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飛天」就是人類的夢想,但是由於人類沒有翅膀,所以靠自己飛行顯然是不可能的了,因此,人類想要飛,就要藉助工具,除了發明工具外,馴化「坐騎」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馴化能夠騎乘的飛行坐騎首先就需要被馴化的飛行生物體型足夠大。
那麼,作為史上體型第二大的鳥類阿根廷巨鷹能不能馱著人類飛行呢?它可以抓起多重的獵物飛行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這種史前巨鳥。
大型的飛行生物
在地球飛行生物的進化史上,最大的飛行生物是恐龍時代的風神翼龍,它的翼展超過了10米,是最有可能載人飛行的生物。但是無奈,這種大型的「坐騎」早在6500萬年前就跟隨其他恐龍一同滅絕了。
在恐龍滅絕以後,雖然出現許多像恐怖鳥這種站立身高可達3米的巨型鳥類,但是它們與現在的鴕鳥一樣都是不會飛行的鳥類。直到距今約2500萬年前,史上最大的飛行鳥類出現了,它就是桑氏偽齒鳥。
桑氏偽齒鳥的化石主要出土與美洲地區,古生物學家根據桑氏偽齒鳥的化石推斷,這種大型的飛禽翼展平均在6.5米左右,最大翼展7.4米。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飛行鳥類。而且桑氏偽齒鳥不但體型龐大,它還有一個尖長且裡面布滿了利齒的喙,這意味著它有著很強的捕獵能力。
由於桑氏偽齒鳥的化石出土的地方在2500萬年前是一片海洋,因此,科學家推斷,桑氏偽齒鳥應該是一種主要在海洋附近生活並且以海洋生物為食的大型鳥類。而且擁有如此龐大體型的桑氏偽齒鳥卻有一對粗短的腳,因此,它的起飛可能是在海邊的懸崖跳下,藉助上升氣流達成的。不過,遺憾的是,這種恐怖的巨鳥在距今約2300萬年前就滅絕了。
在桑氏偽齒鳥滅絕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鳥類都沒有特別出彩的出現,直到距今約900萬年,南美洲又孕育出了一種大型的飛行鳥類,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阿根廷巨鷹。根據化石看,阿根廷巨鷹是地球上已知的第二大飛行鳥類,僅次於桑氏偽齒鳥,它有著平均6米,最大7米的翼展,比起桑氏偽齒鳥來,稍微的差了一點。那麼,阿根廷巨鷹到底是一種什麼鳥類呢?它最大的負重是多少呢?下面我們詳細的來說一下。
阿根廷巨鷹
從名字上看,阿根廷巨鷹應該是一種巨大的鷹,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鷹是隼形目鷹科下所有鳥類的總稱,而阿根廷巨鷹則是鳥綱美洲鷲目畸鳥科阿根廷巨鷹屬下的鳥類,因此,嚴格意義上說,阿根廷巨鷹是一種鷲。
阿根廷巨鷹的化石均來自於阿根廷的阿根廷草原上。科學家根據阿根廷巨鷹的化石復原了其生前的形態,而且根據其骨骼與現存的禿鷲對比,估算出了它的體重。於是一隻翼展可達7米、比現存禿鷲整整大了2倍還還多,體重平均在70公斤左右的巨鷲就展示在了我們面前。
由於阿根廷巨鷹的腳也比較的粗短,這就意味著它離地面的距離比較近,如果是在地面上煽動翅膀的話,翅膀會拍擊地面很難飛行。所以,科學家分析,阿根廷巨鷹應該也與桑氏偽齒鳥一樣,是通過「跳崖」的方式利用上升氣流起飛的。
但是相比較桑氏偽齒鳥來說,阿根廷的喙上並沒突起的利齒,而且其喙的下半部分也不發達,因此,它無法像桑氏偽齒鳥那樣捕獵大型動物,而是與現在的禿鷲一樣以腐肉為食。
阿根廷巨鷹的負重
由於阿根廷巨鷹早在68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所以阿根廷巨鷹的準確負重我們顯然沒法得到數據。但是,我們可以用現存最大的鷲來推演一下。在現存的飛行鳥類中,最大的當屬安第斯神鷲了,而且巧合的是安第斯神鷲同樣生活在南美洲,並且它屬於美洲鷲科。最重要的是,它的骨骼形態與阿根廷巨鷹非常的相似。因此,知道了安第斯神鷲的負重,根據比例,我們就能得到一個阿根廷巨鷹負重的大體數值。
現存的安第斯神鷲有著3米翼展,10公斤左右的體重,從翼展的數據看,阿根廷巨鷹是它的兩倍還要多。雖然安第斯神鷲的爪子並太適合捕獵獵物(爪子彎曲度較小且比較粗鈍),以至於它的主要食物也是以腐肉為主。但是,這並不代表它不能捕獵,事實上,在南美洲,安第斯神鷲經常捕獵亞成年的巖羊和山羊,而這些巖羊和山羊的體重通常在10-15公斤左右,並且安第斯神鷲能夠將它們抓住飛到天上。
按照安第斯神鷲和獵物的體重看,它可以抓起自身體重1.5倍的獵物飛行。放到阿根廷巨鷹身上,那就是它平均70公斤的體重就能抓起70-105公斤左右的獵物飛行。而人類的體重平均也就在60-70公斤左右。因此,阿根廷巨鷹是完全有能力將人託起來飛行的。
總結
阿根廷巨鷹作為史上體型第二大的飛行鳥類,它要比現存最大的飛行鳥類安第斯神鷲整整大出了一倍還要多,雖然翼展是一倍,但是體重卻是7倍左右,按照安第斯神鷲的負重能力算,阿根廷巨鷹最大的負重在100公斤左右,這種負重載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它已經滅絕了。現存的所有飛行鳥類都無法負載人飛行,所有人想要馴化一種飛行「坐騎」顯然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