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五世》中亨利五世坐在王座上。 Keith Pattison攝
《亨利四世》中福斯塔夫被稱為「有如彗星天降般」的角色。
《亨利四世》中哈爾王子與福斯塔夫。 Kwame Lestrade攝
想知道更多幕後故事,掃描二維碼,關注「文藝sao客」,輸入關鍵詞「哈爾王子」查看。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 Before theycall him a man?」(「一個人要經歷多長的旅途,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語出Bob Dylan的《Blowin' in theWind》歌詞),而一個王子要經歷多少風雨,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王?
2月18日至21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Company)在中國國家大劇院上演的三部莎翁歷史劇《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講的正是年輕叛逆的主人公哈爾王子如何一步步邁向成熟,並君臨天下的故事。
由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藝術總監格雷戈裡·道蘭帶隊,劇團七十餘人自2月13日起陸續抵達北京。本次北京的演出也是皇莎在今年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之際策劃的世界巡演的第一站,此後他們還將前往上海、香港、紐約等地。
講述了什麼故事?
《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的主角都是哈爾王子
首度大規模來華巡演的皇莎,並沒有選擇帶《哈姆雷特》或《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莎翁耳熟能詳的作品,而是帶來了三部對於國內觀眾來說「比較陌生」的莎翁歷史劇《亨利四世》(上、下)與《亨利五世》——這兩部戲也是首次在英國以外的地區上演。劇團藝術總監、導演格雷戈裡·道蘭解釋說,「歷史劇」總是容易給人誤導,好像關注的只是英國歷史,而其實並非如此。這兩部戲的主角實際上都是哈爾王子,即後來的亨利五世。
「《亨利四世》的主角不是亨利四世,而是不羈的哈爾王子。講的是他成王的歷程。《亨利四世》非常壯觀,既有王室的場景也有很多市井的喧囂,有亨利四世和哈爾王子間的父子關係,還有一個有如彗星天降般的神奇角色——福斯塔夫。《亨利五世》不是一部反戰劇,也不是一部主戰劇,而是帶我們走進戰爭,感受戰爭是什麼,以及戰爭的代價。這部劇既不是宣傳工具,也不是聲明宣言,它本身是一場戰爭的激辯。莎士比亞筆下的亨利五世是一個複雜多面的角色,我們見證他的成長,看到他身邊誰最值得信任,看他如何利用國家賦予自己君主權力,看他在戰時如何進行道德選擇。我們必須記住,莎士比亞不是在寫一部紀錄片,他是在為他的時代寫一部戲劇,所以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人物,而不是歷史上那位真實的君主。這幾部戲都是史詩巨作,每個角色都非常精彩,有幽默的地方,也有動人之處」,格雷戈裡·道蘭說。
如何保持原汁原味?
完全使用莎翁臺詞,不改成現代語言
儘管從2014年的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到今年逝世400周年,中國觀眾已經看過數不清的莎翁演出了,這幾乎成為近兩年國內外大小劇團的保留節目。皇莎的「殺手鐧」又是什麼?很多人都知道劇團來自莎士比亞的故鄉斯特拉特福德,是目前世界上莎士比亞作品最權威的演繹者,而他們的莎劇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眾所周知,莎士比亞的語言是早期現代英語,與今天的英語已有一定距離,道蘭導演也屢屢被人問及「為什麼不改成現代語言來演?」對此他堅持「一句不改」,理由是「那只需要好的演技就可以解決」。為了讓演員完全理解劇作,皇莎只在排練中才會使用現代的語言,到了舞臺上則完全使用莎士比亞的臺詞。
【交流】
除了幾場演出,皇莎還將於2月22日在國家大劇院舉辦莎劇工作坊,發起「莎劇舞臺本翻譯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讓莎士比亞的中譯本變得更適於舞臺演出。第一個試點項目正是《亨利五世》,這個劇本已有翻譯初稿,今年秋季將由皇莎的聯合藝術家歐文·霍斯利在上海帶領中國演員排演一個中文新版。
此外,作為皇莎藝術總監的道蘭本人對中國戲劇一直饒有興趣,他曾在2012年執導演出了《趙氏孤兒》的英文版舞臺劇,在那時發現了與英國莎翁同時期的中國明代有著極為豐富的戲劇遺產,而這些優秀的作品由於翻譯稀少,並不為西方人熟知。於是2012年後,皇莎也發起了翻譯中國劇作的計劃。他們演出的《趙氏孤兒》在中國原故事的基礎上做了一些修改,比如劇中程嬰犧牲了自己的孩子,這是他的無奈之舉,英國版中程嬰的孩子變成鬼魂回來追問他原因,成為劇中很感人的一場。
【數讀】
據皇莎製作人格麗澤爾達·約克介紹,此次來華演出的三部戲是真正的史詩之作,製作上也非常傳統,因而有為數眾多價格不菲的布景和服裝。皇莎帶來的全部行頭一共重達48噸,其中37噸由英國空運,11噸在上海工廠製作後來到北京。三部戲的演員不過30餘人,而服裝則有300套之多。可想而知,演出中的後臺會有多麼忙碌。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