷建設並投入使用,咱們的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的裝機總量年年提升,甚至前幾年的時候還對煤炭進行去產能。既然如此了,電力不應該靠拉閘限電來節約呀?那問題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今天不防來捋一捋這背後的邏輯,這邏輯裡面藏的都是投資的好機會。
  • 「拉閘限電」因為缺煤?煤炭股應聲集體大漲
    近日,湖南、浙江等地,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通知,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再現,引發當地企業和市民的廣泛關注。 幾年前,造成「拉閘限電」的主要「元兇」為煤電緊張,電煤不足。但此次造成「拉閘限電」的原因,並不是缺煤。 一位不願具名的機構分析人士告訴界面新聞,此次「拉閘限電」主要是由於缺負荷。
  • 570萬噸煤炭無法進港!澳洲態度突變:莫裡森稱想與中國快樂共存
    我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在2020年急轉直下,這完全是由於澳大利亞在政治上的錯誤導嚮導致的,我們並沒有和澳大利亞有根本上的衝突,只要澳大利亞能夠認清現實及時改變態度,中澳之間的合作將會回到正常水準。其實澳大利亞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中國關係不小,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貿易額暴漲10%,出口量增長18.3%,都是澳洲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動機。但是到了2020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卻面臨許多困境。
  • 湖南限電何解?
    「這種突然間的限電,其實跟氣候有關係,跟煤炭運輸也有關係」,廈門大學能源研究所所長林伯強認為,此次長沙拉閘限電,只是一個短暫的現象。「總而言之,好幾個因素湊在一塊,導致長沙措手不及,等到年底就會好轉。」
  • 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2021年上半年有望重回正軌
    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2021年上半年有望重回正軌 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
  • 多地限電、義烏關路燈,有工廠上1天休4天,你能看懂這操作嗎?
    01南方電力吃緊,有工廠上1休4南方電力吃緊,和澳洲煤炭有沒有關係而近段時間以來,我國煤炭的進口量同比下降43.8%;與此同時,煤炭的交易價格在持續上漲。我國能源結構一直在向新能源方向傾斜,但是這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內煤炭仍然是主要電力能源。5G網絡、數字新基建、直播經濟都大大加大了電力需求,而電力供應又是剛性的,不可能短期大幅增加。
  • 國內多地限電,是否與澳煤炭受限有關?國家發改委指出3點因素
    日前,我國多個地區先後發布了關於有序用電或限電的通知,其中包括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為了減少電力輸出,多地相繼啟動相關措施,或要求各類工商企業主動錯峰生產,或要求關閉不必要的景觀亮化設施,或要求在高峰期間實施可中斷負荷等。
  • 近期多地區再現「拉閘限電」 業內:或還將持續和擴大
    12月17日,多位來自煤電企業以及行業分析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表示,造成今年情況出現的原因是,極端天氣疊加經濟復甦快導致的需求側的快速好轉,若將其他的因素考慮其中,則是替代同時出現的減弱,本來這一時段就是水電淡季,一些地區新能源側風機受低溫氣候影響葉片冷凍不能正常發電,需要煤電起到加大負荷的作用。
  • 南方多省「限電」,與限制澳大利亞煤炭關係不大
    無獨有偶,同處南方的湖南、江西部分城市也出臺了嚴格的「限電」新措施。在這些報導鋪天蓋地席捲網絡之時,另一種聲音也同步到了網絡。有人認為造成這種被動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前段時間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煤炭做出了限制進口的決定,真的是這樣的嗎?我覺得網友有點大驚小怪,過分敏感了!
  • 華創證券:限電怎麼回事?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摘要 【華創證券:限電怎麼回事?對經濟有什麼影響?】2-3個月限電對工業品價格的影響可能比對工業增加值的影響更大。若後續限電向全國蔓延,化工、有色、黑色品種可能面臨上漲壓力。
  • 電力緊張,多地突然下「最嚴限電令」!發生了什麼?
    日前,浙江發布限電新規,年底前省級各政府機關單位,只有當氣溫低於3度才能開空調等取暖設備,且溫度不得超過16度;浙江全省響應,外貿發達的義烏將企業劃分為ABCD類,除A類企業(省重點發展企業)不受影響外,其他企業高能耗電器需要部分停用,甚至路燈都停了。
  • 浙江、湖南限電真的是因為煤炭供不應求嗎?答案沒那麼「簡單」
    現在浙江還有湖南等地市發布了限電令,讓大家措手不及,為什麼要限電?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我看到最多的說法就是說由於我們不再跟考拉國進口煤炭了,所以導致煤炭的供給出現了一個缺口,但你要知道我們國家可是一個煤炭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去年我們煤炭的產量是37.5億噸,而我們總共的進口煤炭量才3億噸而已。
  • 煤炭攻勢初見成效?中方亮出一張表格,澳大利亞高興早了
    文/行人 這些年來,澳大利亞採煤企業的日子看起來過得很好,他們靠著滿足亞洲地區的新興經濟體——中國似乎永不能滿足的能源需求而賺得盆滿缽滿,然而近年來由於中國的經濟轉型以及中澳兩國之間的矛盾,澳大利亞的煤炭生意,變得越來越不好做了。
  • 多個經濟大省再現「拉閘限電」,到底發生了什麼?
    推廣可替代的清潔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佔比,是未來經濟轉型的大方向。在長沙,出現供電不足導致停電,因為沒有電梯,有的市民被迫爬30樓上班。另一方面,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普遍停工停產,等到下半年經濟復甦,尤其是年底,一些企業堆積了不少業績任務,年底衝量也會加大用電需求。比如發改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社會11月份用電量同比增長9.4%,和經濟形勢的快速回暖形成了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