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理論及專業知識複習參考題
一、名詞解釋:
1、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學生健康為主
要目的的必修課程。
2、 健康:指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並且在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完美的
狀態。
3、 運動技能:指在體育運動中有效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包括神經系統調解下不
同肌肉群間的協調工作的能力。
4、 體能:指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身體活動中表現的能力。
5、 練習密度:是指一堂課中,學生練習時間與實際上課總時間的比例。
6、《體育課程標準》的水平目標:指不同階段學生在各個學習領域中預期達到的
學習結果。
7、 教學原則:是體育教學過程客觀規律的反映,是通過長期教學實踐積累起來的
經驗總結,對體育教學活動具有普遍的指導性意義.
8、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向學生傳授專項知識、技術、技能,
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所採用的教學途徑和手段。
9、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活
動中的綜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
10、運動量:指人體在身體練習中所完成的生理負荷量。
11、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體育教學活動結構和活動程序。
12、練習軌跡:指在體育鍛鍊中,身體和身體某些部位的移動路線。
13、體育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參加下,按照教育計劃和體育教學大綱,由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發展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對學生進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質教育的過程。
14 路:學生前後重疊成一行。
15、列:左右並列成一排。
16、步長:步長是指跑時兩腳著地點間的距離。
17、步頻:步頻是指單位時間內兩腳交換的次數。
18、徑賽:是指運動會中把以時間計算成績的競走和跑的項目。
19、田賽:是指運動會中把以遠度和高度計算成績的跳躍、投擲項目。
20、幫助:幫助是指給練習者以助力,使其體會到用力的時機、方向、幅度等,
協助其完成動作。
21、正握(單槓):兩手大母指相對握槓。
22、反握(單槓):兩臂外旋、兩手打拇指向外握槓。
23、基準學生:教師指定作為看齊動作目標的學生。
24、學校體育:是指在學校教育環境中,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與
技能,使他們形成體育鍛鍊意識,提高體育活動能力,增進健康的教育活動。
二、填空題
1.編寫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的四條原則是教育性原則、健康性原則、興趣性原則、發展性原則。
2.新課標對學生學習成績評定形式有哪三種:自我評定、相互評定、教師評定。
3.新課程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哪五大領域,包括運動參與和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
4.新課標選擇教材內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學性、簡易性和健身性、興趣性、實效性。
5 急行跳遠主要由__助跑__、__踏跳__、__騰空__、落地_四個技術環節組成。
6、做準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大腦皮層中樞的興奮性, 加強各器官系統的活
動,克服各種機能惰性,做整理性活動的目的是更好地放鬆恢復到安靜狀態。
7、決定投擲項目成績的最主要因素是初速度。決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頻。跳遠的空中動作一般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8、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創始人是法國的顧拜旦,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是羅格。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我國承辦的2008年夏季奧運會是第29屆。
9.2006年的足球世界盃是第18屆,2010年世界盃舉辦的國家是南非。
10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必測內容是 身高 、體重、 肺活量
11.體育比賽的主要方法有 淘汰制 、循環制和混合制。
12.培養體育能力的教學模式程序為引導提示、明確目標方案、探索嘗試、思考驗證、總結評價。
13.標準籃球場長28米、寬 15 米都是從線的 內沿 量起。
14. 體育課的運動負荷包括生理負荷 和心理負荷兩種。
15.急行跳遠起跳騰空後的身體姿勢有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種。
16.身體素質一般包括 速度 、力量、 耐力 、靈敏和柔韌等素質。
17.一個人只有在身體、 心理 和社會適應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18.自然地形 跑和 越野跑 是提高學生有氧代謝能力的有效手段。
19.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領域有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_心理健康、社會適應。
20.快速跑的全程技術有起跑與急跑、途中跑、終點衝刺與撞線。
21、體育教學體系包括四個要素,即教師、學生、 教學內容 和教學條件。
22、標準四百米半圓式跑道第一分道線長應以內突沿外側30釐米處計算。
23、運動會中把以遠度 和高度 計算成績的跳躍、投擲項目叫田賽。
24、跑的教材共分為四大項,即快速跑、耐久跑 、接力跑、 障礙跑。
三、判斷題
1、學生身體的勻稱度是通過身高標準體重來評價的。 (√ )
2.體育教學中的籃球運動是一項集體對抗性的球類遊戲(√ )
3.學生彼此之間左右相距的間隙叫距離。 (× )
4.跑一般分為起跑、途中跑、終點衝刺三部分。 (× )
5.跳高技術分為助跑、起跳、過杆和落地四部分。 (√ )
6.體育課的結構是指一堂課的教材內容安排和教學組織、教法步驟的合理順序,以及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 )
7.球類比賽的淘汰制分為單淘汰和雙淘汰兩種;循環制分為單循環、雙循環和分組循環三種。(√ )
8.有8個隊參加單循環比賽,則比賽場次為30場。( × )
9.課堂常規是教師和學生上課時所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包括課前、課中、課後常規。(√ )
10.在實施《標準》時,五個學習領域目標在每節體育課上都要有所體現。(×
11. 如7個隊參賽,採用單循環制,其比賽輪次有7輪,比賽場次有42場。(X)
12、技巧後滾翻的保護與幫助,是練習者翻轉時,保護者兩手提拉其腿部,幫助推手和翻轉。(X)
13. 三級跳遠的第一跳為單腳跳,用起跳腳起跳,擺動腳落地,第二跳是跨步跳,第三步為跳躍。(X)
14. 武術的五種步型是弓、馬、僕、虛、歇步,三種手型是拳、掌、勾,二種腿法是蹬腿、彈腿。(√)
15. 重力休克是劇烈運動立即停止後,由於體內大量缺氧所引起的暫時性腦貧血而發生的休克。(X)
16. 隊列「向右(後)轉走」口令的動令均應落在右腳。(√)
17. 在進行耐久跑的活動時,會有種生理現象「極點」出現,用有深度和節奏的呼吸可減輕「極點」的程度。 (√)
18. 科學的身體鍛鍊可以促進人體形態、機能的發育,運動能力的提高,適應環境抵抗疾病能力的增強。 (√)
19. 課程中的《體育與健康》內容,就是體育加上健康知識的內容。(X)
20. 籃球投籃時,投出的球不應立刻旋轉。(X)
21. 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教師所喊的口令都是由預令和動令組成的。(X)
22 、籃球運球是用單手或雙手連續按拍由地面反彈起來的球的一類動作方法。(X)
23、急行跳遠中,最後一步應比倒數第二步大些,以利於快速有力踏跳。(X)
24、在實施《標準》時,五個學習領域目標在每節體育課上都要有所體現。(X)25、課堂常規是教師和學生上課時所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包括課前、課中、課
後常規。(√)
26、決定跑的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長和步頻。(√)
27、跑一般分為起跑、途中跑、終點衝刺三部分。 (X)
28、體育教學中,保護和幫助者的位置,以不妨礙學生做動作,而且有利於學生完成動作為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