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白石《老農》開始,看中國美術館藏畫中的勞動者形象

2020-12-26 澎湃新聞
在202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五一」雲展廳——「大美勞動者——中國美術館藏作品中的勞動者形象」,以此對勞動與勞動者,對創造世界的歷史動力的禮讚。

據悉,此次雲展覽分為「淳樸的心靈圖像」「同心的勞動號子」「美麗的大地風景」「英勇的抗疫戰士」共四個篇章,包括齊白石、董希文、龐薰琹、方增先等大量名家所描繪的勞動者,將藝術家對於勞動者的刻畫方式明確到個體、群體,以及人物與圖景、時代的互動關係中,以期呈現給讀者一個厚重、樸實、陽光的立體畫面。

「勞動者題材在美術創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展覽序言中寫道,「我們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1萬餘件作品中梳理、精選出117件刻畫勞動者形象的優秀作品,其中包含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3500餘件國際美術作品中遴選出的18件前蘇聯、俄羅斯、德國、日本、白俄羅斯藝術家的作品。它們雖源自不同國度,文化背景與內涵也不盡相同,但歌頌勞動與勞動者的辛勞與神聖是一致的! 」

2015年10月,中國美術館主辦了「人民的形象——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已成為藝術經典而深入人心的勞動者形象,為此次展覽的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中國美術館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組也積極響應,及時行動,迅速組織藝術家投入抗疫作品創作。

據悉,此次雲展覽按具體題材分類,創作時期雖跨越了90載,以不同的視角和手法展現時代精神、審美取向、技藝特點。展覽分為「淳樸的心靈圖像」「同心的勞動號子」「美麗的大地風景」「英勇的抗疫戰士」共四個篇章,將藝術家對於勞動者的刻畫方式明確到個體、群體,以及人物與圖景、時代的互動關係中,以期呈現給讀者一個厚重、樸實、陽光的立體畫面。

篇一

(作品以創作時間為序)

現當代藝術家在刻畫勞動者這一題材時,以肖像居多,因為它是淳樸的心靈圖像,最能反映出勞動者在工作、休憩中典型的姿態、容貌、表情、動作等特徵。當然,不同畫種、不同流派、不同語言、不同切入點皆會產生不同的形象視覺效果。

本篇章中,能見到諸多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勞動者肖像。譬如,齊白石筆下提著旱菸袋的老農,力群版畫中充滿力量的陝北壯漢,方增先中國畫中珍惜糧食的車把式,李斛中國畫中手扶自行車的女民警,吳凡版畫中吹蒲公英的小姑娘,王玉珏中國畫中燈下卷棉籤的山村醫生,楊之光中國畫中神採奕奕的礦山新兵,羅中立油畫中滿面滄桑的父親,廣廷渤油畫中渾身汗水的鋼鐵工人,張得蒂雕塑中為病人輕吹湯匙的白衣天使,詹建俊油畫中立於潮頭的新時期農民。

對於白求恩,勞動模範孟泰,鐵人王進喜,「最美奮鬥者」孔繁森,優秀幹部楊善洲,赤腳醫生覃祥官等勞動者,藝術家們通過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美術種類的創作,經過時代的檢驗,也皆有深入人心的精彩表現。

齊白石《老農》,中國畫/紙本

力群《飲》1941年,版畫/紙本

龐薰琹《盛裝》1942年,水彩/紙本

司徒傑《趕車人》1953年,雕塑/石膏

周昌谷《兩個羊羔》1954年,中國畫/紙本

路坦《孟泰像》1954年,版畫/紙本

方增先《粒粒皆辛苦》1955年,中國畫/紙本

彥涵《老羊倌》1957年,版畫/紙本

(白俄羅斯)謝爾蓋·謝利哈諾夫《車夫》1957年,雕塑/石膏

黃新波《大地的主人》1958年,版畫/紙本

吳凡《蒲公英》1959年,版畫/紙本

李斛《女民警》1960年,中國畫/紙本

王霞《海島姑娘》1961年,油畫/布面

汪國風《三月》1962年,版畫/紙本

武強年《公社姑娘》1963年,版畫/紙本

(前蘇聯)艾裡克《鍋爐工》1963年,版畫/紙本

田金鐸《稻香千裡》1963年,雕塑/石

伍明萬《飼養員》1963年,雕塑/木

郭其祥《女牧工》,雕塑/石

王玉珏《山村醫生》1964年,中國畫/紙本

賀慕群《補網》1968年,版畫/紙本

(日本)上野誠《背炭者》1970年,版畫/紙本

楊之光《礦山新兵》1972年,中國畫/紙本

顧盼、潘鴻海《又是一個豐收年》1972年,油畫/ 布面

(日本)瀧平二郎《漁婦》,版畫/紙本

陳衍寧《漁港新醫》1973年,油畫/布面

湯小銘《滿腔熱忱》1974年,油畫/布面

徐匡、阿鴿 《主人》1978年,版畫/紙本

羅中立《父親》1980年,油畫/布面

廣廷渤《鋼水·汗水》1981年,油畫/布面

張得蒂《日日夜夜》1984年,雕塑/漢白玉

孫家缽《山裡紅》1984年,雕塑/木

詹建俊《潮》1984年,油畫/布面

楊為銘《望北京》1984年,雕塑/花崗石

黃鐵山《金色伴晚秋》1984年,水彩/紙本

閆振鐸《溫暖的風》1984年,油畫/布面 

妥木斯《垛草的婦女》1984年,油畫/布面

靳尚誼《醫生》1987年,油畫/布面

張仃《辛集麵塑》1994年,中國畫/紙本

(俄羅斯)謝爾蓋·德米特特裡耶維奇·基奇科《秋天的最後一天》1995年,油畫/布面

莊道靜、鹹宜《百合》2004年,中國畫/紙本

代大全《建設者們》2007年,版畫/紙本

吳為山《孔繁森》2008年,雕塑/銅

(俄羅斯)安德烈·卡瓦利丘克,《40年代的石油工作者》2017年,雕塑/銅、石 

鮑海寧《鐵人王進喜》2019年,雕塑/玻璃鋼

李鶴《孟泰》2019年,雕塑/銅

李迅《優秀幹部楊善洲》2019年,雕塑

趙彥龍《醫者仁心——記最美鄉村醫生》2019年,雕塑/玻璃鋼

篇二

(作品以創作時間為序)

勞動者的偉大,在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戰無不勝。在中國美術館藏品中,一代代藝術家對於勞動者群體的展現,從兩三人到數十人不等,形式各異,載體有別,技藝多元,語言多樣,如同響起同心的勞動號子,充滿著、洋溢著人性的光輝。

在表現內容上,既有大步行進行列,也有成排闊步走來;既有工餘休息,也有開會商討;既有歡悅祥和的情景,也有排山倒海的氣場;既有集體合影,詩意舞蹈,也有溫馨家庭,祖孫四代;既有生產一線,搶救現場,也有實驗室裡爭分奪秒,工程項目中加班加點;既有農貿集市,現代電商,也有南水北調工程,海外港口建設。在許多作品的構圖上,勞動者群像多如大山,且有主峰、側峰,相互呼應。勞動者是平凡的,但在優秀的藝術家筆下,他們的組合有如群山的塑造與組合,形象地呈現了勞動者對於社會的重要性,實現語境與藝境的提升。

就一定意義而言,勞動者的群像,就是大眾力量的豐碑,就是社會進步的見證,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縮影。


江豐《碼頭工人》1931年,版畫/紙本

張安治《群力》1936年,油畫/布面

焦星河《組織起來》1944年,版畫/紙本

計桂森《婦紡小組》1944年,版畫/紙本

劉開渠《農工之家》1945年,雕塑/銅

司徒喬《杭州建築工人夜膳》1946年,水彩/紙本

朱鳴岡《憲法草案公布了》1954年,版畫/紙本

劉峴《黃河縴夫》1955年,版畫/紙本

(日本)儀間比呂志《漁夫》,版畫/紙本

蔣兆和《讀報》1956年,中國畫/紙本

周令釗、陳若菊《湘西苗族老藝人》1958年,水粉/紙本

高潮《走合作化道路》1959年,油畫/布面

羅工柳《半邊天》1960年,油畫/布面

王琦《爐前大戰》1960年,版畫/紙本

朱乃正《金色的季節》1962年,油畫/布面

劉文西《祖孫四代》1962年,中國畫/紙本

姚有多《新隊長》1962年,
中國畫/紙本

溫葆《四個姑娘》1962年,油畫/布面

潘世勳《我們走在大路上》1964年,油畫/布面

湯沐黎《針麻傳統創奇蹟》1972年,油畫/布面

(德國)維利·西特《在升降籃邊》1980年,油畫/硬紙纖維

李世南《開採光明的人》1984年,中國畫/紙本

朱毅勇《山村小店》1984年,油畫/布面

唐大禧《新的空間》1984年,雕塑/銅

王少倫《1978年11月24日·小崗》1992年,油畫/布面

鄭藝《凡心已熾》1999年,油畫/布面

王沂光《情滿阿非利亞》2015年,油畫/布面

張峻明《老英雄孟泰》2019年,油畫/布面

馬蕾、張彩翼《呦呦鹿鳴》2019年,油畫/坦培拉

馮國豪《赤腳醫生覃祥官》2019年,雕塑/玻璃鋼

郭健濂、褚朱炯《網際網路的春天——農村電商》2019年,油畫/布面

劉偉佳《穿越江河湖海——中國奇蹟工程南水北調》2019年,油畫/布面

盧志強《建設中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2019年,中國畫/紙本
篇三

(作品以創作時間為序)

有勞動者的風景,是一種美麗的大地風景。

風景的要義在於,使人自然地聯想到「詩」和「遠」。故而,蘇軾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郭熙則以「三遠」——「平遠」「高遠」「深遠」概括山水畫透視之法。對人類來說,勞動是永恆的命題。有勞動者的風景,還是一種培養情懷、感悟詩境的風景。

除了勞動者肖像、群像,藝術家對於勞動者的描繪還展現了具有宏闊的一面,將對場景的刻畫融入對勞動者肖像、群像的解讀之中,並使它們渾然對應、相得益彰。本篇章的作品,創作時間雖有較大跨度,但在優秀藝術家筆下,與樸素的勞動者融為一體的不但有天空、悠雲、雪山、曠野、沃土、積雪、礦山、草地、田埂、麥場,而且有海洋、湖泊、河水、激流、舟楫、帆影、鋼爐、高壓電線、玻璃幕牆,還有麥穗、油菜花、迎春花、蓮葉,甚至玉米稈和苞葉。這一道道風景,化作一幅幅圖景,將腳踩大地、勤奮勞作的勞動者襯託得光芒四射、詩意盎然,形象地凸顯出勞動的自然、質樸、高尚與光榮。

孫宗慰《蒙藏生活圖之牧羊》1941年,水彩/紙本

古元《回家》1943年,版畫/紙本

胡一川《牛犋變工隊》1943年,版畫/紙本

吳作人《藏女負水》1944年,油畫/布面

葉淺予《夏天》1953年,中國畫/紙本

李煥民《初踏黃金路》1953年,版畫/紙本

(前蘇聯)維特貢斯基《鋼廠生活·在馬廠爐旁》1957年,版畫/紙本

趙望雲《開採礦石》1958年,中國畫/紙本

(前蘇聯)克尤特《海上歸來》1958年,銅版畫/紙本

(前蘇聯)彼得洛夫《春》1958年,石版畫/紙本

(前蘇聯)沃爾可夫《掃雪》1958年,銅版畫/紙本

(前蘇聯)瓦洛揚珂《電工》,麻膠版畫/紙本

(前蘇聯)弗裡特曼《鋼鐵工人之五》,麻膠版畫/紙本

趙宗藻《田間》1959年,版畫/紙本

(前蘇聯)斯塔羅夫《二次大戰系列·生活重新開始》1959年,麻膠版畫/紙本

周正《麥收創作》1962年,油畫/布面

(日本)齋藤清《農婦》,版畫/紙本

張楨麒《打麥場上》1963年,版畫/紙本

杜鍵《在激流中前進》1963年,油畫/布面

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1963年,油畫/布面

胡善餘《春耕忙》1965年,油畫/布面

石齊《迎春》1973年,中國畫/紙本

王迎春、楊力舟《黃河在咆哮》1979年,中國畫/紙本

何岸《西沙之晨》1979年,油畫/布面

王大同《雨過天晴》1979年,油畫/布面

張法根《希望》1979年,油畫/布面

(日本)飯野農夫也《田間》1980年,版畫/紙本

馬常利《草原上》1981年,油畫/布面

王巖《春風吹來的時候》1984年,油畫/布面

楊明義《家鄉的風帆》1984年,版畫/紙本

宮立龍、王光偉《收苞米秸子》1992年,油畫/布面

(俄羅斯)亞歷山大·亞歷大羅維奇·貝斯特羅夫《雲》1995年,油畫/布面

趙延年《甜水》1996年,版畫/紙本

毛本華、王剛、鮑璐、郝米嘉《焦裕祿》2009年,油畫/布面

商亞東《最美太湖水》2019年,油畫/布面

任志忠、金臨《河長巡河》2019年,油畫/布面

篇四

(以藝術家年齡為序)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與部署下,迅速展開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廣大醫務人員、人民解放軍與各行各業的人們,以責任與擔當,投身到這場史無前例、不見硝煙的嚴峻戰鬥中,他們是新時代當之無愧的大美勞動者。

全國美術界,全國美術館界,各大藝術院校,群眾團體,也行動起來。美術家、愛好者,紛紛拿起工具、材料、設備,積極描繪、刻畫最美逆行者,致敬最可愛的人,傳遞正能量,創作了許多振奮人心的作品,其種類不但有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粉、水彩、素描,而且有漫畫、插圖、宣傳畫、海報以及多種形式的民間繪畫。還及時舉辦豐富多元的線上活動與雲端展覽,並運用vlog、抖音等形式加以弘揚與傳播。

此次抗疫戰爭彰顯了偉大的民族精神,這一篇章匯集了所特邀的全國部分美術家創作的53件作品,其中所塑造的一系列英勇的抗疫戰士形象,產生文心鑄魂的力量。

孫景波《天使的眼睛》2020年,色粉畫/紙本

馮遠《2020中國抗疫祭一一為致敬英雄哀悼罹難者而作》2020年,中國畫/紙本

孔紫《抗疫進行時四方聯》2020年,中國畫/紙本

馬國強《換班》2020年,中國畫/紙本

苗再新《印痕》2020年,中國畫/紙本

楊飛雲《守土盡責》2020年,油畫/布面

田黎明《眾志成城》2020年,速寫/紙本

孫立新《白衣天使國之衛士》2020年,油畫/布面

閆平《2020之春·居家令》2020年,油畫/布面

高雲《庚子最美輪廓》2020年,中國畫/紙本

景育民《天職》2020年,雕塑/玻璃鋼

陳孟昕《戰場》2020年,中國畫/紙本

桑建國《送別》2020年,中國畫/紙本

葉獻民《白衣衛士之二》2020年,油畫/布面

周京新《天使》2020年,中國畫/紙本

林永康《有一種精神叫科學》2020年,油畫/布面

劉紅沛《2020.冬》2020年,中國畫/紙本

張望《決勝》2020年,中國畫/紙本

徐惠泉《社區志願崗——抗疫日記系列之五》2020年,中國畫/紙本

周剛《共克時艱》2020年,水彩/紙本

吳為山《使命》2020年,雕塑/漢白玉

呂品昌《遙祭英雄》2020年,雕塑/泥

張延昭《沒有硝煙的戰役》2020年,油畫/布面

龐茂琨《天職》2020年,水彩/紙本

殷小烽《2020、某月、某時……》2020年,雕塑/泥

陸慶龍《希望》2020年,油畫/布面

馮少協《中國共產黨黨員——鍾南山》2020年,油畫/布面

劉佳《戰疫第一線》2020年,中國畫/紙本

滕發《同胞同裳共克疫情》2020年,油畫/布面

李劍《長夜》2020年,油畫/布面

馬輝《最美光頭》2020年,雕塑/玻璃鋼

申紅飆《同裳》2020年,雕塑/泥

夏荷生、安佳《共築防線》2020年,中國畫/紙本

周思旻《家人》2020年,雕塑/紙粘土

李傳真《加油》2020年,色粉/紙本

徐青峰《爭分奪秒戰疫情》2020年,中國畫/紙本

王樹山《民族脊梁·國之泰山》2020年,雕塑/泥

陳勇勁《方艙建設者》2020年,水彩/紙本

陳流《青春的色彩》2020年,水彩/紙本

李烜峰《守護者》2020年,雕塑/玻璃鋼

任豔明《風雨無阻》2020年,雕塑/玻璃鋼

趙龍《堅定》2020年,水彩/紙本

陳健《武漢加油——志願者華雨辰》2020年,雕塑/玻璃鋼

何振浩《最美白衣衛士》2020年,油畫/布面

談強《痕》2020年,雕塑/泥

詹勇《堅守》2020年,中國畫/紙本

彭漢欽《圓》2020年,雕塑/玻璃鋼

劉松《最美的微笑》2020年,雕塑/玻璃鋼

陳繼龍《畫面之外,你我同在》2020年,雕塑/玻璃鋼

武定宇《眾志成城》2020年,雕塑/玻璃鋼

柳青《黎明之前》2020年,雕塑/泥

趙雙臨《護城》2020年,油畫/布面


郎鉞《愛心防火牆——90後網格員們疫情日常工作》2020年,雕塑/泥

(本文轉載自中國美術館公眾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美術館線上展覽禮讚勞動者,117件作品跨越90載
    齊白石筆下提著旱菸袋的老農,力群版畫中充滿力量的陝北壯漢,方增先中國畫中珍惜糧食的車把式,李斛中國畫中手扶自行車的女民警……在202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大美勞動者——中國美術館藏作品中的勞動者形象」展覽在線上展出,謳歌「大美勞動者」。
  • 以大美化育大眾,中國美術館550餘件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開啟
    齊白石 農耕圖(農耕) 紙本設色 中國畫 69×52.7cm1952年 中國美術館藏陸儼少 教媽媽識字 紙本設色 中國畫 78.6×52.1cm1956年 中國美術館藏劉文西 祖孫四代 紙本設色 中國畫 119×96.6cm1962年 中國美術館藏董希文 千年土地翻了身 布面油彩 油畫 77×143.5cm1963年 中國美術館藏
  • 齊白石的館藏大白菜,冬日必賞
    齊白石 清白傳家 中國美術館藏白菜,諧音「百財」,寓意財源滾滾,同時它的菜葉是青色,菜幫為白色,象徵清清白白,故成為文人畫家們喜歡表現的一個題材。齊白石 清白家風 中國美術館藏白石老人一生喜畫白菜,並且非常願意向大家告白他的農家身份,他曾在《白菜》上題詩句:「不獨老萍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又題:「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何也?」可見,在齊白石眼裡,白菜的地位非同一般,畫家是將白菜視為「菜王」看待的。
  • 齊白石名畫《耕牛圖》,被指漏洞百出,網友:齊白石根本不懂畫牛
    《耕牛圖》這一題材是齊白石晚年最愛畫的題材之一,以南方春季為背景,描繪老農雨中耕耙水田的場景,筆墨簡練而富有鄉意。 齊白石 這也是齊派弟子臨摹得最多的一幅畫牛名作,畫中老水牛昂首賣力地拉耙、老農冒雨耕農忙,江南春耕好景色躍然於紙。
  • 畫吾自畫:從齊白石的京華生活與梅、菊作品談衰年變法(下)
    (圖一)齊白石,《墨梅圖》,紙本,1917年,北京畫院藏在不斷對前人畫梅的臨摹和學習中,齊白石逐漸開始走向了自我風格獨立道路,在這一過程中,對齊白石起到亦師亦友的推動作用的陳師曾曾在齊白石1917年所畫的《墨梅》(圖一)中有如下題詩。齊翁嗜畫與詩同,信筆誰知造化工。別有酸寒殊可味,不因蟠屈始為工。心逃塵境如方外,袍裹清香在客中。
  • 藝苑雜談丨齊白石也罵人?來看看齊白石的諷世畫
    後來見到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作品中的一件水墨魚蝦條幅上的題字,才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在這件與齊白石常見的水墨魚蝦十分雷同的條幅作品上,有著十分不同尋常的題字: 魚蝦負劍。餘六十年來畫魚蝦之工夫若磨劍,心中不平事必無今日之多也。
  • 感動時代的最美風景——經典美術作品中的勞動者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勞模和農民形象 魯迅先生曾把勞動者的文藝譽為「吭育吭育派」。「吭育吭育」是勞動者的號子和代表,正是這些在火熱生活中創造新世界的勞動者,為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石。在塑造勞模美術形象的藝術家中,我們發現了魯迅美術學院師生數十年到鞍鋼寫生、幾代名家教師畫勞模的創作堅持。
  • 美在耕耘 ——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
    展覽以牛的形象為主體,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膾炙人口的名作(包括少量外國美術作品)及部分邀約作品近600件。分為「瑞牛呈祥」「時代壯歌」「大地詩韻」「藝心同音」「石榴同心」「醫者仁德」「大國工匠」7個篇章,還有「書為心畫」、「人民的形象(續篇)」(含「張安治繪英模人物作品展」)2個專題展。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攝影、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等類型。
  • 致敬 中國美術館重啟的關鍵詞
    經齊白石弟子許麟廬介紹,認識了鄧拓,遂以5000元出手。1964年,鄧拓將此圖連同其他古代書畫藏品無償捐獻國家。    圖上最左側有蘇軾題款:軾為莘老作。「莘老」名孫覺,與蘇軾同年進士。兩人在政治上觀點相同,思想也非常接近,後來與蘇軾一起受到政治迫害。據明代吳勤考證,畫作為蘇軾在黃州時贈予孫覺即將赴湖州任上之時。此次展出,美術館幾乎將全卷展開。我們可以看26段跋文。
  • 「花好年豐」,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蘇州展出|草蟲|紙本設色|...
    過去的2020年,雖然疫情的影響一直在,但就藝術界而言,齊白石似乎特別「忙碌」,從浙江美術館的展覽「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與八大山人紀念館攜手舉辦的「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再到徐州的齊白石展覽以及年底的「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展,影響都較大,而在2021年,齊白石再次開始了他的「忙碌腳步」:「花好年豐——北京畫院藏齊白石藝術精品展
  • 長沙美術館新館即將開門迎客!9月12日我們相約走入齊白石的藝術境象
    (2020年9月12日,長沙美術館將迎來搬遷至新場館後舉辦的開館首展,並將於上午10:30,舉行「長沙美術館開館展|言事言情總斷魂——走入齊白石的藝術境象」開幕式。)(齊白石是20世紀中國負有盛名、極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中國畫大師,其畫作是中國畫筆墨情趣的絕對體現,是中國文人繪畫近現代的高峰,更是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的晴雨表、風向標。)
  • 齊白石:草間生活氣自豪
    圖3葡萄飛蝗   中國美術館藏由於草蟲多是細微之物,不可能如山水畫一樣,大而化之地描寫,也就特別注重寫生了。圖4天牛豆角  中國美術館藏對婁師白問過:「你數過螳螂翅上的細筋有多少根?仔細看過螳螂臂上的大刺嗎?
  • 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詳解齊白石《雨後山煙》現身北京保利拍賣會
    傳米芾《雲起樓圖》,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傳宋米芾《雲山圖》,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宋米友仁《雲山圖》,現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明董其昌《仿米家山》,現藏大都會博物館。此卷較小米《雲山圖》等作看,更其平淡天真,更得大米所謂「信筆作之,意似便已」之心境。隨後文徵明、唐伯虎諸人仿米,大抵均以三段式構圖。上海博物館藏文唐仿米各一,均係為《雲山圖》,畫雨後江南之景,雲煙繚繞、山色迷離,各臻妙境。不過兩人似乎不再「信筆作之」只求「意似」,在具體意象的描繪上均參以其他畫法,最明顯的是唐伯虎的「煙樹」、文徵明的「米山」,大抵出乎己意。
  • 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談2020年上海天衡都拍賣了齊白石那些畫
    紫色葡萄的描繪則是全畫的點睛之筆,用筆飽含水分,用筆輕鬆自然,用色則純淨明麗,畫中的葡萄讓人看著種垂涎欲滴。畫中還點綴著一隻草蟲,齊白石的草蟲也絕對是小中見大的。印鑑:老木鑑藏印:漱平藏畫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2019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裡詳細記載了齊白石為了畫蝦,還曾專門在水盂中置水蓄蝦,對蝦的生活習性和形狀動態瞭然於胸,進而恰當地取捨提煉如畫。
  • 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
    近日,「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新年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之年。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上,中國美術館舉全館之力,力推經典,以激揚、飽滿、向上、充滿精氣神的精品力作,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者,為廣大觀眾獻上一道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盛宴。
  • 「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暨「傳統中國繪畫研究中心」2017工作...
    在大會發言環節中, 4位專家進行主題發言: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的發言題目為《在融合中西的基礎上為傳統再創新——淺議當下中國人物畫創作》 ,她對20世紀以來中國畫人物畫創作在「以西入中」的過程中的巨大改觀以及取得的成就進行了梳理,並指出而今中國畫家的素描功夫、造型能力已經不再是缺欠,恰恰成為人物畫創作的一個問題或者是困擾。
  • 曹錕舊藏齊白石書畫現身了,快隨齊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看看吧
    生前曾任中國駐加爾各答總領事,離休前在解放軍總參某部工作。通文史,尚讀書,長於詩詞。對於書畫鑑定頗為用心,收藏明清書畫尤其近代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等名家作品,質優量豐,有名於時。齊白石再對鍾馗的面部及鬍鬚用筆墨細緻描繪,衣紋則用簡約的線條勾出再以墨色濃淡乾濕表現出袍服的質感和衣紋,形象正是「腰笏巾首而蓬髮」, 「衣藍裳,袒一臂,鞹雙足」十分生動。
  • 北京畫院年會聚焦「齊白石師友記」,20卷全集出版項目啟動
    此際,齊白石初來北漂,以賣畫為生,而梅老闆已在梅黨的包裝下紅得發紫,正在學畫,也喜歡買畫。此年,他在滬演出的月銀是一萬元,而以吳昌碩本年為齊白石所訂的潤格為準,梅的月工資能買六千多平尺齊氏畫作。但「齊梅之交」的精彩並非局限於此,因為性格、身份、職業迥異,在二人的交往中,滋生出了多少齊白石的「愛恨情仇」。
  • 直播預告 | 北京畫院年會即將啟幕,四場學術研討會勾勒齊白石完整面貌
    此際,齊白石初來北漂,以賣畫為生,而梅老闆已在梅黨的包裝下紅得發紫,正在學畫,也喜歡買畫。此年,他在滬演出的月銀是一萬元,而以吳昌碩本年為齊白石所訂的潤格為準,梅的月工資能買六千多平尺齊氏畫作。但「齊梅之交」的精彩並非局限於此,因為性格、身份、職業迥異,在二人的交往中,滋生出了多少齊白石的「愛恨情仇」。
  • 北京畫院兩個中心年會聚焦齊白石強大的朋友圈
    此際,齊白石初來北漂,以賣畫為生,而梅老闆已在梅黨的包裝下紅得發紫,正在學畫,也喜歡買畫。此年,他在滬演出的月銀是一萬元,而以吳昌碩本年為齊白石所訂的潤格為準,梅的月工資能買六千多平尺齊氏畫作。但「齊梅之交」的精彩並非局限於此,因為性格、身份、職業迥異,在二人的交往中,滋生出了多少齊白石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