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剖檢
病理剖檢就是通過解剖病、死雞來觀察內臟器官、組織病理變化的診斷方法。病理剖檢的實用性強、簡便迅速,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病理剖檢的診斷方法也不能完全確診,必須結合流行病學、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判斷,才能確診。
剖檢雞最好在死前或瀕死期進行。對於已經死亡的,應儘早剖檢。如暫不解剖,應存放於-40℃冰箱中。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在解剖室進行。
若在雞場或野外,最好在比較偏僻和遠離河流及水源的地方,以免散播病源。剖檢時應保持清潔,注意消毒,儘量減少對周圍環境和衣物的汙染,並做好個人防護,最好在雞屍體下墊一張塑料布或放一個解剖盤。
剖檢後將屍體和汙染物作深埋處理。其他用具嚴格消毒。
剖檢的步驟
剖檢前的準備 須準備好必要的器械,並嚴格消毒處理。例如剪刀、試劑、固定液、標本缸等。
殺死病雞
斷頭即用鋒利剪刀剪斷頭部。適用於幼雞。
拉斷頸椎用左手提起雙翅,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頭頸相連處井拉直頸部,然後用拇指將下領向上抬起,同時拇指用力下壓,而折斷脊髓。此法適用於大雛和青年雞。
頸靜脈放血 左手握雞兩翅,將雞頸向背部彎曲,並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其頭,同時左手小指勾住雞的腳。右手將雞耳下頸部宰殺部位的羽毛拔去少許,然後用刀切斷頸動脈或頸靜脈,放血致死。此法適用於成年雞。
體腔剖開雞的屍體用水浸溼 仰臥於剖檢臺或白色搪瓷盆中,在兩大腿和腹部之間切開皮膚,用力下壓兩大腿並向外折,使股骨頭和髖白脫離,這樣使兩腿外展,防止屍體在剖檢時翻轉。
沿體中線從洩殖腔到喙部縱行切開皮膚並向兩側剝離。這時可檢查皮下和肌肉的色澤、肌肉表面有無出血、創傷、寄生蟲等。觀察龍骨有無變形、彎曲。在頸椎兩側尋找並觀察胸腺的大小和顏色、有無小的出血、壞死點。
檢查嗉囊是否充盈食物、內容物的數量及性狀。腹圍大小、腹壁的顏色等。
在後腹部,將腹壁橫行切開,順切口的兩側分別向前剪斷胸肋骨(注意勿剪破肝臟和肺),喙骨及鎖骨,最後把整個胸壁翻向頭部,此時整個胸腔和腹腔內的器官都清楚暴露。
內臟器官的取出 在嗉囊和腺胃間剪斷食管,將胃、腸、肝、脾和生殖器官一起取出。心臟可連同心包一起剪離取出。 隱藏於肋間隙內及腰薦骨的凹陷處的肺和腎,可用外科刀或手術剪剝離。
取出
取腦時要先剝離頭部皮膚,用解剖剪或骨鉗從枕骨大孔開始沿兩側向顱腔前緣的中點剪開,去掉顱頂骨就可露出大腦和小腦。
然後將前端嗅腦剪斷並輕輕剝離,剪斷腦匪體和視神經交叉,取出整個大腦和小腦。
外周神經檢查,在大腿內側,剝離內收肌,即可暴露坐骨神經。在脊椎的兩側,仔細地將腎臟剔除,露出腰薦神經叢。對比觀察左右兩側神經的粗細、橫紋及色彩、光滑度。