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有云:「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太平盛世與戰亂之世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人人都渴望太平盛世,而它的存在在以前也是微乎其微。在局勢動蕩的年代,人人都渴望有那麼一群人的出現,拯救中國,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百姓。清朝到改革開放之前,是最慘痛的年代,人們所受的屈辱與苦難是無法忘懷的,也正是因為這種苦難,才誕生出了一大批人才。
不管是改革開放時期,還是21世紀,中國以及世界對於人才的重視都是無比巨大的,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是人才聚集地,都希望這些人才能為自己國家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國家不能強制要求每一個人,這也就表明人與人的思想觀念是不一樣的。
人才可以像錢學森一樣,為了自己的家國情懷而幫助祖國,同樣人才也可以為了自己安穩富足的生活而背叛祖國。思想取決於自己,無法任其他人左右。自然界都講究對立面,既然有錢學森一樣愛祖國的人,那麼也就會有與之相反的人。
大家都知道錢學森,在外留學並有一番成就完全可以為了自己安穩的生活留在國外,但在祖國危難之際,他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拯救國家,畢生事跡為後人津津樂道。可亦有人與之相反,改國籍,損國家,完完全全成為了一個背叛者。曾經就有位北大高材生加入外國籍,令祖國損失七千多億,現仍在國外花天酒地。
這個人就是胡士泰。胡士泰於1963年出生於天津,從小聰明好學,高中畢業時更是考進了北京大學,主修歷史。幾年之後,他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但畢業後的他並沒有選擇歷史相關工作,而是在中信集團工作。
後又前往歐洲留學深造金融。本應回國發展的他在澳大利亞畢業後卻選擇留了下來,還在當地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哈默斯利鐵礦工作著,不過這家公司因為經營不善後被力拓集團收購,而胡士泰則順理成章的在力拓工作。他為了在澳大利亞站穩腳跟便毅然決然地加入了澳大利亞國籍,而後更加效力於澳大利亞,個人也是非常的努力。
因為之前本就為中國人,所以對於國內的事情他還是比較的了解。當時的中國處於改革開放時期,對於鋼鐵的需求量非常的大,而胡士泰在這其中便嗅到了一絲商機,以此打開了中國市場。
原本以為胡士泰只是老老實實的想互謀互利,但沒想到的是,在這幾年,他並不老實,表面上勤勤懇懇的一個人,背地裡卻行私賄賂,給中國帶來了共7000多億的損失。
不僅如此,他還套取過我國鋼鐵業的商業機密,可以說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商業間諜。好在之後他與力拓公司其他三名員工共同被捕。雖說被捕,但卻也沒有遭受很大的罪責,而是被關押了幾年回到了澳大利亞。
回到澳大利亞的胡士泰被當地人民擁戴著,畢竟對於他們來說,胡士泰是一個功臣。據說現在的他比之前的職位還要高出了不少,住著豪宅,日子過得無比瀟灑。這對於中國人民來說也是無比的痛心,身為中國人卻因為自己的利益加入外國籍,還因為別的國家而背叛養育自己多年的中國,換做任何一個中國人估計都會對他出言不遜,罵他忘祖。
每個人的確有權利加入外國籍,這也是我們無權幹涉的。不求能為自己曾經生活的地方做多大的貢獻,但至少需要遵從自己的內心,遵從自己的本能不去危害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俗話說好:烏鴉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地之恩。動物都明白這些道理,為何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人卻忘了本。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蜀志傳》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文學詩人在國家面臨危難之際,都會執筆痛斥當前時代,都會用自己畢生所學來奮起反抗,更何況是那些軍人、商人與鑽研科技之人。雖說中國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福禍相倚,有福亦有禍,我們仍舊不能放鬆警惕,仍舊需要為祖國的強大做出更大的貢獻。那些寒心之事寒心之人不必再提,我們亦可當他不存在於世,當然我們也不能做傷害祖國,做出讓祖國寒心的事。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參考資料:
《三國志·蜀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