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一屆香港特首選舉正式進入候選人提名期,參與特首競逐的人士需獲得至少150張選委會委員投票,方可獲提名資格「入閘」特首競選。4大熱門參選人中,曾俊華、葉劉淑儀、胡國興已於先前公布完整競選政綱,而林鄭月娥亦於13日公布政綱部分內容,就政綱中教育、房屋、稅務三大部分進行詳解。
詳閱這四名參選人的政綱,不難發現他們都把土地房屋政策作為重點,認為住房是香港「最迫切」、「最重要」的問題。香港的住房問題一再困擾大眾,高企的房價令普通市民望而卻步。截止2015年,香港仍有約20萬市民居住在條件惡劣的「劏房」中。特區政府採取多項措施,一邊通過稅收及購買資格抑制樓價上升,一邊則提供各類公共房屋供無法負擔樓價的港人租住購買。但對於大多數基層市民來說,公共房屋顯然更為惠及大眾。
現階段香港的公共房屋主要分為出租公共房屋(簡稱公屋)及居者有其屋(居屋)。前者以低廉的租金出租予低收入居民,據香港房屋委員會的數據,香港有約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公屋中;後者則是以低於市場的價格並扣除地價之後售予市民。2002年為了刺激樓市,特區政府宣布結束居屋計劃,2011年又重新開啟。現任特首梁振英在任期間積極推動房屋政策,對居屋的改革措施更令不少港人受益。此次的四位參選人的房屋政策中,對於居屋政策又準備如何規劃呢?
林鄭月娥在13日的記者會上,進一步闡述了她關於房屋問題的政綱。其中提到為港人置業設置一個「階梯」以供不同家庭之需求。具體措施就包括了增加綠置居(即「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居屋買賣有綠表及白表之分,簡單來說,綠表是為公屋居民首次自購房而設,白表則是為私人樓宇家庭分戶而設,前者中籤購房的機會高於後者。)供應,讓經濟條件有所改善的公屋租戶可以購買居屋,騰空他們的公屋單位給輪候的人。
曾俊華在政綱中表示要增加居屋供應,放寬申請居屋的資格及收入和資產限制,增加白表的分配比例。他同時認為現階段居屋的售價仍然偏高(約為市價折減30%-40%),之後會研究把定價與入息中位數掛鉤。葉劉淑儀政綱裡對居屋的規劃亦是將其售價與中位家庭收入掛鉤,而非與市價掛鉤。胡國興則認為需要加推居屋,提高其在公營房屋中的比例;調高折扣以吸引更多較為富裕的公屋居民購買,從而加速公屋流轉速度。這一點與林鄭月娥的「增加綠置居」頗有相似之處。
民生問題向來是政府在施政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而當下住房問題又是重中之重,它關乎數百萬市民的切身利益,如何籌劃如何落實,都需要參選人們仔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