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東線德軍裝甲兵影像紀實第十二輯

2020-12-23 騰訊網

圖一,戰場觀察。德國士兵駕駛著一輛繳獲的蘇制BA-64輕型裝甲車駛過荒涼的戰場。德軍繳獲的紅軍裝甲戰鬥車輛總數達到了1到1.2萬輛。不過德軍使用並投入戰鬥的並不多。注意車頭的納粹標記。

圖二,503重坦克營的一輛「虎」式坦克,炮管下方是「S」型反步兵地雷掃雷器,它也可作為煙霧發生器。「虎」式坦克剛投入戰鬥時,沒遇到什麼麻煩,最大的麻煩是德國空軍攻擊機飛行員對「虎」式坦克不熟悉,經常會對「虎」式坦克發起進攻。

圖三,一輛「虎」式坦克在步兵伴隨下向村裡的紅軍守軍發起進攻,已經噴塗上了白色冬季迷彩,這是「虎」式坦克參戰後第一個冬季的標準迷彩。「虎」式坦克在東線北線陷入困境,502重型坦克營就在北線作戰。

圖四,終結於史達林格勒的德軍裝甲部隊。幾輛三號和長身管火炮的四號坦克。編號「932」的坦克號碼旁的迷彩圖案和「K」標識很有趣。德軍在史達林格勒吃了敗仗,德軍裝甲部隊不得不清點第6集團軍裝甲部隊坦克,數字表明,德軍損失了約1000輛裝甲戰鬥車輛。

圖五,一隊車身後部配備了80毫米迫擊炮的250/7半履帶式裝甲車,每輛車都配備了摺疊式的防水帆布,迷彩圖案也相似。車身後部固定有油料桶,每輛車都噴塗有戰術標記(後門上)。

圖六,照片中被擊毀的紅軍坦克都是德軍502重坦克營「虎」式坦克的戰果。一片稀疏的樹林,三輛被擊毀的BT-7坦克。

圖七:兩輛被「虎」式坦克擊毀的KV-1重型坦克被遺棄在樹林裡,終結它們的是88毫米炮彈。殘酷的戰鬥讓鬱鬱蔥蔥的樹林變成了林立的「牙籤」。在樹木茂密的地方,近距離激戰會因火災、爆炸和倒在地上的凌亂的樹木而更加危險和混亂。

圖八,1943年3月德軍裝甲部隊向哈爾科夫攻擊前進,照片中只有250系列裝甲車噴塗了偽裝迷彩,其他如251半履帶車仍噴塗著白色偽裝。

圖九,三號G型突擊炮,1943年冬季,它仍噴塗著冬季偽裝,車組成員在上部結構加掛了履帶以增強防護性。

圖十,最新型號三號G型突擊炮的最明顯變化是圓形車長艙口蓋,戰鬥時可以為車長提供防護。

圖十一,坦克車長,正探身觀察戰場,因戰鬥需要他將軍帽中的硬襯取出了。

圖十二,1943年春的「堡壘」戰役準備期間,德軍向東線運送了大批裝備,照片中為德軍第19裝甲師抵達前線。此次行動中該師採用了與黨衛軍「帝國」裝甲師相同的徽章。照片中是一個編制有五輛三號G型突擊炮的營,車頭可見徽章—黑桃A。

圖十三,250裝甲車和251裝甲車(裝75毫米KwK37火炮的251/9型)在火車站列隊。

圖十四,等待裝運的251型裝甲車,最右側為一輛通訊車,車身右側裝FuG「星」電臺電線,車身正面沒有裝機槍。

圖十五,德軍第19裝甲師的另一張照片,一輛戰術編號「213」的250/9型半履帶式裝甲車。

圖十六,身穿德國空軍迷彩服的赫爾曼.霍特上將正與德國空軍野戰師某反坦克營的士兵交談。「堡壘」戰役中霍特指揮的第4集團軍戰果不錯。

圖十七,「堡壘」戰役中另一位指揮官馮.克魯格元帥,時任中央集團軍群指揮官。1943年7月,他乘坐霍希指揮車視察「虎」式坦克部隊。

如喜歡這裡的文章,歡迎點擊「轉發」或「喜歡」或「在看」,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六分儀上的地球

微信公眾號:LFYSDDQ

相關焦點

  • 二戰東線德軍裝甲兵影像紀實第十三輯
    上圖:擁有了六號坦克這樣的裝備就可以理解為何這些即將參加「堡壘」戰役的德軍士兵如此興高採烈。毫無疑問他們相信勝利在望。但希特勒不一定這麼認為,7月中德軍攻勢被遏制,沒有取得任何重大戰略進展。
  • 大長腿+身高超1米85,為何二戰時大批德軍裝甲兵有男模身材
    ■二戰初期法國的裝甲兵車組,三人的身高在1米6到1米7之間,在當時的德軍裝甲兵中屬於小個子,但在其他各國的坦克兵中屬於正常身高。 ■二戰東線戰場上德軍俘虜了一輛蘇聯坦克,受制於車內空間有限,蘇軍坦克車組的身材也普遍偏矮。
  • 精選一組二戰珍貴彩照;東線戰場精疲力竭的德國裝甲兵
    (波蘭戰役中的德軍裝甲兵。)1939年10月5日,波蘭戰役即告結束。波軍6.63萬人陣亡,13.37萬人受傷,91.1萬人被俘(其中,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軍俘虜21.7萬人),10萬人逃至鄰國,而德軍僅陣亡10600人,受傷30300人,失蹤3400餘人。
  • 二戰德軍裝甲兵的指揮中樞:Sdkfz 251/6型半履帶裝甲指揮車
    ,和作戰部隊一同前進,甚至連高級司令部也要抵近前線直接指揮,而這又不可避免的導致這些高級指揮官面臨很大的安全問題,因此必須為其配屬具備一定越野和防護能力的裝甲指揮車,Sdkfz 251/6型半履帶裝甲指揮車便是在這樣的戰術需求下研製出來的,是二戰期間德軍裝甲集團軍司令部 、裝甲軍司令部和裝甲師師部的制式裝甲指揮車。
  • 二戰1944年4月東線經典弗魯莫斯防禦戰,德國大德意志裝甲師
    德國大德意志裝甲師隸屬於德國國防軍序列,是二戰時期德軍在東線5大王牌裝甲師之一。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是當時東線蘇聯紅軍的主要指揮官之一,代號冰原屠夫,指揮成功的主要戰役有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切爾卡瑟鋼鐵合圍戰,他是當時是繼朱可夫,史達林,華西列夫斯基後的蘇聯第四大元帥,也是四大名將之一。
  • 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只不過一旦裝甲兵脫離了坦克,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往往比一般步兵差很多。更何況在二戰歐洲戰場的東線,德軍坦克一旦被擊毀,裝甲兵幾乎逃無可逃。被譽為德軍裝甲兵團「鋼鐵尖刀」的德軍第三裝甲師在參加完莫斯科戰役後,原參加波蘭戰役的老兵已不到全師人員編制的30%,由此可以看出裝甲部隊人員損失的驚人。二戰時期,德軍兵員本身就不足,在數量上幾乎從頭到尾都在打「劣勢戰爭」。
  • 二戰德軍東線的坦克殺手三號突擊炮王牌弗裡茨·阿姆林軍士
    二戰初期德軍三號A型和B型突擊炮在波蘭戰役中,發揮出色,讓德軍看到三號坦克底盤二次改造的優點之處,德軍把75毫米24倍徑炮安裝在三號坦克底盤上面,既能掩護前線步兵的進攻,又能提供強大又高效的火力支援,於是在波蘭戰役結束後,德國開始正式成立多個獨立的突擊炮營,作為戰線上獨立單位,起初德軍軍工部門並沒有料想到
  • 二戰德軍抽什麼煙?最喜歡美國「駱駝」,厭惡蘇聯馬合煙
    二戰中,德國軍隊向香菸配給上並不存在嚴重的短缺問題,除了羅馬尼亞等軸心國外,土耳其也向德國提供高質量的菸葉,當時,德國生產的香菸大部分是不帶過濾嘴的,而且呈橢圓形很切面,士兵們對配給的香菸很滿意
  • 德意志之盾:回顧二戰東線德軍防禦戰術的演變
    只要德軍暫時停止進攻,當面蘇軍便肯定會立即發起戰術進攻,如果擁有足夠的時間,蘇軍還會從後方調集戰役預備隊發起更大規模的進攻。因此,如何遂行有效的防禦作戰從一開始就成為東線德軍作戰的一個重要課題,並且隨著軍事形勢的惡化而愈發迫切,在這樣的戰爭需求下,東線德軍的防禦戰術也越來越完善。
  • 二戰時期德軍的犀牛88毫米主炮殲擊車一度成為東線戰場死神點名者
    庫爾斯克戰役前期,德軍坦克主炮威力不足問題才得到徹底解決,德軍生產將近300輛四號F2型坦克和四號G型坦克,來代替已經明顯性能落後的三號坦克,1942年德軍在東線的進攻不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坦克性能的不足,雖然德國擁有第一批精銳的坦克手,能夠勉強維持住勒熱夫戰線防禦和史達林格勒的進攻,在局勢已經向蘇聯那邊傾斜。
  • 二戰德軍神秘四號坦克殲擊車西線諾曼第戰役
    說到二戰時期德國坦克殲擊車,德國和蘇聯殲擊車對比英國和美國的坦克殲擊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蘇聯和德國坦克殲擊車都統一都沒有炮塔,而是直接把主炮安裝在了底盤上面,然後在增加的附加的裝甲提高防護力,起初德國就把三號坦克的底盤改成突擊炮,突擊炮東線戰場早期殲擊車的名稱,包括蘇聯SU系列突擊炮和自行火炮期初設計都是為了掩護步兵進行戰場進攻而設計的
  • 人與鋼鐵的對決,詳解二戰德軍,東線戰場的另類反坦克手段
    導語:本文接近距離搏鬥,詳解二戰中期,東線德軍的反坦克手段。隨著蘇德雙方在東線戰場上碰撞的越來越激烈,德軍步兵所面臨的反坦克壓力也越來越重;為了緩解這種無限增大的反坦克壓力,德軍步兵不得不另闢蹊徑,開始尋求空軍的援助。
  • 唯一敢對希特勒發飆的德軍將領,造成蘇軍百萬傷亡,外號東線救星
    莫德爾在此戰後升任第41摩託化軍軍長,並晉升為裝甲兵上將,隨後參加"颱風"戰役,從伏爾加河上遊進攻莫斯科,但在莫斯科城下接連受挫。 1942年7月,莫德爾在瑟喬夫卡西部地區發起針對蘇聯第39集團軍餘部的行動,全殲該部,消除了德軍的一大威脅。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朱可夫發起的"水星"作戰在莫德爾的防守面前一敗塗地,這是"蘇軍戰神"在二戰期間最大的一次失利,但是蘇軍中部戰線的慘重損失卻被全殲德國第6集團軍的勝利光環所掩蓋。
  • 二戰時,納粹德軍地面部隊最精銳的三個兵種,為什麼擲彈兵最強悍
    二戰時,軍兵種建設齊全的納粹德軍戰鬥力是絕對的一流,在「閃電戰」戰術指導和大量極具軍事天賦的指揮官加持下,短時間內數百萬大軍閃電般的橫掃歐洲大陸,所向披靡,直到在東線遇到蘇聯這個強大的對手才停下了肆無忌憚的步伐。
  • 二戰德軍三大名將中,哪個綜合軍事能力超過朱可夫?只有曼施坦因
    1941年6月,古不帥的第2裝甲集群只轄有三個軍十個師10餘萬人,這是他在前線帶兵的最大兵力值,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指揮,並且在作戰中其實還需受到克魯格第4集團軍的節制。隆不在的非洲軍擴編為「非洲裝甲集團軍」時,其實只下轄四個德國師,其他都是義大利軍隊。然而在1943年的第聶伯河戰役中,曼不群的南方集團軍群連同配屬兵力已達124萬餘人,統兵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 二戰東線有多恐怖?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3年,接近150萬人死亡
    二戰蘇聯東部戰場是歐洲西線、東線、北非、義大利、太平洋,亞洲戰場中最恐怖的戰場,一個師在這個戰場中都是「探路」的角色,經常雙方都是幾十萬人的死傷數字。 東線戰場前期都是德軍佔據優勢,蘇聯被成建制的俘虜,成建制的消滅,成建制的包圍,德軍一路向西高歌猛進,但到了史達林格勒之後,德軍就遇到了最難啃的骨頭,被崩掉了牙齒。
  • 重慶出版社推出「東線系列」叢書,全面講述二戰...
    這也再度喚醒了人們對70餘年前那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記憶,這其中就包括重慶出版社推出的「東線系列」叢書聚焦的史實。在當年的歐洲戰場上,蘇聯軍隊為贏得對德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國內首套全面展示蘇德戰線的軍事巨製——「東線系列」叢書(共計13卷),全面而詳細地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場的整個過程。
  • 二戰新電影《東線無歸途》:德軍在回來的路上抓住了一群蘇軍女兵
    由加拿大導演RickRoberts)執導的小成本二戰《東線無歸途》(ThePointofNoReturn)於在英國中國上映。這部電影是由導演執導的,他講述了二戰結尾的東部前線戰場的故事,面對戰事越來越少的窘境,一隊來自各部隊的德軍名士兵組成一個鬆散的小戰鬥群,決定冒險回到自己的前線,結果,他們在路上抓獲了一批蘇軍女兵,雙方的關係也在撤退方式上發生了奇妙而複雜的變化。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在二戰中可謂是德軍中響噹噹的靈魂人物,但他在戰後撰寫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卻飽受爭議,坊間不僅給他戴了頂「甩鍋帝」的帽子,還對他的指揮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感到惋惜。那麼,如果在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讓曼施坦因擔任東線總指揮,他能扭轉戰場危局、挽救德軍走向失敗的命運嗎?
  • 二戰德國東線失敗的最大軍事原因
    1942年初,德國在東線仍然掌握著戰略主動權,蘇軍的反攻始終既無法奪回斯摩稜斯克、哈爾科夫等重要城市,也無法解除列寧格勒和塞瓦斯託波爾的包圍。春天到來之後,蘇軍冒冒失失發動的反擊又導致連續的慘敗,整條戰線不得不再次收縮。在1941年冬季反攻中收回的領地,大部分在1942年春夏又被德軍奪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