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就業創業服務水平是促進就業增長、穩定就業局勢的重要舉措,對推動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全國各級人社部門在優化就業創業服務上持續發力,業務辦理便捷化、城鄉機會均等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
就業服務:牽線搭橋促進精準匹配
「現在找工作很方便,市裡有定期的招聘會,就業服務大廳免費提供政策諮詢。」大學畢業後,俞浩回到老家山西運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找工作會變得如此順利:在就業服務大廳工作人員的推薦下,他前往市裡的讀書沙龍與幾家意向公司面試洽談,不到半個月就找到了合適的工作。
家住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溪口鎮四合村的程享平也在家門口很快找到了工作。程享平之前一直在浙江務工,今年春節回鄉後,由於突發疫情,打亂了他節後返崗的計劃,於是他決定在家鄉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通過參加在宣城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辦的農民工專場招聘會,程享平成功應聘了安徽金鴻管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材料工,月工資5000元。
近年來,各地人社部門通過開展信息摸排、提供職業指導、舉辦招聘會等方式夯實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服務便利化、城鄉均等化、平臺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效幫扶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群體實現就業。
在國家層面,2018年12月,人社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於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城鄉常住人口全覆蓋。2019年9月,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於進一步精簡證明材料和優化申辦程序充分便利就業補貼政策享受的通知》,便利政策申辦對象享受政策。今年2月,針對疫情影響,人社部等部門印發《關於做好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對用工集中地區和集中企業「點對點」的農民工專車(專列)運輸服務,保障成規模、成批次外出的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復工。3月,人社部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行動,通過搭建全國統一、多方聯動的網絡招聘平臺,集中開展線上招聘活動,提高勞動力市場供需匹配效率。
在地方層面,山東省威海市人社局在疫情防控期間,上線威海市就業服務平臺,開通遠程視頻面試、企業VR形象展示等功能。平臺自今年1月23日對外開放以來,註冊企業4040家,累計發布崗位6.49萬個,註冊求職者15277人,投遞簡歷2.75萬份。安徽省宣城市全力推進「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完成13個「打包一件事」窗口辦理,其中高校畢業生就業「打包一件事」,將高校畢業生報到服務、檔案服務、求職服務、參保服務、補貼服務等5大類型19個事項進行歸集、分類,實現一包一表、一次辦結,全面提升就業服務速度。
創業服務:全程跟蹤提供「一條龍」幫扶
「沒有人社部門的推薦,我們的研發成果就上不了更高層次的舞臺。」浙江神鋼賽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這家創業公司研發的高速高精度切削刀具,經當地人社部門推介,參加了省級創業大賽,在獲得桂冠的同時,還獲得了一筆不小的融資,擴大了企業生產規模。
22歲的孫邦耀,今年從學校畢業後,創辦了威海薪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孫邦耀在創業初期遇到資金周轉問題,在山東省威海市人社部門與銀行的幫扶下,於今年9月在市審批中心進行創業擔保貸款一站式辦理,業務當天審核完成,20萬元貸款很快便發放到孫邦耀的銀行卡上,幫助他解決了資金短缺的難題。
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穩就業的任務依然艱巨。鼓勵支持有能力的勞動者積極投身創新創業,既有利於擴大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也能為有效應對日益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創造更多有利條件。近年來,人社部門持續深化創業服務改革,通過搭建創業孵化平臺,舉辦創業大賽,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給予場地、租金、水電等補貼,提供創業培訓等形式,對有創業意願的重點群體提供「一條龍」創業服務,給創業者「扶上馬」再「送一程」,讓有意向創業的人實現低成本創業。
今年11月,人社部印發《關於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的通知》,提出通過擴大創業培訓群體範圍、完善創業培訓資源建設、加強創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創業培訓質量監控體系等舉措,為加快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就業倍增效應提供有力支撐。
「來創業孵化園才明白,創業有這麼多門道,好在大部分問題政府都幫我解決了,還有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只收40%的優惠政策,真省心!」家住陝西寶雞的韓曉東,一直有一個開美髮店的夢想。在渭濱區的美業產業創業孵化園,他接受了從制訂創業計劃到開辦企業,從政策扶持到專家指導、從起步發展到創收盈利等全程服務和幫助,真正實現了創業夢。
近年來,人社部等部門還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動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加強對創業人員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營造了鼓勵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
就業創業服務攻堅,保障就業局勢穩定
近年來,就業創業服務在幫扶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背景下,對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的就業服務工作取得了非常積極的成效。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蘇麗鋒表示,一方面,就業創業服務工作標準體系不斷健全。在國家有關公共就業服務政策文件指導下,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服務的標準化水平明顯提高,規範服務工作推進明顯,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就業創業服務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各地推行「網際網路+就業服務」,通過公共招聘網絡平臺將全國崗位需求和招聘信息互聯起來,並鼓勵各地提高勞動力市場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了智慧化就業創業服務模式。
看到成績的同時,問題和困難也不容忽視。
湖南省寧遠縣人社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從事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的人員較少,工作任務繁重。同時,就業創業涉及每一名勞動者,這對就業創業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落實、平臺運營、業務經辦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
威海市人社部門負責創業擔保貸款業務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創業擔保貸款工作的開展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在具體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比如,由於貸款業務需要人社部門、銀行及擔保機構三方合作,網上經辦系統目前操作流程較為複雜,一部分人因操作失誤而導致貸款申請不符合審核條件。
針對就業創業服務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人社部於今年9月開展就業創業服務攻堅季行動,著力於進一步暢通失業登記和求職創業服務渠道,提升重點群體差異化、精準化服務水平,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穩定就業基本盤。
隨後,各地人社部門以開展此次行動為引領,全力做好年底前穩就業保就業各項工作。內蒙古自治區進一步暢通失業登記和求職創業服務渠道,建立健全覆蓋就業創業全過程的幫扶機制;河北省進一步夯實基本公共就業服務,聚焦重點群體實施分類幫扶,結合本地區產業特色和資源稟賦優勢,對有創業意願的重點群體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融資服務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山東省全面開展未就業人員信息摸排,全面掌握就業失業狀況、就業創業意願、培訓服務需求。
蘇麗鋒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未來需要進一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在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的同時,提高工作標準化和專業化水平。第二,加強公共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能力和工作的覆蓋面。第三,要加強就業創業服務與技能培訓工作之間的聯繫,提高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匹配度。第四,拓寬就業創業服務工作覆蓋面,並嘗試建立長效機制,提高就業創業服務的工作效率。第五,發揮政府的主體保障作用,加大對就業創業服務的資金支持力度,增強服務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