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的提出:
目前,鋪天蓋地的的題目壓得學生透不過氣來,學生在題海中搏擊,而學生對物理的本質精神沒學到,卻對物理產生了恐懼和排斥的情緒,複習得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傳統的複習方法是每複習一章測試一章,等到複習到後面時有的同學把前面的內容早已忘記,教師一直在埋怨,自己對某一個內容講了好幾遍學生就是掌握不了或記不住,經常聽到教師說學生不聰明、腦子笨,現在越來越難教了。其實從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來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在一天時間內遺忘速度最快,遺忘量達到64%左右,而一周內遺忘量達到80%左右。而且學生所學的不是一門學科,學科之間存在幹擾因素,導致遺忘更快。在高三物理的複習教學中怎樣讓學生與遺忘作鬥爭,如何根據遺忘規律進行科學的複習,利用有限的時間得到很好的效果,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從應試教學和題海中擺脫出來,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和探究,「滾動式複習教學」在高三物理複習中(特別是在第一輪複習中)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複習方法。
2、什麼是「滾動式複習教學」?
「滾動式複習教學」又叫循環式教學,在第一輪複習中,時間和內容上是這樣安排的,第一周複習的內容在檢測時就是第一周複習的全部內容;第二周複習後檢測的內容是這兩周內容各佔50%左右;第三周複習後檢測的內容是第三周內容佔50%左右、第一周和第二周複習的內容各佔25%左右;···到第五周後每隔四到五周本周複習的內容在檢測時從50%開始遞減5%左右,確保每次檢測時都有前面複習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滾動式複習教學」過程,隨著複習教學的進展,學生複習到的物理知識逐漸增加,教師幫助學生把平時學習到的比較零亂的物理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繫建立一個完整的物理模型,並幫助學生靈活地應用學到的物理知識來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複習過程能使學生學到的物理知識從「物理知識點」形成某一單元的「物理知識鏈」,利用「水平遷移」引導學生找出「物理知識鏈」間內在的聯繫,進一步形成「物理知識網」,從而形成一個全方位交叉的物理知識網絡。
3、「滾動式複習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心理學認為:複習對保持的作用取決於信息編碼的狀況,只靠機械反覆不能加強保持的力度,複習不是被動的複印,而是主動地編碼。複習對保持的效果還受時間安排的影響,如複習的及時性、經常性和合理性。而「滾動式複習教學」就是以章節複習和循環周檢測為基點,有如下的幾個特點:1、克服了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遺忘,強化了記憶,學生複習學習的周期短,因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鞏固,符合及時性原則。2、發現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在以後的周檢測中有目的進行培養,比如說對一個物理概念在第一次檢測中有百分之三十的同學出現錯誤,那麼在第二次訓練中換一個情景或換一種方式對同一概念再進行訓練,如果仍然還有較多的同學沒有掌握則可以進行第三次,直到同學完全掌握,這在傳統的複習方法中是做不到的,而「滾動式複習教學」符合了在複習過程中對信息的主動編碼的要求。3、每次訓練我們都要精心挑選題目,主編和改編題目,從來不用一張現成的試卷作為檢測卷,這樣的特點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促進了教師的自我發展。
4、「滾動式教學」可以構建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
通過「滾動式複習教學」的過程可以構建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奧斯伯爾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指出,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就是三大認知結構變量最優化的過程。教師如何促進學生認知結構變量的最優化?關鍵是要搞好先行組織者的教學。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比學習任務本身具有更高的概括和綜合水平,並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先行組織者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學生能夠有意義地學習目的之前,在他已知的物理知識與他需要知道的物理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新舊物理知識的橋梁。而「滾動式複習教學」是教師為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而設計的,培養了學生的對物理知識的遷移能力,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一種很好的有效途徑。
5、結束語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三屆高三物理複習教學中應用「滾動式複習教學」方法的實踐,教會了學生如何學習,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在高三一年中教師多化出了功夫讓學生少走彎路,避免了學生的題海戰役,確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把高考的應試教學真真地轉變為素質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應變能力,處理新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我校在近三屆高三學生中嘗試「滾動式複習教學」方法後在各種模擬考試和高考中遙遙領先於同類學校。
嚴振道,上海財大附屬北郊高級中學物理學科組組長,高級教師,2007年後連續兩屆被評聘為虹口區物理學科帶頭人。
從教30多年來,教學風格,激情四射,深受學生喜愛。經歷了上海市一期和二期課改試點工作,在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科學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方面不斷地努力研究,研究教育教學方法,「滾動式複習教學」方法在虹口區高中物理學科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個市、區級教科研課題獲獎,直接帶教指導過六位虹口區物理青年教師,指導學生TI實驗團體賽獲一、二、三等獎,撰寫的十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分別刊登在《物理教學》、《物理教師》等雜誌上,主編《高考物理精析》、《高考零距離高三物理複習》等十餘本教輔書,主編校本教材《數字信息化物理實驗高中教程》、《高中物理單元設計》等書。2005年以來帶領物理組連續三屆被評為虹口區優秀教研組並得到虹教先鋒號的稱號,2005年以來被聘為上海市高級教師職務評審中學學科組(虹口區、寶山區、浦東新區)物理學科組評審專家。
關注我們長按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