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一大道
12月15日,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官方網站發布《崇德大道更名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示》,計劃對「崇德一大道到崇德十三大道」進行更名,徵求公眾對該建設項目的意見。在微信朋友圈,道路更名成為市民討論的熱點話題。
市民聲音:道路命名影響深遠
在本報微信公眾號後臺,數十條市民對道路改名提出意見,「城市道路名稱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格調和氣場」「希望新名稱方便手寫,方便口頭表達」等留言引起了共鳴。還有不少市民認為,現在的「崇德、尚德」命名方式常常讓人一頭霧水,陷入「不開導航找不著道,不發位置走不對路」的窘境,外地人在來到高鐵新區後,大多弄不明白所在道路叫什麼名稱,也很難對路名留下深刻印象。
從留言來看,市民們普遍認為道路命名影響深遠,希望考慮到沿路居民、企業的意見。最好預設多種方案,讓市民進行投票,在最終名稱確定時廣泛徵求意見,讓大部分人達成統一。也有市民提出,熟悉的道路被更名,會讓人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市民韓先生認為,高鐵新區作為我市的「窗口」,往來人數眾多,新路名應方便記憶,並體現出德州特色,讓外地人感受到德州的特點和品味。
專家建議:新名要體現德州特色
2019年3月,德州市政協委員、東海集團董事長魏建國便提案對東部新城道路重新命名,他經過多次調研後,提出高鐵新區現有道路命名給市民出行造成了困擾,不僅指向性、功能性缺失,其文化屬性及地方特色也不明顯。「僅僅將『崇德』與『尚德』冠以前綴,並不能充分彰顯文化屬性、地方特色、鄉愁記憶等元素,建議以『產業、區位、歷史』作為大方向,對道路進行重新命名。」魏建國說。
對於更名方向,德州市地域文化專家、市政協文化和文史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王德勝建議,要做好實地調研,廣泛徵集意見,對更名道路區域的歷史典故、知名村落進行梳理,以此為道路命名的參考。「老德州街巷地名豐富多彩,包含『軍營』『衙署』『商業』『廟觀』等元素。更換為包含德州文化符號的名稱,不僅有利於高鐵新區的對外宣傳、招商引資,更能讓市民們樹立文化自豪感。」王德勝說。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風林 攝影 高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